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濰坊市濰城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6日16: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根與魂。今年以來,濰城區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關於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有關決策部署,充分總結運用疫情防控斗爭經驗,按照“黨建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方式,大力推進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鑄魂 扎根 聚力”三項工程,將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周期、全領域、全鏈條,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背景
濰城區地處濰坊市中心城區,面積35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2萬,下轄6個街道、255個村(社區)。轄區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商貿市場多、外來人口流動性大,遺留問題多、群眾訴求比較集中,是典型的老城區。近年來,特別是大量新項目、新小區建成后,各類資源要素和新興業態加速集聚,層級權責不明晰、網格管理不精細等基層治理方面矛盾問題,相較其他地區也更早更快地凸顯了出來。濰城區立足改革創新攻堅、努力破解制約城市發展的上述問題,持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全面領導,創新黨領導下統一指揮、簡約高效、執行有力的治理體制機制,突出組織體系、隊伍體系、網格體系、服務體系、治理體系的系統性整體建設,寓治理於服務、以服務促治理,著力把群眾美好生活向往實現在家門口,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濰城、打造濰坊城區西部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心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
二、做法
(一)鑄牢思想之魂,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周期”,帶動形成各級齊抓“共建”的政治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鄉社區處於黨同群眾連接的“最后一公裡”,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濰城區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大力推進現代化治理制度創新、能力建設,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一是頂層設計將基層治理“管”起來。黨建統領一切工作、一切工作黨建先行。區委書記將“抓黨建促高效能治理”作為抓黨建突破項目,召開“黨建引領創新提升基層治理動員大會”,樹起了“大抓基層治理”鮮明導向。區委新成立基層治理工委,由組織、政法、民政、住建等20個職能部門以及水電氣暖等民生保障單位共同參與,縱向各級聯動抓到底,橫向聚力攻堅全覆蓋,推動工作聯做、資源聯享、難題聯解,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
二是基層發力把基層治理“干”起來。黨的力量來自基層組織。區委制定《關於加強黨建引領創新提升基層治理的指導意見》,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對照“建強組織領著干、聚焦重點一起干、織密網絡分頭干、完善機制搶著干、解決問題馬上干、制定規劃盯著干、培育隊伍用心干、擦亮品牌比著干、落實保障使勁干、選樹骨干帶頭干”10項措施抓落實、抓考核,實現了基層黨的領導水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黨組織服務發展能力、群眾滿意度“四個明顯提升”。
三是聚焦中心讓基層治理“活”起來。治理有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濰城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住房等關鍵事,集中精力抓好老舊小區改造、物業管理、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衛生院提升改造、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重點加強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行業領域治理,在滿足群眾需求中創新治理方式。路子對了,事半功倍。今年以來,基層服務效能普遍提升30%以上,僅此一項就帶動群眾滿意度提升了2.3個百分點。
(二)向更深處扎根,把黨的領導覆蓋基層治理“全領域”,有效激發社會多元“共治”的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這就要求我們要大力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服務凝聚、利益整合等功能,搭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是織密“嚴”的組織體系。實踐証明,一切工作到支部是黨的強大組織優勢。濰城區以嚴密黨的組織體系為著力點,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治理體系,整合資源力量下沉小區。一方面,通過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黨員“雙報到”下沉工作力量,與街道社區共抓共管,為基層減負增力﹔另一方面,下沉執法力量、由街道統籌協調指揮,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定期聯合巡查執法,協助解決問題,為基層賦權增能。
三是構建“真”的隊伍體系。現代化治理離不開一支“真干事、干真事”的基層干部隊伍。通過健全完善“3崗18級”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連續3年公開招聘專職社工190名,為基層引才聚才﹔每年選拔50名年輕后備骨干,依托區級社工實訓基地、優秀書記工作室開展能力提升集訓、跨街道挂職鍛煉、社工項目實戰,以實干促成才。實施基層書記隊伍建設領雁計劃,制定頭雁領航、強雁共育、領雁講堂等10項措施,釋放“一肩挑”制度改革效能,形成了“頭雁領航 群雁高飛”的雁陣效應。
三是做實“細”的網格體系。基層治理重心必須落在網格,精細化治理到位了,基層基礎也就夯實了。按照“居民提事、網格聽事、社區議事、民主定事、協同辦事、群眾評事”民主協商辦法,做細做實網格(小區)黨支部統領下的多網合一、一網統管。在每個網格配備1-2名全科網格員、1名指導員,納入街道統一管理,健全選任、管理、調度、保障制度,定期對網格及人員動態“微調整”,有效解決了網眼過大、用力分散的問題。
四是完善“實”的服務體系。一流的服務就是一流的治理,二者相輔相成、互融共促。在網格(小區)黨支部全面推行微組織、微協商、微服務、微共建、微關愛“五微”工作法,建設129處小區“家門口”黨群服務站,打造“5分鐘黨群服務圈”。出台黨群服務陣地“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親民改造提升辦法,推行錯時延時“不打烊”服務,融入“家”理念打造開放式城市客廳,群眾紛紛表示“有黨的地方就是家”。
