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河北省:強化在京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8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使他們能夠及時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黨員管理的一個新課題,也是新形勢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河北省委組織部以張家口市在京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探索實踐為重點,系統分析背景現狀,認真梳理做法成效,總結經驗深入思考。

一、背景現狀

張家口市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各類人員在產業之間轉移和地區之間流動日益頻繁,特別是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北京市已成為張家口市外出務工人員及高校畢業生外出求職的首選之地。截至2022年3月,張家口市共有外出流動黨員16038名,其中流入北京市的7634名,佔47.6%。近年來,張家口市針對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發揮作用弱、組織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難、流動黨員主動發揮作用意識差等現實問題,加強常態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落實落細各項措施,不斷探索實踐新辦法、新路徑、新載體。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組織體系。針對在京流動黨員駐地分散、領域眾多、結構復雜等特點,不斷建強組織、發展隊伍、建好陣地,為在京流動黨員“筑巢安家”。一是完善組織架構。2009年,在北京市成立了“中共張家口市駐京流動黨員聯合委員會”,由市委組織部管理,聯合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等各方力量資源,專門為在京流動黨員提供政策咨詢、技能培訓、就業指導、開展組織生活、組織黨日活動等服務﹔根據流動黨員分布情況,全市15個縣區分別在北京市昌平區、豐台區、海澱區等14個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區,設立16個駐區二級流動黨委,由其所屬的縣區委組織部與市駐京流動黨員聯合黨委共同管理。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方式,根據流動黨員數量、居住地、從業情況等,建立流動黨支部149個,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的有效覆蓋。二是配強黨組織書記。經過各縣區委組織部推薦、市委組織部多方面考察比選和長期培養,將張家口籍黨員民營企業家梁登城同志任命為駐京流動黨員聯合黨委書記。按照“政治素質高、現實表現好、熱愛黨的事業、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原則,經鄉鎮篩選推薦、縣區選拔把關、市委組織審核備案,選拔了16名二級流動黨委書記、41名二級流動黨委副書記、149名流動黨支部書記。三是建設活動陣地。建成使用面積近3000平米的駐京流動黨員聯合黨委黨員活動場所,設置了黨員活動室、黨委會議室、圖書閱覽室等,配備了辦公設備,建立了工作職責、組織機構、學習管理及各項制度。各二級流動黨委通過在企業建立活動場所、租賃場地、與北京社區共用活動場所等形式,建立了固定的流動黨員活動場所16個。

