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19日17: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和動因
鄉村公共資源是指鄉村公共所有、公共享用的資源,主要包括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鄉村范圍內閑置低效的工業用地等國有資產,以及鄉村特色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等無形資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盤活鄉村公共資源、加快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要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盤活用好鄉村資源資產,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這為開展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萊西經驗”的誕生地,青島市共有涉農鎮街86個,行政村895個,農村黨員17.6萬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圍繞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探索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一統領三融合”實踐路徑,正在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我國農村社會處於深刻變化和調整時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雖然錯綜復雜,但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散’字。”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組織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革,城鄉融合、區域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如何更好地發揮“統”的作用,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領導,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成為新時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從青島市情況看,農村集體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規模到達1178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1130萬畝,但前些年,有的耕地、廠房等鄉村公共資源長期閑置甚至被侵佔,大多產業資源靠小農戶經營缺乏統籌,各級投入鄉村的大量資源沒有作為資產去運營管護,存在公平正義缺失、資源經營分散、資源利用低效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鄉村產業發展,弱化了黨組織、村集體與村民的利益聯結,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解決以上問題,迫切需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作用,進一步強化組織的力量、運用市場的手段,有效激活鄉村“沉睡”資源。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青島市強化鄉村公共資源“姓公不姓私”理念,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統領,以精准化清理、長效化管護、市場化運營、協同化推進為重點,扎實開展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倡樹了公平正義、加快了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公共資源利用高效、強村富民提質提速的新路子。
(一)堅持精准化清理,確保鄉村公共資源“顆粒歸倉”。突出問題導向,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鄉村公共資源集中清理工作,切實做到資源底清賬明、陳欠應收盡收、環境美化提升。
一是全面摸排“清底”。針對鄉村公共資源類型和利用情況,聚焦閑置低效、非法侵佔、問題合同、環境整治四項突出問題,開展全域摸排、明晰家底。市、區市、鎮街、村庄四級聯動召開動員會、培訓會900余次,採取村級廣播、明白紙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做到家喻戶曉。組織鎮村干部成立清查專班,採取查閱檔案、實地丈量、入戶走訪等方式,一家一戶盤點、一房一地復核。對難以認定或存在爭議的,嚴格按照村級重大事項議事決策程序,逐個審議、表決、確認。結合摸排情況,建立村集體資產、鄉村范圍內國有資產、無形資產、經濟合同、環境利用5類台賬,利用村級公開欄、農村“三資”管理信息平台等張榜通告,廣泛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准、群眾服。
二是協調聯動“清欠”。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以鎮、村行政區劃為藍本,制定問題整治作戰圖,將“應收未收”資源分類標注、銷號管理。結合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廣泛發動鄉村各種力量,創新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清、發動親屬配合清、帶動群眾主動清、適度獎勵助力清、司法聯動兜底清“六清”舉措,確保應收盡收。對主動清繳的,根據清繳時間節點,給予不同程度減免,並作為評定文明家庭、信用積分等的重要參考。對不主動清繳的,發揮村庄道德評議會、“一村一法律顧問”作用,講清利害關系,做好思想工作。對拒不清繳的,開展司法訴訟,從嚴追究責任,保持維護公平正義的高壓態勢。全市已清查回收土地19萬余畝,規范問題合同5萬余個,清繳陳欠8.4億元,村均增加集體資產4.9萬元。
三是優化環境“清亂”。將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與鄉村建設行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美麗庭院建設等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以道路沿線治理為重點,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升道路兩側綠化美化水平。以河道沿線治理為重點,開展清河行動,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實現岸綠水清景美。以村容村貌治理為重點,實施村庄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展現鄉村良好風貌。組織開展黨員承諾踐諾、志願服務等活動,推動黨員在鄉村環境整治中當先鋒、作表率,帶動群眾全面參與。全市完成49處農村黑臭水治理,清理農村生活垃圾80萬噸、農業生產廢棄物36萬噸、水塘8600余口,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10個,獲評“2021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范地區”。
(二)堅持長效化管護,確保鄉村公共資源“滴水不漏”。鞏固排查整治成果,健全長效化管護機制,堅決防止鄉村公共資源再次被侵佔、違規使用。
一是規范村級議事決策。把鄉村公共資源管理處置,納入村級重大事項,探索建立村各類組織和群眾建議、村黨組織提議、村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商議、黨員大會(議事代表會議)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會議決議、鎮黨委全程審核、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五議一審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將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創新黨員議事代表制度,按照不少於村庄黨員數量20%的比例推選黨員議事代表,有效解決建制調整村黨員人數多、議事難組織的問題。
