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杭州市濱江區:探索“1+2+N”樓道微網格治理模式

中共杭州市濱江區委組織部

2022年08月02日10: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濱江區是杭州“1·26”疫情初發地。1月27日,根據上級集中轉運的決策部署,濱江區借鑒軍隊“三三制”戰術,在疫情最嚴重的江三社區緊急組建94個“三人突擊小組”,以一個小組包一個樓道的方式,在45分鐘內完成全員告知發動、24小時內順利完成“萬人大轉運”的任務。受此啟發,濱江區進一步總結提煉“三人突擊小組”實戰經驗,探索劃分樓道最小治理單元,在全區推廣“一長二員”三人制(樓道長、信息員、保障員),強化分工協作、平戰轉換,做強人員儲備庫,形成“1+2+N”的樓道微網格治理模式,有效提高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靈敏度。

一、背景情況

(一)事件背景

2022年1月25日晚11點,濱江區長河街道江三社區一企業報告一例初篩陽性,社區所轄的長江小區、長江西苑2個安置房小區與企業僅隔一條馬路。1月26日,長江小區、長江西苑被劃為防范區,共有居民樓94棟2688戶。長河街道緊急調度24支有防疫演練經驗的兄弟社區應急小分隊馳援,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全員核酸採樣,期間新發現有初篩陽性情況,在有關專家的研判下認為有社區內隱匿性傳播可能。1月27日,根據省市指揮部大規模集中轉運決策部署,長河街道在市、區兩級馳援力量的全力支持下,以“一名街社干部+一名社區應急小分隊成員+一名市區下沉干部”的配置,迅速組建94個“三人突擊小組”,以一個小組包一個樓道的方式,在45分鐘內完成全員告知發動,24小時內順利完成“萬人大轉運”的任務。

(二)面臨的問題和矛盾

1.人口基數大導致戰時力量不足。“1·26”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在進行全員核酸、信息核查、人員流調、密接人員轉運的同時,還要接待及處理居民大量來電來訪。在小區封控階段,更有許多緊急、突發情況和特殊群體的難題開始顯現。社區人員力量的短缺成為疫情防控中最突出也是最緊迫的問題。以江三社區為例,該社區共有專職社工18名,其中兩委班子7人,需要服務管理約11500名居民,相當於1名社工要服務近640人,力量嚴重不足。

2.樓道終端末梢作用發揮不明顯。疫情初期,樓道長職責不夠清晰、指揮不夠順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對樓道內居民、在職在冊黨員底數掌握不夠精准,調動黨員骨干、居民群眾參與疫情防控手段不夠多等問題相繼暴露,在“社區—網格—樓道長—居民”的傳統治理結構中,樓道層面的終端末梢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網格與居民之間的治理觸角需要進一步延伸。

二、做法與經過

全面復盤總結長河街道江三社區“萬人大轉運”中“三人突擊小組”實戰經驗,探索以樓幢為“最小治理單元”劃分微網格,在全區推廣樓道“一長二員”三人制,將傳統“社區—網格—樓道長—居民”管理服務架構轉變為更加合理高效的“社區—網格—樓道三人小組—居民”架構,形成“1+2+N”的樓道微網格治理模式。

(一)厘清“如何建制”。根據各小區實際,原則上按照高層、小高層住宅每個樓道,多層住宅、拆遷片區等30-40戶左右規模,將全區精細劃分2579個最小作戰單元,建立“一長二員”三人制隊伍。其中,樓道長要“有威信”,一般由本樓道有威望的黨員或居民骨干擔任,牽頭統籌三人小組,負責政策民情上傳下達,引導居民配合響應﹔信息員要“懂微信”,一般由能操作電腦和社交軟件,責任心強的同志擔任,負責摸清樓道底數,更新數字化底賬,常態聯系居民﹔保障員要“重誠信”,一般由年富力強、為人熱心的同志擔任,負責相應物資保障和應急准備,聯絡好鄰裡,組織好活動。

(二)落實“如何選人”。由各社區黨組織牽頭,堅持定崗定人和儲備力量同步考慮,通過“三排兩比一聘”的方式構建“1+2+N”的樓道力量體系。“三排”即著眼於治理需求、專業特長、群眾口碑等,全面排摸樓道(樓幢、片區)內的在職在冊黨員、居民骨干、新濱江人等人員力量,梳理形成“一長二員”初步人選名單﹔“兩比”即通過對初步人選能力素質和本人任職意向的雙向比選,確定“一長二員”建議人選﹔“一聘”即在審核審查和廣泛征求意見后舉行聘任儀式,並發放紅馬甲、工作牌等身份識別物品,同步在社區宣傳欄、樓道公告欄、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廣而告之,增強隊伍的識別度、認同感、榮譽感。截至6月底,全區已選聘樓道長2579人,樓道信息員2592人、樓道保障員2519人,另有儲備力量7524人,均按樓道微網格編組入團。

