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遼寧沈陽皇姑區牡丹社區:推行“1+6+N”服務模式 讓牡丹在“兩鄰”間幸福綻放

中共沈陽市皇姑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6日15: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新時代如何加強社區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2021年6月19日,沈陽市在多福社區召開踐行“兩鄰”理念工作現場推進會時提出,踐行“兩鄰”理念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支撐,是堅守人民情懷的價值追求,是傳承城市文化的重要依托。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兩鄰”社區建設扎實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我們的城市有溫暖、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

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位於皇姑區牡丹江街2號甲,與世界文化遺產北陵公園隔街相望。轄區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共有2個園區,60棟居民樓,居民總戶數3094戶、總人口10187人,21家駐社區單位、59家商戶。社區辦公面積1407平方米,社區黨委下設18個黨支部,其中自管黨支部11個、非公黨支部5個、聯合黨支部2個,自管黨員563名。社區有“一老三多”四個特點:一是房齡老,基礎設施老化﹔二是老人多,60歲以上老人有3230人,佔社區總人口36%﹔三是勞模多,各級勞模遍布各樓棟﹔四是孩童多,適齡兒童有400余人。社區黨委結合轄區特點,以“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為出發點,堅持黨建引領,努力構建“與鄰為伴、與鄰為樂、與鄰為善、與鄰為助”的鄰裡關系。

二、工作做法

秉承“民事共商、社區共建、家園共治、成果共享”工作理念,牡丹社區推行堅持社區黨委1個核心,統籌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大黨委”、社會組織、自治委員會、“兩代表一委員”等6方力量,解決群眾“N”個訴求的“1+6+N”工作模式,搭建互信共贏、協調配合、議事共建平台,全力打造“兩鄰品質幸福圈”。

(一)堅持社區黨委“1”個核心,強化“紅色引領”作用

社區黨委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引導廣大黨員主動帶頭、示范,吸引整合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不斷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推進社區民主自治建設。社區黨委通過引領居委會、“大黨委”委員、社會組織、自治委員會、“兩代表一委員”,共同作為社區管理的六方重要主體,搭建了互信共贏、協調配合、議事共建的平台,承擔領導、管理、服務、協調等職能。通過解決好社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助鄰宜居新家園。

(二)整合社區“6”方資源,全力打造“兩鄰”幸福圈

一是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建立完善四級黨組織工作體系。構建“社區“大黨委”—樓院黨支部—單元黨小組—優秀黨員(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體系,推動黨的“末梢神經”向居民小區、樓棟延伸。做實“黨員骨干倍增”工程,以全國勞模唐乾三為代表的優秀楷模,通過“一帶一、一帶N,充分發揮各級勞模示范引領作用。成立“牡丹勞模志願服務隊”“巾幗螢火志願服務隊”“老兵義務巡邏隊”等社區志願組織,利用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為居民免費理發、修理家電、開展文藝匯演等,將居民請出“小家”融入“大家”,打造充滿友愛與奉獻精神的“紅色幸福牡丹”。

二是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為核心,摸准居民群眾需求。遵循“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原則,成立居民議事委員會,建立協商議事廳,將社區居民轉變為社區治理的主體。籌建“睦鄰互助會”,按照便民、分類原則,成立9個互助小組,建立社區積分兌換機制,打造線上線下互助服務體系,發動群眾參與到社區問題討論、策略研究和行動落實當中,真正做到“群眾的事情群眾自己商量”。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鄰裡“相幫、相助、相樂、相送”四個互助服務項目,吸納近千人參與互助活動。通過居民發布“微心願”、互助組開展“微服務”、志願者獲取“微積分”、困難者得到“微幫助”,形成牡丹人家“鄰”聚力。

三是構建“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全區域無死角”的網格體系。牡丹社區黨委按照“一網格一個黨組織、一網格一個自管委員會”的原則,由社工和優秀社區黨員骨干擔任網格員。同時,建立環境衛生、居民教育、治安聯防等公共事務自我管理機制,由社區作為召集人,每月中旬召開一次自管委員會協商議事會,涉及樓院和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通過自管委員會進行民主協商議事決定。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提升”的民主形式,形成“我的家園我做主,我的小區我來管”的管理理念。

四是強化社區“大黨委”引領,打造區域化基層黨建新格局。牡丹社區採用“專職委員+兼職委員”模式,創新黨建模式,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了區域化黨組織建設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242醫院、航空實驗小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二十一廠的各個黨組織力量凝聚起來,組建社區“大黨委”。同步成立社區委員會、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監督委員會,搭建居民議事平台,構建居民議事、轄區黨組織共同參與的治理新模式。

五是積極引進社會組織嵌入服務,鞏固社區多元治理實效。社區黨委通過引進“社會組織”利州公益、九如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哈爾濱銀行共同開展志願服務創投,充實社區服務項目,從人力、物力、資金上扶持。對社區七支志願服務隊進行專項指導,解決社區“雙職工”、特困家庭孩子托管難的四點半課堂應運而生、解決空巢老人無人照料的日間照料食堂、心理慰藉的為老服務,滿足廣大居民群眾多元化服務要求。

六是充分調動“兩代表一委員”助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代表委員們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解決各類社區治理突出的問題。通過“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使一些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解決的問題下沉到社區網格中,使社區治理與政府管理的互動上做好銜接和對接工作。代表委員積極認領社區幸福廣場的牡丹亭、睦鄰亭、休閑座椅項目,解決老年人在廣場娛樂時的休息問題﹔為社區廣場與八大棟房前屋后的綠地增補樹木,解決社區綠植缺失問題,並把廣場的大樹進行修剪,淨化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居民一致好評。

