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臨沂市河東區:探索黨建引領城市治理“合伙人”模式

中共臨沂市河東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16日15: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動因

臨沂市河東區,因位於沂河東岸而得名,面積834平方千米,是臨沂市三個市轄區之一。河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區常住人口90.8萬人,全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3.2萬人,佔69.6%。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非本地戶籍人口在城市各個社區工作、生活和居住,再加上人口流動頻繁,社區原有功能逐漸退化,城市基層黨建在引領城市社區治理創新過程中不斷遇到挑戰。

2020年以來,臨沂市河東區扎實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強基固本、全域攻堅,不斷推動城市社區治理水平和服務功能優化提升,聚焦城市社區服務功能優化提升,探索實施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合伙人”模式,將物業服務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力量、熱心居民以及優質商業資源等五大類社會主體吸收為社區治理“合伙人”,健全完善“參與式”治理機制,推動區域內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集全域聯動合力,共解城市治理多元方程。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各類“合伙人”在融入社區治理的過程中,各展其長、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全區社區、小區(網格)、樓宇三級黨組織服務功能和城市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優化物業“合伙人”服務機制,打造物業善治品牌。堅持行業黨建與社區共建雙管齊下,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積極主動融入社區治理。一是深化社區共建,健全社區、物業、居民代表三方協商機制,廣泛搭建“家園理事會”“樓棟說事崗”等民主說事議事平台,培育了奧正、吾悅、中興等一批紅色物業示范社區,壯大了“沂蒙紅管家 服務365”黨建品牌矩陣。二是抓實行業黨建,住建部門牽頭組建物業行業黨總支,推動物業黨組織應建盡建,鼓勵與小區黨組織共建聯建,實現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享。引導物業服務企業黨員帶頭成立志願服務隊,在固定時段為社區居民提供物業范疇之外的志願服務。疫情期間,配合社區精准定位居民需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免費打印網課作業、日用品代買代送等一系列貼心服務,極大增進了物業和居民之間的感情。

(二)建立部門“合伙人”響應機制,凝聚部門共治力量。面對點、點對點雙軌並行,推動部門精准服務社區。一是建立面對點機制,區級層面建立黨群服務聯動機制,將文旅、醫療、教體等單位吸收為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擴大會成員,成立“資源庫”,根據街道、社區實際需要,精准調配相關資源。區文旅局建設打造圖書館分館即城市書房8處,區婦幼保健院打造小區醫療服務站4處,疾控中心打造健康小屋19處。二是建立點對點機制,通過區直部門“1+7”幫服行動、“雙報到”、選派“紅領書記”等方式,建立“部門+社區”一對一精准幫服機制,組建“民生服務隊”,累計解決社區民生問題2000余條,選評訴求解決典型案例32個。疫情期間,建立“雙報到”工作平戰轉換機制,89個“雙報到”部門1906名黨員下沉社區,聽從社區統一安排調度,到社區參與值班站崗、防疫知識宣傳、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等工作。

(三)深化居民“合伙人”自治機制,激發居民主體意識。秉承用好鄰裡人、辦好鄰裡事、重塑鄰裡情的“三鄰”原則,把樓道作為加強“家門口”服務微治理的載體,積極搭建自治平台,激發社區治理內生動力。一是推動組織下延。構建“社區黨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三級精細化網格,通過組織推薦、群眾舉薦等方式選拔樓長970余名,摸排具有職業愛好特長的自治骨干2200余人,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觸角進樓入戶。二是推動陣地進樓。利用入戶門廳、架空層等公共空間資源,打造142處樓宇會客廳,鼓勵居民通過捐獻閑置家具、圖書、綠植等方式參與陣地建設,全面開展了“自治公約進樓宇、自治項目進樓宇、文化建設進樓宇”等“三進”活動,打造“厲害了!我的樓”等特色睦鄰樓道93個,增強了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推動服務到家。積極搭建“家門口”議事平台和服務平台,做實“八點議事會”鄰裡議事制度,在職黨員通過認領“微心願”、擔任自治“紅管家”、領辦睦鄰項目等方式,帶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累計1394名在職黨員到社區領辦睦鄰服務項目、擔任紅色樓長,3.5萬余名黨員群眾參與微自治。

(四)拓展公益“合伙人”參與機制,樹立社會組織服務社區的新導向。建立公益資源和社會組織引入機制,拓展社區承接各類服務資源的渠道。一是“外引內培”吸收社會組織參與。依托“志願沂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系統,依托平台191支志願服務團隊,為社區打造“點單式”志願服務平台。積極組建涵蓋社區居民、物業職工、愛心企業負責人的紅悅志願服務隊,培育社區互助型“微組織”219個,提供志願服務項目1464個,累計開展志願服務3400余次。二是“雙找雙融”吸收“編外居民”參與。針對社區地處核心圈的實際,針對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開展“黨員找社區、社區找黨員,融入居住社區、融入工作社區”“雙找雙融”活動,推動小哥群體積極參與社區應急保障、文明創建等志願服務,及時反饋上傳環境、交通、安全等問題線索,2021年以來涌現先鋒騎手70余人。

