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探索社企合作模式 實施老舊小區連片物業管理

中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19日17: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瀘州市龍馬潭區作為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正值城鄉基層治理、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點任務疊加的攻堅期,迫切需要社會組織深度參與城鄉基層治理,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目前,瀘州市龍馬潭區有135個“三無”院落、1129個散居樓棟,基礎設施老舊、公共環境較差、居民素質不高等問題突出,市場化的物業公司不願接管,多數為社區兜底管理,而社區因人、財、物有限,基本僅能提供衛生清理、日常宣傳等基礎服務,與當前的基層治理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對公共服務需求更為多元、期許更高,與當前社會服務存在供需不適的問題,尤其是老舊小區居民構成復雜、社會服務配套不足,在組織、宣傳、凝聚和服務群眾上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要,迫切需要專業的社會組織進駐提供精細的社會服務,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瀘州市龍馬潭區紅星街道龍南社區成立於2001年,幅員面積0.4平方公裡,3056戶,常住人口10398人,設4個治理網格,6個居民小組。轄區“三無”小區佔全社區的90%,其中有物管小區2個,“三無”小區19個,全部由社區兜底管理,治理難度大、效果不理想。為切實解決龍南社區老舊小區治理難題,由涇華社工、涇華社會服務公司探索社企合作模式,先行在巴士天福苑、聚福苑2個老舊小區試點實施連片物業管理,通過聚合專業的社會力量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生機。

(一)開展老舊小區硬件改造提檔升級。通過整合政府社會資源,維修基金對小區公共場地、設施設備進行維修外,在紅星街道龍南社區范圍內的老舊院落和“三無”小區提出“兩改兩新”工作機制。“兩改”即設施設備和居住環境,借助瀘州市舊城改造的東風,通過政府資金支持,對小區道路、設施、綠化、安防系統、消防設施、排水管道、房屋外牆等進行改造,讓整個老舊小區在硬件環境上改頭換面,煥然一新﹔“兩新”即更新老舊小區道路、綠化、衛生無人維護模式,實行“定時、定點、定人”專業維護新模式。更新原有老物業管理模式,實行“以人為本,民有需,我有應”的新服務模式,持續維護改造后的小區硬件實施,全面提升老舊小區日常維護水平。

(二)推動老舊小區居民服務水平提升。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紅星街道龍南社區建立“134N”社區治理機制,即以社區為平台,在龍南社區黨委的引領下,打造親民化服務陣地,圍繞社企培育、組織孵化、社區基金三大方面整合社區公益慈善資源、搭建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平台、培育社區多元化隊伍、開展社區居民教育服務,運用市場機制與社會資本合作,增強社區內生動力,可持續反哺社區開展公益服務,建立“一企業、一平台、一空間、一基金”四項品牌,打造N個服務項目撬動居民參與社區發展治理,推動實現以社區為平台、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願者為輔助、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治理機制,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不斷提升社會服務層次和水平。

(三)打造紅色領航志願服務品牌。組建“老舊小區聯合黨支部”。以“共強黨性、共建支部、共筑陣地、共創平安”實現老舊小區多元共治,廣泛深入聽取民生民意,以群體類型摸排及意見收集為前提,建立黨員、退役軍人、志願者等熱心居民台賬,採取“四個組建”,開展系列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區行動。組建社區法律救援助隊,開展普法教育與法律援助,加強居民普法教育,推動完善社區居民議事程序並規范運行。組建社區義務安全巡邏隊,健全管理制度,按照靈活執勤模式,加強小區居民的生活安全、財產安全,全力維護小區的治安秩序、疫情防控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等。組建愛心服務隊,由涇華“暮·童”時光與社工組織參與,開展扶弱救困愛心公益活動,照看空巢獨居老人,拉近鄰裡距離。

(四)盤活社區經濟反哺社區治理。通過社區經濟融合,盤活閑置廠房、商鋪、庫房等資源,以市場化方式盤活資金鏈,讓社企具備靠自身造血來支撐其公益目標的能力,依托公益化服務供給反哺社區社會化發展,實現老舊小區自治造血功能。將老舊院落和“三無”小區統一規劃集中管理,設置道閘系統,重新劃線,車輛集中停放,低償收取停車費,在重點區域加裝攝像頭,設置巡邏車對該區域全方位安全巡查。發掘和激活社區商企資源和社會力量,組建商家聯盟和電商平台,帶動多元主體參與,依托社區基金回應居民需求、提供社區服務、解決小區問題,建立讓居民享受實惠同時實現自我造血功能。設置配送中心、速遞驛站、社區超市等便民服務點,提供低嘗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托幼中心等服務,依靠市場化力量不斷改善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質量。