(二)完善工作機制。建立雙向尋找、三重管理、學習培訓、關心關愛、基礎保障等制度機制,實現了流動黨員集中性管理與經常性工作的進一步銜接。一是實施“雙找”制度。針對黨員流動性大,“口袋”黨員、“隱性黨員”多等問題,定期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流出地黨組織發揮主體作用,利用每年中秋、春節等節點,摸排流動黨員底數,完善流動黨員台賬,做到底數清、數據新、資料實。各基層黨組織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公布駐京流動黨委詳細信息,由駐京流動黨組織做好流動黨員登記、接納等工作,與流動黨員建立聯系。二是探索三重管理機制。市縣兩級黨委組織部門主動對接北京市昌平區等10個區的黨委組織部門、16個二級流動黨委分別到駐地街道社區黨組織報到,流出地黨組織、在京流動黨員黨組織、流入地黨組織形成聯動合力,有效推動形成了“資源共享、組織共建、活動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模式。近年來,5339名流動黨員在駐京流動黨組織的幫助下,就近融入流入地黨組織,參加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三是創新學習培訓制度。堅持“流動黨員在哪裡,學習課堂就在哪裡”的原則,通過專家學者講座、返鄉學習會、送書上門等形式靈活、吸引力強的方式,組織流動黨員參加學習培訓。充分利用“智慧黨建”系統、學習強國APP、騰訊會議APP、微信群等,定期向流動黨員推送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及黨紀法律法規,及時為流動黨員提供學習資料,組織大家互動交流、分享體會。靈活運用互動式、觀摩式、體驗式等方法,開展“課堂+基地”實訓模式,組織流動黨員到延安、井岡山、上海一大會址等地開展實地教育活動,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感染力。四是建立關心關愛制度。市縣兩級黨委對優秀在京流動黨組織、黨員進行評選表彰,注重推薦參政議政能力強的在京流動黨員擔任“兩代表一委員”。近年來,600多名流動黨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100多名流動黨員擔任各級“兩代表一委員”。組織實施優秀流動黨員“雙百”工程,106名在京流動黨員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百名在京優秀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成為引領家鄉發展的“領頭羊”。主動了解掌握流動黨員遭遇重大挫折、遭受重大變故等情況,通過組織慰問、黨員眾籌、互幫互助等方式,幫助在京困難黨員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三)開展“雙服務”。以“服務首都、服務家鄉”為載體,引導在京流動黨員在拱衛首都安全、服務北京發展、助力家鄉建設、匯聚抗疫力量等方面貢獻力量、展現作為,充分激發和釋放在京流動黨員的熱情和力量。一是主動參與首都服務保障。先后配合駐地共建社區組織流動黨員2.1萬余人次,參與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9·3”大閱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安保執勤和平安志願服務,樹立了河北黨員的先鋒旗幟,被北京市西城區形象的稱為“流動的紅牆衛士”。二是立足崗位服務北京發展。連續10年開展“五爭當”活動,以“爭當愛崗敬業模范、爭當合法經營模范、爭當和諧相處模范、爭當遵守公德模范、爭當維護穩定模范”為主要內容,教育引導在京流動黨員“他鄉不當外人”,積極投身首都建設發展。近年來,共有600多個(名)駐京流動黨組織和流動黨員,被北京市各級各部門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三是飲水思源助力家鄉發展。開展“八個一”奉獻(提出一條發展建議、提供一條致富信息、傳授一門致富技術、銷售一批農副產品、介紹一個富民項目、引進一筆發展資金、帶出一批閑散勞務、聯絡一名優秀人才),爭當冬奧籌辦的宣傳員、兩區建設的招商員、協同發展的聯絡員等活動,在京流動黨員通過各種資源渠道,先后為家鄉引進項目500多個,累計投資50多億元。四是積極投身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6000多名流動黨員自願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奮戰在建筑業、運輸業、制造業等行業一線,積極參與社區、小區卡口執勤、巡邏排查、科學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1600多名流動黨員向武漢、北京和張家口市捐贈230多萬元抗疫資金、100余萬元防疫物資。由於實績突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三、經驗思考

(一)要把黨組織建設作為基礎工程,持續構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組織體系。實踐証明,面對流動黨員數量日趨增多、流動地區日趨廣泛、流動原因日趨復雜的趨勢,單靠流出地和流入地任何一方,都很難真正把流動黨員管住、管活、管好。因此,要按照便於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便於黨員參加組織活動、便於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原則,在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和流動黨組織之間定期研究議事、共商共建制度,明確共管責任,實現共同發力、協調聯動。

(二)要把制度建設作為根本保証,持續健全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制度體系。實踐証明,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必須著眼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因此,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探索實踐、改革創新,持續堅持完善外出報告、經常聯系、定期督導、量化考評、年度考核等制度,形成一套完備而有效的制度體系,把流入地、流出地基層黨組織和流動黨組織核心作用充分激發出來,把各個方面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效能最大化。

(三)要把信息化手段作為重要抓手,不斷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實踐証明,在京流動黨員工作生活的區域遍布北京市各個城區,區域、行業分散,加之工作生活壓力大、時間緊,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因此,要緊跟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模式的步伐,充分運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不斷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滿足流動黨員的多樣化需求,有效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組織力、戰斗力。

(四)要把激勵關愛作為重要舉措,不斷提升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溫度熱度。實踐証明,流動黨員遠離家鄉常年在外活動,本人及其家庭難免會遇到實際困難,如果黨組織沒有及時伸出援手,會使流動黨員缺乏歸屬感。因此,各級黨組織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健全完善黨內幫扶關懷機制,強化人社、司法、民政、衛生、文化等部門的職責,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就業咨詢、法律維權、醫療保障、文體娛樂等關愛活動,在服務中加強教育管理,增強流動黨員的黨性觀念、組織觀念和歸屬感、責任感。

(五)要把發揮作用作為落腳點,不斷拓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實際成效。實踐証明,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成效最終體現在黨員的實際行動上,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融入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之中,能夠實現組織管理和黨員發揮作用的雙促共進。因此,各級黨組織要著眼構建流動黨員干事創業有舞台、為民服務有陣地、發揮作用有載體、共建共享有平台的工作格局,通過搭建平台、激活陣地、創新載體等方式,激發廣大流動黨員亮身份、比奉獻、樹形象,切實增強流動黨員的“榮譽感”“成就感”,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流動黨員的濃厚氛圍。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