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淄博市淄川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16日16: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淄川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中部,面積960平方公裡,總人口73萬,轄9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05個村、41個城市社區,共有基層黨組織2049個,黨員41918名,是蒲鬆齡的故鄉。近年來,淄川區圍繞組織領導、綜合協調、陣地建設、網格服務、行業監管5個方面,探索構建了以“區級主管+街道、社區、物業企業主抓”的“1+N”工作體系,在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物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出了一條“紅色物業”賦能社區治理的實踐路徑,轄區將軍路街道頤澤社區被授予“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稱號。
一、背景動因
1.建立紅色物業“1+N”體系,是創新社區基層治理的有益嘗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優勢就是把城鄉社區基礎筑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六中全會以及《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均對基層治理提出明確要求。作為社區治理體系的末梢神經,強化小區治理是完善社區治理、加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工作,物業企業管理服務水平高低更直接影響著社區治理效果。
2.建立紅色物業“1+N”體系,是化解社區復雜矛盾的現實需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擴容、居民增多、小區增量,城市發展逐漸呈現住房商品化、居民業主化、小區物業化、物業私營化的基本形態。同時,居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越來越高,物業企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為社區治理乃至城市基層治理帶來了諸多困境。
3.建立紅色物業“1+N”體系,是提升社區治理能級的實踐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一環,社區黨建工作開展的好壞事關城市建設發展以及城市基層和諧穩定。建立紅色物業“1+N”體系,把物業企業打造成黨的工作隊伍,有利於在基層社區各個方面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促進黨的力量下沉,真正打通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1.組織領導“1+N”,定穩“基點”。即1個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委+N個物業企業黨支部。工作中,成立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委,實行物業企業發展黨員計劃單列,加大發展黨員、黨員員工招聘和組織關系轉接力度,推動具備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全部成立黨組織。印發《淄川區“紅色物業”工作標准》,加強物業企業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區管黨費專門列支資金,向物業企業黨組織贈送包括黨旗、黨章、黨徽、黨建讀物、黨支部工作挂圖、黨建工作經費在內的“紅色大禮包”,為物業企業開展黨建工作提供支持保障。
2.綜合協調“1+N”,暢通“堵點”。即1個區物業服務管理綜合協調機制聯席會議+N個街道(社區)物業服務管理聯席會議。工作中,建立區物業服務管理綜合協調機制聯席會議,明確12個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規范業主委員會不依法履職、履行物業服務合同中出現問題、小區治理中出現問題等需要協調解決的10類突出問題,同步對5項協調程序予以規范。街道牽頭建立轄區“紅色物業”黨建聯盟,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網格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同聯動機制,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落實每季度1次聯席會、每月1次懇談會、隨時召開協調會“三會制度”,共商共議共解社區物業難題。深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推行社區與物業企業一起過組織生活,一起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量化積分、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一起解決社區治理問題。
3.陣地建設“1+N”,打造“亮點”。即1個區紅色物業黨群服務中心+N個網格(小區)紅色物業黨群服務驛站。工作中,著眼黨建服務、行業服務、群眾服務,建成全市首家區級“紅色物業”黨群服務中心,設置綜合服務區、矛盾調解區、紅色物業大講堂、紅色議事廳、行業黨委辦公室、協會辦公室和物業科辦公室7個功能區,承擔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委、區物業服務管理綜合協調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具體職責。突出實用性、服務性、開放性、便民性,打造頤澤花園、雁陽御城等小區紅色物業黨群服務驛站18個,因地制宜建成網格“紅色驛站”83個,結合推行延時服務,整合並提供物業管理、便民服務、網格工作、政策咨詢、活動陣地等多項服務,進一步充實社區“10分鐘黨建生活圈”。
4.網格服務“1+N”,夯實“落點”。即1個“紅色管家”常駐服務團隊+N個“紅色幫手”進駐服務力量。工作中,建立社區網格黨支部113個,將物業企業納入網格黨建工作體系,吸收符合條件的物業企業員工擔任兼職網格員,高質量選聘“紅色樓長”1906名,組建由網格黨支部書記、社區工作者、專職網格員、“紅色樓長”、物業企業員工組成的“紅色管家”服務團隊,常駐網格開展“組團式服務”,並將物業企業履職情況納入專職網格員日常巡查工作范圍,在開展物業服務質量考評、星級物業企業評定時,將社區、網格黨組織意見作為重要依據。吸納綜合執法力量、“雙報到”單位在職黨員、紅色合伙人、“兩代表一委員”、民警、調解員及法律顧問等多元化“紅色幫手”進駐網格,進一步擴充參與物業服務管理的主體,統籌更多服務力量下沉網格。
