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內蒙古准格爾旗:融合全域力量 引領基層治理 增強整體效應

中共准格爾旗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2日15: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工作背景

准格爾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東部,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衛生縣城”“全國園林縣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榮譽。轄10個蘇木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共有嘎查村社區200個,其中社區42個,全旗常住人口37.31萬人,其中城鎮社區總人口22.72萬人。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大批進城務工農民工黨員、畢業未就業大學生黨員等不斷向城鎮核心區聚集,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數量增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迎來新的課題。城鎮區域人口大幅增加,主要承載載體集中到街道社區,社區治理體制、公共服務能力亟待創新和提升,樹立城市基層“大黨建”理念,打破“條塊分割、封閉運行”局面,構建以街道社區為核心的區域化大黨建格局,統籌融合街道社區、駐區各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各領域黨建資源,是趨勢所向。把城市基層共建抓出成效,有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抓手至關重要,准格爾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刻把握上級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總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按照“一核三心五化”總體思路,不斷夯實城市改革發展和基層治理的基層基礎,有效提升城市基層黨建質量。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一核”引領,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組織力

進一步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核心引領,樹立區域統籌“主心骨”。一是發揮街道黨工委的龍頭作用。引導街道黨工委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業主責,優化內設機構,明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發揮街道黨工委聯接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軸心”作用。二是強化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結合“最強黨支部”和“服務共建”標兵創建工作,開展城市各領域黨組織基本信息摸底和黨建工作自查工作,建立信息台賬、自查台賬和整改清單。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強化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精准聚焦社區黨的建設、發展居民自治、教育引導群眾、協助公共服務、統籌社會服務等職能,加強社區黨組織對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三是優化社區黨組織服務功能。設立“愛心慈善超市”、日間照料中心等功能室,建立健全民意收集、辦理、反饋機制,全面推行錯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等制度,社區全部實現窗口化辦公、一站式服務。

(二)“三心”聚力,構建城市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1、組織“凝心”,下好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著眼城市基層黨建的特點和規律,探索創新基層黨建體制機制,打破體制、隸屬、級別壁壘,建立旗委統一領導、街道“大工委”統籌引領、社區聯合黨組織核心凝聚、小區黨支部(黨小組)服務兜底的四級聯動機制,全旗上下凝聚成一張“組織網”,為資源共享、服務共建提供組織保障。旗委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包聯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集中推進共建工作﹔街道黨工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吸收轄區單位、“兩新”組織及結對聯系社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兼職委員,共商共建事項﹔社區構建聯合黨委,與結對聯系社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小區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根據需求將對應包聯的黨員、網格管理員吸納為成員,將共建體系深入到一線。

2、共建“同心”,匯聚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各結對聯系單位、轄區各共建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資源,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服務居民群眾,變“獨唱”為“大合唱”,形成組織有要求、單位有響應,群眾有需求、黨員有行動的良好氛圍。全面推行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制,吸納結對共建單位、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社區民警中的黨員負責人兼任黨組織委員,蘇木鄉鎮街道每季度、社區每月召開一次黨建聯席會議,集思廣益,共商社區事務,實現組織聯建。以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為紐帶,深入開展“我是黨員我幫你”等志願服務活動,示范帶動其他轄區企事業單位與社區共駐共建,實現活動聯辦。結合“六個一”工作機制,深化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服務”活動,建立“三項清單”項目庫,推進契約化共建。

3、服務“暖心”,推動社區與單位、黨員與居民形成“一家親”。通過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輪值制、開辦社區大講壇、組建文體社團等措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傳統節日活動,使結對共建單位與社區、黨員與居民之間聯系更緊密、相處更融洽。推行項目化社區服務模式,群眾聚焦實際需求“點單”、社區精准對接“下單”、結對共建單位“接單”,項目實施單位選派黨員到社區挂任項目“執行書記”,全力推動項目落地落實,把結對共建單位、社區、黨員、居民聚起來,培育“家”文化,讓居民群眾實實在在共享到城市基層黨建的成果。

