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鬆溪縣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19日16: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鬆溪縣深入實施以“提升組織力強支部、提升凝聚力強隊伍、提升帶動力強發展、提升自治力強治理、提升推動力強落實”為主要內容的“五力五強”基層黨組織提升工程,持續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截至2021年底,我縣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高質量實現“兩個100%”、“四確保一力爭”目標要求,全縣10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成功培育“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實績突出村”10個、市級“平安四無鄉村”26個,群眾安全感率在2021年下半年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五力五強”工程有關案例獲評“福建省新時代黨建品牌”。
一、背景
一是引領發展缺實力。農村基層黨組織仍然存在干部隊伍年齡老化、高學歷人才和致富能人數量偏少等問題。從年齡結構來看,全縣村“兩委”干部中46-55歲的比重佔47.4%,35周歲以下比重僅佔14.5%﹔從知識結構來看,村“兩委”干部大專以上學歷108人、僅佔16.14%,初中以下學歷401人、佔比59.9%﹔從人員構成來看,致富能人145人,僅佔21.67%。
二是村民自治缺合力。一方面,受城鎮化進程影響,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加之部分村民參與自治熱情不高,對村情村務不關心、不過問,導致農村自治參與主體缺失。另一方面,部分村級黨組織引領作用發揮不力,對“四議兩公開”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等運行不夠規范,群眾缺乏參與自治的平台和程序規范,難以真正參與到基層治理的相關事務,導致村黨組織在村民中“信譽下降”,帶動村民參加活動的號召力不強。
三是爭先進位缺動力。從調研來看,有的村黨組織在執行上級決策部署、推動產業發展、帶領群眾致富、推進鄉村治理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夠,仍停留在上級部署什麼就做什麼,對基層黨建和鄉村發展缺乏明確目標。另一方面,一些老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有所減弱,容易安於現狀,“敢拼搏、敢嘗試、敢創新”的熱度消退,抓工作落實缺乏持之以恆的韌勁,僅限於“做些能立竿見影的面上工作”,存在“小進則滿”的思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聯學共建”,以組織力提升筑強戰斗堡壘。支部聯建促規范。扎實推進“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工作機制,篩選出具有較強戰斗力、執行力的109個機關單位黨組織與102個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把機關黨建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入基層,指導督促村黨組織落實好“三會一課”、黨務村務公開、民主議事等制度,促進黨建質量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全縣創建市級金星村黨組織6個、紅星村黨組織23個,全面轉化提升19個軟弱渙散村。活動聯辦促活力。創新開展“主題式、互動式、體驗式”組織生活,每月固定一天開展“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採取“5+X”形式,將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任務與主題黨日合並串聯,推動各領域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走深走實。如,中國電信鬆溪分公司黨支部聯動河東鄉岩后村黨支部開展“消費扶貧”項目,借力網絡助農平台將紅糖、白茶、深山走地雞等土特產品銷往各地,實現銷售額近150萬元、村財增收近30萬元。品牌聯創促提升。按照“典型引領、分類培育、全面進步”的思路,加強對各村歷史沿革、鄉風民俗、工作品牌、鄉土文化的挖掘和提煉,制定形成符合本村發展實際的紅色名片,結合組織現場觀摩、黨建拉練等方式,以黨建品牌典型帶動面上基層黨建的整體提升,全縣各村共制定紅色名片102個,涌現出坑口村“紅色微管·仁愛坑口”、萬前村“甜蜜致富百年蔗”等一批農村黨建品牌。
(二)突出“三雁齊飛”,以凝聚力提升建強干部隊伍。強化擔當淬頭雁。建立“年初承諾、動態踐諾、定期晒諾”機制,每年初由村黨組織書記從抓黨建、抓發展、抓服務等三個方面確定承諾事項,細化具體措施和完成時限並長期對外公示,通過分階段評、設節點推,確保村書記承諾事項按時序進度有效兌現,推動村黨組織書記從“被動干”向“主動干”轉變。如,茶平鄉建立村書記大考核大排名工作機制,按照“一月一調度、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評比”考核辦法,對村書記進行考核評分並作為年底績效考評依據。規范管理強鴻雁。推行農村黨員“積分評星”機制,以村黨組織為單位,在落實各項組織生活制度的基礎上,圍繞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確定每名黨員具體任務,引導黨員在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中當先鋒做表率。如,花橋鄉源尾村黨支部創新“群眾提約、支部定約、黨員踐約、人人參與”的“三約一踐”黨員服務模式,相約每月28日集中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有力推動征遷拆違、矛盾調解等一批群眾最急最盼最憂的問題得到解決,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李加旺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搭建平台育雛雁。在全市率先推出農村黨員“互聯互學互派”機制,按照“強弱搭配、需求對口”原則,擇優選派16名農村黨員互派挂職,其中7人選派到后進村擔任黨組織挂職書記互派鍛煉,9人選派到先進村擔任黨組織挂職副書記互派學習,實現26個村黨組織結對共建、互促互進,有效破解農村發展不平衡、本土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截至目前,第一批互派村共謀劃“跨村聯建”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21個,整合省市縣扶持資金1300余萬元﹔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中,共有11名挂職對象當選新一屆“兩委”成員,其中5名當選“一肩挑”主干。
(三)突出“產業支撐”,以帶動力提升做強集體經濟。借勢借力謀發展。借力機關單位高位嫁接、盤活資源等方式開創發展新局,全力打通農村產業發展難點、堵點,指導共建村用好用活省級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資金,幫助選路子、定規劃。2020年來,共幫助爭取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完成東邊田園綜合體、“避暑溪源”、百年蔗產業等9個項目建設,可帶動聯建村村財年均增收110萬元。抱團興業促增收。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引導地理位置鄰近、產業類型相同的村將資源、資金有效整合,以“抱團興業”的方式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特色產業發展市場競爭力。如,花橋鄉黨委通過牽線搭橋,將源尾村“馬家柚”種植產業以項目扶持、技術指導的方式“打包”引入鄰近的路橋村,每年可帶動路橋村村財增收6-8萬元。村企共建活業態。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零散經濟合作組織管理能力弱等問題,加快實施“民企帶村”工程,以“一對一”“一對多”組合互聯方式,搭建“三變”聯創轉化平台。如,祖墩鄉劉源村和龍源茶廠開啟“活動共辦、促產業發展,資源共享、促脫貧攻堅,合作共贏、促景區提升”的“三共三促”發展新模式,帶動就業200余人,促進村集體增收近10萬元,龍源景區年接待游客達6萬余人次,實現年產值3000余萬元。