二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結合數字鄉村建設,制定《青島市數字農業農村應用行動方案(2021-2025年)》,依托農村“三資”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鄉村公共資源智慧化管理平台,將摸排出的各類鄉村公共資源,全部納入平台管理。拓展應用場景,完善“三資”審批、日常監管、風險預警、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審批全過程留痕、全鏈條監管。堅持事前介入、事中把關、事后備案,對重大項目實施區市直有關部門、鎮街黨(工)委“雙把關”,委托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進行前置審查。加強鎮村財會人員配備,建立考核培訓、持証上崗等制度,確保平台數據從源頭上錄入精准、賬實相符。
三是從嚴管理監督。以區市為單位,結合清產核資工作,每年開展鄉村公共資源常態化清查,將資源存量、變動等情況,及時向黨員群眾公開。建立鄉村公共資源統籌監管制度,落實屬地鎮村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督責任,分類別將責任明確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出台《關於健全村干部權力監督約束機制的意見》,對鄉村公共資源富集村的黨組織書記進行“提級監督”,全面禁止村干部及其親屬承攬或插手本村工程項目,未經鎮黨委同意不得經營集體資產項目,有效杜絕了村干部權力尋租的隱患。
(三)堅持市場化運營,激活鄉村公共資源“一池春水”。強化黨對農村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以“政治原則”規范“資本法則”、完善“市場規則”,不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讓“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互促共進。
一是以領辦各級產業發展平台為抓手,健全四級聯動的產業組織“領航”體系。按照“市級統籌、區市主導、鎮街整合、村庄承接”的思路,建立各級黨組織領導的區市、鎮街兩級農業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2+2”鄉村公共資源聯動經營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股權變資金、資金變項目、項目變收益,打造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升級版”。在市級,依托青島市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加強全域統籌指導,強化產業規劃、信用擔保、政策賦能、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等職能,發揮頭部作用。在區市,成立縣級農業公司,主導縣域鄉村公共資源綜合利用,整合各級涉農資金和項目,重點抓好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在鎮街,一般採取縣級農業公司控股的方式組建鎮級農業公司,推動鎮街黨(工)委領辦合作社聯合社,聚攏鄉村公共資源,延長產業鏈條,抓好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在村庄,深化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鼓勵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出資新設、收購或入股等形式,組建村級共富公司,廣泛承接物業管理、小型鄉村工程、基礎設施管理維護等經營項目。目前,全市已成立6個縣級農業公司、24個鎮級農業公司、91個村級共富公司,鎮街黨(工)委領辦了78個合作社聯合社、村黨組織領辦了1203個合作社。
二是以增強運營質量為重點,搭建四輪驅動的資源整合“引航”平台。搭建產權交易整合平台,實現市、區市、涉農鎮街三級產權交易中心全覆蓋,逐步實現鄉村公共資源進入平台交易、統一對接市場,確保資源效益最大化。全市農村產權交易額累計達60億元。平度市鄉村公共資源共享中心,面向全國“大市場”公開競價閑置資源,增加集體收入6900多萬元,最高溢價率230%。搭建品牌資源整合平台,採取黨委領導、市場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方式,整合全市優質農產品資源,打造“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全市涉農產品注冊商標2.2萬多個,培育中國馳名品牌20個、國家級名牌7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4個,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搭建金融資源整合平台,發揮農業公司“引流”作用,與金融機構廣泛開展合作,引入金融活水,解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業項目等融資難題。發揮國有資本杠杆作用,在一級市場把鄉村公共資源統一整理、收儲,在二級市場撬動工商資本開展合股聯營,規范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搭建人才資源整合平台,建立鄉村振興人才配置中心,推出鄉村人才振興12條舉措,完善以產業需求訂單項目外包為模式的“人才+項目”雙選機制,促進人才和項目精准匹配,引導10.6萬余名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推動村黨組織領辦490個“鄉村夜校”“庄戶學院”,在生產一線挖掘培育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萬余人。
三是以放大綜合效能為關鍵,強化“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護航”機制。突出產業培育“強鏈”,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公司在農業全產業鏈的引領作用,採取兼並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方式,加快培育優勢產業,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產業鏈黨建,加大在“鏈主”企業、合作社等建立黨組織力度,打造組織聯建、產業聯抓的產業鏈黨建共同體。強化利益聯結“補鏈”,引導村集體和村民將土地經營權、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入股鄉村產業發展平台,鞏固契約式、推廣分紅式、完善股權式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就業崗位和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給村集體和村民。全市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累計分紅14.4億元。加強風險防控“穩鏈”,將鄉村公共資源和各級涉農資金、項目等,以“資本化”的方式導入鄉村產業發展平台,統一對接市場、統一運營維護,明確產權歸屬,在確保集體資產收益的同時,有效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監管,防止集體資產被侵佔被荒廢。目前,全市已培育農產品加工、現代畜牧業2條千億級產業鏈,壯大奶業、禽肉等6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農業“新六產”發展指數持續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2107億元、增長10.7%。
(四)堅持協同化推進,推動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落地見效。為實現高質量推進,打好強化組織領導、推動重心下移、狠抓典型培育“組合拳”,構建起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領導體制。市級召開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推進會議,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將共享行動納入各級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內容和鄉村振興考核內容,強化區市黨委主體責任,成立由區市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整合紀委監委、組織、政法、農業農村等部門力量,加強頂格協調,深入一線指導。成立由紀委監委、政法、公安等部門組成的司法工作專班,對82個涉法涉訴問題,開通“綠色通道”,依法推動快辦快結。強化鎮街黨(工)委主導責任,堅持因地制宜,精准確定推進措施,不搞“一刀切”。強化村黨組織具體責任,將推進不力的納入軟弱渙散整頓范圍,先強化村級班子再開展共享行動。
