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蘇南通市:“大黨委”凝聚“大合力” 在職黨員“通通在”共筑社區治理紅色堡壘

中共南通市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9日13: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治理隻能加強、不能削弱”。今年以來,江蘇南通市立足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實際需要,聚焦破解在職黨員8小時以外報到難題,以在職黨員“雙報到·通通在”活動為載體,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踐行為民初心、發揮先鋒作用,在城市社區形成“黨員在、旗幟在,黨組織在、戰斗堡壘在”的治理新格局。

一、背景動因

近年來,南通市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作風在一線轉變,本領在一線錘煉,幫助社區完成一批城市基層治理重點任務,努力實現“各方組織同參與、在職黨員做奉獻、居民群眾得實惠、社區工作上水平”的總體目標。但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結對“拉郎配”。長期以來,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大多採取文件“點名”、行政推動方式,以黨組織為單位開展結對,沒有把結對單位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資源優勢與社區的實際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忽視了在職黨員與社區“人戶分離”等實際情況,黨員“8小時之外”發揮作用難以實現,無法充分激發在職黨員參與熱情。

二是報到“運動式”。由於報到方式的局限性,導致一些在職黨員隻把自己定位於單位黨員,忽視了社區黨員的身份,往往一令一動、不令不動,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不強。少數黨員還存在“拍照式”“走秀式”報到,平日“隱姓埋名”,重要節點“突擊行動”,“為服務而服務”“為活動而活動”。

三是服務“不匹配”。部分社區黨組織將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活動等同於打掃衛生、走訪慰問等“老一套”,無法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整體效果與群眾期待還有一定距離。同時,由於報到服務流程繁瑣刻板,缺乏信息化手段、大數據思維的運用,“群眾所需”與“黨員所能”不匹配,黨員作用發揮難免供需失衡。

四是問效“走過場”。一方面,社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的日常管理權限有限,與其所在單位黨組織缺乏“雙向溝通”,無法及時反饋其作用發揮情況。另一方面,在跟蹤評價上,社區黨組織對項目發布、活動預約、服務時長等環節難以實現考核閉環,往往造成“做好做壞一個樣”。同時,對社區而言,一些機關單位是上級,少數社區存在不願“唱黑臉”、工作“打和牌”現象。

經過認真分析,南通市委組織部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大黨委”組織體系不健全、在職黨員服務社區內生動力不足、有關運轉機制不暢等問題。為此,南通市委組織部堅持“小切口”解決“大問題”,緊扣在職黨員報到難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覺自願、簡便易行、共駐共建、統籌謀劃、常態長效”五大原則,推動全體在職黨員在崗、在位、在狀態,實現“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成為服務社區治理的先鋒力量。

二、特色做法

探索以“信息化”手段破解“形式化”問題,開發上線集黨員報到、任務發布、反饋評價等功能於一體的“雙報到·通通在”微信小程序,明確“到居住社區報到履職,將履職情況報回單位”的要求,引導在職黨員線上、線下“雙報到”,承擔雙重責任、接受雙重管理,匯聚社區治理合力。重點圍繞老舊小區、拆遷安置小區和新建商品房小區等實際情況,創設“十個一”(一個組織體系、一支骨干隊伍、一份服務清單、一套長效制度、一組服務陣地、一份年度計劃、一套反饋機制、一系列服務崗位、一個書記項目、一套應急預案)操作手冊,推動在職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發揮能動性、增強歸屬感。

一是突出“線上報到+線下報到”,構建多元參與的隊伍體系。注重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加大各在職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力度,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建強在職黨員隊伍。線上線下同步發布全市在職黨員“雙報到·通通在”微信小程序,組織各級黨組織發布倡議書8000余份、編發小程序使用手冊6500余份,開展立體化、全方位、無死角宣傳動員活動。以社區為單位,對2.6萬名在職黨員實施科學化、精細化、便捷化的管理和監督,讓在職黨員報到和服務情況“實時在線、動態更新”。二是建強共建單位隊伍。針對在職黨員報到后出現的覆蓋面不全、力量不均衡等問題,組織轄區內10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動員78家駐區單位、“兩新”組織主動融入駐地黨建,明確在人力投入、智力保障、資金支持、結對幫扶等方面的共建責任,充分發揮共建單位對社區治理的促進作用。三是建強小區管理隊伍。堅持“我的小區我做主”,推動793家小區業委會黨組織、689家物業公司黨組織應建盡建,與社區黨組織共商共議區域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事務,形成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業主委員會充分履職、物業公司優化服務的“三位一體”運行機制。

