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西太原市杏花嶺區:千站萬人強治理 服務群眾零距離

中共太原市杏花嶺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9日10: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杏花嶺區是太原市的老城區、老工業區。老舊小區多,人口密度高,社會屬性復雜,居民訴求多元,基層治理難度較大。特別是過去按每個網格覆蓋300-500戶、服務人群1000-1500人的標准配備1名網格員,力量明顯不足,治理效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杏花嶺區深入開展“千站萬人”強治理行動,在原有2367名村(社區)干部基礎上,打造了一支8100名“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輔助員”基層治理隊伍,同步配套建設996個“網格黨群服務微站”,明確“三員”職責,抓實保障激勵,推動人員、場所、服務、資源向網格下沉,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二、做法

“萬人”入網強隊伍。面對近期疫情防控的實戰檢驗,暴露出了網格劃分不夠細、織得不夠密的問題。為此,杏花嶺區通過網格基礎數據大清底,先“劃細”網格,對全區范圍內摸排出的1708個小區、6322個樓棟,特別是原來邊界交叉、歸屬不明的72個小區樓院重新細分網格,網格總數由原來783個增加為811個﹔再“劃小”網格,按照每個低層樓棟、每個高層單元、每50戶平房院落的標准,劃分了7289個“微網格”。在此基礎上,嚴把資格審查、群眾基礎、能力認証“三道關口”,選優配強“專兼輔”三支隊伍,實現“一網一人”全覆蓋。第一支是面向社會公開選,招錄的754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專職網格員。第二支是本土干部擇優兼,從去年退出社區“兩委”崗位的干部中選聘的57名兼職網格員。第三支是社會資源深入挖,從駐地單位退休干部職工、居民黨員、物業人員等群體中招募的7289名網格輔助員。特別是結合區情實際,優先從轄區企退黨員中招募765名網格輔助員,充分發揮他們黨性強、經驗足、地緣熟的優勢,讓他們退崗不褪色、作為有舞台。

“千站”建網強陣地。網格隊伍配齊配強之后,近8000多人的網格服務隊伍在哪辦公,如何能讓群眾平時能看到、有事能聯系、辦事靠得上,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杏花嶺區在原有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微站“三級平台”的基礎上,將活動陣地延伸到網格,按照有統一標識、有組織架構、有職責清單、有工作流程的“四有”標准,在811個網格中綜合考慮區位交通、人群特征、黨群需求和服務半徑等因素,布局996個網格黨群服務微站。其中,能與小區駐地單位聯建免費使用的402個,租賃使用的250個,新建的344個,真正實現“網格有點、社區連線、街道成面、全區構網”的陣地體系。

“雙網”融合強體系。建強組織網。在每個網格建立一個黨組織,網格長兼任網格黨組織負責人,黨員全部編入網格黨組織﹔健全“區委-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六級縱向聯動體系,完善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鎮(街道)大黨(工)委、村(社區)大支部(黨委)工作機制,建強“一縱三橫”基層治理的組織體系。完善治理網。構建“平安杏花嶺建設領導小組+平安鎮(街道)建設領導小組+總網格長+網格長+專兼輔網格員+志願者”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雙網融合。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總網格長,村(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或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黨組織負責人並兼任網格長,樓棟黨小組負責人兼任網格員或網格輔助員,發動黨員中心戶作為志願者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實現黨的組織體系與網格治理體系深度融合。

“四步”連環解難題。第一步,問題上報。網格輔助員發現苗頭隱患立即上報,專兼職網格員協調解決,不能解決的事項,上報村(社區)。第二步,入站處置。按照公共服務代辦、社情民意收集、突發事件上報、信訪苗頭摸排、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六類問題”,分類進入網格黨群服務微站,村(社區)統籌力量集中處置。第三步,提級解決。對村(社區)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鄉鎮(街道)根據需要“吹哨”,區綜治中心分流“派單”,相關職能部門“報到”,現場調查並限期解決。第四步,及時反饋。村(社區)和鄉鎮(街道)處置問題情況,由專兼職網格員、網格輔助員負責向群眾反饋結果,努力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社區)”。

“三員”共管聚合力。專職網格員“一人專管一網格”,是基層治理的信息、宣傳、服務、矛調、協管“五大員”,承擔本網格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排查、特殊人群管理、公共服務代辦、政策法規宣傳、常態化疫情防控等8項職責。兼職網格員“好鋼放在刀刃上”,主要放在矛盾問題多、治理難度大的網格,是基層治理的“顧問團”,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幫助專職網格員調處矛盾、化解糾紛,做好群眾工作。網格輔助員“一人一個微網格”,是基層治理的“前哨員”,具體負責“五上報、一協助”——上報信訪苗頭、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社情民意、突發事件及協助網格治理6項工作,近距離服務群眾。

雙重激勵強保障。實行待遇區財政統一支付,管理區委組織部、鄉鎮(街道)、村(社區)分類進行的辦法。一是制度先行。建立工作例會、信息採集、網格巡查、情況上報、持証上崗、考核評價6項制度,以嚴格的制度加強網格隊伍日常管理,讓網格隊伍管理“有標准、有規范”。二是待遇留人。專職網格員,按照全市“基本工資+績效報酬+工作補貼”薪酬結構,基本工資每月2000元,績效報酬根據考核情況每月最高800元,冬季取暖補貼每年3360元,並按照有關規定給予一定工作補貼,繳納“五險”﹔兼職網格員,按照每月2000元發放薪酬﹔網格輔助員,區財政專門劃撥2625萬元,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准發放工作補助。三是事業激勵。推行“三個”優先,村(社區)“兩委”職數空缺時,優先從符合條件的網格員中選任﹔村(社區)“兩委”達到退休年齡退出“兩委”班子的,優先選聘為兼職網格員﹔轄區內退休的國企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優先選用為網格輔助員,確保網格員留得住、退休村(社區)“兩委”干部用起來、退休黨員獻余熱。

