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8: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多元社會群體不斷涌入聚集,在流動人口集聚區、拆遷安置區、村改社區等區域,逐漸形成了“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在這些區域既有原住民又有新市民,既有高知識、高收入人群,又有城市建設者、新就業群體等,在基層治理中存在公共設施缺、治理力量缺、基本服務缺,人員復雜管理難、矛盾糾紛化解難、人居環境整治難、資源要素調動難的“三缺四難”問題。
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一項新課題,拱墅區聚焦流動人口集聚區、拆遷安置區、村改社區等人口密度大、人員構成復雜的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在疫情防控和基層治理中暴露出的人員底數不清、組織運轉不暢、力量支撐不足、資源統合不夠等問題短板,把居民小區(網格)作為最小作戰單元,以“三方協同小區微治理”為抓手,堅持系統性重塑,建設變革型組織,搭建“向下扎根到底、向上自我生長”的樹狀組織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支部支撐、小區(網格)落實、黨員參與的治理格局,探索打造“黨建統領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和常態化無疫單元創建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區被評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黨組織統領三方協同小區微治理工作模式成為全國第七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准化試點項目。
二、主要做法
1、數字賦能厚植“治理土壤”,實現信息底數“一屏清”。針對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信息底數難摸清的問題,依托區、街道、社區三級三方辦工作基礎,創新開發“紅色三方在線”,形成“一小區一地圖一檔案”,夯實基層治理工作基礎。一是率先劃定小區厘清樓幢。以規資地圖、房管數據為基礎,按照“平時能管理、戰時可閉合、規模適度化”原則,在全市率先科學規范劃定668個小區,明晰8732個樓幢,統一名稱、編碼、范圍,並全部落圖“紅色三方在線”,做到全區小區范圍、樓幢數量基本摸清。二是探索數據交互以房管人。貫通杭州市智慧物業平台,納接規資、公安數據,將產權業主、戶籍、流口數據精准匹配到戶,可為社區開展流行病學基礎調查大幅度節省時間,目前產權業主隻需授權即可精准到戶脫敏查看。同時,逐步納接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出租戶等人員身份類別細化信息,著力實現以房管人。目前,全區287家業委會、500余家物業企業、39140戶業主完成平台備案,並申領在線信息卡。三是精准到樓到戶點亮黨員。將各街道掌握的黨員基礎信息導入“紅色三方在線”,細化小區內黨員為在冊、在職、在地三種類型,在線上小區地圖標注有黨員的樓幢和居民戶,可脫敏查看黨員業主情況,讓社區能精准聯系黨員居民戶,切實增強了基層治理的紅色引領力。
2、到邊到底延伸“治理根系”,做到貫通執行“一盤棋”。聚焦戰時指令快速傳達、組織快速動員等關鍵問題,系統總結黨組織領導三方協同小區微治理經驗,發揮“一小區一支部一專員、一名黨員一幢樓”的運行體系作用,推動基層組織體系上下貫通、執行有力。一是小區黨組織協同三方。堅持邊創建邊完善邊深化,在所有小區建立黨組織,推動245個老舊小區專業物業(小區管家)全覆蓋,進一步夯實三方協同根基。以三方強基指數為評價標准,統合凝聚小區內的自管會、業委會、物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組織擰成一股繩,確保戰時在小區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高效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小區專員統籌網格。放大711名專職社工擔任小區專員的治理變革優勢,壓實他們代表社區指導小區黨組織、指揮調度網格“三員隊伍”“三支力量”的責任,將社區網格“問題排查模式”逐漸轉換為“應急服務模式”,戰時快速形成工作合力。三是黨員骨干包樓聯戶。從小區向下延伸黨的組織和工作,配齊配強樓道長、樓棟長,建立“一長三員”工作機制。分類建立各類型黨員聯系微信(“浙政釘”)群,推動牽頭黨員建立所聯系樓道的居民群,發揮黨員的“哨點”作用,做好群內正向引導。
3、條塊統抓壯大“治理枝干”,織密力量聚合“一張網”。著眼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工作力量短缺的問題,健全完善平戰結合的結對聯系工作體系和精准下沉、支撐有力的保障體系,確保平時全員下沉、戰時結對有效。一是“三聯三領三服務”,條上力量沉下去。建立區領導聯系街道領銜破難,機關部門聯系社區領辦項目,黨員干部聯系困難群眾領跑示范的“三聯三領三服務”制度,推動平均每個街道有2名以上區領導聯系,每個社區有至少有1個部門結對,每名困難群眾有1名機關干部幫扶。按照“領導干部+中層干部+一般干部”進行編組,以“戰時一天一輪班、平時一周一輪崗”為要求,推動“條上”力量緊緊附著“塊上”,常態化充實基層力量。二是百名干部到一線,精干力量調上去。緊盯社區、小區治理難度,選派60名“老中青”干部在重點社區擔任第一書記,落實196名機關黨員干部在重點小區黨組織擔任兼職委員,具體指導幫扶基層治理工作,將下派干部現實表現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干部職級晉升、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三是黨群同心微聯盟,群眾力量跟上去。推廣“紅茶議事會”“百姓圓桌會”等黨組織領導下的有序協商議事機制,發動群眾參與小區治理各項事務,推動群事群議、群策群力。廣泛建立黨組織牽頭,周邊商戶樓宇、駐區單位、結對單位、居民達人領袖共同參與的黨建微盟,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助力基層治理。