二是健全條塊融合、統籌有力的組織體系。堅持抓鎮促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借助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東風”,將行政村數量從5423個調整到895個,229個建制調整村完成集體資產融合,縱向上完善了“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鏈條,橫向上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條、農業園區、產業項目等鄉村生產力最活躍的地方。選優育強村黨組織書記,選派456名村黨組織書記赴浙江先進村庄、高校,開展體悟實訓和專業實訓。出台《關於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將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納入全鏈條專業化管理,創新榮休獎金、住房公積金等專屬待遇,年待遇報酬平均超過10萬元。全域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台比武”,組織區市、鎮街舉辦89場“擂台賽”,讓村黨組織書記亮精氣神、晒成績單、立決心書、領振興路。
三是完善重心下移、支持有力的保障機制。全面落實1名區市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鎮街、1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幫包村庄工作機制,每月至少到聯系點現場辦公1次,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實施“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健全執法聯動機制,推動2262名區市執法力量下沉鎮街。市、區市選派217個鄉村振興工作隊、3780名第一書記,已爭取各類資金16.9億元,幫扶村庄年均增收13萬元。面向各級機關干部和社會公開遴選200名優秀黨員到村任職,選派20名優秀退役軍人、43名商協會企業家會員、121名鄉村金融助理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市財政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18億元,以鎮村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加快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是構建事爭一流、帶動有力的引領機制。制定《全市農村基層黨建示范點培育三年攻堅計劃(2022-2024年)》,按照“區市有亮點、鎮街強特色、片區樹樣板、村庄創示范”的思路,優先將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成效明顯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納入培育范圍,對標全省全國先進,市財政投入2000萬元、市管黨費投入400萬元,全力打造一批全市領航、全省領跑、全國領先的示范集群。及時總結創新做法,加大典型宣傳力度,充分彰顯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整體工作提升。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強化了黨的領導,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通過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形成了上下聯動、條塊融合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推動黨的領導由“區域封閉”向“全面覆蓋”轉變。通過黨組織的區域統籌,實現了村庄規模由小到大、鄉村公共資源由散到統、農村生產經營由分到合、黨組織的組織力由弱到強。在實踐過程中,錘煉了鎮村干部的作風,提高了領導鄉村產業發展的能力。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任務中,經受住了實踐檢驗。2018年以來,141名區市、鎮、村黨組織書記和班子受到省、市委表彰。
二是倡樹了公平正義,進一步提高了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中,充分發揮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功能,調動鄉村各類治理資源和力量,把依理依情的“軟約束”與依法依規的“硬招數”有機結合起來,弘揚了新風正氣、倡樹了公平正義,推動鄉村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將共享行動的有關要求融入村規民約,變黨的號召為群眾的自覺。推行“1+1+N”工作機制,為每個村設立1個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備1名法律顧問、組建多個調解小組,累計處置矛盾糾紛1.6萬件。系統總結推廣鄉村治理“微積分”“道德銀行”“德育銀行”等做法,將共享行動的有關要求量化為積分指標,與村民福利等挂鉤,建立系統的道德信用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了群眾參與積極性。萊西市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有關做法被中央農辦在全國推廣。
三是推動了產業提檔升級,進一步促進了共同富裕。在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中,創新鄉村公共資源盤活路徑,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大抓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落地,推動了鄉村產業提檔升級。打破了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推動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增收,強化了黨組織、村集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加速實現了集體增收、村民致富,讓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2021年,全市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庄達到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5元,同比增長10.4%,增速高於城鎮居民2.6個百分點。糧食種植面積720.1萬畝、總產量312.8萬噸,創近年最高紀錄。
四、探討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鄉村公共資源的價值特性日益明顯。如何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統領作用,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進一步提高鄉村公共資源利用效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新時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青島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重新審視鄉村產業發展工作,對激活鄉村公共資源進行了創新實踐,完善了“精准化清理、長效化管護、市場化運營、協同化推進”的系統打法,探索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的實踐路徑,有效經略鄉村公共資源,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使黨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加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更加穩固。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