(三)“五化”推進,提升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水平

1、科學合理配置,推進基層治理網格化。全面推行基層治理、黨建工作網格化,優化設置13個蘇木鄉鎮街道一級網格、42個社區二級網格、522個三級網格,建立“三級網格長”制度,由社區干部、居民樓組長、黨員中心戶分別擔任網格長和網格員,實行定格、定崗、定人、定責,將轄區單位、各類組織和居民黨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健全網格問題排查、反饋和解決機制,形成“人在網中行、資源網中聚、事在網中辦”的格局。探索實施社區網格“一網通”工程。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等各類網格,制定網格優化調整方案,把黨支部或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實現黨建工作對網格的全面覆蓋。

2、完善基礎設施,推進陣地建設規范化。對標“五個三”標准,在全面完成42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提煉社區品牌和特色工作,實現“一社區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大力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升級改造和達標建設,利用好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居民小區黨群服務站,按照“1+N”(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各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布局、“3+X”(每個黨群服務站都具備學習教育、黨群議事、為民服務3項基本功能+根據服務群體需求,因地制宜設置有特色、個性化的功能空間)功能設置加快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在居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新建了一批黨群服務站。

3、優化隊伍結構,推進社區隊伍專業化。提升社區隊伍專業化水平,全面落實“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制定出台配套考核評價制度,確保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建立社區工作者檔案管理制度,落實社區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分層級做好社區工作者檔案管理。公開招錄一批年齡輕、高學歷優秀人才進入社區工作。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和培訓,建立專業化社區人才隊伍。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社區黨組織書記“比武活動”,舉辦社區工作者培訓班,有計劃地組織赴發達地區實地學習考察,著力提高社區工作者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能力水平。

4、發揮引領作用,推進居民自治常態化。制定“居民公約”,發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引導居民成立以樓棟為基礎的居民自治服務隊。發揮熱心居民、小區能人等作用,建立“能人團”,吸納轄區“兩代表一委員”、熱心人士、離退休干部和有威望的居民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文體活動舉辦、法律咨詢等服務。依托社區黨支部和小區黨小組,建立鄰裡自治機制,成立鄰裡理事會、“家常事”服務小組等居民自治組織,通過人人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來解決社區事務,形成有事大家議、有難大家幫的和諧氛圍。建立“社會組織+社區服務”社會治理模式,堅持黨建帶社建的思路,創新推行“公益創投+社區服務”模式,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自治,推動義工、安達救援律師協會、愛心協會等社會組織集聚社區,與社區居民共商共建,引領居民共建共治美好家園。

5、推動資源下沉,推進工作保障制度化。持續推進社區黨組織標准化建設,建立穩定規范的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社區黨建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等,社區辦公和為民服務經費達到35萬元,提高資金使用效能。探索成立社區發展治理基金會,用於困難救助、社區公共設施建設等,鼓勵有條件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用於困難群體救助、社區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切實解決社區黨組織“有錢辦事”問題。

三、經驗與啟示

(一)聯動發力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載體。通過聯融共建,逐步建立起社區、社會組織、居民、在職黨員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機制,社區聯合黨組織統籌全局,協調各成員單位、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區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社區居委會回歸自治功能,在協同協作、互動合作、相互促進中實現了社區治理的創新和優化。

(二)切准“需求”是抓好服務的有效抓手。各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單位黨組織和企業、社會組織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緊密圍繞居民需求“菜單”制定服務清單,項目化運作,專業化開展,有專人負責,做到服務有“來頭”、實施有“准頭”,更好地把黨建資源和社會需求、居民需求聯接起來,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三)服務下沉是基層黨組織提升組織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凝聚各領域、各方力量,將融合共建工作落到了實處,黨組織互促互進,各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干部服務基層的能力、群眾滿意度均得到了提升,牢固樹立起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使黨組織煥發出新活力、黨員展示出新面貌、群眾獲得更多的實惠。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