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堂縣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9日13: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金堂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大力實施“金雁工程”,促進各類人才向農村匯聚。打造形成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人才隊伍,引領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省“返鄉下鄉創業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一、案例背景
金堂地處成都東北部,緊鄰成都國際鐵路港和天府國際機場,是成都輻射川東北的重要門戶。全縣幅員面積1156平方公裡,轄6個街道、10個鎮、200個村(社區),常住人口80.0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8.14萬人。近年來,隨著縣域工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生活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東西部務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帶著技術、資金等返鄉創業,省外轉移就業人數由18萬余人降至5萬余人,正逐漸由“外出打工大縣”轉變為“返鄉創業大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同時,金堂縣仍存在鄉村人才內生動力不強、年齡結構偏老化、職業農民不足、新鄉賢作用發揮不活等情況。為此,金堂縣創新實施“金雁工程”,繼續發揮返鄉下鄉支持政策和創業環境優勢,加大人才回引力度,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各類人才向農村匯聚,做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金雁回巢”行動。以成都(金堂)籍外出務工人員、創業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為重點,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搭建平台等舉措,鼓勵和吸引廣大優秀人員返鄉創新創業,形成了人才回引、智力回歸、資金回流的“歸雁效應”。
一是開通歸雁返鄉“導航”。用好外出集中地黨組織,統籌農民工服務中心、駐外機構、商會等資源,在北京、東莞、拉薩等外出務工農民工集中地建立農民工黨組織3個,每年給予一定經費支持,在東莞、福州、拉薩等地建立農民工服務站,加強外出農民工管理服務,做好優秀農民工的回引培養。建立優秀農民工人才庫,通過縣、鎮、村、組聯動,流出地與流入地互動,以村(社區)為單位,全面摸清本地農民工情況,根據工作經驗、所在行業、技能特長以及回鄉意願等情況,建成縣、鎮、村三級農民工人才庫,入庫人員達1600余人。強化優秀農民工精准回引,每月定期發布投資機會清單、創業機會清單、就業機會清單“三張清單”,對有意向回鄉創業就業優秀農民工,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回引。累計開展“春風行動”、網絡“雲招商”、直播帶崗等線上線下招聘會215場,提供就業崗位2.91萬余個,吸引求職者1.45萬余人(次)。
二是發布歸雁創業“紅利”。強化創業政策扶持,依托政務服務大廳開通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在公司注冊登記、社保醫療、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高標准、全方位為返鄉創業者保駕護航。向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農民工,給予10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做好創業稅費減免,對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創辦的企業符合小微企業、涉農企業、養老服務企業等優惠政策條件的,給予相關稅收優惠。對符合條件的軍隊轉業干部從事個體經營的,自領取稅務登記証之日起,免征3年增值稅。為全縣3217家企業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減輕中小微企業社保、穩崗負擔。落實金融扶持政策,推出“振興貸”“農e貸”“蓉易貸”等信用貸款產品,向村組干部、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致富帶頭人辦理創業擔保貸款516萬元。對以個體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給予60%的繳費補貼,2021年為481名農業職業經理人給予社保補貼191.1萬元。
三是提升歸雁創業“能量”。實施學歷提升計劃,依托縣委黨校、農廣校資源,開設優秀農民工學歷提升班,鼓勵農民工報讀專科及本科學歷在職教育,對取得相應學歷的予以學費補貼。提升基層“兩委”干部學歷水平,對參加大專及以上學歷班的村組干部,給予80%的學費補助,累計為786名村干部提升學歷。提升創業本領能力,實施“返鄉創業培訓專項行動”,對有培訓意願的返鄉人員至少開展一次“創業+技能”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証書的,按每人1600元標准給予補貼,已累計培訓5000余人。引導返鄉創業企業職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培訓合格並取得職業資格証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証書的,按1000-6000元/人的標准一次性給予培訓補貼。搭建創業服務平台,依托現有農業產業園區、閑置廠房等庫存資源,整合發展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優化返鄉創業服務,根據返鄉創業者需求,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目前全縣已創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基地(園區)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
(二)實施“金雁領飛”行動。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農業企業負責人、家庭農場主、農民帶頭人、鄉村合伙人等群體為重點,通過實施能力培育、政策支持、服務保障等舉措,形成了組織帶領、骨干帶頭、能人帶富的“頭雁效應”。