二是突出“黨建網格+治理網格”,構建互融互通的組織體系。以基層治理網格為基礎,構建社區“大黨委—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微網格”“五位一體”組織體系,確保“人在格中行、情在網中織、難在化中解”。一是完善社區“大黨委”。著力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作用,推動在職黨員功能型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結對單位黨組織、物業公司黨組織、業委會黨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共治。二是組建功能型黨組織。按照“支部建到社區、小組進駐網格”的原則,積極組建“雙報到”功能型黨支部,與社區黨組織並軌運行,加強對下級網格黨支部的管理指導﹔同步劃分若干黨小組,有機嵌入網格黨支部,作為網格治理補充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雙報到”功能型黨支部349個,支部書記兼任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配合做好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網格治理等工作﹔組建功能型黨小組2096個,黨小組組長兼任網格黨支部副書記,組織本網格在職黨員開展日常工作。三是織密小區“微網格”。圍繞“一樓棟一微網格”,建立微網格7.7萬余個,推動微網格內在職黨員與居民群眾加強溝通聯系,深化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三提三知”群眾工作法,確保網格內底數清、情況明,全面打造“家門口”的“微堡壘”。

三是突出“平時服務+戰時攻堅”,構建務實高效的服務體系。結合社區治理實際情況,組織在職黨員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志願服務,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是崗位式報到。社區黨組織根據黨員的工作性質、興趣愛好和特點特長,設定法律援助崗、政策宣傳崗、幫扶助困崗等八類服務崗位,引導在職黨員結合自身實際和意願進行選崗,常態化為群眾提供專業服務。二是活動式報到。建立“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支部)接單、活動評單”“四單”服務模式,社區黨組織按照“日匯總、周研判、月總結”的原則,結合社區治理重點任務、中心工作,分類策劃微服務1.2萬余個、實項目3612個、大活動953個,按照難易程度在“雙報到·通通在”小程序上向個人或者支部進行發布,最大化發揮在職黨員作用。在職黨員或支部結合自身實際,在線上認領、在線下報到,按時完成服務項目,共同助力社區建設。三是應急式報到。在疫情防控、創文創衛、防汛抗台等戰時情況下,由社區黨組織和功能型黨支部共商共議、統籌安排,根據輕重緩急程度,採取組團認領、小組認領等形式承擔攻堅任務,組織在職黨員下沉一線支援社區工作。

四是突出“共駐共建+共治共享”,構建區域聯動的治理體系。著力打通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通道,建立“一體化”工作機制,實現黨組織、黨員和群眾“共轉”的生動局面。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每季度就社區治理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組織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結對(駐區)單位黨組織書記、有關職能單位在職黨員、群眾代表等召開聯席會議,通過難題共商、共議、共謀,推動靶向攻堅、協作攻堅、合力攻堅,“疑難雜症”問題化解率達91.6%。二是建立資源共享制度。搭建“1+1+N”(1個黨群服務中心、1個室外活動場所、N個功能服務室)開放式、集約化、共享型服務陣地體系,配套設置1368個在職黨員工作站,定期組織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共建活動,促進更多優勢資源向社區聚合。三是建立評價反饋制度。根據為民服務表現情況,組織社區黨組織、功能型黨支部和群眾代表“線上線下”多方評價,對滿意度評價高的,優先推薦評先評優﹔對存在負面清單所列情形或年度服務滿意率在70%以下的,由所在單位黨組織書記進行約談。據階段性統計,社區黨組織和居民對在職黨員參與“雙報到”的滿意率達98.2%以上。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南通市主城區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率和服務率分別達到100%、96.15%,“雙報到·通通在”活動模式日趨完善,並在各縣(市、區)陸續鋪開、持續實施,成為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效抓手。

