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廣東廣州市南沙區:“鄉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蝶變

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3日14: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現今許多年輕人到城市裡學習、工作和生活,對以往的鄉愁知曉越來越少。如何保留村庄的歷史、鄉愁、鄉俗民風和村規家訓等諸多問題,擺在基層黨組織面前。

南沙從滄海桑田到建設熱土,從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再到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近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南沙經濟社會發展駛進了“快車道”,建設“黨心鄉情小展館”就是在歷史的回溯與探尋中,為南沙踏上新征程將要開創的事業凝聚磅礡力量。

堅持將“黨心鄉情小展館”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其成為記錄黨領導人民群眾砥礪奮斗的精神家園,成為接地氣、有鄉味的黨課課堂。強化紅色陣地功能,建好用好“黨心鄉情小展館”陣地,讓“黨心鄉情小展館成為鄉村振興凝聚人心的精神源泉,成為南沙開發開放紅色動能。

二、 做法與經過

(一)“多主體”參與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把打造“黨心鄉情小展館”作為黨員群眾關注參與基層事務的重要載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深入發掘本土人文底蘊,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黨心鄉情小展館”,充分激發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注重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共同講述、共同見証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激發共建的主人翁情懷。在區委組織部統一指導下,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老物件收集和故事分享為主線,通過“四個一批”發動黨員群眾參與鄉愁記憶收集,引起群眾共情。在“穗好辦”的心願超市發布收集老物件、老照片志願服務活動收集一批﹔發動村(社區)黨員干部、網格員、下沉黨員結合日常走訪,把訪民意與聽鄉村故事活動結合起來,在邊訪邊聽中收集一批﹔以“黨員時間銀行”為載體,通過志願服務時間幣有獎兌換一批﹔發動黨員群眾自願捐贈一批,通過以上途徑形成共建合力,全區共收集了3717個老物件、3857張老照片。

(二)“接地氣”建設展示時代滄桑巨變。黨心鄉情小展館堅持“三不”原則:不搭花架子,不求高大上,不拘泥於單一形式。按照本土文化定位,將小展館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規劃、整體融入,東涌鎮以農耕文化為主線,模擬實景打造了“農耕漁獵展覽館”,珠江街以“全國第一個華僑農場”為主線,以“服務僑民、引導僑民”為主體,打造了“僑文化鄉情館”。堅持“三准”機制:一是找准場所,重點選取群眾辦事服務點、人流集中的黨群服務中心、黨建公園等地,開放式、半開放式、全開放式相結合,方便群眾駐足參觀,拉近黨群心距離,大崗鎮新沙村將“黨心鄉情小展館”選址在承載著村民記憶與文化的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舊址,東涌鎮大穩村小展館設在水上綠道,等等。二是找准特色,特別注重展示當地的地域文化、人文特色、歷史沿革、生活變遷等個性鮮明的東西,力爭每一個小展館原汁原味集中反映當地的歷史底蘊和發展變化的概貌,形成“一館一主題”。如欖核鎮湴湄村以星海文化為主題,萬頃沙鎮紅港村以漁民文化為主題,等等。三是找准載體,以實物、文獻、圖片、場景為主,輔以聲、光、電等展陳手段,圖片陳列注重新舊照面貌對比,讓群眾深刻感受南沙日新月異的變化。如龍穴街道黨心鄉情小展館中展現的1927年、1964年和現今的境域圖,展現群眾通過圍海造田,艱苦奮斗帶來的新面貌﹔物件展示注重把老時鐘、舊糧票、舊漁具等陳列出來,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的變化。

(三)“串成鏈”打造紅色文旅路線。探討如何依托紅色資源和優勢,傳承弘揚好紅色文化,各鎮(街)組團參加擂台賽,以視頻+鎮街和村社區黨組織相關同志上台“演說”的形式交流工作經驗、展示創新亮點、提高小展館知名度。結合鄉村振興,打造黨心鄉情小展館,增強黨建氛圍,豐富黨建教育基地內容,精選13家“黨心鄉情小展館”結合沿線紅色革命遺址、示范基地等“串珠成璉”,打造“開發開放”“萬頃千紅—特色水鄉”“鳳凰之光”等10條紅色文旅線路,制作《南沙紅飄帶——黨員紅色教育示范帶》,帶動區內外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南沙體驗感受紅色精神、歷史文化沉澱,激發群眾參與到南沙開發建設和鄉村振興熱情。大崗鎮隆重推出“魅力大崗2.0”,對紅色精品文旅活動的行車路線、參觀內容、游覽時間進行優化升級、創新改造,與“‘綠茵丹心’紅飄帶”串聯,與“小小宣講員”聯動,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提升群眾參與的新鮮感和體驗感。

