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寧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4: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山東省濟寧市是“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發祥地。共有基層黨組織24012個,其中黨委1519個、黨總支1352個、黨支部21141個,村級黨組織4034個、城市社區黨組織350個﹔全市共有黨員51.15萬名,其中農村黨員20.79萬名,佔40.63%。近年來,濟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重要指示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文化融入、治理有效”的鄉村治理新路子。
一、背景動因
濟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治理的路徑方法,帶動優秀傳統文化春風化雨、澤潤濟寧、引領風尚,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價值意義、基本內涵和傳承弘揚的原則要求,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二)孔孟之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提供了深厚土壤。濟寧文化底蘊深厚,是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子五大聖人的故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擁有“三孔”、大運河2處世界文化遺產和曲阜、鄒城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保單位41處、省保單位247處、不可移動文物6382處,在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社會治理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社會治理理念,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治理智慧,特別是“以民為本”“以和為貴”“道德教化”“禮法合治”等思想理念,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民本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執政理念的源頭活水,和合理念秉持的和而不同、兼收並蓄、和諧相處觀點是“和為貴”理念的文化依據,道德教化理念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禮法合治理念是化解社會矛盾、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淵源,這些社會治理理念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供了有效支撐。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濟寧市堅持黨建引領,以“五個融入”為抓手,以“五個躍升”為目標,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一)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員教育培訓,在激發黨員隊伍活力上實現新躍升。濟寧市堅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強對黨員的文化滋養,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抓好日常學習。“為政以德”“博學篤志”“知行合一”等理念,都是我們黨員干部成長所需的精神力量。在黨員教育培訓中,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用典》等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每月開展1次“經典誦讀”活動,正心修身、以文化人,培基固本、增強黨性。
2.抓好政德輪訓。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干部為政之德”為主題,精心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思想》等教材,自主創新形成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等“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並被列入中央組織部備案的省(部)級黨委批准的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政德教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充分利用儒學講堂、“流動黨校”等陣地“送教下鄉”1700余次,不斷提升黨員黨性修養。
3.抓好示范帶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帶頭弘揚崇德向善的優秀傳統美德。開展黨員劃片定崗聯戶,對每個聯戶黨員懸挂公示牌,定期對黨員聯戶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和群眾滿意度測評,對實績突出、群眾滿意度高的進行表揚獎勵,實現黨員身份“亮”出來、服務群眾“干”起來,先鋒形象“樹”起來。
(二)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在頭雁領航推動發展上實現新躍升。濟寧市注重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基層治理精髓,發揮支部書記隊伍作用,把古人治理智慧運用於治理現代化的當代實踐,全面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治理鄉村的能力。
1.崇德修身作表率。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對黨絕對忠誠就是最大政德。濟寧市建立村支部書記縣級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對村支部書記任職資格進行縣鄉聯審,對政治上不過關的“一票否決”,推動村支部書記在“講政德”上作表率。
2.以文潤身強本領。對於村支部書記而言,深入學習講仁愛、重民本等“修齊治平”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不但是修身做人的內在需要,更是鄉村治理的現實需要。濟寧市啟動基層黨組織書記賦能培訓計劃,對4401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全覆蓋輪訓,通過政德教育、擂台比武、鴻雁論壇等方式,引導村支部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實為群眾辦實事。
3.以廉為本筑防線。系統整理濟寧古聖先賢、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編印了《孔子故裡好家風作品選》《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中華傳統家風集萃》《曾子修身思想十二講》等書籍,拍攝制作了《詩禮庭訓傳家久》《三遷擇芳鄰 七篇矩天下》等專題片,建設了中華傳統家風家訓(曲阜)文化園、牛運震事跡展覽中心、“白衣尚書”鄭均紀念館等教育基地,常態化組織村支部書記參觀學習,在實景實情中領略“修齊治平”智慧,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推動村支部書記依法依規廉潔履職。
(三)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為民服務,在提升群眾滿意度上實現新躍升。濟寧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健全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滿意度測評連續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1.深入一線察民情。牢記“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創新實施民意“5”來聽行動,市、縣選派2.5萬余名黨員干部,組建6148個民情書記服務隊,深入村居一線聽民意、解民憂。選派1554名第一書記下沉農村一線,服務鎮村發展,覆蓋全市38.5%的村庄。常態化開展村居干部“敲心門、聽民聲、辦實事”活動,全市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每半年“戶戶到”走訪一遍,收集民意訴求、回應群眾關切。
2.大戰大考勇擔當。“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疫情防控中,組織鎮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居、重點區域一線值守、帶頭執勤,普及防控知識、落實防控措施。抽調2萬8千多名市直、縣直機關干部增援一線,在疫情防控一線建立臨時黨組織596個、一線發展黨員91名,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堅實保障。