五是打造“快”的治理體系。“快”即高效能,第一時間發現、最快速度處置,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聚焦化解制約城市發展的堵點難點,把組織、政法、民政等部門信息平台資源統一整合起來,建設跨部門、跨層級的綜合信息化治理平台,優化治理流程架構,有效解決了以往因職能交叉、內耗嚴重造成的“推、拖、慢”等問題。深化“網格化+平安指數”運行機制,將刑事治安警情、綜治建設、維護穩定、社區矯正等工作全部納入網格平安評價指數,力推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三)集聚黨心民力,把黨的領導融入基層治理“全鏈條”,全面培養群眾參與“共享”的思想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社區治理,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也要發揮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協調、集聚各方的堡壘聚合作用,統籌整合和撬動各類政策、資金、資源和項目。
一是激活“紅細胞”,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生動寫照。濰城區組織3000余名在職黨員向居住地黨組織報到,以小區黨支部為單位推行黨員“定崗編組”,引導在職黨員積極擔任網格長、樓棟長,並至少認領1-2個黨員先鋒崗,確保每名黨員都有發揮作用的平台。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在機關黨組織開展“黨員干部進小區,疫情防控在一線”活動,發動1200余名機關黨員下沉到277個小區幫創“無疫網格”,為基層配備了一支“固定報到、平時服務、應急支援”的有生力量。
二是匯集“鄰聚力”,發動群眾積極主動參與。“鄰聚力”助力基層治理零距離。健全完善“五社聯動”機制,對社會資源、治理力量進行再整合、再優化、再分配,持續提升治理效能。大力培育“月河大媽”“平安義巡”“癌友之家”等一批明星社區自組織,引導群眾有序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在選聘395名網格員基礎上,招募210余名黨員群眾骨干擔任街巷長,深入推行“警民聯調”“道德門診”“家事糾紛調處”等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用群眾的辦法解決好群眾的問題,最大限度推動基層矛盾及時溝通、就地處置、妥善化解。
三是培育“紅管家”,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物業管理與群眾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大力培育“枝葉關情、濰美家園”紅色物業品牌,在419個小區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把“紅管家”培育成黨的工作力量和為民服務隊伍﹔成立區級物業糾紛訴調中心、設立“物業服務接訪公開日”,廣泛收集居民訴求、解決居民“急難愁盼”﹔每月組織“紅色物業”實地觀摩、評比打分,推廣物業服務線上“好差評”,倒逼物業用力“圍著群眾轉”,有關做法被人民日報宣傳推介。
四是整合“新力量”,以黨建融合促治理融入。守護新就業群體,就是守護城市創新發展。制定以“四維共同體”破圈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的意見,成立快遞和道路運輸、外賣送餐、直播電商3個行業黨委,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突出抓好區級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打造“鳶都輕騎兵驛站”67處,並逐步從黨群服務陣地向社區食堂、商圈樓宇等拓展延伸,為快遞員、送餐員等提供衣食住行各類服務,幫助解決充電難、停車難、進門難等問題,積極引導他們主動融入治理。
三、成效
(一)解決了基層治理職責不清、各自為戰的問題。通過成立區委基層治理工委,以黨建聯建為紐帶、共建共治為平台,一盤棋抓謀劃、一條心抓落實、一張尺抓考核,有效打破了區級職能部門之間和部門與街道社區之間的體制、隸屬、領域、行業壁壘,實現了區、街道、社區、小區的互聯互動、資源共享,推動了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有機融合、共同提升,有關做法多次被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媒體宣傳推介。
(二)解決了在職黨員參與不多、帶頭不夠的問題。社區、網格(小區)黨組織通過設置黨建指導、就業幫扶、治安巡邏、疫情防控、科普推廣等形式多樣、載體靈活的志願崗位、服務項目,發動在小區居住的在職黨員參加“亮身份,帶頭融入小區﹔亮承諾,帶頭服務群眾﹔亮職責,帶頭以身示范”活動,認領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引導他們在崗位上創一流、在小區裡做表率、在家庭裡盡責任,時時處處發揮出了先鋒模范作用。
(三)解決了群眾不理解、不支持、不參與的問題。平時對群眾“有呼必應”,關鍵時刻黨組織才能“一呼百應”。通過進一步提高基層治理和黨群服務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群眾的各種需求,拉近了各級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成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共識,也使更多的群眾從被動接受服務的對象,變成了主動參與治理的骨干力量,大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號召力。
四、探討
(一)“近鄰”無難事,要在治理中充分解決群眾關鍵小事。要多渠道問需、問計,通過“紅管家”、網格員常態入戶走訪,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了解需求,確保事有人管、民呼我應。要建立民情懇談、事務協調、工作聽証、成效評議等議事協商辦法,發動黨員、居民代表共商共議、自我管理,激發主人翁意識,實現“鄰裡事、鄰裡議、鄰裡定”。要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與小區、物業黨組織的溝通聯系、協調聯動,定期開展“城管進小區”“物業開放日”等主題活動,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
(二)“睦鄰”手牽手,要在治理中重構新時代的熟人社會。要把群眾組織起來,由黨員、群眾骨干牽頭,發動技術能手、行業專家、企業高管等人才參與,組建小區互助小組、志願服務隊,帶動居民參與,激發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要以“地緣、趣緣、業緣”為基礎,組建棋牌、球類、歌舞等興趣愛好團體,以活動為紐帶重塑“熟人社會”。要充分挖掘小區周邊教育培訓、診所藥店、家政維修、生活服務、便民購物等優質資源,實現商戶和居民的互惠互利互動,打造“5分鐘黨群服務圈”、朋友圈。
(三)“親鄰”一家人,要在治理中實現群眾美好生活向往。要筑牢“家門口”紅色陣地,打造群眾進得來、留得住、能參與的小區客廳。要推廣黨群志願服務積分管理,探索物業費、車位租賃費抵扣等生活化、便捷化積分兌換方式,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要注重把優秀網格員、物業職工培養成黨員,把居民黨員培養成治理服務骨干,引導物業“把服務當成自己的事來干,把業主當成親人來對待”,持續壯大黨的工作力量。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