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城市社區陣地全域升級

中共湖州市吳興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2日11: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城市社區活動場所(黨群服務中心)是黨委政府在城市組織、宣傳、凝聚、服務黨員群眾的主要陣地。建好用好社區活動場所,既是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入推進現代社區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實現路徑。對標新時代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吳興區圍繞老舊小區多、活動場所不足、功能設施不完善、服務載體欠缺的現實問題,堅持市區一體、強化黨建統領,著力推動社區活動場所全域升級,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真正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團結引領群眾的政治中心、宣傳教育群眾的文化中心、聯系服務群眾的便民中心,讓百姓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二、做法和成效

2019年以來,吳興區新提升社區陣地49個,新增活動場所4.1萬余平米,中心城56個社區活動場所平均面積達1100余平米,實現全域升級、全面過硬。龍泉街道白魚潭社區獲評“浙江省最具人氣黨群服務中心”,17個社區獲評“湖州市五星級黨群服務中心”,獲評數位居全市第一。

(一)突出路徑導引,變“最大短板”為“最優樣板”

一是資產盤活法。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全面排摸轄區閑置用房,制定“一社一策”解決方案,召開專題協調會13次,將市教育局、衛健局等7家單位閑置資產進行整合,為27個社區新增活動場所2.8萬余平米,其中2處資產直接劃撥給街道、10處陣地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比如,市委組織部積極對接省國資委、省經信廳等省級部門,將市無線電管理局1600平米的閑置房產改造為愛山街道紅豐西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讓老社區煥發了新風採。二是共駐共建法。充分發揮主城區區位優勢,積極向上爭取,依托轄區共建部門、駐區單位等資源,共享服務陣地。比如,朝陽街道與市、區兩級駐區部門統籌建設北齊巷、紅豐、朝陽社區陣地,新增活動場所2460平方米。同時,朝陽街道北齊巷社區陣地為臨時板房,存在滲漏問題,在市建設局大力支持下,入駐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黨群服務中心,讓街區商戶和小區居民“同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三是異地置換法。街道社區積極協調物業公司、開發商等,通過回收、置換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陣地不集中、位置“邊角料”等難題。目前,已有11個社區與物業公司、開發商等進行陣地整合。比如,飛英街道新華苑社區與物業公司協商,將分散6處平均80平米的活動場所置換為一處達600平米的活動場所,大大提升了社區服務功能。四是以租養租法。充分挖掘社區內部資源,將小而散的社區用房進行租賃,收取的租金集中承租面積大、服務居民方便的場所。比如,愛山街道龍庭社區將所轄2個小區5處房產以每年6萬元出租,並以每年4萬元承租某公司的房產,與相鄰的原有社區陣地打通,既優化了活動場所又不增加資金負擔。五是破舊立新法。針對部分社區主體建筑嚴重老化、存在安全隱患等現狀,與建設、自規等單位積極對接,以原址重建的形式進行全面升級。比如,月河街道文苑社區陣地面臨“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困境,市區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商定對主體建筑進行重建,新增1000余平米功能空間,得到居民群眾一致點贊。六是借勢借力法。結合未來社區建設、老小區改造等省級試點契機,將社區活動場所提升作為重點建設項目,統籌進行規劃改造。比如,湖東街道東柿社區作為未來社區試點,新規劃建設3000平米黨群服務中心,涵蓋未來鄰裡、教育、健康等九大優質場景,高標准打造未來社區黨群服務新樣板。

(二)突出資源下沉,變“功能單一”為“集約共享”

一是服務最大化。突出“小空間大服務”,健全便民服務清單,按照“能進則進”原則,將証照代辦、信息咨詢、社會保障等100余項服務事項下放到社區,全面落實社區干部集中辦公、承諾公示、群眾測評等機制,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平台。按照優化3項基本功能、配置N項活動功能的“3+N”模式,合理設置學習教育、公共服務、文體活動等場所,實現“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比如,飛英街道牆壕裡社區秉承“五心”服務理念,推行在職黨員“雙聯系雙報到”2.0版,打造“愛心銀行”,激勵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創設“紅色聯盟”“紅色物業”“家園支部”,實現“服務不打烊、黨建有溫度”。二是功能特色化。充分挖掘社區自身資源,按照“一社一品”模式,打造百姓健身房、微“孝”餐吧、紅色氧吧等357個有辨識度的特色功能室。比如,朝陽街道紅豐社區針對轄區老年人集聚的特點,與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共同打造共享門診,定期為老年人提供血壓監測、健康咨詢等服務﹔碧浪湖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內開辟200平米的劉祖鵬藝術工作室,形成以書畫家劉祖鵬為帶頭人的老黨員團隊,每周組織書畫展覽、文化沙龍等活動,助推社區營造和諧人文氛圍。三是力量多元化。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育43家社會組織實體化入駐黨群服務中心,常態化提供心理咨詢、孩童教育、居家養老等專業服務。在全市率先組建72個家園支部,發動55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崗位,有效延伸服務時長。比如,龍泉街道白魚潭社區家園支部為滿足居民“白天要上班、晚上想活動”的需求,組織28名在職黨員輪班值守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居民群眾6000余人次。朝陽街道北齊巷社區通過組建“家園支部”“西街管家”“紅色醫療+”等12個服務團隊,匯聚在職黨員、聯盟單位、社會組織、居民團隊等力量,打造“紅色周末”“今西之聲”“老幼學堂”等一批亮點服務品牌,有效帶動陣地“人氣”,累計已開展志願服務160余次、便民活動300余場。