3.志願服務暖民心。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寒暑假照護“真空期”的問題,探索開展“雛鷹課堂”,公開招募志願者3500余人,組建155支“雛鷹課堂”服務隊。啟動“愛心媽媽”公益項目,全面摸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組織黨員干部、教師、醫生等各行各業愛心女性,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結對陪伴,逐步形成了泗水縣“微愛媽媽”、嘉祥縣“彩虹媽媽”、微山縣“微山湖愛心媽媽”等系列品牌,讓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學有人教。
(四)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家風村風民風,在建設孝和村居上實現新躍升。濟寧市深度挖掘提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孝和”元素,用“孝和”文化培樹良好家風、引領文明村風、鍛造淳朴民風,在廣大村居形成了與人為善、敦親睦鄰的文明風尚,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1.涵育良好家風。常態化開展孝賢之星、孝心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擴大評選覆蓋面,實現鎮鎮有典型、村村有先進。魚台縣聚力孝賢家風建設,將其納入“美麗庭院”評選標准,2.2萬戶“魚家美院”成為孝賢家風的倡導者。金鄉縣成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聯盟,開展家庭家教家風進政德教育基地、進社區、進村居、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累計開展活動300余場,惠及家庭2萬余戶。
2.引領文明村風。濟寧市廣泛開展“孝老敬親”活動,常態化開展為老人過生日、愛心義剪、義診等志願服務。曲阜市創新實施黨組織領辦“幸福食堂”,目前已建設216處,覆蓋所有農村空巢老人,他們每天交5元錢就能解決“一日三餐”問題﹔兗州區、泗水縣等地在此基礎上又延伸開展了“嘗嘗大廚的菜”“餐前聽戲、餐后話家常”等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讓老人吃得好、精神好。創新開展“相約黎明”志願服務活動,村支部書記帶頭、黨員分片包保,為7000余名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鰥寡孤獨老人提供助老服務。依托文明實踐站、文化禮堂等場所,建設結婚禮堂153處,設置婚俗文化牆、孝賢文化長廊,配齊桌椅音響、紅燈籠、紅地毯等設備,結婚禮堂推行村支部書記主持、鎮街書記証婚,實行場地免費、司儀免費、服務免費,讓村民“長了面子又省了銀子”。
3.鍛造淳朴民風。建設“儒學講堂”3740處,定期舉辦書畫培訓、國學講座、經典誦讀、家風家訓等文化活動,打造書香社會、尚善家園。曲阜市連續8年舉辦“百姓儒學節”,市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以儒修身,以儒養心。鄒城市后八裡溝村創辦村民夜校,每逢雙號村民都會到夜校上課,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群眾素養。
(五)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矛盾糾紛調處,在推進“四治融合”上實現新躍升。濟寧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村居治理體系,將儒家優秀傳統文化“非訟”思想、“修齊治平”等理念融入處理矛盾、化解糾紛中,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1.堅持“法治保障”止民爭。積極實施“一村一法律顧問”工程,將“法律診所”開在老百姓的家門口,積極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幫助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滿足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開展“法治宣講進村居”“《民法典》巡講進村居”等活動,打通群眾“知法、懂法、用法”的“最后一公裡”,進一步推動法治鄉村建設。
2.堅持“德治教化”潤民心。在農村普遍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和道德模范宣傳欄,發揮道德滋養的作用,激發崇德向善正能量。將儒家文化中的“和為貴”理念融入鄉村治理中,著力打造“和為貴”社會治理模式,在市縣鄉村四級建設“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創新推出“三和”工作法:學習儒家文化勸和箴言,使其想“和”﹔講解儒家經典調解案例,使其願“和”﹔調解人員以儒促調,使其真“和”。目前,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專業性“和為貴”調解室273個,年均調解案件1.3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3.堅持“自治強基”聚民心。依法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條例,作為百姓實施自治的基本依據。推行“拉呱說事”工作法,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定期召開百姓議事會,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形成黨組織引領下,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與鄰為善、講信修睦”自治局面。
4.堅持“智治支撐”解民憂。開發“雲智濟寧”信息系統,縱向連接市縣鄉村和網格,橫向對接大數據、綜治、公安、司法、政務服務熱線等數據平台,實行“馬上辦”“一次辦”“網上辦”,群眾打個電話,發條短信、微信或登錄網站就能便捷反映問題,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三、經驗啟示
實踐証明,濟寧市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推進優秀傳統文化“五個融入”,實現鄉村治理“五個躍升”,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文化融入、治理有效”的鄉村治理新路子,為各地運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保障。濟寧市探運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所取得的一切成效,根本在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關鍵在於創造性地抓好“兩創”方針的貫徹落實。這啟示我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准把牢政治方向,形成合力推動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必須抓住支部書記這個關鍵環節。濟寧市通過廣泛開展政德教育,強化支部書記對黨忠誠教育,提高運用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治理的能力。這啟示我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必須要抓住支部書記這個關鍵環節,選好用好管好村級黨組織帶頭人,提升支部書記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治理鄉村的能力。
(三)必須聚焦黨員隊伍這個骨干力量。社會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濟寧市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傾力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涵養干部政德、加強黨性修養,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這啟示我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必須強化黨員教育培訓,激發黨員活力,示范帶動身邊群眾自覺參與,從而營造學用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四)必須對標群眾滿意這個第一標准。人民滿意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濟寧市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理念融入到社會治理中,打造“民意‘5’來聽”等為民服務品牌,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這啟示我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必須對標群眾滿不滿意、答不答應,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成為參與者、獲益者,不斷夯實群眾基礎。
(五)必須激發改革創新這個內生動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治理,必須加強創新轉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契合時代發展需要。濟寧市創新打造“雲智濟寧”“幸福食堂”“和為貴”調解室等平台載體,更加便捷、高效、有力地做好基層治理工作。這啟示我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治理,要樹牢平台思維,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和創新活動載體建設,讓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新時代光芒。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