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臨沂市河東區:探索實施“3+1+N”村集體經濟增收新模式

中共臨沂市河東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7: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河東區搶抓首批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機遇,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河東樣板為工作目標,聚焦解決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問題,探索搭建“3+1+N”載體(構建3個國企平台,用活1個資金,探索多種發展模式),拓寬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村集體增收路徑,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多元化增長,實現全區所有自然村集體收入超10萬元,67.4%的行政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

一、背景動因

河東區轄3個鎮、8個街道,共有288個行政村(其中城市社區64個)、539個自然村。近年來,河東區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通過開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百村幫扶行動”等方式,探索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加快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源頭活水”,取得了較好成效。但通過對各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渠道進行綜合分析,大部分村收入來源為土地承包或流轉費、項目佔地補償款、村庄拆遷還建、兩補款等,來源比較單一,並且存在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近年來推行黨支部創辦合作社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分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但受河東地理位置和發展趨勢影響,大部分黨支部創辦合作社存在規模小、收益低、不穩定的情況,在全區乃至全市有影響力的示范社較少,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和帶動效應。面對上述問題,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形式、新路徑,切實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成為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構建3個平台,村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堅持用平台思維做發展乘法,按照業務不同、功能互補的原則,成立3個國有企業,借助國有企業技術、市場方面優勢,推動集體增收項目規范化、市場化運作,做活土地文章,村均每年穩定增收6萬余元。一是注資3億元成立臨沂城發城建開發有限公司,在13個村開展殘次林整治和耕地提質改造等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1000余畝,在支付地面附著物賠償、工程費用、鎮街獎勵和村級管護費后,剩余部分作為公司利潤,村集體可通過對外發包新增耕地獲取收益,實現國有企業、鎮街和村集體三方受益。二是注資5億元成立山東建投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參與區內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和鎮街特色產業發展,投資打造湯河海棠產業園、湯頭溫泉特色小鎮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通過承辦特色文化旅游節、品牌代言、網紅直播、展銷會等活動,加強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經貿招商,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提升特色農產品影響力,做大做強鎮域支柱產業,每年可為涉及農戶增收4000余萬元,村均增收7萬元。三是成立山東供銷農場服務公司,對接基層黨組織領導創辦的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將復墾地(村集體股份)、農民自願入股的大田地集中起來,建立“供銷農場”,實行企業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標准化服務,為涉及村提供“全程墊資+保底承諾+約定提成”的全托管服務,既降低了農業經營成本,又提高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村集體可獲得“項目資金分紅+增溢土地+盈余提成”三份收益。截至目前,已在全區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68家,托管土地31525畝,涉及農戶3.9萬余戶,每年可實現糧食增產6305萬斤,村均增收6萬余元。

(二)用活1個資金,專項扶持實現兜底保障。立足部分集體經濟薄弱村資金資源缺乏、產業基礎薄弱、地理位置偏僻、自身“造血”功能欠缺等現狀。自2017年起,區財政設立“紅籌股份”資金專項幫扶村集體增收,推動106個村集體通過制定章程、簽訂協議,採取資金入股、資產資源經營權入股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合作社或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股份合作,實現“紅籌股份”收益,村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一方面精准優選經營主體。為使“紅籌股份”中的每一分錢都能精准轉化為穩健收益,河東區優選產業契合度高、發展前景好、內部管理規范、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經營主體作為入股對象。如,為進一步發揮區級“紅籌股份”資金在村集體增收中的作用,做實財政資金支持村級增收模式。2020年,區財政列支“紅籌股份”資金2000萬元與臨沂河東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每年不低於9%的比例進行分紅,用於兜底保障經濟薄弱村。另一方面精准優選產業項目。立足產業基礎,著力選擇生態綠色、市場潛力巨大,服務於臨沂市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閑旅游“后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后方”的好項目進行投資。如,八湖鎮前石拉淵等12個村聯合申請“紅籌股份”資金480萬元,創辦成立春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坤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和鳳江農機合作社,開展雙孢菇種植、鮮切花培育、農機服務及秸稈綜合利用等項目,實現村均增收6萬元。

