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萊西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8日11: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萊西市堅持抓鎮促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持續優化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圍繞“黨建引領、平台聚合、共同富裕”發展目標,全面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的“一統領三融合”工作體系,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全面振興,不斷賦予“萊西會議”經驗時代新內涵。
一、背景動因
上世紀80年代末,萊西市形成了以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配套”經驗。1990年,在萊西召開的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總結推廣“萊西經驗”,統一了全黨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思想認識,確立了黨支部在農村組織建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進入新時代,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浪潮的快速推動下,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土地分散化、經濟薄弱化等問題扼住了鄉村“想發展卻難發展”的咽喉。如何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充滿活力的領導核心,走融合發展、共同富裕之路成為擺在萊西面前的時代之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的重要指示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准確把握農村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從深刻變動的農村經濟結構、組織結構、社會結構出發,打破就農村抓農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慣性思維,通過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把區域內人才、土地、資本、產業等各類資源要素整合起來,推動“單打獨斗”向“融合發展”轉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二、主要做法
(一)重構基層組織的布局、結構和運行模式,形成“區域統籌”的鄉村振興格局
一是構建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基層組織體系。打破就村抓村路徑依賴,在山東省率先推進全域村庄建制調整,綜合考慮戶籍人口、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產業布局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原村干部和村民待遇、債權債務、資產資源資金“三個不變”的原則,以黨組織融合推動全域村庄建制調整,全市861個行政村優化調整為111個新村、37個村改社區﹔按照“邊界清晰、全域覆蓋、規模適度、功能完整”的原則,因地制宜設置產業、治理等專業型黨支部、網格黨支部699個,精准確定黨員中心戶4200個,每個黨員中心戶聯系30-50戶群眾,構建起“鎮黨委—新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鏈條,實現鎮黨委對村級的扁平化管理,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社會服務直接到戶、一抓到底。
二是健全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新村運行機制。出台加強新村黨委建設的意見,把加強黨的領導有關要求寫入村民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強化新村黨委對各類組織和農村工作的統一領導﹔健全新村黨委領導的村級議事決策、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機制,創新黨員議事代表制度,按照黨員數20-30%的比例選舉產生4699名黨員議事代表,參與新村事務決策、管理和監督﹔實施新村黨委運行重點指標跟蹤評估,在111個新村開展17項運行重點指標評估,推動黨員議事代表制度、“雙列席”制度、“五議一審兩公開”“兩清單一流程”等制度落地﹔實施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以“摘星奪旗”考評為抓手,建立10個“強基村”、70個“創優村”、31個“示范村”台賬,分類精准發力,推動村黨組織晉位提升。
三是建強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農村頭雁隊伍。深入實施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工程,聚焦優選、精育、嚴管、厚愛四個方面,健全農村黨組織書記全鏈條專業化管理機制,打造又紅又專的新型村干部隊伍﹔健全新村“兩委”動態調整制度,按照“保障成員數量、提高成員質量、培育后備力量”總體要求,每年開展1次村“兩委”成員“政治體檢”,注重將優秀青年人才選拔進后備隊伍,採取多場景實踐鍛煉,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接續、充滿活力的鄉村后備人才蓄水池﹔完善新村黨委書記述職評議制度,每季度至少向鎮黨委、網格黨支部“雙向”述職1次,評議結果納入新村黨委書記年終考核,作為待遇報酬、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建立“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競爭平台,確立890個書記項目,開展擂台比武,通過年初立項、季度論壇、半年觀摩、年終考評,推動村黨組織書記以賽促學、以學促干,在實踐中解決一批難點問題、培育一批黨建品牌。
(二)集聚產業發展的資金、要素和有利條件,探索“抱團取暖”的集體經濟之路
一是全面實施集體資產融合,暢通生產要素流動。市鎮村三級同向發力,開展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全面梳理集體公共資源,摸清底數、建立台賬,為集體經濟發展拓源賦能﹔全面推進新村集體資產融合,明確集中培訓、資產評估、擬定方案、通過方案、執行方案、評估驗收6個關鍵環節,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市場化、專業化方式,採取改造、建設等方式整合集體資產資源,將產業鏈條向加工、銷售環節延伸,促成大河頭博雅花卉、雙山無核葡萄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22年6月份承辦青島市黨建統領新村集體資產融合專題培訓暨工作推進會,推廣直接合並、折股量化和存量挂賬3種融合方式,持續放大集體經濟融合發展實效。
二是深入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搭建抱團發展平台。在111個新村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新村黨組織書記全部兼任集體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抓手,統籌科技、金融、市場、人才等多方資源,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成立全國首個整鎮參與的鎮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創新“土地托管、規模種植、農機合營、農資採購、農民培訓”等特色業務,打造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升級版”﹔推行“黨組織+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通過各級黨委政府背書和賦能,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市土地規模化經營率超過75%,引進建設京東農牧、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穩居山東省縣級層面前列。目前,全市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58家,入社戶數比例達68%,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1500余萬元,撬動村集體經濟鏈式發展的群集效益。
三是加快組建共富公司,拓寬村強民富渠道。堅持“組織力+市場力”,構建“1+12”經營體系,即成立1個市級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12個鎮街分公司,形成“國有平台+鎮村集體資產”一體化發展機制﹔將集體產業、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等項目投入市場化運作,通過獨資或合資形式組建共富公司,探索服務型、工程建設型、產業發展型等增收模式,緊密聯結市場、村集體和村民,形成利益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共同體,為共同富裕注入“造血”功能﹔培優扶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小農戶+新型經營主體+項目(共富公司)”模式聯農帶農作用,全市80%以上的小農戶從勞動力和初級產品供應者,轉變成為全產業鏈的實踐者和獲益者,強化村黨組織、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聯結,實現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在破解“誰來種地”“誰來興村”問題上精准發力,面向全國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參與共富公司經營管理,促進人才、資本要素在農村融合發力。