三、成效與反響

(一)留住獨家記憶,助力傳承紅色文化。深挖本地接地氣、冒熱氣的文化傳統和內涵,通過藏品展現傳統農耕文化、漁民文化、疍家文化、麒麟文化、星海文化等,通過感人事跡彰顯了先進典型的“向上向善精神”、敢闖敢創敢拼的“圍墾精神”、愛國愛鄉愛家人的“華僑精神”等,通過展板描繪出邁向幸福生活的堅定步履,將悠久的歷史濃縮在小展館中。各基層黨組織以“三新講學”、“結對共建”、主題黨日等活動為載體,共接待黨員群眾學習2萬多人次,發揮了對內文化傳承的“橋梁”、對外交流的“窗口”作用。小展館立足本村的文化和歷史,回嵌到村(社區)之中,輸出在地化知識,讓所有在村(社區)的村(居)民和來村(社區)的游客都能了解在黨的領導下南沙各個鎮街百姓生活的變遷發展,感受黨建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的成效和影響力,看到即能學到,學到即能實踐。

(二)凝聚黨群力量,助推共建共治共享。村鎮兩級傾力打造“黨心鄉情小展館”,打開了一扇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窗口,實現了過去生活和新時代生活之間的鏈接,以百姓視角為主軸,講述該村發生的故事,展現村庄變化,配合實物展示的方式,成為了為廣大黨員群眾追溯往事、留住鄉情、見証發展歷程、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喚醒群眾對過去優良品質和本土文化底蘊的延續和發揚,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群眾的歸屬感、獲得感、認同感與日俱增。在老物件征集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間的互動交流和情感溝通進一步加強,尤其是為跨年齡層群體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以物品和情感兩條紐帶凝民心、民力,集民智、民情,進一步激發全民參與村史館打造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建設過程成為凝聚共識、飲水思源、知恩感恩的過程,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模式奠定群眾基礎。

(三)激活紅色引擎,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小展館建設始終堅持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串聯特色小展館、黨建示范基地、產業示范點等,打造紅色精品文旅路線、培育紅色宣講先鋒隊、搭建“黨建大喇叭”平台,整合盤活了紅色資源、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老物件喚起紅色文化記憶,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宣傳黨史故事、本土故事,通過科學講解、情景重現、參與互動等方式,與當地特色產業項目、文化傳承相推介、交相出彩,展示南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形象,讓黨員群眾深刻感受到南沙發展脈搏、建設成果和獨特魅力著力打造產業發展新景點、新業態。大崗鎮以黨群政治體檢中心為起點,串聯鎮內紅色黨建陣地、藍色科技企業、綠色生態廊道,形成經典“紅色巴士游”路線,供黨員群眾預約體驗。以黨建帶動大崗美麗鄉村建設、本土特色企業發展,在全鎮范圍內形成持續明顯的輻射帶動效應,有效帶動了本地文旅產業發展和消費增長,推動黨建引領城鄉聯建協同發展,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引擎。

四、創新意義與價值

(一)開辟創新黨建工作新陣地,激發基層組織新活力。堅持黨建引領,抓好“黨心鄉情小展館”建設工作,充分挖掘轄內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實現“村村有特色,館館有亮點”,形成鍛煉培養黨員的有效載體,深入持久地開展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宣傳教育,真正成為傳承本土文化、培育文明鄉風的堅強陣地。以小展館為載體,將抽象的道理、生硬的說教轉化為群眾身邊喜聞樂見的生動事例,賦予其蓬勃的生命力、生動的感染力和強烈的震撼力,用好紅色宣講先鋒隊,講好鄉村振興故事,讓老一輩可以拾起舊憶、讓年輕人可以留住鄉情,將經濟建設和本土文化內涵具體化、生動化,依托載體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不忘本,不忘根”“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二)根植鄉村文化潤初心,激發辦好民生實事新動能。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傳統元素與創新模式的融合發展之路,深化“黨情融鄉情”的建設模式,通過搭建講好鄉村故事、培育文明鄉風、傳承歷史文化的紅色陣地,“黨心鄉情小展館”作為橫跨文化建設和基層建設的重要橋梁,充分發揮紅色教育陣地作用、深度展現教育價值,為南沙區黨員群眾提供了一個留存歷史、記錄發展、教育后人、感知復興使命的平台。激勵黨員干部更加緊密的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厚植為民辦實事的奮斗底色,切實回應群眾關切的身邊小事,積極把建設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實際行動。時刻心系群眾,從“小事”做起、從解決“小困難”做起,積極主動聯系服務群眾,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模式奠定群眾基礎。

(三)用好用活文化資源稟賦,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黨心鄉情小展館”的建設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一項有效舉措。以打造“黨心鄉情小展館”為契機,不斷豐富館藏內容、內涵,運用“黨建+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把紅色文化融合特色產業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充分激發出來,讓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與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黨建示范點等相融合,串珠成鏈、以點帶面、以線帶片打造紅色文旅路線,並以此作為拉動內需、發展產業、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多的一項重要任務,吸引更多人到當地參觀,以紅色文旅游帶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以紅色文旅游打造鄉村特色產業集群,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