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全面推進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3456”工程 構建軟硬一體化城市黨建新格局

中共玉林市玉州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9日11: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聚焦提升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效能,以黨建引領夯實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效能的組織優勢,把基層黨建貫穿社會治理的全周期,推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更加有力有效。

一、實施背景

城市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城市工作格局。這為我們不斷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針對城市基層黨建缺乏整體合力,各級黨組織對擴大黨建工作的“外溢”效應思考不深,共建活動缺少“化學反應”的問題,實施“全面推進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3456’工程”,推動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二、目標和思路

(一)突出“三強”頂層目標,發揮區委抓黨建引領治理作用。在區委引領下,堅持把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作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路徑,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強化服務陣地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二)建設“四優”示范街道,打造共融共管城市治理同心圓。實施“四優”工作模式,探索採用行動學習法,實現“學、研、干”一體化,大力提升黨員干部立足本職、比學先進、創新創業的能力水平,提高街道推進黨的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三)建設“五好”標杆社區,打造共駐共建區域黨建共同體。堅持從黨支部抓起,以“支部班子好、管理服務好、組織生活好、運行機制好、基礎保障好”為目標,扎實推進社區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建設。

(四)培育“六化”樣板小區,打造共治共享基層治理幸福圈。推進城市居民小區組織建設標准化、陣地建設規范化、管理服務精細化、服務隊伍專業化、民主建設常態化、工作保障制度化,建設具有玉州特色的樣板小區。

三、做法和特點

(一)集成目標做強體系,提升基層治理牽引力

統籌謀劃城市黨建體制建設,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建立有機銜接、有序推進、有效運轉的區、街道、社區、小區四級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一是堅持高位推進下好“一盤棋”。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書記工程”,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全區整體工作部署和黨的建設總體規劃,出台《玉州區委書記“基層黨建創新項目”實施方案》《玉州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玉州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玉州區基層黨建抓重點、創品牌、促提升“百日攻堅”大行動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確目標方向、細化工作任務,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方向性、成效性。二是堅持隊伍建設擰成“一股繩”。堅持把選優配強基層干部隊伍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基礎性工作長遠謀劃、有序推進。制定出台《玉州區建設“六個過硬”干部隊伍的實施方案》《玉州區關於建設堪當“三大戰略”發展重任“一流硬核”領導班子的實施辦法》《玉州區關於進一步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的若干措施》,提升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定期舉辦“街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培訓班”“社區書記培訓班”“社區黨務工作者培訓班”“網格員能力提升班”等多層次全覆蓋專業化培訓班次,培訓干部1000多人次,全面提升城市基層干部職業化、專業化水平。三是堅持陣地建設打造“一集群”。建設“區-街道-社區-小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80%以上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其中7個社區達到2000平方米以上,按照500平方米標准新建10個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其中5個超過1000平方米﹔聚小特色匯大亮點,聚焦基層黨建陣地區位優勢、功能特色等特性,打造基層黨建陣地體系,將轄區5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27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7個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各類型黨建陣地串珠成鏈,實現各領域覆蓋、各區域聯動、各類型提升,形成了一個綜合集成、開放融合、共建共享、亮點突出的區域化黨建圈。

