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金牛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9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實施背景
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發展目標。成都市委堅持以新思想引領城市發展方向、以新理念統攬城市工作全局,深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促進基層治理方式轉變和效能提升。金牛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就在社區”重要指示精神,針對社區治理管理粗放、信息不暢、服務滯后等突出問題,探索創新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與社會綜合治理“雙線融合”模式,積極構建“一核引領”固根基、“雙線融合”補短板、“三治結合”提能力的基層治理實施路徑,堅定不移推動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在金牛落地、落細、落實。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一核引領”固根基。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到基層治理的各領域、各環節,通過以點、連線、帶面,把黨政各部門、社會各領域的力量統籌起來,全面增強黨組織領導城市治理能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是在點上構建“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格局。全面開展小區(院落)黨建“四有一化”專項行動,創新開展“小區繡花”“金彩物業”黨建示范創建,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多方聯動協商機制,搭建小區議事決策協商溝通評價和監督平台,探索“日聯、周會、月商、季研、年總”五步標准流程,全力打通協商共治“最后100米”,基本實現居民事務“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新格局,成功創建市級示范社區(小區)57個。
二是在線上構建“街道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三級組織架構。在全市率先一體出台《街道黨工委運行規則》《社區黨組織運行規范》和《小區(院落)黨組織工作運行指導細則》,健全完善“區—街道—社區—小區(院落)”四級黨組織規范運行聯動體系。調整優化街道黨工委13個、社區黨組織90個、小區(院落)黨組織665個,2069個小區(院落)實現“兩個覆蓋”動態100%,構建形成“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院落(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四級聯動體制機制,不斷強化黨組織在“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機制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三是在面上構建“黨的組織覆蓋+黨的工作覆蓋+黨的活動覆蓋”三個覆蓋體系。大力實施“組織全域覆蓋”“陣地全面建設”“活動全數參與”三項行動,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設,出台《關於加強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服務需求、服務資源、服務項目清單化管理、項目化認領機制,深化完善“金牛·什邡”“金牛·丹棱”區域黨建聯盟,推行“兩代表一委員”三聯四定工作模式,做實“1+6+N”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深入推進“兩新”黨建量質雙升行動,產業功能區、標志性商圈樓宇、專業市場等黨組織覆蓋率達100%,三泰魔方、華僑城創想中心先后獲評“全省黨建十佳示范樓宇”。緊盯新興領域和新就業人群,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電商直播產業綜合黨委,獲《成都日報》頭版專題報道。
(二)強化“雙線融合”補短板。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治理相結合,加強社會治理制度統籌、資源統籌、力量統籌、機制統籌,推動社區發展治理“強基礎、優服務、惠民生”與社會綜合治理“防風險、促法治、保平安”雙線融合。
一是高質量推進社區發展治理“五態共融”。健全社區發展與治理一體推進機制,搶抓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契機,創新實踐“1+3+N”社區工作法和“社區+產業+生態+商旅”發展方式,通過“文化切入”提文態、“生態融入”造綠態、“產業引入”活業態、“場景植入”美形態、“社會介入”亮心態,推動城市“形態、業態、生態、文態、綠態”同步提升與社區“華麗轉身”有機結合,打造以躍進、新橋等社區為代表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和未來公園示范社區,成功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二是高標准推進社會綜合治理“五聯共治”。推行“一支隊伍統管、一張網格統攬、一個平台統調、一套機制統籌”,出台《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高線與社會綜合治理底線“雙線融合”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1+N+N”專群聯動模式,深入實施社會治理“三大攻堅行動”,探索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一庭三所”多元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等創新做法,整合市場監管、衛健、應急等執法力量,充分發揮“網格員”“紅袖套”作用,加快形成平安聯創、文化聯建、活動聯辦、環境聯治、矛盾聯調的“五聯”共治新格局,讓共識在社會最基層凝聚、風險在社區第一線化解、矛盾在城市最末端解決,在造福群眾中實現良序善治。
(三)強化“三治結合”提能力。堅持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推動社會治理由“自上而下”到“多元共建”轉變,加快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全面提高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提升法治保障能力。深入實施“法治金牛”建設,依靠法治方式破解社區治理難題,推動社區治理法治化、規范化。依托西部法律服務品牌創新中心加快打造“西部法律服務集聚區”,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持續開展“依法治理七進”活動,廣泛建立社區居民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不斷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是提升德治教化能力。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文明、天府文化,強化 “1+18+N”基層“微黨校”及“中心校”體系建設,創新設立本土講師“星火·講師團”,綜合利用“掌上金牛”“金牛e先鋒”等媒介平台,深入推廣“金牛·道”系列文化傳播活動,上線“領導干部雲講堂”“先鋒雲直播”等5個指尖上的微黨課,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不斷講好金牛故事、傳播金牛聲音。
