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天津:多方合力 為民解憂

2022年08月11日08:01    來源:光明日報

日前,剛剛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高偉有了更深感悟,他說:“街道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服務社區居民的‘最后一公裡’,擔子不輕。”

發揮社區黨組織軸心作用

“小區車位是老大難,要我說,這種按樓棟分布的規劃就挺好。”

清晨,河西區越秀路街港雲裡社區紅色議事廳裡熱潮涌動,代表們正在協商社區規范停車問題。

港雲裡社區規模“小”、分布“散”、密度“高”、配套“低”、權屬“雜”,改善整體環境、提升治理水平的呼聲十分迫切。

河西區港雲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孫茜告訴記者:“我們隻有實打實地干,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孫茜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建立了“325”基層治理工作機制,發揮社區黨組織軸心作用、基層網格主力軍作用,提升群眾助力效能,強化社區三種耦合力量,依托“群眾匯報會”和“協商議事會”兩大居民自治平台,進一步激活社區“微細胞”,提升自治“新動能”。同時,在推進“民憂菜單”、完善“民情地圖”、制定“民意鬧鐘”、設立“民聲板凳”、交付“民心鑰匙”等五大基層治理項目上落細落實,讓群眾的“煩心事”變成“順心事”。

現在,走進河西區港雲裡社區,樓棟間的網線一字架空,樓道內的網線整齊如新。雖是老小區,但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車輛停放井然有序。“過去,頭頂上方一片‘黑線’,各種線纜就像蜘蛛網一樣。”今昔對比,孫茜非常感慨。

港雲裡的可喜變化,要歸功於三級吹哨模式,“居民吹哨、社區報到,社區吹哨、街道報到,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孫茜所說的“飛線”問題曾讓港雲裡居民苦惱不已,但這並非一般的“衛生死角”,需要重新安裝布線,僅憑社區自身力量無法解決,於是,社區將“哨聲”吹至街道。街道經過分析研判,發現此事涉及電信、網信等多家企業和職能部門,於是,“哨聲”吹至區網信辦、區城管委等相關部門。一“哨”集結,多方合力,終於解除了居民的“頭頂煩惱”。

社區工作精細再精細

“社區工作是具體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摸准居民群眾各種需求,及時為社區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在天津市和平區朝陽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17日視察時所作重要指示的標語格外醒目。

朝陽裡社區建於1978年,是個老小區,老年人比較多,這也意味著社區工作更要用心。幾年來,朝陽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苗苗和社區工作者們想方設法將社區工作做得精細再精細。

今年,他們用5天時間完成社區常住居民全覆蓋式問需調查,得到問卷2197份,共收集十大類44項473條具體需求。“我們把這些需求分類匯總后,基本上就明確了這一年我們要為社區居民干什麼事兒。”苗苗說,所謂精細化管理,就是要做到“問需於民”。

“小花園圍繞大樹建的座椅沒有靠背,老年人坐著不方便。”“朝陽裡是個老小區,老年人又多,沒有電梯,咱們得想辦法在樓道裡安上扶手。”“沒錯!最好在每一層再安個折疊座椅,方便老人爬樓時休息。”……有了具體的方向后,朝陽裡社區工作者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提升社區工作的溫度。

說干就干,社區工作者們的討論結果很快就轉化為成果。在朝陽裡社區,有幾棟樓的樓道裡已經裝上了明黃色的扶手,每層拐角處還有一個折疊的白色座椅,不僅不佔空間,還大大方便了老年人上下樓。“出去買菜再也不用拿著我的小馬扎了!”剛剛從早市回來的張阿姨,高興地拽著裝得滿滿當當的小拉車,在樓道裡走一會、坐一會,還沒感覺到累就到家了。

“要摸准老人們的需求!”對於社區精細化管理,苗苗深有體會。目前,朝陽裡社區的具體需求主要集中在鄰裡守望和空巢愛心幫扶方面,這些都是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我們得用心用情用力辦好人民群眾關心、關注、關切的事,著力為百姓打造便捷舒適的‘15分鐘生活圈’。”和平區的社區工作者又給自己提出了“15分鐘生活圈”的便民新要求,就是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體衛”等基本服務。這些服務既要“高大上”,又要“小而全”。

在和平區文化村社區,每周有廉豐農場送菜進社區,與居民直接對接。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買到放心菜、新鮮菜。

在和平區崇仁裡社區,社區為居民提供醫療義診、防范電信詐騙、供熱咨詢、更換第三代醫保卡等涉及百姓生活的服務項目近20項,讓社區居民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服務,成為居民群眾便利的“生活圈”。

朱先生熱愛運動,但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運動場地。這時,他發現了一家籠式足球場。精致時尚的籠式足球場非常適合和平區這般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區,成為深受年輕人追捧的時尚健身場所。為使體育更加便民,和平區堅持更新社區健身園老舊器材,提升“15分鐘健身圈”質量,滿足廣大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

家住和平區大都會社區的薛奶奶今年88歲,一家老少三代都身患殘疾,家庭非常特殊且生活困難。社區的“幸福美好家園”老年食堂,提供了訂餐和送餐服務,解決了老人吃飯的煩惱。

(本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