5.行業監管“1+N”,突破“難點”。即1個區物業服務監管綜合平台+N個街道(社區)物業服務監管配套制度。工作中,建立區物業服務監管綜合平台,一攬子解決政務(民生)服務平台投訴、居民群眾來信來電來訪、上級職能部門通報反饋、區級職能部門督導檢查、物業企業“紅黑榜”公布、物業企業信用管理評價等6類問題。聚焦服務管理質量、群眾滿意度等標尺,摸排確定物業服務管理落后小區10個,建立工作台賬、明確整改任務,落實領導干部挂包領辦、主管部門挂牌督辦、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小區結對共建等4項措施,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街道社區同步配套落實“十公開一監督”、物業企業服務清單、義務監督員、負責人到社區黨組織報到以及述職、評議、考核等14項物業服務監管制度,織密扎牢監管網絡。同時,街道充分利用“街呼區應、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力量向住宅小區下沉,對物業企業、業委會、業主和物業使用人依法監督管理,加強對小區內私搭亂建、噪音擾民、垃圾污染、違規裝修、私自佔用綠地或消防通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聯動巡查、檢查和處理,及時回應和解決居民訴求。
三、取得成效
1.黨建引領作用有效發揮。淄川區建立的紅色物業“1+N”體系,打破了傳統“一社區一黨組織”的封閉式黨建模式,有效提升了黨組織覆蓋率。工作中,先后成立覆蓋23家物業企業的18個物業企業黨支部,其中聯合黨支部5個,黨組織覆蓋率82%﹔指派5名黨建指導員,參與未成立黨組織的5家物業企業和小區的黨組織建立和黨建指導工作,員工20人以上沒有黨員的物業企業全部“清零”。同時,強化街道社區對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把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業委會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5%。
2.社區與物業企業更加融合。淄川區建立的紅色物業“1+N”體系,探索實行了社區黨支部與物業企業雙向互動、交叉任職,頤澤社區、鐘樓社區物業企業黨組織書記兼任社區“兩委”成員,229名社區網格員兼任物業服務監督員,能夠更好地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物業黨員專業化服務技能。同時,持續深化物業企業與社區黨建聯建,從理念和行動上為城市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年內聯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5場,簽訂黨建聯建協議23份,認領並落實安裝電動車充電樁、配套網格員工作站等便民服務項目46項,回應居民訴求更加及時有效。
3.物業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淄川區建立的紅色物業“1+N”體系,立足物業企業貼近居民、依靠居民的特點,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物業服務熱線、定期入戶走訪等方式,了解居民訴求、回應群眾關切,並建立“首問責任制”,年內累計受理辦理投訴86件,交辦轉辦問題52件,一次辦結率達100%,全區物業信訪投訴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8%。結合開展“雙報到”活動,成立社區黨組織志願服務隊,認領服務崗位12788個。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物業公司組織黨員,針對居民普遍需求,突出獨居老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在物資配送、體溫測量、核酸檢測等方面開展志願服務,為迅速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証。
四、工作啟示
1.構建紅色物業“1+N”體系,黨建引領是根本保障。物業行業黨建工作具有牽頭抓總、穿針引線、督促指導的作用。加強黨對物業服務企業的政治引領,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將黨建工作納入物業管理章程,明確黨組織在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地位、功能職責,進一步強化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組織生活方式,強化黨員身份意識,深化優化“黨建+物業”服務模式,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物業服務管理和社區治理有機結合。淄川區持續擴大物業企業黨組織的工作覆蓋面,不斷夯實物業行業黨建根基,進一步強化了黨對物業行業的政治引領。
2.構建紅色物業“1+N”體系,統籌協調是有效方法。物業服務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力量攥指成拳、聚力推進。社區居民多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要借助這一有利條件,建立綜合協調機制,深化部門、企業、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不斷強化各方“進了社區門、就是一家人”“有事一起辦、有活一塊干”的理念。比如,淄川區在般陽路街道探索推行“般陽合伙人”機制,積極吸納駐區單位、市場組織等主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有效服務居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紅利不斷釋放。
3.構建紅色物業“1+N”體系,居民滿意是檢驗標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人民生活幸福始終是“國之大者”。作為承擔社區治理、服務社區業主職責的物業企業,應該把“服務更好”“居民滿意”作為實現盈利的“度量衡”。淄川區建立的物業服務監管綜合平台和配套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機制,有助於推動物業行為更加自覺自律,形成規范標准。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