三是提升自治強基能力。持續推進社區發展治理“百千萬”工程,探索創新“黨組織驅動、自治組織帶動、服務項目拉動”的自治新模式,推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市場主體、全體市民結成治理共同體。深化推進“434”社區提案工作機制,暢通公共訴求受理、協商、解決“三個渠道”,完善以居民議事會制度為主要形式的多方議事機制,建好用好“有事來協商”平台,創新開展居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各類民主協商活動,進一步凝聚居民共識、增強治理合力,“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新場景”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
三、成效反響
一是擴大共建共治共享“朋友圈”。通過創新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與社會綜合治理相融互促,深化完善“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做優做強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實現社區運轉有機制、服務群眾有資源、居民協商有平台、社會參與有渠道。截至目前,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黨組織圍繞促進“產業社區建設、社會企業引進、社會組織孵化、特色街區打造、黨群服務中心優化提升”目標,分類細化19項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目標任務,實施各類項目3500余個,孵化培育社會組織及社區社會組織1859家,投入並撬動資金1.28億元,落地社會企業優質服務項目超30個。九裡堤北路新希望美好生活街區、駟馬橋錦江夜消費商圈等社區生活服務、商業消費“新場景”加快形成,方庭書店、遇芙等13個社區美空間榮獲“成都市社區美空間”稱號,城市基層黨建外溢效應成效顯著,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范區”。
二是按下深化智慧治理“加速鍵”。通過建立健全“中心統籌、部門主導、分類施策、逐步推進”的智慧應用場景推進機制,破除“黨建促進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城市更新中心、智慧治理中心、融媒體中心”五中心信息壁壘,深化完善城市運行感知體系,推動新科技賦能城市治理。目前,“天府市民雲·金牛中心”APP已集聚黨務、政務、商務、法務等97個服務項目,累計服務500余萬人次。依托“大聯動·微治理”平台,進一步完善民意訴求“網上收集、后台轉交、網格中心派件、處理結果網上發布”機制,有效拓寬人民群眾問題訴求“主渠道”。
三是提升服務市民群眾“精准度”。建立以黨組織為主導的“居民呼叫響應機制”,推行“居民點單、支部下單、干部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扎實開展“訪困難送溫暖、訪問題送平安”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訪群眾7.2萬余戶,排查院落、商家9900余家,收集“三張清單”問題建議1500余條,解決訴求問題1300余個,建成全市首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有序推進1500個老舊小區(院落)有機更新,全域完成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優化提升,推動“智慧養老”“智慧停車”等專業服務進社區、入小區,社區食堂、社區書店、無人超市、大容量智能櫃等項目落地試點,持續深化“15分鐘生活服務圈建設”。2021年,西南街社區入選四川省“我為群眾辦實事”調研點位,“黨建引領片區集成有機更新”獲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推廣。
四是共繪幸福美好生活“全景圖”。通過堅持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以調動整合各領域黨建資源為抓手,以動員社會各類力量廣泛參與為路徑,著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優勢,著力實現“黨建有成效、生活有變化、群眾有感受”。截至2021年底,實施1575個社區發展治理“五大行動”項目,改造181個老舊院落、美化93條街區、整治381條背街小巷,打造“兩拆一增”點位513處,新增高品質城市公園9個、綠地209公頃、綠道190公裡。北門裡愛情巷、成都首條“面街”開街即成網紅打卡新地標,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動金牛成為社會發展與文化生活相結合的典范。
四、經驗啟示
(一)發揮城市基層治理優勢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實踐証明,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本單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關鍵的力量,推動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綜合治理銜接融合,實現城市發展與治理良性循環、秩序與活力融合共生,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內涵具體化、途徑制度化,堅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向不動搖。
(二)激活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必須堅持制度優先。實踐証明,保持城市基層治理強勁執行力,必須堅持基層治理體制破題、機制創新,深化改革賦權、減負提能,通過構建區域化黨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突破傳統條塊分割結構,最大限度促進資源優化整合,持續深化“黨委統籌、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社會協同、共建共治”體制機制。
(三)實現有感服務無感管理必須堅持科技支撐。實踐証明,智慧服務社區體系的構建,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對居民需求的變化,生活、娛樂、消費等場景壁壘的打通,智慧社區的“最后一公裡”必須依靠智慧平台的迭代融合、科技力量的強力支撐。
(四)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踐証明,基層治理的要義,必須始終堅持見人見事,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為民解憂,通過圍繞群眾多樣化需求,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精准化“靶向”服務,廣泛動員、組織、依靠人民群眾主動積極參與,在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的同時,不斷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向縱深推進。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