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區翠香街道黨工委
2022年07月29日13: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珠海市香洲區翠香街道積極創新探索,以城市居民住宅小區為單位組建黨組織,通過“找黨員”抓骨干、“建組織”抓覆蓋、“優機制”抓統籌、“聚合力”抓服務的“四手抓”模式,先后建立青竹花園三期、福星豪庭、南坑花園等小區黨支部,打通城市基層黨建“神經末梢”,將服務管理陣地延伸至城市基層每個角落,讓城市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更通暢,小區問題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動下迎刃而解。2021年,街道獲評“珠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並作為珠海唯一單位獲評“廣東省平安建設先進集體”,翠香派出所入選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一、背景
翠香街道地處珠海香洲中心城區,轄區面積26平方公裡,近14萬人口中大部分都是新移民,城市街區“陌生人社會”特點鮮明,群眾矛盾往往“易結不易解”,社區治理形勢極其復雜。
(一)社區有限資源難以應對多元訴求。街道16個社區平均下轄13.13個小區,有的多達30個。其中老舊小區、無物業小區居多,管理壓力大,社區有限資源難以解決日趨多元的利益訴求。
(二)住宅小區內部現有的治理結構失序。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經常出現各自為政、不作為或亂作為,業主與物業、業委之間矛盾不斷。
(三)住宅小區熟人社區氛圍不強。老舊小區多為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等,這類群體往往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志願服務,卻缺乏房產權,無法參選業委會進一步加強小區治理﹔而大多年輕業主抱持著“看客心態”,冷眼旁觀,很難實現小區善治。
翠香街道“支部建在小區裡”社區治理模式是政社有機互動所形成的。2020年疫情初期,小區樓棟作為防疫“神經末梢”,青竹花園三期在熱心老黨員帶領下,自發成立紅色執勤分隊,協助社區防疫值守、登記排查,並組建小區黨支部,解決了小區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物業繳費率從原來40%上升到93%。為此,翠香街道深入調研,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黨支部建在小區裡”,制定《黨建引領小區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案》,明確小區黨支部在小區治理中領導地位,全面組建實體或功能型小區黨支部,讓小區問題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動下迎刃而解。
近年來,翠香街道榮獲省“平安建設先進集體”、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抗疫先進基層黨組織”、珠海首屆“珠海慈善獎”最具影響慈善項目,翠香派出所入選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香洲區“平安建設”“民生微實事”現場會在翠香街道召開,經驗做法在全區推廣。
二、主要做法
(一)“找黨員”抓骨干,激活黨的肌體細胞。廣泛開展“找黨員”抓骨干,把社區直屬黨員用起來,讓在職黨員亮出來,把流動黨員納進來,挖掘“火車頭”正能量,實現小區自治。一是加強社區直屬黨員教育管理,為黨員設崗定責,開展宣傳、監督、幫扶、調解等公益服務。二是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在小區亮身份,做到“居民有所呼,社區有所議,組織有所應,黨員有所為”。三是推動轉接流動黨員,通過主動聯系、便捷組織關系轉接、定期走訪慰問等方式,引導流動黨員將黨組織關系轉到小區,積極參與小區治理。
(二)“建組織”抓覆蓋,延伸黨的神經末梢。全面建設小區黨建陣地,把黨建工作下沉到小區。一是組織上應建盡建,凡是小區在冊黨員人數在3人以上的,均成立實體型黨支部﹔如果黨員人數不足,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吸納居住在小區但其組織關系不在小區的黨員,組建功能型黨支部。二是選優配強小區黨組織班子,將居民代表、小組長、網格員推選為小區黨組織班子成員,選派優秀在職機關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積極鼓勵小區業主黨員參選業委會成員、居民議事代表。三是制定小區黨支部權責清單,賦予小區黨支部對物業和業委會的評價選擇權、民生微實事的主導權、黨員評先評優的推薦權等,健全小區黨支部對物業、業委日常監督機制,讓小區黨支部真正掌握小區“話事權”。