三、創新舉措

(一)從組織孵化培育破題,引入社會資源聚力。一是組織培育。針對老舊小區在基礎設施改善、專業物業管理、社會服務配套等治理服務短板,由紅星街道社工站牽頭聯動五星級紅色物業,孵化培育出本土社會組織,按需提供老舊小區居民服務﹔同時,由紅星街道龍南社區牽頭,社區股份有限公司與五星級紅色物業合作成立社會服務公司,專項承接社區老舊小區、散居樓棟物業管理。二是社企聯動。針對社區兜底治理難以去行政化、難以精細化問題,由社工組織、社會服務公司採取“市場+低償+公益”的模式提供專業服務,其中社工組織主要借力全省城鄉社區治理試點32.18萬項目經費,開展居民服務、小區“熱心人”和居民自治意識培養等項目﹔社會服務公司按四星級物業標准提供物業服務,物業費仍按原收費標准0.5元/平方米執行。三是四方共治。針對老舊小區治理力量薄弱,目前僅有網格黨支部、業委會兩方治理主體協作問題,由網格黨支部牽頭將參與治理服務的第三方力量——社工組織、社會服務公司納入形成“四方聯動共治”格局,分別制定“四方治理主體”職責清單,完善網格治理主體協調運行機制,形成《小區管理規約》《業委會工作規則》《業主大會議事規則》,建立協商治理聯席會議制度。

(二)從提升物業品質著力,改善小區環境宜居。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巴士天福苑、聚福苑均為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舊、缺失嚴重。社會服務公司於2021年11月進駐后,根據治理需要和居民需求,採用“社企擔一點+居民出一點+社會資源解決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20萬元,增設垃圾分類站、重新劃定停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樁、維修小區消防實施設備,2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二是改善物業服務。由1名副總專項牽頭負責2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同步配備20名物業服務力量進駐常態服務,目前已對小區綠化破敗、環境臟亂等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后續還將對小區環境治理、治安管理、設備維護、居民活動進行常態管理服務。三是增強服務配套。針對老舊小區不同群體的現實需求,就近提供廣告印務服務,並依托龍南社區黨群活動陣地打造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分類為300余名60歲以上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用餐服務和送餐服務。

(三)從堅持問需導向出發,精細社會服務增效。一是豐富服務供給。針對居民反映集中的鄰裡活動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強、活動不經常等問題,社工組織專門區分青少年、中老年居民,分類別開展“成長吧青少年”系列活動、中秋鄰裡聯誼等活動﹔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建居民活動陣地,聯合瀘州開放大學,免費開設舞蹈、器樂、手工等居民需求集中的社區教育課程。二是聚合社會資源。由社工組織牽頭成立社商聯盟會,聯動華潤興瀘燃氣、步步高商圈和728戶個體工商戶資源,搭建聯盟平台互相讓利、讓利居民﹔集結企業商戶等社會慈善資源成立社區基金,其中社會服務公司淨利潤的20%直接轉入社區基金,同時設立1個種子基金庫,鼓勵居民實施微創投項目自發改善小區環境。三是激活自治活力。由社工組織28名小區黨員志願者成立2支志願服務隊伍,重點開展治安巡邏、助殘幫扶、樓院服務等“家門口”服務。常態實施培養“熱心人”項目,重點培養熱心的樓棟長、業委會后備力量、黨員中心戶、小區志願者等居民自治力量。

四、工作成效

(一)形成四方聯動共治新格局。紅星街道龍南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充分整合轄區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資源解決一點+社企擔一點+居民出一點”模式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小區樹枝修剪、小區亮化工程和消防隱患改造工程,形成了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社工組織、社會企業四方聯動共治格局。

(二)多元參與轉化治理新方向。紅星街道龍南社區黨委通過借力社會組織進一步壯大社區志願者隊伍,孵化社區自組織10支,開設微創投項目10余個,成立龍南社區特色志願服務隊伍“藍精靈”樓棟長志願服務隊,發揮自治隊伍的主體作用,開展形式多樣、主題突出的社區教育活動,搭建完善的參與機制與平台,推動社區自組織逐步從單純“參與”向多元“自治”的轉變。通過社區自組織的培育,發掘、培養社區骨干人才,增強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意識,也增強了廣大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三化協同助力社區新發展。紅星街道龍南社區黨委立足社會企業帶動型試點項目,以“社會企業+社會組織+多元主體”聯動參與社區治理為主線,探索建立“社會化+公益化+市場化”相結合的互助治理體系,牽頭在小區召開業主大會,選出樓棟長,指導成立業主委員會,選聘社會企業入駐開展服務,推動治理模式從傳統的街道、社區佔主導地位,轉變為社會組織、社區居民能動與自主地參與其中,不斷增加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實踐探討

(一)以黨建引領為媒,形成社會參與向心力。社會組織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效率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實踐中,龍馬潭區紅星街道社工站充分發揮紅領作用,同時孵化培育社會組織、社會企業,推動本土社企成為轄區老舊小區治理的主力,通過黨建賦能社會組織,引領社會組織深度參與城鄉基層治理,不斷聚合更多的社會力量在基層治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以居民需求為重,提升公共服務實效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基層治理的主體,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暢通供需對接積極回應人民需求,才能真正推動基層治理治到實處、治出民心所向。在實踐中,社工組織、社會服務公司通過問需於民,找准老舊小區居民在物業服務和社會服務兩個關鍵領域的需求重點,進而聯動合作各善其事,主動扛起社會責任低償為老小區提供新服務。

(三)以資源整合為要,推動治理效應最大化。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硬骨頭”多,需要整合多方主體治理功能和各方資源稟賦,變“多條線”為“一股繩”,才能推動整體治理效應提升。在實踐中,紅星街道社工站借力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契機,統籌發力聯動社會資源介入老舊小區治理服務,其中社工組織借力打力,暢通慈善捐贈、社區基金、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化資金支持,變“單向發力”為“多方共治”。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