三、成效

進一步擴大陣地覆蓋,布局更廣泛。疫情防控期間,全區5個區域黨群服務中心、12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4個黨群服務示范微站迅速完成“平戰轉換”,變身戰疫“指揮部”、物資調劑處,構筑起疫情防控的“紅色堡壘”。網格黨群服務微站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疫情防控、矛盾調處、基層治理陣地下沉,成為疫情防控的“一線指揮所”、服務群眾的“陣地最前沿”。在平時,996個網格黨群服務微站成為居民群眾家門口的宣傳陣地、服務窗口,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進一步織密組織體系,服務更貼近。過去網格劃分標准不一、大小不同,隻有科學合理劃分網格,織密網格組織體系,才能把組織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優化網格設置,老舊宿舍小區、交通樞紐、商圈樓宇、林田路井、礦產資源等全部納入網格管理,確保全覆蓋、不缺戶、不漏人。通過劃細劃小網格,網格員服務半徑變小,工作更加細致、高效,和網格內的居民也更加熟絡。提高黨員佔比。注重吸收黨員干部、熱心群眾進入基層治理隊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微站負責人中黨員佔比達50%,網格輔助員中黨員佔比30%。

進一步充實治理力量,響應更及時。劃出個人“責任田”。嚴格落實網格責任機制,把社區內的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實行“五包一”網格工作機制,每個網格都有街鎮包保干部、政法干警、基層醫務人員、社區網格員、社區志願者進駐,網格力量更加充實。如今,全區一萬余名基層治理隊伍穿梭在網格內的各個角落,深耕自己的“責任田”,包保干部、政法干警等多方力量密切配合,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制定服務事項清單。在原有網格隱患排查、數據整理上報等常規事項基礎上,將基層黨建、便民服務、重點人群管理等納入網格服務范疇,形成6個大類37項網格服務事項清單,把“辦事窗口”搬到群眾的家門口,讓群眾來一次就知道在網格能干什麼。下沉網格辦公服務。街道社區黨員干部把“辦公室”設在網格上,始終處於“上網在線”狀態,扎實開展“進千家門、知千家情、解千家難、聚千家心”活動,暢通“街道定期分析研判、微信平台實時溝通、專兼輔網格員定期巡查、社區干部集中排查”多種反映渠道,從事后治理變為事前預防,及時調處居民群眾生活中的困難和矛盾。如今,樓道垃圾堆雜、電動車‘飛線’充電,這些影響社區環境和安全的關鍵小事,網格員都能第一時間發現、上報,及時得到解決。與居民接觸多了,網格員也能知道大家需要什麼、期盼什麼,能夠實時提供精准服務。

完善職業體系,成長看得見。實行“兩轉三優先”,打通“輔轉專、專轉社,優秀社工優先進‘兩委’、優秀黨組織書記優先解決事業編、特別優秀的優先進鄉街班子”的職業發展通道。目前,全區已有40名專職網格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實現干活有人管、干好能提拔。突出邊育邊用,全區范圍內擇優挑選23名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輕社區書記,採用“集中輔導+多崗跟班+參觀交流”的教育形式,邊培養、邊使用,不斷提升基層隊伍綜合素質。社區干部在座談時高興地講,“我們越來越像體制內的人了,干活有人管、干好了還能提拔”。

四、探討

黨群服務中心平台建設要突出“接地氣”。深化拓展“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黨群服務微站”三級平台建設,打造融合基層黨建、城市管理、志願服務、網格化管理等為一體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一體化服務平台,以統籌服務資源、志願服務、功能室使用為抓手,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明確服務內容、辦事流程和開放時間,不斷提升黨群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構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要瞄准“聚人氣”。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和基層治理萬人隊伍作用,尊重人民在城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群眾,聯合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和志願服務者等多方力量,開展政策咨詢、法律維權、文體健身、課程輔導等零距離、多元化、嵌入式服務活動,不斷提升服務供給能力。針對居民需求和轄區特點,豐富書畫、健身、心理等功能室服務功能,設立群團之家、婦女之家、工會之家等活動場所,為黨員、群眾和社會搭建活動平台,實現黨群服務一體化、精細化,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的知曉度和影響力。

創新便民服務機制模式要注重“強底氣”。牢固樹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嚴格按照“四有”標准,打造心貼心、零距離的“一站式”服務,開辟“服務暖心角”“幫辦代辦點”,為黨員群眾提供黨徽、黨章、黨旗和黨史學習書籍等物品。配備便民服務設施,免費提供醫藥、維修、雨具、茶水等日常必需品,消除“服務盲區”。推行“隨時+錯時+延時”工作模式,實行專兼輔網格員“巡查走訪+輪值坐班”制度,將網格黨群服務微站開放時間延長到節假日和周六,最大限度滿足上班族、社區居民需求,讓各年齡段人群享受到服務,實現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