(五)探索商業“合伙人”引入機制,開啟商業力量融入治理的新模式。找准社區商業發展和服務社區治理的結合點,探索“社區+商圈”模式。一是社區服務“商圈”。針對商圈小微企業多、個體工商戶多、從事商貿營銷居民多,黨組織設置難、黨員管理難、活動開展難的現狀,按照“組織一體設置、工作一體謀劃、制度一體完善、活動一體開展”原則,依托原社區的人員、場所、經費和成熟黨建工作機制,組建“小二班”商圈服務隊,累計為商圈開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商稅務証照代辦、食品衛生安全業務受理、創業就業援助、緊急醫療救援五大核心服務400余次。二是“商圈”反哺社區。面向商圈公開招募昂立少兒英語等20余家優質商業資源,每周到社區開展低附加收益的公益活動,以契約形式共用社區空間資源,在固定時段將固定的服務陣地指定給固定商業合伙人使用,商業合伙人獲得穩定客源,居民家門口享受超值服務,在盤活社區空間資源的同時,全面提升了社區服務功能。

三、主要成效

(一)治理力量多元化,黨建格局開放性不斷提升。通過“合伙人”模式,統籌、協調轄區內機關、社區、企業、兩新組織黨建資源,通過契約化合作、制度化激勵、常態化平台逐步形成治理結構順暢、群眾有效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擴大了基層黨建工作覆蓋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活力。

(二)服務力量社會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通過物業服務、部門響應、居民自治、公益參與、商業引入等機制,既強化黨組織的“政治統領”,又吸引了更多的社會組織成為提供服務的主體。社會組織的專業性、民間性、公益性,使得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水平大大提高,黨的意志通過社會組織以更加柔性的方式傳遞到了居民群眾。城市社區黨組織與物業、居民、部門、公益組織和企業從“禮貌性接觸”“感情化維系”到“契約化共建”“雙向型服務”,社區“朋友圈”越來越廣,統籌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部分“沉睡”的單位、行業、兩新組織黨組織也被喚醒,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三)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黨組織搭台、“合伙人”唱戲的模式,推動形成了“黨建引領、多方聯動”的全覆蓋,通過不同的“合伙人”,分層次協調化解矛盾沖突,逐步消除基層治理“盲區”,形成了社區、小區(網格)、樓宇三級黨組織服務體系,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近年來,全區打造鄰裡會客廳142處,確定微自治服務項目400余個,帶動3.5萬余名黨員群眾參與樓宇微自治﹔組建志願服務隊191支,培育社區互助型“微組織”36個,累計開展志願服務3100余次﹔組建94支“民生服務隊”,累計解決社區民生問題2000余條,選評訴求解決典型案例32個。

四、啟示探討

臨沂市河東區城市社區治理創造的物業服務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力量、熱心居民以及優質商業資源等五大類“合伙人”模式,以黨建帶動城市社區治理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改進工作方式,有效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探索。

(一)加強組織整合,形成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社區是構成社會形態的基本單元,要想做好新時代的社區治理工作,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踐証明,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合伙人”模式中,社區黨組織要更加突出自身在組織體系中的引領角色,牽頭搭建各類用於溝通與交流的機制和平台﹔同時,以社區縱向和橫向鏈條上的黨組織為結點,通過構建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在縱向上形成社區、小區(網格)、樓宇三級聯動的體系,在橫向上形成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互聯互通的格局,構筑行政主體、社會主體、市場主體多元行動網。

(二)加強利益整合,構建社區利益共同體。社區事關千萬個家庭的切實利益,基層黨組織是社區不同主體互動的黏合劑和緩沖帶,可以在社區矛盾化解和沖突調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彌合城市社區中不同組織之間的裂縫,促進各方利益的均衡分配,維持社區的穩定和秩序。“合伙人”機制就是建立多元主體間的對話機制,在實踐層面賦予了不同群體平等的話語權和參與權,讓社區居民參與到決策和治理中來,讓利益主體以理性對話、共治共享的形式解決涉及多方利益問題,並在此過程中達成利益共識。

(三)加強認同整合,調動共同參與治理的積極性。社區治理“合伙人”共同參與治理的動力來自哪裡?如何調動居民積極性,自覺投入社區治理中去?這是關系到社區治理成敗的關鍵,也是衡量治理水平、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關鍵。一方面,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都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內生力量,發揮好他們的帶頭和引導作用,提升社區內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力量以及商業群體,尤其居民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認同感,有助於凝聚起人心,並能夠確保社區治理的執行力,進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實解決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滿足社區居民對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和市場多樣化服務的需求,從而對社區的各類組織及制度安排進行理解、評價,繼而萌發出認同的情感。隻有社區組織體系捋順了,才能調動社區主體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增強社區歸屬感,實現社區組織認同。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