一是實施農村“好支書”培育。遴選培育對象,鎮(街道)深入開展調研走訪,結合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綜合能力及現實表現,遴選30名“好支書”培育對象,每年評選表揚20名“金堂縣新時代擔當作為好支書”,計劃用5年時間,培育鍛造100名“好支書”。實施精准培育,在城市重點培養善治理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在農村重點培養懂發展的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開展引領能力提升、發展能力提升、治理能力提升、服務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提升等五大行動,分批分類培育能帶頭、懂經營、善治理、有情懷、會創新的五型“好支書”。建立培育機制,明確1名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指導1名“好支書”培育對象。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台比武”,對“好支書”培育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培育期間出現違規違紀等負面情況的,取消培育資格。
二是實施農業“好老板”培育。加強農業企業家培育,建立形成領導挂鉤服務機制,制定“一企一策”幫扶措施,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300余個。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推動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全縣已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家。以農業龍頭企業老板、農業公司負責人等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對全縣農業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十佳農業企業家”。加強家庭農場主培育,鼓勵各類人才創辦家庭農場,支持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願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全縣累計發展家庭農場107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1168家。以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等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在帶動小農戶發展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的“十佳家庭農場主”。加強鄉村合伙人培育,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領域,採取資金合作、技術入股、專業服務等形式,組織引導300余名民營企業家、創業者、金融投資者等各類人才與村(社區)開展“一對一”結對合作,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以民營企業家、各類幫扶人才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為我縣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十佳鄉村合伙人”。
三是實施農民“好榜樣”培育。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新培訓模式,年均培訓農戶4.5萬人次以上,突出產業導向,培育壯大鄉村產業人才隊伍,全縣累計培育持証農業職業經理人2441人、高素質農民3348人,形成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以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群體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在全縣鄉村產業振興方面起帶頭表率作用的“十佳職業農民”。加強農村技能人才培育,依托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的資源優勢,加大農村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培養力度,全縣累計培育鄉村工匠600余人。認定國家級農村人才1人,省級農村人才12人,“成都十佳農業職業經理人”等市級農村人才30余人。以“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技能人才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在鄉村創新創業方面起示范帶動作用的“十佳鄉村工匠”。加強本土鄉賢人才培育,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以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為代表的鄉賢隊伍,繪制金堂籍外出鄉賢人才分布地圖,建立2000多人的鄉賢人才庫。以群眾口碑好、社會影響力大的人群為重點,每年評選10名在鄉風涵養、矛盾化解、鄉村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十佳最美鄉賢”。
(三)實施“金雁豐羽”行動。以農村青年群體為重點,通過高質量發展農村青年黨員、廣泛儲備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等舉措,推動形成鄉村青年人才回流、素質提升、共謀發展的“群雁效應”。
一是高質量發展農村黨員。把好入口精選苗,注重從村組干部、返鄉畢業生、優秀農民工、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每年拿出50%以上農村黨員發展名額優先發展農民工黨員,2021年發展優秀農民工黨員42人。規范流程不走樣,堅持發展黨員由鎮(街道)黨(工)委和縣委組織部“雙重預審”制度,嚴格按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有關規定,做到五個階段25個步驟程序不簡化、不變通、不走過場。創新機制求實效,堅持把發展黨員作為書記工程,健全結對聯系、雙向培養等制度,強化部門協作,聯動抓好農村人才培養、推薦。推行入黨積極分子積分制管理,制定量化考核細則4個,實行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擇優按照程序從優秀等次人員中確定發展對象。
二是廣渠道儲備后備隊伍。組建青年人才黨支部,在16個鎮(街道)全覆蓋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支部書記。將992名青年人才納入青年人才黨支部管理,通過見習跟班、設崗定責、定期培訓等方式,集中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實施優秀大學生下鄉計劃,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行動,建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長效機制,做好新錄用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將新錄用選調生優先安排到鄉村振興重點村任職,實現每個村至少有1名大學生村干部。實施村級干部儲備工程,注重拓寬選人視野,持續選拔優秀農民工、退役軍人、致富能手等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推行新進“兩委”人員試崗制度,防止“三分鐘”熱度。將優秀的鄉土人才優先列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人選,實行鎮村班子成員“一對一”結對聯系培養,累計儲備610余名后備力量。
