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西太原市:社區食堂烹調暖心飯菜 黨建創新助力美好生活

中共太原市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9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起因

太原市常住人口539萬,城鎮人口481萬,佔89.23%。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85.4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85%。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生活節奏加快,如何解決好空巢、獨居、高齡等生活困難老人,以及家長未能按時接送的未成年學生就餐問題,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

近年來,太原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將打造城市“社區食堂”作為加強城市黨建的有效載體。特別是全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在去年首批建設152家基礎上,快速啟動第二批160家社區食堂建設,力爭到2025年末建成500家,並以此為抓手同步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功能完善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不斷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綜合使用效率,拉伸社區服務的力度、廣度、溫度,打造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的“太原樣本”。

二、主要做法

太原市以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方向,以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合理布局、統籌推進,從建設模式、標准、服務、運營和服務治理五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一)黨委統籌、稅費補助、社會參與,高起點推動社區食堂建設。主要通過黨委牽頭整合資源、提供場地,政府給予財政補貼、稅費優惠,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積極投資。選址方面,實行“兩避開、三靠攏”。避開繁華商業區、避開飯店集中區,向居民聚集區、學校集中區、保障薄弱區靠攏,500米服務半徑內隻設一家,真正讓“社區食堂進社區,回應群眾最急需”。場地方面,實行“四個一批”。按照不低於120平方米的原則,黨群服務中心配套一批,1000平方米以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套提供食堂專用場地﹔駐地單位改造一批,村改社區、小區物業、駐地企業等利用原有住房和閑置場地,改建擴建食堂專用場地﹔餐飲企業輻射一批,三晉飯店、並州飯店、清聚元等大型餐飲企業,在周邊社區多點布局食堂﹔連鎖品牌覆蓋一批,美特好、雙合成、好助婦等連鎖零售企業,在沒有食堂的社區插空布局社區食堂。補助方面,實行“財政一次給予建設補貼、繳稅長期給予優惠”。市縣財政累計劃撥7930萬元專項經費,對新建改建擴建社區食堂,按照1400元/平方米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補助500平方米﹔企業投資食堂納入公益性捐贈支出,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從企業所得稅額中扣除,超過部分結轉至以后3年內扣除。

(二)統一規范、三方驗收、一套流程,高標准打造社區食堂品牌。堅持先定標准再開工,建成之后再驗收。由市民政局牽頭制定了《太原市社區食堂門頭統一規范》《太原市社區食堂內部系統統一規范》,與省直部門聯合起草《社區食堂建設與服務規范》,主要是實行“3標准1流程”。“3標准”是從“門頭”到“灶頭”統一LOGO、統一外觀、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編號,實行硬件配置、人員管理、運營制度全方位標准化,一套食堂建設標准﹔從“前廳”到“后廚”,在就餐區、制餐區、清潔區無死角設置監控攝像頭,監控系統納入社區食堂智慧監管平台,視頻存儲可供不少於3個月的溯源查詢,一套安全監控標准﹔從“採購”到“配餐”,社區食堂運用系統統一接入監管平台,實時傳輸採購數據、消費數據、補貼數據等,用信息化的辦法管人管事管錢,一套智慧監管標准。“1流程”是一套驗收流程由民政、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嚴格按照標准對建成后的食堂進行驗收,確保“兩到位、兩接通”配置到位、人員到位,監控接通、數據接通后,統一賦碼發証、兌現補貼、開門營業。目前,已完成對2021年建成的152家社區食堂的驗收,符合條件的129家,其余23家正在整改中。同時,從530家申報社區食堂運營企業中,根據標准規范,優選了120家企業列入《太原市社區食堂運營主體指導目錄》,供各社區自主選擇、雙向對接。

(三)找准定位、釋放紅利、兜底保障,高水平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實行一人一策、一餐一補,精准兌現補貼,把錢花在“刀刃上”,既保護企業經營的積極性,又充分發揮其民生保障功能。一是社區居民有普惠。堅持菜價經濟實惠、菜品放心便捷的定位,平均菜價低於周邊飯店水平,菜品多樣小份、可以隨意組合,半成品可隨時外帶、縮短居民下班回家做飯時間。二是一老一小有補貼。社區食堂每日推出不少於2種、不高於8元的愛心餐,在此基礎上60周歲以上的老人、14歲以下的兒童就餐,還可以享受政府每人每天2元的就餐補貼。三是特殊群體有優惠。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的老人免費就餐,“三無”、低保、參軍參戰老人就餐5折優惠,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現(退)役軍人就餐9折優惠。四是堂食困難可送餐。為失能、半失能困難老年人提供預約點餐、上門送餐服務,縣(市、區)級財政對送餐人員發放送餐補貼,補貼標准為3元/餐(戶)。

