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遵義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6日15: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工作重點、路徑方法等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6月,中組部印發《關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意見》,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提出具體要求。為加快有效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各項任務的落實,遵義探索創新“五強組織”,切實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背景與動因
(一)創建“五強組織”是抓基層、打基礎、固基本的深入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個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堅持黨在農村領導地位、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內在要求。隨著農村社會深刻變革,一些地方村黨組織不同程度存在軟化、弱化傾向。創建“五強組織”就是擰住基層基礎建設不放鬆,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的強力舉措。
(二)創建“五強組織”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激發基層創造活力的生動實踐。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能夠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發展壯大起來,能夠在千難萬險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支持。”創建“五強組織”就是堅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把鄉親們的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尊重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讓黨的偉大事業的基業長青。
(三)創建“五強組織”是在鄉村振興上破難題、開新局的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基層單位,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也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農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創建“五強組織”是立足遵義是貴州第二大城市,有鄉鎮200個、行政村1728個,農村黨員11萬名的基本實際,奮力在打造生態美環境優、生產美產業強、生活美百姓富美麗鄉村上走前列、做示范的有力抓手。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組織功能強,推動鄉村堡壘立起來。緊緊圍繞嚴密黨的組織體系,擰住基層建設不放鬆,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凝聚力,持續強基固本。一是組織體系貫到底。以“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創建為契機,突出基礎組織和基本單元,統籌健全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軸心、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各類組織為支撐的村級組織架構,系統推進“行政村黨支部(黨總支部、黨委)—網格(村民組)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建設,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在農村基層橫到邊、縱到底,不斷向村民小組、產業鏈條、群眾身邊延伸。二是規范運行管到底。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決策機制、執行機制、監督機制,嚴格執行重要事項、重大問題向鄉鎮黨委請示報告制度,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把穩村級工作正確方向,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和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建立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聯查機制,抓實“一肩挑”閉環跟蹤監管。聚焦“五個基本”,常態化開展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回頭看”,持續倒排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注重增強“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實效。三是能力素質抓到底。深入實施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劃,細化市縣兩級任務清單30項,構建起市級抓重點培訓、縣級抓普遍培訓、鄉鎮抓兜底培訓、部門抓行業培訓的工作格局,對農村黨員分類開展教育培訓、設崗定責、創先爭優,抓實支部晉級、黨員晉星和黨員積分制管理等,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創新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台比武”,鼓勵各地制定和出台村干部學歷提升配套政策,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品行優、綜合素質優、帶動發展優、工作實績優、群眾口碑優的“領頭雁”隊伍。
(二)突出人才隊伍強,推動鄉村人才聚起來。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緊緊抓住人才這個關鍵,勠力內部挖潛和外部拓源並舉,推動各類人才向鄉村集聚、在鄉村扎根。一是定向制“補員”。嚴格鄉鎮編制“專編專用”,實行鄉鎮公務員“滿編招錄”計劃,積極探索“縣編鄉用”等從上往下調劑優化編制使用方式,統籌選派市縣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挂職,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持續選派選調生到村任職,不斷充實加強鄉村工作力量。嚴格鄉村干部管理,明確新進鄉鎮服務年限未滿2年的人員、到村任職選調生、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農技干部等不得抽調。二是梯次化“練兵”。著眼村級事業前有頭雁、后繼有人,創新實施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后備力量“雙培養”工程,建立市級主導、縣級主抓、鄉鎮主管的責任體系和三級聯審選人、聯幫出招、聯訓提質的培養體系,實行“一人一策、一村一策”,先后從35歲左右村干部中動態選育市縣兩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從中職學校學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擇優選育村級后備力量,積極引導優秀培養對象成長為第十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三是組團式“育才”。持續拓寬科技特派員選派來源渠道,探索從市縣兩級機關選派政治堅定、“一懂兩愛”、勁頭充足的非領導職務干部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先后向重點鄉村選派科技特派員和鄉村振興指導員,形成人才帶產業、產業育人才良性互動。研究支持知識、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辦法,搭建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激勵更多“新農人”“農創客”“兵支書”等各方面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大顯身手。
(三)突出集體經濟強,推動鄉村產業旺起來。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解決農村問題短板的前提,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立足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強化制度創新,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一是增強造血功能。制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自上而下的集體經濟發展議事協調機制,將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布局統一謀劃,鼓勵返租倒包、整村推進、村村聯動、強弱聯合、城鄉帶動、區域協同等發展模式,鼓勵支持涉農市場主體與村合作社以股份合作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村集體採取自主開發、合資合作、投資入股、就業參與等方式壯大集體經濟,並鼓勵支持多種市場主體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效益評價、收益分配等機制,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明確對有功勞、有貢獻的村干部,可按適當比例、法定程序分階梯進行獎勵。用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將集體資產和收益折股量化到戶到人,規范建立產權明晰的集體經濟發展公司或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收益共享。鼓勵和支持民選村干部、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帶頭以自有資金入股或參股,參與經營並分紅。三是扣緊監管鏈條。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經營管理與監督分離的制約機制,依照章程規定設立監事會或監督小組,由集體經濟成員代表擔任。健全完善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嚴格落實村財鄉鎮代管、會計委托代理、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等制度。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負債、財務管理、損益、分配等經濟活動常態化監督檢查,實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離任審計,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經營規范透明。
