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給“三駕馬車”裝上黨建“引擎”

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黨工委

2022年08月22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轄區面積2.0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81萬,黨員6195人,現有17個居民區黨組織、38個“兩新”黨組織。延吉轄區的住宅小區以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售后公房為主組成,由於近年來人口流動快速,生活方式多元,居民職業組織多樣,居民之間彼此陌生,關系淡漠,各小區整體呈現出設施設備陳舊、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情況。一段時間以來,在社區治理中存在著不少亟待破解的難題,特別是住宅小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職責錯位、落實缺位等現象比較普遍,居民群眾不滿意。居民區黨組織接到與小區物業管理相關的來電來訪越來越頻繁:垃圾廂房有異味、老公房有意加裝電梯、樓上水管漏水、移動通信信號弱、物業公司確定的停車費讓居民難以負擔等等。

居民所反映的與物業管理問題解決難,這在全上海市具有普遍性。物業管理問題兼具“緊急、專業、多頭、時長”等特點,解決此類為題與現有的小區治理體系之間出現錯位。“緊急”——多數物業管理問題都要快速到場,快速解決,但是低利潤物業公司為降低成本,人員配備不足,反應緩慢。本應起到監督職能的業委會,其成員要麼是在職兼任的居民,要麼是退休不拿一份薪水的老人,居民訴求無法及時回應,對物業公司監督十分有限﹔“專業”——物業維修的費用支出,維修基金使用流程,電梯加裝的推進步驟等都非常專業,業委會成員未必件件知曉,居委會干部也無法越俎代庖,居民區黨組織分身乏術,無法做到事事精通﹔“多頭”——解決物業管理問題,多數時候僅靠物業公司無法解決,單純依賴居民自組織業委會爭取各方資源實屬為難,業委會需要居委會做群眾工作,需要黨組織書記協調各方,必要時需要街道科室提供保障﹔“時長”——有的物業管理問題,需要長時間跟蹤,長時間治理,有的業委會缺位擔負不了這個職責,有的物業公司協調各方的能力有限,而居民區黨組織書記要關注的事情太多精力有限。業委會、物業公司、居委會三駕馬車若過度依賴居民區黨組織書記來件件協調,時時跟蹤,事事到場,這樣的治理難以為繼,黨建引領不等於黨組織包辦。社區治理體系中,對市場主體物業公司如何加強日常監督?業委會如何能穩定而積極地行使職責?如何更好地讓居民區黨組織在關鍵時刻關鍵環節發揮引領協調作用,而不是大包大攬?如何既能發揮居委會聯系居民的優勢,又能妥善處理業委會和居委會職責分工?這一系列的問題反映了社區治理體系中的多元行動主體尚未達到權責對等,特別是業委會這一關鍵角色怎樣才能發揮出其監督物業服務、回應業主訴求、組織業主代表業主的職責?

街道黨工委自2018年以來在部分住宅小區進行了“社區大管家”工作制度試點,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又把實施范圍擴大到四個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給“三駕馬車”裝上了強勁的“引擎”,推動了“三駕馬車”角色歸位、同頻共振、合力並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做法

社區大管家,是街道黨工委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小區治理的新探索,通過政府購買專業化社會組織服務的方式為社區提供“社區大管家”服務。深化拓展睦鄰片區黨建的內涵和外延,注重在組織與制度安排上,保障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核心作用的發揮,使各級黨組織成為引領推動“三駕馬車”參與共治的“發動機”。

(一)成立街道住宅小區服務管理聯合會功能型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對住宅小區治理的全面領導。街道將住宅小區治理與睦鄰片區黨建相結合,以片區為單位,加強黨對住宅小區治理的全面領導。前幾年成立了延吉新村街道住宅小區服務管理聯合會功能型黨支部,根據片區劃分下設4個黨小組,由居委會主任、業委會主任、物業公司代表中的黨員組成。成立以來,聯合會黨支部定期開展學習、組織活動,全面促進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的思想融合、工作融合和感情融和。