(三)突出功能拓展,變“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

一是變身居民“會客廳”。圍繞居民高頻需求,常態化組織黨員群眾開展主題黨日、閱讀書畫、健身休閑等活動,使黨群服務中心成為群眾願意來、經常來、喜歡來的溫馨家園。月河街道馬軍巷社區索阿姨說:“以前,我們社區活動陣地是‘低小散’,大家都不願來。現在有了舞蹈室、三點半學堂,老人孩子哪怕沒事也都會來社區轉轉。”二是變身民情“回音壁”。依托“四色”民情、紅色網格等載體,及時掌握一批居民群眾關心的難點堵點,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定期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開展“四方會談”,讓群眾有地方說事、有場所議事、有制度理事。截至目前,累計解決各類基層治理問題1215個,有力推動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比如,八裡店鎮南塘漾社區通過“四方會談”,集中解決了建筑垃圾沒人清、電梯壞了沒人修等問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群眾感慨:“在小區裡散步,從沒有這麼舒坦過!”三是變身小哥“加油站”。堅持“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創新“城市溫度26”服務品牌,依托社區陣地就近就便打造“紅色驛站”73個,提供便民飲水、應急藥品、自助充電等24小時不間斷服務,讓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冷了有地方取暖、熱了有地方涼快、渴了能喝口熱水、累了有地方歇腳”,切身感受到城市溫度。四是變身服務“共享圈”。堅持數字賦能,依托“8分鐘黨群服務圈”數字平台,繪制“黨群服務一張圖”,實現場所導覽、活動預約、物業費繳納等11項高頻“生活小事”線上辦理、線上反饋,方便黨員群眾隨時看“菜”點“單”,有效提高社區活動場所的使用率。系統上線以來已服務群眾12600余人次,評價滿意率達97%以上。五是變身防疫“指揮部”。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吳興區注重平戰轉換,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疫情期間“紅色大本營”,成為基層防疫站前沿的哨所,最大限度發揮人員集結、核酸檢測、臨時休息、物資儲備等作用。黨群服務中心變身疫情防控集結出發地、臨時作戰中心、大數據中心、防疫人員臨時休憩地,切實筑牢“抗疫堡壘”,讓紅色陣地“戰”時更紅!

三、探討

吳興區緊盯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關鍵小事”,把社區活動場所提檔升級作為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試金石,直奔問題去、緊盯問題改,切實以陣地的“提升指數”、服務的“質量指數”來換取提升群眾的“滿意指數”和“幸福指數”。

(一)堅持黨建統領提升黨群陣地“融合度”。把黨建統領作為工作主抓手,有效整合各單位和黨員群眾資源力量,通過高質量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把黨員身份亮出來,做到了不僅在硬件功能上有人氣,更在促和諧、做志願上有實效,真正構建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堅持市區一體推動陣地資源有效利用。牢牢把握“市區一體”的發展定位,構建市、區、街、社四級聯動體系,以“規劃一體、區域一體、發展一體、攻堅一體、民生一體”理念,主動爭取市級部門支持,變“閑”為“用”、變“散”為“聚”,實現社會治理和服務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三)要堅持多元共治建好用好社區服務陣地。在完善黨群服務陣地過程中,以融合各類黨群服務場所為抓手,整合各類資源,將社會組織、在職黨員、居民群眾、駐區單位等納入共治主體,推動黨員聯學、活動聯辦、事務聯議、服務聯抓、陣地聯建,激發了群眾自治熱情,踐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四)堅持群眾導向完善黨群服務矩陣。把提升群眾的“四感”作為黨群服務矩陣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摸清摸透“對方需要什麼”“我能提供什麼”,通過打造“紅色驛站”“黨群小區客廳”“8分鐘黨群服務圈”等,豐富服務手段,縮短服務半徑,提高服務效率,縱向延伸服務觸角、橫向拓展服務內容,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