(三)探索多種模式,因村制宜實現提質增效。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做法的基礎上,確定了“因村制宜、內部挖潛”的總思路,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不斷拓寬路徑,實現多元增收。一是產業整合模式。對有特色種養殖產業的90多個村,通過整合,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項目,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打造了梅家埠街道醋庄前村葡萄、太平街道小張寨鮮切花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項目,村均年增收近20萬元。二是市場融合模式。對有一定經濟基礎、區位優勢明顯的60多個村,推動村級成立置業公司、物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房地產開發、社區改造、商業市場經營等業務,促進村集體發展與市場深度融合,打造了以山東洽溝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八湖付家赤坡村置業公司等為代表的經濟實體,實現村集體經濟跨越發展。三是物業經濟模式。對有集體建設用地並有一定集體資金的47個村,通過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建設標准廠房、農貿市場、商鋪店面、倉儲物流設施、二三產業專業市場等物業項目,通過租賃等方式增加集體收入,村均年增收60萬余元。四是資源盤活模式。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盤活村級土地資源,在110余個村流轉土地2萬余畝,積極引進農業產業項目,村均年增收8萬余元。五是股份合作模式。對有固定資金或上級扶持資金但沒有發展項目的35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利用閑置資金入股國有企業或投資政府主導的建設項目等,村均年增收6.7萬余元。

三、探討

(一)加強教育引導,抓好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村干部是引領村級發展的中堅和主體,他們認識水平的高低、發展願望的強弱、能力素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村級發展的質量。在調研訪談中,近89%的人認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都有一個敢於創新、富於開拓的強有力的村級班子,特別是有一個懂經營、善管理、創業守業並願為村民辦事的領頭人。為此,要著力抓好三點:一要加大教育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加大對村“兩委”的教育培訓力度,通過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頭雁論壇、鄉村振興擂台賽、“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幫助村“兩委”理清發展思路,拓寬增收視野,增強服務意識,夯實致富本領。二要推進選配改革鍛造過硬頭雁。探索村級優秀人才選拔機制,通過“選優、調撤、內培、下派”的方式選拔黨性強、能力強、改革意識強、服務意識強的黨員特別是退役軍人、致富能手和返鄉創業人才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全面提升帶頭人綜合素質。三要健全“選育管用”鏈條強化后備人才梯隊建設。持續強化對村級后備人才的“選育管用”,採取選拔一批、回引一批、招考一批、下派一批、上挂一批“五個一批”方式,下大力氣培育本土人才、吸引人才回鄉創業、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活農村人才“一池春水”,真正實現“一職一后備”。

(二)堅持因村施策,找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一是在學習主導路子的基礎上,可以從農業、林業、畜牧、土地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治村導師團,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自然狀況、集體資產狀況、資源狀況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綜合會診,逐一幫助薄弱村找到一條增收路子、培植起一項產業,形成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二是要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形勢,大力推動黨支部創辦合作社,在為群眾提供生產、經營、銷售的“組團化”服務中實現集體增收。河東區按照“黨管合作社、合作社促產業、產業聯結農戶”的原則,著力打造“黨旗映紅合作社”品牌。編印了《合作社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操作指南》、“標准十六條”等指導性文件,建立完善合作社黨建工作8項制度。三是要指導各鎮街分類選擇培育一批典型村和典型項目,注重總結提煉發展中的好思路、好經驗,通過組織現場觀摩會、先進村黨支部書記宣講報告會等形式,增強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強化外力扶持,聯動各方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發展。一要統籌整合職能部門力量,積極整合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信息等各方面的資源,集中對薄弱村進行扶貧資金和政策的投入,防止“撒芝麻鹽”。二要提高鎮街黨(工)委對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重視程度,把薄弱村的村集體增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組織班子成員靠上抓、抓到村,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計劃和方案,形成合力推動。三要加大對經濟薄弱村的轉移支付力度,嚴格落實好相關制度辦法,逐步化解村級債務,為各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強力資金支持,保証村級正常運轉。四要建立“第一書記”任職長效機制,重點扶持“無區位優勢、無資金、無資源”的“空殼村”,並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作為下派幫扶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幫助村級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村集體“自我造血”能力。

(四)立足國有資本,不斷探索國企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成立鄉村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優化鄉村振興資源配置。整合“紅籌股份”資金、駐村工作隊補助資金、鄉村振興和涉農發展資金等,採取入股公司或具體經營項目的方式進行投資。公司將充分發揮區級平台在政策、資金、資源、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優勢,由公司和鎮街聯合摸排,重點對經濟薄弱村、特色項目村、片區打造村進行考察,確定項目合作主體,聯合開展現代農業項目建設、資產經營管理、土地開發整理、旅游資源開發、村庄整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合作項目由公司注入部分資金,鎮街結合項目吸收部分村級閑置資金入股,並統籌整合涉及村有關資產資源折價入股。通過國企與村級市場化、項目化、常態化的合作,創建組織聯建、產業聯營、人才聯育、文化聯興、服務聯動的鄉村振興片區,持續帶動村集體增收。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