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回答好高等教育的“新時代三問”

旋天穎 葉康濤

2022年08月19日08:43    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高校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再次開宗明義地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這為高等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身處“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回答好這一教育的“新時代三問”,是高校擔負的重要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是關乎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重大課題。

答好“為誰培養人”,把好教育的政治方向。“為誰培養人”是關系教育舉旗定向的根本性問題,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隨著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社會特點、戰略目標的發展變化,黨的教育目標和方針也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與豐富,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性。但在對於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的回答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任務則是一以貫之,從未改變。

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表明,黨的領導是辦好社會主義教育最根本保証。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到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高校面臨更為艱巨的風險挑戰。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証教育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偏航,才能保証高校這個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陣地、思想文化陣地、意識形態前沿陣地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才能在“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上交出合格的答卷。

答好“培養什麼人”,把准人才的政治品格。“培養什麼人”回答的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標准。抗日戰爭時期,陝北公學以培養抗日先鋒分子為己任,以“三分政治、七分軍事”的培養體系、“忠誠、團結、緊張、活潑”的校風校訓,在炮火紛飛、極端艱苦的環境下,培養了6000多名優秀學員,其中有3000多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些學員一畢業就直接奔赴各個戰場,很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陝公”學員的政治品格,書寫了陝北公學“培養什麼人”的完美答案。如今,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不會再直面戰場上的血與火洗禮,但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的參與者、生力軍,迎來的是一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面臨的將是前所未有的巨大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更加需要磨礪堅定的政治品格踏實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堪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首先要立大志、明大德,要有堅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高校必須把塑造學生優良政治品格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體系、方法體系,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思想定力和戰略定力﹔應加強四史教育、紅色教育、時事教育,增進學生對歷史規律和發展大勢的認識,教育引導學生從黨的百年發展歷史中增進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激發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的斗志﹔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多種渠道引領學生認識世情國情民情,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厚植家國情懷,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理論認同和道路認同,增強志氣、骨氣和底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在各種誘惑面前能夠守牢底線,在矛盾困難面前能迎難而上,在小我與大我之間能作出正確抉擇,把個人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自覺。

答好“怎樣培養人”,踐行人才培養的政治擔當。“怎樣培養人”回答的是教育目標的實現路徑及能否得到有效實現。能否答好這一問題,檢驗的是學校辦學的質量與水平,體現的是高校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和責任擔當。

答好“怎樣培養人”,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是關鍵。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方方面面。科學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先導。高校應站在學科發展和時代發展的前沿,以前瞻性、戰略性眼光對學科專業提前謀篇布局,不斷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優先發展國家急需的基礎學科,加快建設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使培養的人才能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人才儲備。

課程教材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載體。高校應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反映中國情境、結合中國實際、講述中國故事的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和中國經驗,提升文化自信,增進“四個認同”。

思政工作是人才培養體系的主線。要緊抓課堂教學主渠道,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金課”建設為抓手,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效應,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知識中,緊扣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用學理、事理講清楚原理、道理,以如鹽在水的方式,達到啟智潤心的效果﹔要打造全覆蓋、多元化的學生課外實踐育人體系,讓學生在深入社會的親身經歷中進一步認識中國、讀懂中國,厚植家國情懷﹔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把握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成長特點,提升工作的親和力、精准度和實效性。

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落實人才培養任務的保障。要完善經師人師相統一的教師培育體系。加強教師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教育引導教師提高政治站位,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責任﹔完善高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強化師德第一標准,教育引導教師向“大先生”看齊,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完善“破五唯”的評價機制,激勵教師潛心、靜心搞教學做科研,在解決國家關鍵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在創新人才培養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完善教師職業發展支持系統,提升教師研究能力、育人能力,以政治過硬、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保障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作者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