(四)突出“群眾主體”,以自治力提升增強治理效能。陣地建設精細化。創建“365茶鄉小院”“黨員議事亭”等黨群活動陣地,以黨員為軸心帶動民情聯絡、糾紛調解等基礎性工作,豐富黨建服務內容。如,溪東鄉雷畬村選擇群眾活動集中的黨員民居建設“服務點”,每月定期召開“板凳話事會”,共同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2021年來共調處矛盾糾紛36件,協調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0萬元。服務群眾網格化。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包片干部-聯戶網格員”黨建服務網格,將全縣8000余名機關單位和農村黨員,編入3700個基層黨建網格中,以網格化構建地域全覆蓋、村情全摸清、服務全方位的鄉村治理體系。2021年來,先后開展志願服務2100余場次,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300余項,吸收採納765條。村民自治制度化。採取“支部負責、兩委帶頭、鄉賢引導、村民參與”方式,引導全縣102個村居根據村情制定村規民約,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掃黑除惡等內容固化其中,嚴格落實村干部參與婚喪等活動報備機制。目前,全縣已建立109個基層黨務村務公開平台,近3年來公開黨建、民生等各類信息1.7萬余條,評選出“五好家庭”“抗疫最美家庭”等178戶。
(五)突出“摸高推進”,以推動力提升加強工作落實。堅持目標導向。牢固樹立“落實到基層、落實靠基層”工作理念,由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根據各村的區位、資源、經濟水平和群眾期盼,逐項合理制定1個以上工作目標,建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目標、措施“兩張清單”,把農村黨建工作項目化、責任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抓黨建的主業、主角、主動意識,解決底子不清、責任不明、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全縣102個村圍繞“五力”提升工作要求制定“摸高”目標530余個,策劃產業項目130余個。堅持項目管理。把“摸高”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具體舉措,將工作任務分解到月度、季度,突出重點難點“書記抓”,引導村“兩委”干部樹立“求解方程式”的思維,各村圍繞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移風易俗等方面共制定細化措施1270余條,推動41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項目落地,辦結污水管網改造、機耕道硬化等187個民生項目,打造初級版“綠盈鄉村”58個、高級版“綠盈鄉村”6個。堅持跟蹤落實。建立完善“一季一調度、一年一評比”工作機制,對基層“摸高”目標落實情況全程跟蹤了解,加強督查考核,對工作落實不力、存問題較多的村黨組織進行通報批評,並實行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挂點聯系制度,確保“摸高”目標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共開展現場督評240余次,先后發布督查通報87期,安排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挂點聯系項目80余個,均已落實到位。
三、探討
(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抓住基層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作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隻有基層黨組織強起來,農村工作才會有堅實基礎,實現鄉村振興才會有可靠保障。要始終突出黨建引領核心作用,深化“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工作機制,將機關優勢黨建資源輸送到農村,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理清發展思路、建立健全制度等,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
(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黨員干部隊伍這個“先鋒隊”。要實現農村的長治久安、長足發展,就必須激活村級組織及各類隊伍,變“被動干”為“主動干”,變“要我干”為“我要干”,促使基層強大的生機活力充分迸發。實施“三雁齊飛”工程,打破以往農村各類隊伍“鬆散式”管理“壁壘”,通過搭建干事平台、優化活動載體、開展蹲苗培育,以推動農村發展的事業來激發、團結、吸引各方面“干事基因”,持續壯大鄉村振興力量,實現農村治理與村強民富互促共贏。
(三)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抓住打造產業支撐這個“內動力”。農村要發展,百姓要致富,關鍵要有產業支撐。要根據村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特色產業,找到一條適應市場、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子﹔要敢於先行先試,打破區域、行業壁壘,探索村企共建、跨村聯建等模式,千方百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農村黨支部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才能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切實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提升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四)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抓住深化村民自治這個“大合力”。開展鄉村治理、實現鄉村善治,是一項十分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地落到實處。要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尺,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農村多元治理主體活力,推進鄉村治理的多元化,進一步提高黨全面領導新時代鄉村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抓住強化組織推動這個“總引擎”。堅持統籌推進,把握好重點與難點、分清常規與創新的關系,持續深化黨建“項目化管理”模式,加強分類指導,切實做到“常規動作”做細做實、“創新動作”做優做亮。構建以事為中心的考核評價體系,從“主體、目標、考核、反饋”多個維度落實責任鏈條,促使農村基層組織既能圍繞上級黨委“公轉”,又能結合自身建設良性“自轉”,讓村黨組織工作有方向、有目標、有節點,推進村級工作落實,實現抓黨建、抓發展“兩不誤、兩促進”,推動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