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6: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多年前的黃金村,是一個路難走、田難種、錢難掙、農民窮、集體空、人心亂、班子散的省級貧困村——現在的黃金村,“田成片、樹成行、渠通暢、路寬敞、轎車通家門、機械到田頭、植保用飛機”,建成了有機綠色軟米特色村,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黃金村人用20多年的埋頭苦干提煉出“寧可苦干、不可苦熬”的“黃金精神”,成就了一個“脫貧攻堅先進村”“全國文明示范村”,老支書嚴清華也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在新時代背景下,黃金人創新思路、會干巧干,不斷豐富“黃金精神”新內涵,成功走出一條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新路子。
一、背景與思路
黃金村位於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是一個四周環水的純農業村,地處茅山老區,面積5.74平方公裡,耕地4400畝,人口2542人,黨員70人。1999年,嚴清華服從組織安排從交通系統到此當支書。他不畏困苦,常年帶病堅持工作,以“寧可苦干、不可苦熬”的信念,放棄1000多個節假日加班工作,帶領群眾遷並空心自然村6個、肩挑7萬多方土、新建村組道路29公裡、河堤駁岸7公裡、新建橋梁10座、引導村民遷移土墳600余座、復墾整治土地3000畝。經過20年的苦干,村集體年收入從2萬元發展到470萬元,固定資產從9萬元增加到6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1700元增長到2.8萬元。邊遠的小村、窮村一躍成為年經營性收入超270萬元、三產總值2.46億元的名副其實的“黃金”村。
二、做法與成效
1、從實干到創新,新時代“黃金精神”為鄉村振興添續新動能。黃金村一無山、二無灘,除了祖宗留下的田,什麼資源都沒有。窮則思變,資源少倒逼要創新。
一靠組織引領挑重擔。鄉村要振興,必須要建設一個能打硬仗、作出表率的村班子,帶出一支能時刻走在群眾前面的黨員隊伍。黃金村大力實施黨支部“標准+示范”建設,把黨支部建到專業合作社、村民小組上,制定組織設置、隊伍管理、組織生活等5類25項標准,有力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形有效覆蓋。推動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延展“選、育、管、用、督”系統鏈,以全方位、立體化管理提升村干部專業化水平,倒逼村“兩委”班子成員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堅持“四議兩公開”,村務、黨務、財務全面接受群眾監督,推行黨員聯戶、黨員戶挂牌、承諾踐諾等做法,讓群眾明白、促干部清白,使村黨組織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二靠特色產業強驅動。百姓要想富,不能單靠農業生產一條路。黃金村大力實施特色產業融合,打造鄉村旅游服務平台,優產品、創品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成效顯著。以稻米產業、農耕文化和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為主線,分類布局核心景區、示范稻田和精品民宿,形成既符合統一標准,又彰顯自然風味的新農村格局。依托“黃金軟米”品牌,引入農耕文化,打造黃金農學園、舉辦全國農民豐收節、打造漁人碼頭黃金國際垂釣競技中心、舉辦“黃金振興杯”釣魚大賽,與教育、婦聯等多個部門合作,增設小火車、滑草等娛樂設施,打造全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每年吸引上千名中小學生前來參加社會實踐,在打響黃金村鄉村旅游知名度的同時,帶動更多百姓獲益。
三靠生態蝶變促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統籌謀劃生產、生活、生態,讓農村好山好水轉化成農民“聚寶盆”。黃金村在“添鄉愁”上下功夫,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農業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打造“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福地。在“提品質”上下功夫,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科學合理規劃村庄布局,鞏固提升“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推進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室、衛生室、活動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標准統一、制度並軌。在“增顏值”上下功夫,聚力推進“五亂”治理,扎實做好村庄清潔、衛生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等工作,讓每一戶農家小院都成為鄉村振興靚麗風景線。
2、從苦干到巧干,新時代“黃金精神”為帶富致富重塑新模式。黃金人深知學會種田是一種生存技能,而掌握更多的知識,保証集體和村民都能賺錢致富,才是根本出路。
一是注重常態培訓。不學習沒本事,沒本事就沒思路,更沒出路。黃金村注重干部能力提升,推出“黃金精神”“村干部為民服務八個‘一’”“基層干部工作四種危機”等多堂精品課,著力將黃金村打造成全市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實踐基地、村級后備人才成長搖籃。注重職業技能提高,堅持“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多重發力,加強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院校合作,推動職業農民培育、農業技能培訓不斷提檔升級,讓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農民群眾真正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行家裡手。
