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瓮安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黨員干部們在工作、生活中對系統的培訓需求越來越多,如何將讓黨員干部在培訓真正把理論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學懂弄通黨的創新理論,“活”的培訓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縣將創新各類黨員干部培訓班教學模式作為改進教學方式的突破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精心設置課程、創新教學模式,讓學員們在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極大地提升了教育培訓實效。
二、做法
按“專題輔導+朗誦晨讀”,讓理論學習“入腦入心”
理論課程聚焦“1+N”。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核心,深入學習黨史黨紀黨規、業務知識、公務禮儀等黨員干部應加強“補給”的營養劑。培訓師資以縣委黨校教師為主體,注重吸納“上”“下”“左”“右”各方面人才,邀請省州專家教授、領導干部、優秀企業家、鄉土人才等進黨校做專題輔導,充分發揮各領域人才的專業優勢,幫助學員更好地做好學用轉化。
課前晨讀用好“黃金三十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2021年瓮安縣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每天清晨,學員們朗朗的誦讀聲就會匯成同一個音符,奏響了中青班誦讀的序章。在老師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章程》等黨的方針、政策不絕於耳,回響在整個教室……在抑揚頓挫、響亮明晰的讀書聲中,學員們再次接受黨性教育的洗禮,做到“晨有所讀”“暮有所思”,把讀、誦、悟、思、行結合起來,促內化、重踐行,在循序漸進、潤物無聲中升華理論素養,切實提升理論學習效果。
建強陣地高標准教學。瓮安縣以打造“縣域一流”的培訓陣地為目標,著力建強培訓基地,2017年順利通過縣(市)級黨校體制改革復評驗收。2019年以來向上級部門推薦了4門精品課程。省州先后多次到縣委黨校(黨性教育基地)參觀調研,並獲得好評。同時強化制度建設,規范教學管理。制定了《中共瓮安縣委黨校服務外包項目考核試行辦法》《中共瓮安縣委黨校水電氣管理試行辦法》創新后勤管理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制定完善了《教師量化考核管理方案》《班主任工作細則》等管理機制,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嚴格落實《中組部關於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組織學員簽訂《黨風廉政建設承諾書》,嚴格落實“逢進必考,結業必考”的“兩考”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學員學習、管理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校風、教風、學風。
“黨性教育+拓展訓練”,讓初心使命“扎根鑄魂”
盤活資源發揮特色優勢。為發揮紅色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獨特作用,將紅色教育納入各類主體班次或設置專題班次進行學習,對培訓時長1周的班次開展不少於4學時的紅色專題教學。在常規教學活動基礎上,優化用好 “黨性體檢診療”“感恩體驗教育”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重溫入黨誓詞,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賞紅色電影,實現教學常態化、多元化。進一步凝聚教育培訓感召力、激活紅色基因吸引力。以開展“四項特色工程”建設為抓手,採取“一個現場教學基地、一支講師隊伍、一場現場教學體驗課”的“三個一”建設模式,提升黨性教育基地的培訓感召力和震懾力。堅持以猴場會議為中心,圍繞毛澤東行居、冷少農烈士故居、強渡烏江戰斗遺址、擦耳岩紅軍戰斗遺址、桐梓坡農會等紅色革命根據地,突出挖掘“對黨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軍事路線形成發展的重要啟示及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等內容,賦予舊居舊址、戰斗遺址等鮮活的生命力量,傳承長征精神、激活紅色基因,逐步形成以弘揚長征精神為核心的“一核多元”革命傳統教育品牌。目前,已建設了10個較為成熟的現場教學點,每個現場教學點至少有1門較為成熟的體驗課,每年吸引省內外上千黨員前往體驗學習。
體驗教學中筑牢理想信念。依托瓮安縣猴場會議會址、冷少農故居等紅色資源,採取專題、體驗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將課堂搬到紅色舊址、歷史現場,通過參觀紅色展館、重走紅軍道路、舉辦專題黨課、開展黨性分析、過政治生日、傳唱紅色歌曲、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讓全體學員在切身體驗中觸摸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紅色力量。結合理論課程,前往岩博黨性基地、麻懷黨性教育基地、平塘天文小鎮等地開展異地培訓,學習南仁東、鄧迎香等先進感人事跡,激發學員強化責任擔當,立足崗位,拼搏進取。
