中共廈門市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26日17: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工作背景
近年來,廈門市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以更大力度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廈門雖然城市化水平較高,但仍有大量的農民和大面積的農村,推進鄉村振興同樣是建設“兩高兩化”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照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對照特區的新使命新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重要賀信提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要求,廈門的農業農村發展還有短板和不足,村集體經濟整體水平不高且不均衡,農村居民收入、農村人居環境等與其他先進城市相比還有差距。這些問題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瓶頸,也是廈門高質量發展需要突破的重點方向。
二、創新亮點
廈門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統籌整合市直單位、國有企業等資源力量,創新推行組團幫扶機制,壓實責任、凝聚合力,推動資源向一線傾斜、力量向一線下沉。
(一)優化挂鉤聯系機制。在走訪調研發現市直單位挂鉤幫扶工作存在資源配置不均衡、幫扶模式不精准等問題的基礎上,改變1家市直單位挂鉤聯系1-2個村的幫扶模式,按照“市區聯動、分工負責”原則,制定《關於調整優化市直單位挂鉤幫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相對薄弱村工作的通知》,建立“1+1”挂鉤幫扶機制,即1家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和1家國有企業聯系1個村,分工協作開展幫扶工作。
(二)創新干部選派方式。完善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總結選派六批駐村蹲點干部的經驗做法,改變以往1名市直干部駐點1個村的選派方式,採取駐村工作隊的方式,從市區兩級抽調干部組建“2+1”駐村工作隊,即2名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和1名區直單位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其中市直處級干部擔任隊長,發揮團隊力量,連片駐點3-4個村,解決干部單打獨斗、協調資源有限等問題。
(三)拓展跨村聯建內涵。在優化調整挂鉤幫扶機制、連片選派駐村工作隊的基礎上,改變村與村自主聯建模式,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推動駐點村聯建聯動、協同發展,解決無人推動、無人落實的問題。同時,通過組建“黨建聯盟”“聯合大黨委”等方式,將連片村的挂鉤幫扶單位納入聯建范疇,擴大聯建“朋友圈”,統籌整合聯建資源,破解村級設置單一模式,提升挂鉤幫扶工作效能。
三、具體做法
(一)明確目標,摸清底數。在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過程中,市委從“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高度,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主攻方向,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研究部署健全農村挂鉤幫扶機制,要求在全市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0萬元的基礎上,通過3年的努力推動所有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對照目標任務,全面梳理2021年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情況,摸排確定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50萬元的102個行政村﹔同時,將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但需要持續挂鉤幫扶的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軍營村納入新一輪挂鉤幫扶對象。
(二)因村制宜,精准配對。在逐村分析挂鉤村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幫扶需求等基礎上,合理調配104家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和104家國有企業“1+1”精准幫扶104個村。其中,結合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挖潛挂鉤資源,廣泛征求16家市屬國企集團意見建議,遴選綜合實力強的市屬國企二級公司納入挂鉤單位﹔拓展選配視野,按照市區聯動的要求,調配10家區屬國企參與,積極爭取國家電網廈門供電公司、廈門農商行等部分省部屬國企的幫扶資源﹔強化資源傾斜,將16家市屬國企集團公司挂鉤對象調整為同安區和翔安區的偏遠村、山區村。
(三)統籌力量,科學組隊。堅持先定村、再定人,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便於管理的原則,採取跨村連片的方式,將104個挂鉤幫扶村劃分為32個片區,每個片區有3-4個村,實現挂鉤村選派全覆蓋。統籌調配干部資源,在宣傳動員、組織推薦、審核把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干部的專業、經歷等,從市、區挂鉤單位擇優抽調101名干部,組建32支“2+1”駐村工作隊,其中市委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選派1名處級干部擔任隊長。結合選派單位的挂鉤幫扶關系,優先將干部安排到挂鉤村所在的片區,以便工作隊員對接選派單位資源、開展駐村工作。
(四)抱團發展,合作共為。從連片村的實際出發,指導駐村工作隊通過組建聯村黨委、黨建聯盟等方式,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動、民生聯辦、鄉村聯治,促進各村在人才、信息、項目等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議事協調機制,挂鉤幫扶單位每半年至少1次到村裡召開聯席會議,強化分工協作,市直單位重點幫扶村黨組織加強規范化建設,國有企業發揮生成項目優勢,重點推動發展項目生成落地,合力推動連片村建強班子、凝聚合力,增強“造血”功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重點培育10個跨村聯建區,推動連片村協同發展、合作共為。
四、工作成效
通過持續優化挂鉤幫扶機制,按照“結對不脫鉤、幫扶不鬆勁”的要求,推動市直單位、國有企業的優勢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流動,為集體經濟收入相對薄弱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夯實基層基礎,堡壘強起來。通過挂鉤幫扶、跨村聯建,市直單位與村黨組織、村黨組織與村黨組織深化結對共建,共同開展主題黨日、上黨課等組織生活,示范帶動村黨組織加強規范化建設,2021年全市四星級、五星級的村黨支部379個,佔比96.93%。
(二)創新發展模式,產業活起來。通過選派干部、策劃項目等方式,加強對村黨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幫扶指導,推動因村制宜謀劃發展項目,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運行機制,增強薄弱村的“造血”功能,2021年全市147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20萬元,45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佔比30.61%。
(三)激發內生動力,農民富起來。在挂鉤幫扶過程中,注重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同時,有針對性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股份合作、項目分紅等方式,引導更多農村參與、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802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38,比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小0.12,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