(二)集成權責做優街道,提升基層治理統籌力

突出黨組織在街道、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堅持街道黨工委對街道各類資源的統籌使用,聚焦構建責任體系、推進街道職能轉變、提升街道服務管理。一是聚焦明責減負,推進街道職責轉變。出台《玉州區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著力強化街道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剝離不適合街道承擔的經濟職能和專業管理職能,取消街道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任務,切實把街道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黨的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來,使街道各類機構、組織在服務保障群眾需求上有更大作為。街道走訪聯系服務企業,為企業解決100多個生產經營性難題,大力宣傳和落實惠企政策,促進企業恢復性發展。二是聚焦賦權增效,提升街道管理能力。將“六大權”下放給街道,讓街道黨工委底氣更足,破解街道“權與責不對等、看得見的管不著”“分身乏術、服務缺位”等突出問題,確保基層的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有人辦、基層履職有依據、基層運轉有保障。根據地域、居民、黨組織分布等情況,整合治安維穩網、民生服務網等資源,採取交互共融方式設置網格259個,把組織設置嵌入網格,實現黨組織全覆蓋﹔以“1+2”的模式配備專兼職網格員,全區共有專兼職網格員600多名,創新開展“網格先鋒在行動”,組建112個黨員先鋒總隊,564個黨員先鋒分隊,組織動員1200多個基層黨組織、2萬多名黨員干部參與一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是聚焦優化機構,提高街道服務水平。按照機構扁平化、管理綜合化、運轉高效化原則,制定各街道的“三定”方案,將黨群服務與公共服務相關職責結合,採取“一對多”的思路整合機構職能,明確綜合性辦事機構與上級機構的職責對應關系,設置黨政辦公室、黨建工作辦公室、城市治理服務辦公室,下設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等7個事業單位。5個街道及下屬的25個行政內設機構、35個事業單位均完成挂牌,391名人員全部順利劃轉到位且定編定崗。

(三)集成資源做好社區,提升基層治理承載力

整合轄區的黨建資源,發揮社區黨委統籌協調功能,形成服務與治理融會貫通的社區黨建新機制。一是推進組織融合,打造區域共建體系。構建以社區黨委為核心,轄區內各單位各行業黨組織、黨員共同參與的互聯互動“大黨建”工作格局,深化兼職委員制度,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作用互補、利益相連的城市黨建聯動體系。在社區建設“為民紅繩”服務站,引導轄區黨組織和黨員研究解決城市黨建和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300多個,推出“暖桑榆”“牽手行動”等十大“為民紅繩”志願服務項目,共同建設人安、物安、業安的“心安社區”。二是推進服務融合,實現供需精准對接。依據服務對象、服務特點和資源優勢,將各個社區單項服務“拔尖”、將規模程度“聚攏”、將社區優勢“凸顯”,打造區域內服務差異化的“服務融合圈”,推行組團式、訂單式、預約式、上門式等融合式品牌化服務模式,“一攬子”解決群眾服務訴求、“一條龍”提供快捷服務,讓零散轉為整合、孤立轉為共建,越來越多的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再到一起來。打造了東岳社區“蒲公英志願者愛心服務站”、北辰社區“曾大姐”家政服務室、南觀社區“孝德敬老”集體祝壽會等35個特色服務品牌,實現服務融合效益品牌化。三是推進民族融合,共創團結示范社區。社區黨委以民族互嵌式社區為抓手促進民族交融,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在社區依托“少數民族之家”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月、特色黨課、民族講壇等活動,共建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美好社區。揭牌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清灣江社區被評為自治區第四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

(四)集成要素做實小區,提升基層治理服務力。

建立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小組、業主委員會、物業黨組織為主導、共建單位、志願服務隊伍等組織多元參與、多元共治的小區治理服務體系。一是聚焦組織覆蓋,解鎖小區治理幸福密碼。通過採取單建、聯建、區域建等多種方式建立80個小區黨支部,以黨建引領推進物業管理服務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實現小區的物業企業、業委會黨組織全覆蓋。推薦業委會主任、物業企業負責人擔任社區黨委或居委會兼職委員,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促進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培育評選9個“橙色物業先進集體”、6名“金色物業先鋒”、10名“紅色物業管家”。二是聚焦陣地覆蓋,搭建小區治理紅色舞台。由組織部門牽頭,住建、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督促開發企業按照標准移交服務用房,抓好居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設。實施“黨旗領航+小區微治理”項目,建成27個“六化”示范小區,重點培育了乾隆苑小區“黨旗領航+微健康”、碧桂園小區“黨旗領航+微管家”等一批特色黨建“六化”樣板小區。三是聚焦服務覆蓋,共系小區治理“為民紅繩”。建立小區聯席會議制度、服務評價機制和志願服務機制“三大機制”,推動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企業等多方力量有序參與小區治理,在小區建立“小區-樓棟-單元”信息傳輸和服務管理網絡,每棟樓由一名熱心的業主黨員擔任樓棟長,由一名業主代表和一名物業公司代表擔任副樓棟長,打造了“文明創建”“平安和諧”“鄰裡互助”等多種類型的特色樓棟黨小組,為小區治理凝聚“紅色核心動力”﹔制定組團黨群服務管理規定,引進玉林市創夢公益聯合會到小區開展常態化組團黨群服務,開展“黨員到小區報到服務”活動,推動黨組織或黨員與居民群眾“雙向對接”,200多個黨組織進駐城市各小區,4000多名黨員干部主動認領“為民紅繩”。