(四)“3A評定”、群眾評議、一年一獎,高效能激發調動經營動力。太原市社區食堂全部實行市場化運營,企業當運動員,政府當裁判員,一年一評定、分級給獎勵,群眾越是認可,獎的越多。主要是“三種運營模式、一套評定標准”。三種運營模式分別是公建民營,由政府提供場所,引入專業機構運營的社區食堂有62個﹔民辦公助,由社會力量舉辦,政府資助的社區食堂有74個﹔民建民營,社會力量利用自有資源建設並運營的社區食堂有16個。“一套評定標准”是制定等級評定辦法,社區食堂運營滿一年后,委托專業機構,主要從社區居民就餐頻次與滿意度,幫扶特殊群體人次與滿意度,社區黨組織認可度等方面,對其按A、AA、AAA三級評估等級,分別給予每年2萬元、3.5萬元、5萬元的運營補貼。自2016年以來,共發放運營補貼資金464.25萬元。2021年,運營補貼提高到3萬元/年、6萬元/年、9萬元/年,目前正在進行2021年度等級評定。

(五)一地多用、社企雙贏、放大效應,高質量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太原市探索利用社區食堂就餐之外的時間,實行“三開放四進”,拿“時間”換“空間”,讓社區食堂不僅駐在社區、依托社區、服務社區,更深度融入社區。“三開放”是除就餐時間,社區食堂宣傳陣地向社區黨組織開放,餐廳場地向社區居民開放,放學時間向小學生開放。“四進”是黨的工作進食堂,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工作者利用食堂場地和宣傳版面等,開展政策宣講、協調議事、糾紛調解等工作﹔文化活動進食堂,採取食堂引進或群眾自發組織等形式,面向群眾廣泛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志願服務進食堂,社區黨組織牽頭,招募志願者到社區食堂開展法律咨詢、健康義診、義務理發等活動﹔課外輔導進食堂,有條件的學生家長,輪班到食堂開展小學生校外“托管”服務。

三、初步成效

太原市社區食堂投入運營以來,既解決了老年人吃飯問題,也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升了服務品質,經驗做法先后被人民日報、央視《朝聞天下》欄目、《中國社會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主要有三方面成效。

(一)社區食堂進一步成為服務群眾的“第二廚房”。社區食堂為居民提供了安全、實惠、便捷、高效、專業的配餐、就餐、送餐服務,並逐步拓展“個性化”點單、“全天候”用餐服務,日益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用餐選擇,是很多市民離不開的“家庭廚房”。截至2022年6月,全市社區食堂總服務訂單數已逾138萬單,共服務約340萬人次,日均服務約1.3萬人次。

(二)社區食堂進一步成為凝聚人心的“精神食堂”。社區食堂雖小,卻溫暖了人心。社區食堂在發揮基礎功能的同時,不斷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免費提供便民打印、愛心跑腿、閱讀學習等服務,同時嵌入幸福養老、黨性教育、文體活動等功能,遍布城市的黨群服務中心更加成為黨員群眾“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溫馨家園,真正把餐飲食堂變成了社區居民的“精神食堂”。

(三)社區食堂進一步成為服務治理的“戰斗堡壘”。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社區食堂迅速完成“平戰轉換”,成為了一線抗疫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的有力保障,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全市社區食堂共低償供餐69974份,免費供餐14629份。

四、經驗啟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太原市逐步蹚出了一條社區食堂良性運營模式,在服務群眾和助力基層治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如何實現“薄利可持續”上,還需要加速破題,防止社區食堂“邊建設邊關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探討。

一是在建設上,以參與多元化撬動社區食堂“源動力”。要堅持黨委搭台、市場運作、第三方運營的建設模式,通過財政稅費政策的“小切口”,激活社會力量參與食堂建設運營的“一潭活水”。

二是在賦能上,以服務精准化賦予社區食堂“生命力”。要打破社區食堂餐飲機構的單一屬性,充分利用閑置時間,不斷拓展便民服務功能,推動社區食堂真正融入社區、融入群眾、融入治理,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服務站點”。

三是在提質上,以項目品牌化提升社區食堂“持續力”。要進一步提升社區食堂品牌質量,打通上下游,從原材料供應、食品加工等方面著手,提升社區食堂供餐能力與食品安全管控力度,提供更加物美價廉的餐品,讓老百姓得實惠。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