戶外拓展增強團結意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精心設置的戶外拓展訓練將學員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大家在“合力拍球”等游戲互相協作、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挑戰自我,充分體驗到了團隊合作帶來的強大力量,懂得了什麼是團結合作、什麼是服務意識、什麼是責任擔當,一個個不經意的小游戲蘊含著大智慧,耐人尋味。進一步強化了組織觀念和集體主義觀念,增強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學員論壇+成果交流”,讓學習成效“有聲有色”
緊盯需求推進教學研究。為滿足各類培訓班次的選擇需求,瓮安以紅色文化和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為教育主題,通過科學編制教學讀本、開發黨性教育課程和制作特色電視專題片,多形式多角度豐富培訓內容和方式,提升培訓實效。編撰了《歷史與傳承》《永恆的記憶》《統籌“五位一體”增強社會治理功能》《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等理論教學專題書籍,精選《紅軍在瓮安的故事》等精品教育讀本20余本﹔開發了《瓮安“5531”社會治理模式》《傳承紅色基因 增強執政能力》《紅軍長征四過瓮安》《學黨史 知黨情 感黨恩 做合格黨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一系列的黨性教育課程﹔制作了《偉大轉折的前夜—猴場會議》《紅色特工冷少農—家書的力量》《瓮安之治》《千年古邑—紅色瓮安》等電視專題片5部。教學方式注重實效性。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靈活設計唱紅歌、重溫入黨誓詞、討論交流、現場參觀等方式,增強教學互動交流,放大課堂教學成效,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堅持開展學員評教活動,不斷提升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主題研討促提升。為了豐富各類培訓班學員的課余生活,課后設置了學員論壇環節,把“鏡頭”對准學員,讓大家圍繞課堂內容自主思考、自由發揮、自定主題,從“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青年干部”、“不斷提高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學員們各抒己見、暢談感悟、溝通思想,進行一場思維大碰撞,進一步將理論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交流研討內容設置上,還將縣內部分正在完善的重大文件、重要方案、重要文稿的修改重擔壓給學員,充分發揮年輕干部在各領域的專業優勢。
深訪細研見真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創新設置了專題調研課程,根據不同班次學員特點,以分組實地調研的方式,圍繞“四新”“四化”、鄉村振興中亟需暢通的“堵點”“痛點”,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親自體驗等深入各相關部門、田間地頭,全面細致地拿到“第一手”資料,沉浸到問題中找“症結”、找“良方”。形成了《關於瓮安縣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的調研報告》《瓮安縣茶產業發展現狀》等高質量調研報告,充分展示了中青年干部對瓮安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建議和思路,真正將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運用中。
共建共享聯動增合力。制定了《瓮安縣干部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以“四項特色工程”為抓手,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分工和工作規則。進一步健全完善瓮安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高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制定了《中共瓮安縣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進黨校工作機制》,通過實地聽課、座談交流、與學員進行交談等多種方式,幫助查找縣委黨校(黨性教育基地)在優化教學布局、課程開發建設、教學科研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校風學風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並協調幫助解決。跟蹤督促《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貫徹落實情況,幫助縣委黨校(行政學院)提升新時代黨校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為不斷增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時代性、針對性、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証。
三、成效
通過這種靈活創新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了黨員干部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培訓中真正將理論知識學深悟透,真正的沉浸到問題中找“症結”、找“良方”,在交流互動中得到提升,真正地做到學用結合。隨著培訓方式愈發新穎,貼近現實、貼近工作、貼近需要,這些創新舉措有助於提高學員們的調查研究和學思踐悟能力,切實提升教學質效。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