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神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青神縣隸屬四川省眉山市,全域位於成都都市圈規劃核心區,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央農辦“三農政策基層聯系縣”。2019年,青神縣開展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下簡稱“兩項改革”),由原10個鄉鎮調整為4鎮2鄉1街道,71個建制村調整為38個,村級黨組織數量減少46.5%,平均戶籍人口和幅員面積分別增長47.3%和54%。兩項改革后,面對服務半徑擴大、人口規模增大、群眾訴求多元等新變化,農村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鄰裡關系日漸疏遠等問題逐漸顯現,給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挑戰。
基於以上問題瓶頸,青神縣積極探索創新“一領四微”鄉村治理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打造微陣地、培育微組織、提供微服務、開展微活動,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治理和服務下沉村民家門口,大力培育群眾“自組織”和“鄰裡”文化,有效激活了鄉村治理的農民主體力量,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黨建引領,夯實治理基層基礎。針對兩項改革后農村基層黨組織“運行不暢、能力不高、供給有限”的實際,大力實施“戰斗堡壘”工程,拓展組織設置,優化運行制度,建強黨員隊伍,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一是嚴密組織體系。結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升格村級黨組織為基礎,全覆蓋建立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348個,建立黨員就近聯系服務村民制度,形成“行政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三級組織架構。採取單建、聯建、區域統建等方式,推動農村聚居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黨組織應建盡建,有效擴大黨的組織覆蓋。二是提升運行質效。全面完成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建立村黨組織書記“權責三張清單”,開展重點村提級監督,強化“一肩挑”村干部監督管理。建立黨委班子成員黨支部聯系點,縣鄉兩級黨委班子成員挂聯指導村級黨組織,加強村民小組黨支部運行指導。開展村黨組織定期聽取村級各類組織工作報告,探索建立村干部政治體檢和政治素質考核制度,綜合運用“述、查、談、評、改”工作法,提升黨組織運行效率和工作效率。三是育強黨員隊伍。大力實施新時代村干部提能工程,建立“導師幫帶制”,組織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鄉鎮”“老支書”結對幫帶新任村黨組織書記,提升“頭雁”履職能力。開展“引新鄉賢回鄉村、引‘農二代’回家鄉、引創客回鄉下”行動,實施農村發展黨員專項計劃,加大從優秀農民工、致富能手、后備力量中發展黨員力度,多源頭多途徑吸納真抓實干的能人參與投身鄉村治理。
(二)打造“微陣地”,構筑治理“同心圓”。聚焦“陣地行政化、村民不願來”等問題,構建1個村級主陣地、N個村民小組微陣地的“1+N”村級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推動黨群陣地和服務下移。一是建陣地。採取“商量建、支部管、一起用”方式,整合閑置集體土地、農戶廢棄房屋、村民活動廣場,在每個村民小組打造集議事、活動、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鄰裡百家”“村民議事壩”等綜合性黨群“微陣地”,就近就便為黨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活動空間。如百家池村利用村民廢棄圈舍改建打造“鄰裡百家”,開展黨群議事、代表接訪等各類活動,延展黨員群眾生活空間。二是搭平台。發揮好微陣地決策議事、黨群活動、便民服務等功能作用,搭建“有事來協商”平台,建立“有事公開議”協商議事制度,常態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活動,有效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和主動性,微陣地成為了村民“自發來、樂意聽、願意說”的公共空間。三是活載體。圍繞干部作風、民生實事、環境治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創新開展“書記壩壩會”“書記龍門陣”,每月組織村“兩委”干部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現場聽取、收集、答復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矛盾,引導村民熱心聊村事、積極議村事、協力辦村事,發動村民成為鄉村治理主力軍。
(三)培育“微組織”,激發治理“新活力”。堅持自治為基,加強農村群眾性、公益性、互助性組織建設,通過組織發動組織、組織帶動群眾,真正把黨員組織起來,把村民凝聚起來。一是建強自治組織。以村民委員會為主體,規范建立村民議事會、老年協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自治組織,修訂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建立村規民約“道德紅黑榜”,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等制度,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格局。二是培育群眾組織。根據村民地緣、趣緣、業緣,成立糾紛調解、養老育幼、產業發展、婚喪嫁娶等多類群眾自組織,發揮鄉村“熟人社會”優勢,構建村民利益表達載體,推動農民素質提升、傳統文化傳承、豐富群眾生活,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三是孵化社會組織。發動鎮村專業人士和黨員骨干成立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採取“鎮村籌集、鄉賢捐贈”籌資設立5萬元/村的社會組織孵化基金,以政府購買方式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入駐村組微陣地,開展居家養老、留守兒童關愛等服務活動,延伸村黨組織服務手臂,提高基層服務水平。