三是多舉措培育鄉土人才。分類識別選才聚才,深入農村、基層一線摸底調研,以回鄉知識青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帶富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村民、大學生村官等為主要對象,建立鄉村創業就業人才管理庫,目前已錄入人才檔案信息200余條,分類別、分領域實行跟蹤培養和管理服務。精准施策培才育才,整合人社、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培訓資源,採取外出培訓、參觀考察、田間課堂、網絡教室等培訓方式,根據不同人才的培訓需求,分門別類地對鄉土人才實施精准培育,增強鄉土人才引領發展的新優勢。多管齊下留才用才,加強鄉村人才工作力度,建立農村人才工作站,做實一線服務保障工作。組織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與所駐村干部相互學習提高,分別聯系1名以上黨員致富帶頭人,示范帶動廣大黨員群眾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金堂縣通過開展“金雁工程”,實施“金雁回巢”“金雁領飛”“金雁豐羽”三大行動,形成了“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凝聚起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力量,做強了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成為有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把“金鑰匙”。
(一)增強了基層戰斗堡壘。通過組建青年人才黨支部、高質量發展農村黨員、廣渠道儲備后備干部等舉措,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村(社區)干部文化水平、政治覺悟、執行落實力、組織協調力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支有思想覺悟、有工作激情、有責任擔當的書記隊伍,“領頭雁”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組織力進一步增強。
(二)優化了鄉村產業體系。全縣共建成包括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在內的農業雙創基地2159個,建立創業創新示范園區32個,形成了以糧食、食用菌、油橄欖、柑橘等特色產業為重點,以黑山羊、青脆李、生豬等優新產業為補充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進一步優化了我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全縣農業增加值69.0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515元。
(三)做靚了一批美麗村庄。各類外出鄉賢返鄉下鄉創業,積極傳播先進理念和民主法制意識,參與社會事務管理,興辦公益事業,有效改善了農村面貌,推動了農村基層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3個、“水美鄉村”7個、精品林盤26個,鄉村景觀化、景區化水平不斷提升。
(四)激發了鄉村人才活力。聚集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農業科技人員、大學生等創業主體4萬余人,領辦創辦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組織3100余家,培育了本土現代物流、電商企業25家、創業創新村66個、電商創業街4條、轉移就業街14條,帶動農戶就地就近就業近10萬人,鄉村人才活力不斷增強。
四、經驗探討
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氣旺則鄉村旺。實現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關鍵要靠人才來推動,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資源,堅持有效投資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情感激活人才、事業成就人才,以人才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一)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表率作用是基礎。“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各項政策,首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來落實。要選優配強鎮(街)領導班子、村(社區)“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
(二)發揮職業農民的示范帶動作用是前提。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加強與涉農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以及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等機構合作。實現職業化的家庭農場主在農業領域充分就業、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參與農業市場分工體系,讓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農業合作社主體社員,促使農業產業獲得較高經營效率,將農業產業鏈的高利潤返還農民。
(三)發揮青年人才的創新創業作用是關鍵。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青年人才。要充分調動起廣大鄉村青年參與的積極性,服務鄉村“好青年”創新創業,激發干事熱情,助力鄉村“好青年”脫穎而出,確保真正把品德好、能力強、作風硬的鄉村“好青年”選出來,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四)發揮鄉賢人才的凝聚助力作用是核心。新鄉賢是成長於鄉土、奉獻於鄉裡的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鄉賢治村融合了自治、法治、德治,是鄉村振興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新鄉賢在政策宣傳、輿論引導、糾紛調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鄉村整體內生動力,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