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宿遷市宿城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24日13: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介紹
鄉村振興是歷史和人民交予的重大考題,是黨中央賦予的政治任務。隨著城市化發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鄉村振興出現了“缺人才”、“缺項目”的難題。今年以來,宿遷市宿城區大力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雙百計劃”,推動全區每個涉農村居選配至少一名強村富民“名譽書記”,實施至少一個“強村項目”,充分利用對接本土“在外能人”資源,構建“能人興村”工作機制,加快實施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支部+‘強村項目’”,聚焦破解鄉村振興缺“人才”和缺“項目”的問題。
二、主要做法
1.聚焦“能人興村”,聯系一批在外能人返鄉創業、投資指導。強化黨組織的主體地位,推動各鎮(街道)黨(工)委成立工作專班,對轄區內各類人才資源應排盡排,建立信息庫,做好分類建冊,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各村黨組織主動對接從本村走出去的政、商界能人鄉賢,包括在外發展人員,通過寄送倡議書、公開信等方式,邀請調研考察指導,聽取發展意見建議。對是中共黨員身份的能人鄉賢主動聘請其擔任強村富民“名譽書記”,對非中共黨員身份的邀請其擔任強村富民“名譽村長”。全區119個涉農村(社區)共引進本土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術骨干等127名在外能人擔任強村富民“名譽書記”或“名譽村長”(一個村可選多名)。埠子鎮依托2個紅色專業招商組和10個協作招商組外出招商契機,先后拜訪“名譽書記”30余次,結合各村實際,通過定期聯系、親友做工作、召開懇談會等方式,招引14名在外“能人”到村任“名譽書記(名譽村長)”。
2.聚焦“項目強村”,挖掘一批地方產業聯動共建、增收致富。涉農村(社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實施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支部+強村項目”。充分利用本地現有資源,積極盤活集體資源資產與落戶本鎮的企業開展聯建,鼓勵有條件的村(社區)通過聯建、合作經營,或獨立建設的方式創辦經營實體,實現集體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傳統節日等重要節點,組織舉辦家鄉發展座談會、項目推介會等,積極宣傳家鄉發展成果,系統介紹家鄉創業優惠政策,進一步深化在外能人鄉賢、本土企業對本村的了解,鼓勵興業創業。全區119個涉農村(社區)共排定富民增收、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文化旅游等各類產業項目134個,與現有的地方產業項目形成聯動,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持續壯大地方經濟。陳集鎮結合實際、因村制宜,打造“強鏈補鏈”“聯農帶農”“創新引領”等三類“強村項目”15個。屠園鎮古河社區結合本地農業發展實際需求,創辦合興農機合作社,並與江蘇農墾集團達成共建協議,化肥、種子、農藥等產品年銷量可達600萬元,帶動周邊30余名群眾就業,工人人均年收入6萬元左右,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0萬元。
3.聚焦“先鋒領航”,選樹一批先進標杆示范引領、典型帶動。堅持每月舉辦一次“雙百計劃”月度觀摩暨“頭雁競飛”鄉村振興大講堂活動,實地觀摩展示“強村項目”、交流強村致富經驗心得。推動村書記或“名譽書記(名譽村長)”上台講演,介紹本村“強村項目”和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邀請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打分、點評,提出指導意見。同時,部分村(社區)黨組織與農業技術專家現場簽訂“師徒結對”協議,農技專家常態化為該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經濟發展先進村與弱勢村簽訂“抱團共建”協議,先進村常態為弱勢村提供發展思路。今年以來,舉行觀摩會議3場,119名村書記、73名“名譽書記(名譽村長)”、107名“強村項目”負責人參與學習交流,23名農技專家與63個村(社區)簽訂結對協議。搭建起了比學趕超的成長擂台和傳幫帶教的培育平台,以點帶面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區,持續掀起工作熱潮。
三、取得成效
(一)解決了人才不足的問題,實現了“一村一能人”指導振興發展。“能人興村”行動為每個涉農村(社區)配備一名在外能人、專家學者、技術骨干作為“名譽書記(名譽村長)”,通過創業投資、聯絡指導等方式反哺家鄉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有效解決了農村發展過程中專業技術知識匱乏的問題,推動農業逐步向規范化、現代化、高效化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二)解決了項目稀缺的問題,實現了“一村一項目”提供長效收入。“支部+強村項目”行動為每個涉農村(社區)制定一個符合本村產業實際、能夠促進村集體增收的“強村項目”,原本沒有項目的經濟薄弱“重點村”有了可持續的收入來源,黨建引領強村富民取得實效。
(三)解決了力量薄弱的問題,實現了“一村一群人”凝聚發展合力。在黨組織的引領下,一大批在外能人鄉賢、本土企業家、農技專家、經濟發展先進村向每個涉農村(社區)聚集,推動村(社區)由原本的獨自發展、獨自思考向多方幫帶、群策群力轉變。
四、交流探討
(一)黨組織強引領、多聯系,才能充分釋放人才資源潛力。農民富不富全看黨支部,隻有黨組織帶頭聯系、常態聯系能人,才能引來理論、技術、資源,才能激活村民致富增收的源泉。隻有黨員帶頭參與改革實踐,才能帶動村民參與改革實踐,才能讓“能人興村”行動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二)提供可觀的好環境、硬政策,才能引來足以引起質變的強村項目。村級黨組織應該因地制宜、因利制導,結合本村地理優勢正確引導培育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同時抓好基層治理工作,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做到“打掃干淨屋子再迎客”,營造良好的鄉村營商環境,才能有好的企業、項目願意落地,隻有“精心栽好梧桐樹”,才能“用情引來金鳳凰”。
(三)推動多方幫扶、凝聚攻堅合力,才能取得顯著的增收成效。大多數經濟落后村(社區)存在的問題多,問題存在的時間久,光靠自身力量或鎮級層面的力量難以徹底解決。因此,隻有針對問題找方法,通過相關單位挂鉤幫扶、經濟先進村經驗指導、農技專家知識傳授、在外能人返鄉助農、優質項目強村富民等方式,凝聚合力,從多方面著手,才能推動弱村逐漸向強村轉變,實現村集體增收致富。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