(四)做優“微服務”,深耕治理“關鍵點”。一是網格式服務。創新開展鄉村治理“片長制”,以30-50戶為參考,劃小治理單元,整合縣級職能部門基層輔助人員和鎮村自設輔助性崗位,統籌選任1057名治理“片長”,實行片內人、地、事、物、情統歸片區管理,制定“片長”6大類35項服務事項清單,及時服務片內群眾。二是點單式辦理。依托“1+N”村級黨群服務微陣地,健全鎮村干部“接訪日”制度,實行“群眾單點、鎮村辦理、部門協同”便民服務機制,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沉村民“家門口”。實現供需高效對接、問題快速辦結。三是項目式供給。每季度梳理公示“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根據村民需求和可借助資源設計服務項目,經村“兩委”審議申報、鄉鎮黨委評估備案等程序,確定服務項目內容和目標任務,項目化開展服務,實現服務精細高效、整體覆蓋。
(五)開展“微活動”,營造治理“好風氣”。針對鄰裡關系淡化問題,堅持以提升鄉風文明為重點,開展“百家系列”活動,厚植鄰裡文化,緊密鄰裡關系,促進鄉村文明和諧。一是傳承“百家文化”。充分利用“微陣地”載體,發動村民捐獻家庭發展史、老照片、老物件等打造“村史館”,成立“蘇母藝術工坊”,組織村民開展農村文化創意產品創作,引導村民在共憶歷史、同創幸福中增進鄰裡感情。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在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開展“牛兒燈”燈舞表演、龍太子搶鴨等主題文化活動,以傳承民俗文化拉近鄰裡關系。二是選好“百家明星”。通過“組織+個人”推薦、村民代表投票、村“兩委”復審,每季度評選“最美庭院”“最美民星”,制作“最美之星”文字圖集,在“微陣地”公示,以點帶面營造積極向上好風氣。三是點亮“百家心願”。聚焦“一老一小”,每月固定一天開展“共唱一首歌、共吃一頓飯、共做一件事”系列生日活動,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志願者開展衛生清潔、心靈慰藉等服務,營造和諧暖心氛圍。緊扣村民發展致富需求,整合文化名人、鄉土人才等43名師資力量,組建“振興百家”講師團,每周開展專業技術主題培訓講座,不斷提升村民致富能力。
三、實踐成效
(一)夯實了組織基礎。村民小組和農村聚居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覆蓋建立黨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全面加強黨對基層的領導。同時通過建立黨員聯系戶制度,開展“書記壩壩會”“書記龍門陣”等活動,暢通了黨群面對面溝通渠道,緊密了黨群干群關系,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
(二)提升了治理能力。圍繞微陣地建設,打造了公共活動空間,提供了滿足村民需求的議事平台。孵化多種形式的群眾“自組織”,開展各類“微活動”“微服務”調動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實現了基層管理和服務的精准化,開啟了統籌鄉村治理水平提升和鄉風文明建設的新格局。自2019年以來,全縣獲評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5個、文明鎮村4個。
(三)助推了鄉村振興。自探索“一領四微”治理模式以來,村級黨組織得到夯實,村民自治體系逐漸完善,鄉村服務水平有效提升,通過回引行動,回引致富能手、優秀農民工等群體620余名,充實了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同時通過開展百家系列活動,促進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鄉村新氣象,村民致富增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功創建“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四、探討和啟示
(一)發揮村黨組織領導作用是核心。村黨組織是村域內唯一具有普遍公信力、具備兜底保障功能、聯結小農利益的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村域內領導各類組織的核心。鄉村治理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隻有建強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廣大基層黨員和農民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引領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鄉村治理才有“主心骨”。
(二)激發村民自治主體意識是根基。隻有堅持“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呼聲,鼓勵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才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讓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力量,實現“政府干、群眾看”到“領著群眾一起干”的轉變。
(三)暢通渠道搭建參與平台是關鍵。鄉村治理的最終目的是共建共治共享。隻有通過建立黨員聯系戶制度、開展鄉村治理“片長制”,進一步暢通黨群溝通渠道,通過打造“微陣地”、培育“微組織”、做優“微服務”、開展“微活動”,讓農民群眾和鄉村各界人士廣泛參與進來,才能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真正實現鄉村善治,讓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