(三)明確“如何履職”。按照“平戰結合、重在戰時”的原則,分層組建“一長二員”聯系群,平時常態聯系,戰時就地參戰,明確“四統一、四必聯、四掌握”,即統一在樓道張貼服務聯系卡、組建“一樓一群”、開展“先鋒樓道(樓幢、片區)”“先鋒個人”選樹、納入“志願匯”服務通道﹔疫情防控必聯、入戶工作必聯、空巢留守老小必聯、鄰裡矛盾糾紛必聯﹔在職在冊黨員必掌握、流動人口必掌握、房屋出租必掌握、喜事喪事必掌握。

(四)統合“如何支撐”。既有效整合樓道內部資源和力量,又將機關結對部門下沉力量、駐區單位、“兩新”企業、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等外部力量編入服務崗位,實現了資源在樓道疊加、力量在樓道沉澱、工作在樓道聯動、任務在樓道落實的多元共治格局。

三、成效與反響

“1+2+N”樓道微網格治理模式以建好樓道為切入點,把基層黨建同基層治理有效結合起來,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將治理觸角延伸到“末端”。

1、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做實基層治理“末梢單元”。有效吸納在職黨員、居民骨干等新生力量參與樓道治理,在治理“微單元”內擴大組織覆蓋,增強黨員力量。目前,全區共設立621個樓棟黨小組,樓道長中黨員比例29.01%,信息員黨員比例34.61%,保障員黨員比例26.79%,集結在職、在冊、在地、流動等各類型樓棟黨員10007名,累計走訪排查流動人口2萬余人次,協調解決居民困難1200余個,上報隱患事項200余個,非警務類警情較去年同期下降25.2%。

2、調動各方資源力量參與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1+2+N”樓道微網格治理模式既有效整合樓道內部力量和資源,又將機關結對部門下沉力量、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等外部力量編入服務崗位,實現了多元主體之間的互聯互動。如長河街道觀潮社區海威國際4幢3單元業主們在“1·26”疫情期間組建了“4·3大家庭”微信群,解封后群主“湯圓奶奶”主動加入“一長二員”的信息員隊伍,通過“線上樓廊議事會”,不僅有效治理了破壞公共設施、樓道堆積雜物等亂象,還推動3單元住戶們眾籌10余萬元對公共空間提升改造,促進鄰裡關系更加和諧。

3、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增強為民服務的溫度厚度。在樓道張貼“一長二員”服務聯系卡,組建“一樓一微信群”,進一步暢通黨組織與居民的日常溝通聯系,及時把握居民需求。招募“樓道志願者”,推出“樓道服務崗”,把為民服務的平台前移到樓道,將為民服務的行動延伸到居民家庭,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經驗與探索 

 (一)“1+2+N”樓道微網格是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的有效路徑。建強樓道“一長二員”隊伍,有效構建和暢通了“社區—網格(小區)—樓道三人小組—居民戶”的四級組織體系,對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多元結構管理難題是有益嘗試。濱江區《推行“一長二員制”探索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新路徑》相關做法在全省城鄉社區工作座談會上作交流。

(二)“1+2+N”樓道微網格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載體。樓道微網格在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一長二員”既是黨群關系黏合劑,又是公眾參與催化劑。一方面,在治理“微網格”內不斷擴大組織觸角,增強黨員力量,目前全區樓道長中黨員比例29.01%,信息員黨員比例34.61%,保障員黨員比例26.79%。另一方面,鼓勵群眾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在樓道這一最小治理單元充分發揮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作用,通過日常拉練,發動居民群眾自發參與平安巡查、日常疫情防控、迎亞運環境整治、防詐騙宣傳等工作,進一步增強了認同感、責任感。

(三)“1+2+N”樓道微網格是推動治理關口前移的現實需要。“一長二員”隊伍有效暢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推動了樓道自治和基層協商民主。比如,以改善家門口的環境為切入點,推動開展“先鋒濱·樓廊提升改造”民生實事項目建設,解決樓道亂停車、臟亂差的同時,已整合形成1278個樓道黨群陣地﹔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為目標,引導全區72%的樓道制定樓道公約,一體推動傳統的社區工作向現代化社區治理轉變。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