(三)拓展黨群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服務效能,打造“多網合一”的治理服務格局
一是延伸服務觸角,建強黨群陣地。實施新村黨委與黨群服務中心一體化運行,新村書記兼任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承擔鎮級管理職能,定期召開新村黨委與黨群服務中心聯席會議,全面落實鎮黨委部署和新村黨委決策,推動鎮村聯動、步調一致、融合發展﹔統籌鎮級下放和新村自有服務事項,制定直辦、代辦事項清單,明確辦理責任人,通過“三務”公開欄、微信群等廣泛公示,打造一窗受理、一站服務品牌﹔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建設“全科”黨群服務中心111個、網格黨群服務站861個,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讀書閱報、下棋寫字、技能培訓等活動,搭建“15分鐘黨群服務圈”“15分鐘黨群責任區”,打通為民服務“神經末梢”。
二是配強人員力量,下沉服務事項。以鎮為著力點,明確60項“屬地管理”事項責任,將市直部門17項管理權限下放鎮街,規范97項便民服務事項,持續為鎮街賦權增能﹔建立市鎮機關干部下沉一線辦實事機制,構建跨層次聯動、跨部門協同、跨事權集成,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服務體系,受理問題380件,辦結率95.5%﹔常態化開展一線蹲點體悟,741個科室、3500多名黨員干部,直接下沉861個自然村,“群眾吹哨、干部報到”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統籌全市編制資源,為12個鎮街新增345個事業編制,全部充實到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每個新村專職工作人員不少於6人,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三是賦能服務網格,推動三治融合。以網格化管理服務為抓手,成立市、鎮、村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行“黨員中心戶+微網格”工作機制,聯合區域內群團組織力量,推動黨建網格、治理網格和服務網格“三網融合”﹔選優配強微網格“紅管家”,整合綜治協管員、安監員等“十大員”崗位資源,組建矛盾調解、物業管理、信訪穩控等網格員隊伍,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體系﹔融合智慧黨建、數字政府等功能,建設市社會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造集議事協調、教育培訓、文化活動、便民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為民服務“移動大廳”,實現社會管理“網”內完善、公共服務“格”中見效、社會秩序“面”上穩定。
三、主要成效
(一)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建制優化”走向“紅利轉化”。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萊西市通過全域村庄建制調整,構建起上下貫通、條塊融合的組織體系,全面提高了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黨管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2022年萊西疫情發生后,基層組織體系迅速轉換為應急治理體系,3小時內市級指令精准傳至廣大群眾、10小時內32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和1800余名退伍軍人和志願者有序進駐村庄,600余支黨員突擊隊、預備隊迅速參與疫情防控,市鎮村三級組織鏈條更加嚴密,黨組織的領導地位更加牢固。
(二)進一步明確了村集體經濟增收的發展路徑,推動“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為破解村庄發展“根基弱”“路子窄”“力量單”等問題,萊西市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各類要素科學配置、有機融合,搭建抱團發展平台,通過開展集體資產融合、實施農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大力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全方位組建共富公司等形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新村達到83個,佔74.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75元、同比增長9.9%,預計62家共富公司能為村集體增收5600余萬元,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現實路徑。
(三)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推動“分散單一”走向“集體聯動”。鄉村治理重在服務民生。萊西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權力下放,通過實施“黨員中心戶+微網格”制度,搭建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平台,調動了群眾參與村庄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了村民自治向“三治”融合轉變,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自社會治理智能化平台建立以來,共流轉辦理各類事項6.7萬余件,辦結率達99.93%,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治理的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四、啟示和探討
(一)強化政治引領把牢發展方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村黨組織直接面對廣大群眾,如果政治上不過硬,宣傳、引導、發動群眾就會走偏,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在打造農村過硬支部上持續用力,不斷強化村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加強對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的全面領導,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
(二)強化服務引領凝聚群眾力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黨組織要提升凝聚力,必須先提升服務力,讓群眾在鄉村振興中得到實惠。堅持立足地域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全面提升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水平,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或合作社聯盟,培育壯大休閑農業、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扎實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基礎上,通過多村聯建、強村獨資、村企合作等模式整合資金資源,組建共富公司,通過市場化運營模式,積極構建服務農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全力激發強村富民的生機活力。
(三)強化能力引領打造共治格局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長久之策。實現鄉村有效治理,自治是基礎,法治是保障,德治是靈魂,必須緊扣“三治”提升能力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格局。全面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推動專業化向新村黨委成員、網格黨支部書記延伸,健全權、責、利匹配的管理機制,不斷強化頭雁引領作用,全面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做強“新村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群眾”組織鏈條,把黨的建設、綜合治理、重點人員管控、應急管理、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統籌納入網格化管理,推動基層治理一抓到底、久久為功。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