(二)探索建立“社區大管家”制度,彌補社區治理體系中的角色缺位。街道黨工委通過孵化培育專業的社會組織“延吉睦鄰社區大管家事務所”,向業委會增派援手,讓“社區大管家”擔當執行秘書,協調社區管理,有效解決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職責錯位、落實缺位造成的系列小區服務管理問題。在街道層面,完善了社區大管家系列制度,如住宅小區服務管理聯合接待制度、物業矛盾調處制度、業委會委員承諾制度、業委會向社區大管家授權制度、會商制度等。這些制度設計規范了社區大管家的職責和權力,激活了業委會本應發揮的作用,也盤活了小區“三駕馬車”治理構架。在居民區層面,居民區黨組織通過三個“環節”為新生的“大管家”制度起到了“穩定器”作用。第一個環節是溝通預熱,讓業委會理解社區大管家“是自己人而不是外人”、讓物業公司明白社區大管家“是幫手而不是對手”、讓居委會知曉小區物業管理有了社區大管家后自己“不能甩手而要做好助手”。第二個環節是有效推介,精心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以及城管中隊、法治專員等多方力量參與聯合接待,讓“社區大管家”在居民面前精彩露面。第三個環節是協調各方,在大管家遇到棘手問題時,充分發揮組織資源,統籌協調解決難題,為居民排憂解難。

(三)加強對業委會、物業公司的組織領導,為“三駕馬車”擴充“紅色因子”。針對不同情況的業委會,街道以黨支部、黨的工作小組、黨建聯絡員等多種形式,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目前,街道業委會成員中黨員佔65%,45個業委會中成立黨支部、黨小組31個,派駐黨建指導員14名,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進一步大力培育和發展物業公司“兩新”黨員,逐步提高從業人員黨員比例﹔與物業公司開展黨建聯建,在居民區設立黨員示范崗,發揮黨組織在物業服務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黨組織對小區物業服務項目的管理和監督。5名大管家中4人為黨員,1人為入黨積極分子,呈現出黨員比例高、專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強等特點,體現出大管家定位的“先進性”。

三、成效

“社區大管家”黨建引領成效明顯。第一,業委會有了引領和支撐,能夠開展日常接待和業主協商,業委會職責不再缺位﹔第二,通過黨建聯建,一方面起到了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潤滑劑”作用,減少了三方之間的沖突和不信任,另一方面更起到“催化劑”作用,由於三方聯系緊密、關系融洽,一些小問題直接解決,一些想法一拍即合,達到了“1+1+1>3”的作用﹔第三,彌補了居委會對物業管理相對知識的掌握不足,避免角色錯位﹔第四,減少居民區書記因回應協調物業管理事務帶來的巨大工作壓力﹔第五,最大受益方居民在反映物業管理問題時,做到了讓居民“隻跑一站路,隻進一扇門,隻找一個人”,居民反映社區大管家真是“看得見、找得到、叫得應、處理問題快”。總之,有了業委會執行秘書社區大管家這“一招棋”,讓業委會、居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在黨建引領下解決物業管理問題能發揮各自特長優勢,避免出現缺位、推諉、錯位、怠慢等現象。

近年來,與社區大管家項目配套的工作職責、聯合接待、基層會商等制度已建立健全,共開展聯合接待80余次,共收到居民反映問題216個,已協商解決175個,已形成解決方案的有18個,正在推進中的有23個,成功解決了小區移動信號弱、平台花壇漏水、樓梯無扶手、停車費過高、市政工程期間居民停車難等影響居民美好生活的“大事”。在社區大管家的協助下,街道楊家浜居民區97弄10號樓、控江東三村靖宇中路1弄8號樓、延吉二村55號樓電梯加裝項目都已順利完成。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駕馬車”協同性明顯提高,居民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四、探討

“社區大管家”制度從試點實施開始,也發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瓶頸,但是在具體實踐層面,已經體現出了黨建引領社建的巨大作用。

(一)黨的組織建設在社區基層得到強化。實施社區大管家制度,進一步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街道黨工委在17個居委會、45個業委會成立了功能型黨支部,把社區黨員組織起來,在社區治理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使黨組織和黨員都成為解決小區治理問題、建設美麗小區的中堅力量。

(二)在黨建制度和機制的創新上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實踐。街道黨工委把“社區大管家”這一社會化治理新生事物,在制度和運行機制的安排方面,置於黨組織的領導之下。大管家由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擔任,接受居民區黨支部的領導。黨建工作在社區治理層面就有了新的抓手,黨建不再空轉,社區建設也有了政治引領和保証。黨的組織與制度建設在社區基層有了新的突破和建樹,社區和小區治理因為黨建的引領,也有了堅強可靠的政治保証。

(三)激發了“三駕馬車”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的能動作用。在完善“三駕馬車”協調運轉、健全社會組織參與機制等方面下了真功夫,使“三駕馬車”在黨建引領下、在實施社區大管家制度的整合下,實現深度融合,不再各跑各的道、各呼各的號,形成了一個高效的社區治理平台,激發了“三駕馬車”在基層自治管理中的能動作用,切實提升基層社區治理的水平。這是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在社會治理方面領導的一次成功實踐。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