(四)突出治理能力強,推動鄉村文明美起來。著眼於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推動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一是健全治理機制。推行村級事務准入制度改革,加強村黨組織對各類組織開展活動的前置把關和事中事后監管,細化村級“三重一大”事項清單,對村黨組織討論和決定事項作出嚴格界定。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臨街佔道辦理紅白事、高價彩禮、低俗婚鬧等問題開展排查整治,創新建立“四不出”(問題發現不出村寨網格、辦理地點不出指定區域、人情往來不出村規民約、監督約束不出紅白理事會)長效機制,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有效。二是豐富服務供給。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健全首問負責、全程代理、一次告知、限時結辦和責任追究“五項制度”,實行服務制度、內容、流程和結果“四公開”,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干部大排查、大走訪、大調研機制,推動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和鄉村黨員干部定期對轄區群眾開展全覆蓋走訪,實現戶戶見面,加強關愛服務,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抓實自治實踐。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群眾會、院壩會等平台,面向村民廣泛開展思想教育、感恩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探索“寨管家”“黨建+村管事”等微治理模式,採取“村黨組織+村管事+群眾”組織方式,發揮村民主體作用,促進“你管我、我管他、大家管大家”,推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積極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
(五)突出要素保障強,推動鄉村發展快起來。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持續加大基層保障力度,激勵鄉村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在鄉村振興一線激揚起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一是提高報酬待遇。堅持年度綜合考核績效分配重點向鄉鎮干部傾斜,鄉鎮機關事業編制干部參照鄉鎮公務員標准發放交通補貼。深化村干部崗位等級序列改革,嚴格落實村干部待遇報酬“345”政策,強化“一卡通”村干部報酬績效發放督促,足額、及時發放村干部報酬,探索對非選任制村干部實行員額制管理,實現村干部待遇有保障、穩增長。二是改善工作條件。全覆蓋推進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活動室和周轉房建設,充分整合各類資源,採取“財政投入一點、部門幫扶一點、村級自籌一點、社會支持一點”的方式,完善1728個村級陣地建設,科學規劃辦公區、活動區、生活區,滿足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等工作在村、吃住在村的需要。三是鮮明干事導向。大力發現、選拔、使用鄉村振興中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干部,優先考慮具有到村工作經歷的優秀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穩步提高鄉鎮干部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表彰、獎勵持續向鄉村一線干部傾斜,每年拿出一定公務員、事業編制定向招錄優秀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和村干部。落實帶薪年休假、健康體檢、談心談話等制度,及時幫助鄉村干部解決實際困難。
三、成效與啟示
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基層黨建工作與人才隊伍、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緊密結合起來。遵義市開展“五強組織”創建,沒有就黨建抓黨建、就農村抓農村,而是通過有機融合,實現了組織強根子、能人進村子、致富有路子、治理有法子、村庄變樣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書寫了生態美環境優、生產美產業強、生活美百姓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一)建強了鄉村振興一線堡壘。遵義把鎮村黨組織作為“五強組織”創建主體,抓住鄉村振興“前沿作戰部”“一線戰斗隊”這個關鍵,通過評選命名一批示范鄉鎮、示范村,每年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整頓,真正做到抓“兩頭”帶“中間”。通過著力選准一個人、振興一個村,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實現村級換屆后學歷年齡“一升一降”,一肩挑比例達98.73%。組織1728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擂台大比武”,選派2966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扎根鄉村。健全現場觀摩調度機制和基層黨建日常督查“罰單制”,以清單化、責任化、時限化整改問效,真正實現由弱到強的華麗轉變。
(二)育強了鄉村振興骨干隊伍。遵義著眼於整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迫切需求,針對村干部隊伍能力不足、青黃不接,鄉村振興人才缺乏,農村空心化等突出問題,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和在中等職業學校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充實村級后備力量“雙培養”工程,動態培養市縣兩級領軍人才563人,遴選培養鄉村振興后備力量13749人,其中5116名培養對象已成長為第十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同時,採取市縣聯動和雙向選擇的方式,從市直黨政機關選派曾任副縣級及以上領導干部、縣(市、區)選派曾任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269名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駐村指導,選派334名科技特派員進駐鄉村,為用活用好人才資源,更好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人才支撐。
(三)夯實了鄉村振興物質基礎。遵義實行項目專班化、專班責任化、責任清單化,由縣委書記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統籌縣域經濟發展布局,研究制定金融、稅費、激勵等若干政策措施,推進“農超、農企、農校”有效對接,豐富推廣返租倒包、整村推進等模式,拓寬訂單、定點、量產式銷售渠道,先后建成村集體經濟示范基地20個,帶動265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全市2021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6.8億元,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通過探索專人專抓集體經濟、村村聯合成立供銷合作聯社、跨縣域抱團發展等形成集體經濟強勁動力,推動了規模化經營、提升了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多渠道增收,夯實了美麗鄉村物質基礎。
(四)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遵義通過深化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用網格化組織體系保障“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作用發揮,創新黨建引領下的微治理模式,探索“車不過十、禮不過百、時不過三”,以及“寨管家”“紅黑榜”“積分制”等好經驗好做法,完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運行機制,帶動各地制定完善村規民約、行為准則、家訓家規等,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真正做到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五)搭建了鄉村振興保障體系。遵義堅持壓實縣鄉黨委和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縣(市、區)黨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重點解決黨建工作規劃、目標任務落實、人員經費工作保障等重難點問題。通過深化村干部崗位等級序列改革,確保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按照不低於所在縣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核定,且年收入不低於4萬元,目前“一肩挑”平均月報酬4804元,村正職平均月報酬4262元,村副職平均月報酬3695元。此外,立足陣地最小化、功能最大化、服務便民化,持續改善村級辦公陣地,並始終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旗幟鮮明為鄉村干部撐腰鼓氣,讓鄉村振興一線干部更加安心安身安業。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