四、成效與反響

(一)組織共建,把上浮力量下沉到一線,城市領域的黨建基礎不斷鞏固,提升基層政治核心力。“3456”工程實施以來,轉變了過去各自為戰、單打獨斗、基層自轉的固有黨建模式,順勢而為、整合資源,凝聚隊伍,構建區委統領、街道主戰、職能部門協同作戰、社區一線攻堅的區域化黨建格局,基層工作力量幾何式增長。“條條”和“塊塊”通過雙向用力,破除了“各抓各”的問題。全區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黨建基礎不斷鞏固強化。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撬動全區20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5000多名黨員下沉一線,設立十大類服務崗位,提供服務項目52項,在職黨員認領兌現微心願7192個,服務居民2.6萬人次,為群眾辦好事實事9037件。

(二)基層共治,把工作對象變成工作力量,基層治理的精細水平不斷增強,提升基層治理融合度。以黨建資源的整合促進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組織的陣地、文化、服務等治理資源的整合,建立社區日常管理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的有效發現機制,打通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之間的關節。由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牽線搭橋整合力量,組織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企業、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進社區進小區(網格)提供志願服務和專業服務,社區服務力量增長近10倍。乾隆苑小區推行“為民紅繩”服務機制以來,先后有30多名黨員以及10多個共建單位和社區組織分別主動認領並解決了“摘除馬蜂窩”、“廣場舞勸導”等50件居民困難事、憂心事、煩心事。

(三)服務共融,把堵點難點變成焦點熱點,為民服務的溫度厚度不斷增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構建了多元主體、多元平台、多元參與、多元協商的社區服務復合模式,由網格長、居民黨員,樓棟長、社區工作者等“熱心人”“明白人”組成的“會商議事團”,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項、關系居民群眾切實利益的重點問題協商解決。通過開展居民需求調查,引入社會組織、孵化服務項目,讓社區的服務項目更能被大眾所接受,促使社區居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建設活動之中。江濱社區創新社會組織孵化模式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工作室,整理“社區所需、居民所求”的十大服務項目,通過“提出申請、項目評估、孵化培養、出殼服務”四步孵化培育流程,孵化玉林市幸福義工協會等16個成熟、有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團體,開展志願服務1000余次。

五、思考與啟示

(一)構建全域化黨建格局,關鍵是形成全域黨建體制機制。全域黨建有效解決了傳統黨建模式與城市建設新任務的矛盾,破解社區和區域黨建條塊分割體制下的屬地管理難題,找到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的新模式和新的工作新機制。

(二)實現全域化黨建發展,重點是黨建資源整合共駐共建。將區域內的黨建“小循環”變為跨行業、跨領域、跨轄區、跨部門的“大融合”,使各類組織都能在“大黨委”、“大工委”平台上找到發揮作用的切入點,以黨建共建促經濟共建、文化共建、環境共建,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聯動,共促區域和諧,共解發展難題,共享和諧建設成果。

(三)做好全域化黨建工作,抓手是緊跟群眾需求做好服務。全域化黨建要有活力,要為群眾所接受,必須以群眾最關心、最渴望解決的問題為抓手,就要努力對接需求與供應的關系,調動更多的轄區社會資源來提供服務,滿足不同服務對象需求,為基層群眾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讓群眾最大限度滿意。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