一是找准了方法路徑,實現在職黨員全參與。通過開展“雙報到·通通在”活動,准確把握了“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的關系,改變了以往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的模式,數字賦能在社區治理中得到有效運用,“簡便易行”成為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主旋律”。截至目前,全市39個街道、349個城市社區黨組織、22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入駐平台,所有在職黨員一鍵填寫所屬黨組織、工作單位、居住小區單元等詳細信息,在線上通過微信小程序“碼”上報到,在線下通過小區樓道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群眾“雙重監督”。

二是整合了力量資源,實現服務保障全方位。通過開展“雙報到·通通在”活動,准確把握了“自覺自願”和“有序引導”的關系,進一步打破了過去社區與駐在單位、結對單位的“楚河漢界”,將服務社區轉化成為在職黨員的自身義務。隨著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各方面在職黨員不斷參與進來,社區黨組織可調配、使用的資源大大增加,資源整合效率大幅提升。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在職黨員通過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向社會進行慈善募捐等方式,幫助社區籌措到來自住建、城管、市政等政府部門和部分“兩新”組織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重點解決了老舊小區改造、電梯加裝、停車管理等發展難題。

三是激發了內生動力,實現作用發揮全過程。通過開展“雙報到·通通在”活動,准確把握了“戰時攻堅”和“平時服務”的關系,在職黨員在戰時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在平時經常下沉社區一線,聚焦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通過個性化、結對式、組團式服務等方式,積極幫助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4.7萬余個,總計服務時長116.9萬小時,幫助解決物業管理、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居民“急難愁盼”問題1.2萬多個。在3月份以來的新一輪疫情防控期間,主城區1.86萬名在職黨員認領完成卡點值守、核酸檢測等志願服務任務8.4萬余件。

四是融入了基層治理,實現黨建引領全覆蓋。通過開展“雙報到·通通在”活動,准確把握了“單槍匹馬”和“千軍萬馬”的關系,把在職黨員編進社區、網格、小區,加速了黨建網格向社會治理網格的滲透和嵌入,鞏固了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網格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6000余名在職黨員擔任兼職網格員,2萬余名在職黨員擔任網格志願者,實現了“群眾在哪裡,黨的組織就活躍在哪裡”。同時,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網格敲門入戶”等專項行動,切實強化了在職黨員在網格工作中的作用發揮。

四、經驗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南通市開展“雙報到·通通在”活動,進一步發揮了黨組織的主導性和黨員的主體性,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群眾共商社區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從南通市的實踐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要構建系統謀劃、全域推進的工作機制。社區治理千頭萬緒、主體多元,必須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建設,形成統籌運行的有機整體。南通市著力強化頂層設計,以健全在職黨員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機制為總抓手,提升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增強社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打破轄區內條塊割據、單打獨斗的局面,實現對社區資源、要素、職能的再整合、再配置、再優化,推動組織優勢、資源優勢、服務優勢最大化。

二要建立數字賦能、供需匹配的運轉體系。推進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找到務實管用的管理路徑,不定繁瑣程序,不增加基層負擔。南通市積極探索在職黨員社區報到“互聯網+”工作模式,將“群眾所需”和“黨員所能”結合起來,推動服務從“籠統粗放”向“量身定制”轉變。社區黨組織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黨員特長,將服務項目以菜單形式線上派發到報到黨員,報到黨員可以自主選擇、主動參與、及時互動,從而實現“線上認領、線下服務,網內互動、網外解決”,提高了社區服務精細化、便捷化和現代化水平。

三要健全閉環管理、黨群聯動的服務鏈條。開展社區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群眾、造福群眾,在回應群眾關切中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號召力。南通市圍繞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緊扣辦好民生實事,健全完善“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活動評單”閉合式管理鏈條,快速有效推動服務項目落地落實,真正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在黨員同志服務社區、發揮作用的過程中,也最大程度地激發民力、匯聚民智,帶動廣大群眾由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局內人”,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四要形成黨建引領、多方協同的治理格局。社區治理如果只是“單兵作戰”,往往“火力不足”“顧此失彼”,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效能低下。南通市緊扣黨的領導這個關鍵核心,牢固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共建意識,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通過凝聚整合轄區內多元化的在職黨員力量,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單位黨組織有效銜接、同頻共振,促進各方資源整體聯動、上下貫通、雙向循環,將紅色基因注入社區治理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凝聚起社區治理強大合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