4、機制引領營造“治理生態”,涵養共治善治“一片林”。圍繞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基層治理實踐中協同聯動不積極、資源共享不充分、利益聯結不緊密等問題,探索實施“上統下分、強街優社”改革,不斷健全體制機制保障。一是健全常態化結對聯建機制。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專業優勢,依托省市區街社機關黨組織“五級聯動”機制,並在全區開展機關部門、機關干部領辦社區黨建項目行動,推動全區各街道與10家省直單位、20家市直單位、57家區直單位達成聯建共建項目200余個。二是打造街區化共建共享機制。聚焦解決融合型大社區公共設施缺、資源要素調動難等問題,創新開展社區黨建、治理、服務“三位一體”片區化管理體制改革,探索黨建引領片區化社區建設,優化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加強社區資源統籌、空間重塑,打造共同富裕示范紅色街區。三是建立信息數據貫通機制。緊抓數字化改革契機,建立完善社區基本信息“定期採集、部門歸集、場景轉化應用”的數據貫通機制,破除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數據壁壘,讓數據生產者也變成使用受益者。
三、工作成效
一是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底座得到進一步夯實。黨組織在融合型大社區單元治理中的領導力進一步加強,貫通“社委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道(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縱向主軸,形成“一核多堡”組織體系。所有小區實現黨組織全覆蓋,提升新組建業委會黨員平均比例至57%,對10421名在職黨員進行報到編組,實現每個樓幢都有黨員聯系。疫情期間,建立由100名黨員干部組成的應急突擊隊,搶抓時間推行抗原檢測,支援試紙發放和現場檢測,全市第一個啟動抗原檢測的社區、行業企業均在拱墅。
二是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黨組織領導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服務作用充分發揮,物業、業委會、黨員代表、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小區治理。如在疫情封控期間,由小區專員牽頭,組建由小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物業經理、網格員、在職黨員等骨干力量組成工作小組,主動承擔隔離管控、核酸檢測、採購配送等工作,實現小區良好自轉。通過結對聯建,職能部門發揮專業優勢更好助力小區治理,今年以來已向基層投放共建項目1025個、經費支持200余萬元。將樓宇較多的“兩新”集聚區從傳統社區中剝離出來,創新設立“商務社區”作為專屬網格,吸納網格內樓宇企業負責人、物業人員擔任網格長、專職網格員等,全面參與區域基層治理,有效解決傳統社區工作力量不足問題。
三是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效果顯著,上線“社區智治在線·一表通”,通過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將若干關聯事項即成為高效聯辦,做到一次錄入、一庫匯聚、自動統計、一對多分發共享,實現基層報表填報數量減少77%,切實為基層減負增效。打通數據上下壁壘,攻堅網格數字集成應用,組建攻堅小組開發“紅領智治通”,一端集成紅色三方在線、社區智治在線、平安綜治141體系等,實現條線任務在網格一體貫通。
四、案例啟示
1、黨建統領是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的動力引擎。實踐証明,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難題,必須堅持黨建統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組織嚴密、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優勢,圍繞基層治理的動力“主軸”,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沿著社區治理鏈條把黨的組織觸角延伸下去、拓展開來,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
2、多元共治是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的關鍵要素。實踐証明,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難題,必須牢固樹立“治理共同體”的理念,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體制機制,完善群眾參與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有效激活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強化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社會組織的整合資源作用,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凝聚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激發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
3、數字賦能是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的重要支撐。實踐証明,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治理難題,推動數字賦能是重要途徑,必須緊跟時代變遷、社會轉型,不斷推進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緊緊依靠數字化平台的技術支撐,引導各級黨組織積極對接、主動融入,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推進各項工作數字化轉型,把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內容有效整合,積極探索更多具備實時在線、科學分析、精准預警功能的應用場景,推動各類政策“線上兌現”,黨群需求“網上直達”、黨務辦事和公益服務“雲上開展”,建成便捷高效的數字化“三個之家”,使基層治理“千條線”融為“一張網”。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