(三)“優機制”抓統籌,搭建共治平台。建立區域化黨建、黨員積分、聯動議事、物業考評等“四項機制”,形成小區治理“一體響應”模式。一是健全社區“大黨委”機制,建立社區兼職委員制度,注重吸納駐區單位、共建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小區黨支部班子成員,物業、業委會黨員代表,成為小區治理有力抓手。二是推行黨員積分激勵制度,建立黨員積分手冊、志願服務檔案、年終星級評定,評定結果提供至黨員所在黨支部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參考標准。三是建立聯動議事機制,深化紅色“三駕馬車”(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引領小區治理,建立社區、駐區單位、小區、業委、物業、黨員“六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解決治理難題。四是對轄區物業開展季度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建立四級獎懲機制,鼓勵物業成立黨支部、建設紅色物業等,為將來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打好基礎、鋪好路。
(四)“聚合力”抓服務,增強居民凝聚力歸屬感。以小區為單元,以居民需求為目標整合外部資源對接小區治理。一是發揮轄區內政府機關和企業單位優勢,開展結對共建,盤活外部資源,為小區治理注入新生力量。二是圍繞小區“老大難”問題,梳理“治理清單”,積極動員業委、物業、居民、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治理,結合“民生微實事”項目,配置人力物力財力或通過購買社會服務下沉到小區,有針對性輔助黨支部化解治理難題。三是融入小區“紅色文化”,創新宣傳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文明公約等,黨員帶頭建設美麗小區、美麗樓道、美麗陽台,讓小區成為居民生活、情感、價值的共同體。
三、取得成效
(一)密切黨群聯系,鞏固執政根基。將黨組織鏈條由社區延伸到小區,實現黨的領導末端覆蓋,小區治理從“群龍無首”到“核心引領”,小區建設從“簡單粗放”到“精准精細”。目前,翠香街道成立小區黨支部33個、業委會黨支部22個,推選樓棟長524人,其中黨員樓棟長142人,組建山場祥和調解團、興業小區調解員等志願服務隊49支共959人。織就一張覆蓋小區每家每戶的黨建服務網絡,使每名黨員在“責任田”裡守土有責。
(二)整合政社資源,強化小區自治能力。小區黨支部理順小區多元主體職責,科學配置和使用轄區黨建資源、職能部門下沉資源、購買服務專業資源、小區內部優勢資源等,提升小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市委宣傳部機關黨支部連續3年到新村社區開展黨建共建,堅持每周二到小區聽民情、解民意,集中解決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民生實事。山場社區為270名“雙報到”黨員建檔領卡,在認領小區13類志願服務崗位、聯系居民群眾等工作中做表率,黨員幫群眾、群眾學黨員蔚然成風。
(三)堅持需求導向,解決頑疾痼疾。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著力破解小區治理難題,辦好為民惠民實事。結合疫情防控期間暴露出的老舊小區治理短板,南坑花園3名黨員在鈺海社區黨委號召下,成立了小區黨支部,積極與業委會聯動發力,搬遷破損單車棚、清理多年衛生整治黑點等,推動小區由象征性“有物業”管理到有序管理的轉變﹔近年來,碧景園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糾紛不斷,矛盾較大。隨著小區業委會解散,新竹社區推動成立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上門入戶“問需於民”,聯合居民代表、物業、開發商等召開“物業聯席會議”,化解地下車庫多年未維修使用、地下管道遷移等10余項難題﹔青竹花園中、北區通過“三架馬車”引領推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在全市老舊小區中設立首個公共維修資金,獲得省住建廳的肯定,並將這種黨建共建的模式廣泛推廣。
(四)變志願為自願,構建社區共同體。各小區在黨支部的引領下開展鄰裡集市、小區環境整治等,增進居民間相互信任,加深小區歸屬感與認同感。安寧社區發揮黨員“黏合劑”作用,動員福康花園小區居民自籌200余萬,一口氣更換8部“超齡電梯”,成為珠海首個實現“超齡電梯”自籌全更換小區﹔結合“珠海兵工人扎根地”特色資源,康寧社區黨委多方走訪原“兩機”集團老職工和老兵生活事跡、收集老舊物件,在香寧花園打造4個主題的“兵工廠文化”彩繪牆,形成特質鮮明、印記獨特、廣泛認同的小區文化。
四、探討
(一)推進“把支部建在小區上”,優化基層組織網絡。以小區為單位組建小區黨支部,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小區、覆蓋到樓棟,形成上連街道社區、下連業委、物業和黨員的組織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向小區、家庭、居民全覆蓋。
(二)推進“區域黨建雙報到”,激發黨員示范作用。落實區域黨建“雙報到”,充實小區黨支部隊伍的組織力量和可調動資源,推動在職黨員主動“亮身份”,在8小時以外參與居住小區自治,有力扭轉了小區治理原有的老齡化和空心化狀況。
(三)推進“黨建主導型業委會建設”,凝聚小區治理合力。強化“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深度融合,將戰斗堡壘直接建立於小區、群眾之中,努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下的業委會、業主監督委員會和物業服務機構等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現代治理體系,使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