二是優化帶富機制。從2007年底開始,村黨總支先后流轉土地3360畝、建立有機稻米基地1000畝,投入2000萬元領辦土地股份、農機專業等多個合作社。大力實施“支部+電商”“支部+合作社”等發展模式,建立網上銷售平台,使村民享受每畝至少1000元的“保底分配+二次分紅”。推行抱團發展、異地入股、村企共建等,引進省農科院專家團隊,指導建立有機稻米基地及超級水稻、彩色稻米育種基地,做強做優支柱產業。結合實施“黨員先鋒”工程,著力把黨員培育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育成黨員,讓他們扎根基層、干事創業,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
三是鼓勵人人參與。黃金村鼓勵村干部走入市場,人人都是銷售員、人人都是聯絡員、人人都是文化宣傳員。先后多次赴深圳、北京參加國際農產品展覽、海峽兩岸綠色產品博覽會調研,大力發展市場認可度、歡迎度較高的有機軟米特色農業項目,注冊“黃金村”牌系列商標,通過人脈牽人緣、利用人緣搭市場,“黃金村”牌有機軟米在蘇錫常、上海、杭州、北京和深圳等地打開了市場,既為集體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農民增收打開了致富之門,真正實現了“一粒米致富一個村”。
3、從善管到善治,新時代“黃金精神”為治理提效探出新路徑。基層干部的腳步隻有走進群眾院子,才能聽到群眾真聲音,找到工作准方向。
一是深入田間地頭“聽民聲”。黃金村干部多年來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訪民情、匯民智,把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記在筆頭、記上心頭。建立專業服務隊伍,實行“1名村干部+1名骨干黨員+1支特色服務隊伍”,推動資源、力量、管理、服務下沉,管好用好1000平方米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以及黨建文化長廊等陣地,圍繞關愛孤寡殘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愛綠護綠等開展活動,實打實為群眾解決一大批“難點”“堵點”,真正將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落到實處。
二是奏響協同治理“大合唱”。黃金村對政法、綜治、公安、城管等網格實行高效整合,精細劃小治理單元,探索建立“鎮黨委—村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村黨支部、黨小組主動下沉一線,深化“六微工作法”“黨員紅細胞工程”等黨建特色做法,充分發揮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等治理群體合力,細化管理清單、明確責任區域,將9大類、32小類、90項管理問題以規范化形式納入網格綜合管理,一大批治理難題、矛盾糾紛在不經意間被逐步化解消弭,鄉村治理成效明顯提升。
三是弘揚精神文明“主旋律”。以“黃金精神”為載體,深化挖掘出蘊含“謙、和、禮、讓”等豐富內涵的群眾自治性村規民約,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信用鄉村建設,試行村民信用積分制度。定期組織開展精神文明宣傳,以黨風帶動民風,率先在常州市開展村級“道德模范家庭”評比活動,每年表彰20戶道德模范標兵家庭、80戶道德模范家庭,並依托村級“道德講堂”常態化邀請他們走上台,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提升故事感染力、群眾信服力。
三、經驗與啟示
“黃金精神”來自農村、扎根基層,具有鮮明的群眾性、時代性、實踐性。群眾點贊、黨員表率,是一套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法,有力推動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具有深刻的啟示與借鑒意義。
一是鄉村要振興,必須找准創新發展的點子。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發展任務繁重,創業條件艱苦,離不開苦干實干,但不能“隻顧埋頭拉車,忘了抬頭看路”。黃金村黨總支正是瞄准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積極推進產銷技術改良,努力“走出去、請進來”,才為黃金村“脫胎換骨”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証明,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立足城鄉統籌發展的制高點,從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著眼產業布局、土地集約、生態保護,長遠謀劃,統籌推進,才能走對路、快發展、有奔頭。
二是農民要增收,必須走好共同富裕的路子。黨員干部自己富不算富,帶領群眾富才是真正富。村干部說話響不響、腰板硬不硬,就是要看你干了多少實事,能不能帶領群眾共同富裕。黃金村近92%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有效實現了“人人都參與、個個都受益”。實踐証明,隻有不斷滿足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群眾才會由衷地說共產黨好、改革開放好、社會主義好。隻有讓群眾滿意得實惠,黨在農村才能有最堅實的執政基礎。
三是治理要和諧,必須厚植鄉風文明的底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互為一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生活寬裕,還要鄉風文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黃金語言”在村頭巷尾隨處可見。實踐証明,農村基層黨組織隻有著眼物質精神雙富有,著力用先進文化發展人,用現代文明提升人,大力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農民才會更加幸福,農村才會持續發展、和諧發展、長治久安,物質文明也才會有更堅實的保障。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