(三)面對居民“N”個訴求,強化“民呼我應”力量支撐

堅持各類資源相結合,保障“應”的力量。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工作力量全進入、群眾需求全收集、分類分級全解決、服務過程全評價服務機制。整合社區六方力量,建立“協同有力、各盡其責、運轉高效、精細管理、精准服務”的工作體系。實行“雙向需求征集、雙向提供服務、雙向溝通協調、雙向評價通報”四個雙向機制,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全統籌、服務力量全報道、共商共治全程議、百姓呼聲全響應”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暢通“呼”的渠道。圍繞居民群眾“報事”和“辦事”需求,明確“線上集、網格巡、入戶訪、座談征、輿情尋、上級派”等六種方式,全面收集群眾呼聲。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急事、難事、煩心事。面對居民的“N”個訴求,將“問題清單”轉化為辦實事的“項目清單”,確保細處著力、落地見效,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三、工作成效

(一)幸福勞模工匠文化圈。牡丹社區居民以沈飛(集團)公司在職、退休工人為主體,有全國先進模范1名、省級先進模范3名、市級先進模范6名、區(廠)級先進模范72名,車間先進模范遍布社區每一棟居民樓。社區黨委立足地域特色,將“勞模工匠精神”作為社區文化精髓融入社區建設,著力打造“牡丹社區勞模工匠精神文化園”。堅持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示范引領,以“大國重器”為主題,以“兩軸+兩園”為改造思路,喚醒沈飛工匠精神記憶,打造品質養老社區。在牡丹家園公共空間打造勞模工匠精神彩繪牆、精神文化園,喚醒沈飛工匠精神記憶,讓“勞模工匠精神”在居民心中綻放。開展勞模工匠“骨干倍增計劃”,通過勞模“一帶一、一帶N”,帶領黨員、居民發揮其余熱,盡其所能帶動更多人傳承勞模工匠精神。

(二)幸福養老服務圈。面對居民老齡化問題,社區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以老勞模為核心,著力實現老有所養,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網格支撐,切實摸清老年人底數。依托社區網格化管理,著力發揮“三長五員”專班作用,由網格員牽頭,著力摸准轄區老人需求,建立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制度,做好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促進養老服務供需信息對稱、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優化,合力社會各類組織力量,助力“幸福服務圈”,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醫養結合,為老年人健康保駕護航。與周邊242醫院密切合作,建立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有序應醫體系——社區承擔常見病、多發病初篩,公共衛生防控和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任務,根據人員狀況安排勞模工匠志願者到醫院學習基礎醫療知識,在社區開展知識講堂,增強老年人健康意識,以點覆面,惠及社區老年居民﹔醫院為社區提供堅強的醫療保障,完善“大病在三級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護理治療在二級醫院”的醫養體系建設,選派專業醫生下沉社區進行業務支援。居家養老,建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引進九如城養老機構,為居民提供養老一體化服務。社區辦公房內設置養老專區,內有養老食堂、老年活動室、助浴室、日間照料室、多功能大廳等房間,提供配餐、娛樂、康養等服務項目,滿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注重發揮老勞模余熱,利用專業所長,在社區勞模工匠志願服務隊、社區舞蹈隊、社區歌唱團、社區京劇團、社區模特隊等社區團體開展社區老年興趣培養課程,讓社區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三)幸福聰慧學堂圈。圍繞家長上班與孩子托管兩難的問題,引進社會組織“四點半課堂”公益微創投項目,以“勞模工匠精神”為精神載體,為轄區特困家庭、雙職工家庭及特殊家庭中的兒童提供免費課業輔導、特色興趣培養課堂,為轄區青少年搭建了既可交流又可學習的互助平台,建立一支關愛青少年、具有奉獻精神的勞模工匠志願者隊伍。以傳承愛國教育、能力培養等活動,向轄區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課業輔導、文體活動、素質教育等多項志願服務,用愛和陪伴為轄區孩子們打造“第二課堂”。社區將在原有開展“四點半課堂”基礎上,對軟硬件優化升級,充實“名師講堂”為社區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師資保障,邀請社區老勞模、青年工匠為師,開設社會技能工作坊、安全教育工作坊、興趣發展工作坊,開展陶笛課、沙畫課、航空知識、勞模思政等主題課程,讓轄區青少年從小培養起主人翁的責任感,傳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弘揚勞模文化。

(四)幸福書香潤物圈。社區黨委積極建設書香社會”,利用社區閑置空地建設面積為800平方米的城市書房——梧桐書屋,助力全民閱讀、推動精品讀物“飛入尋常百姓家”,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為百姓提供嶄新的知識共享、信息交流、互動閱讀的人文空間,提升了社區的品位和文化氛圍。該書房藏書一萬余冊,設置有共享式閱讀區、體驗式閱讀區、沉浸式閱讀區,經營范圍涵蓋了圖書租借、咖啡茶藝、文創字畫、生活美學、旅游產品等,面向大眾提供全民閱讀服務,可以滿足居民群眾的不同閱讀需求。書房不定期開展讀書分享、親子閱讀、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動,邀請轄區老勞模、老工匠以自身的經歷定期講授沈飛歷史沿革、傳承沈飛精神、論壇三台子故裡等,傳承紅色基因,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工作探討

牡丹社區黨委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推行黨組織領導下的“1+6+N”社區治理模式,健全睦鄰議事會議制度,推動“民事共商、社區共建、家園共治、成果共享”在居民中扎實落地,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逐步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形成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良性互動。

凝聚“勞模工匠精神”,讓黨員群眾在社區各顯其能。強化黨建引領,凝聚多方合力,激發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以“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先鋒工程”,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想方設法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在夯實基層基礎、服務改善民生上,提高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從細微處發力,以精准化服務,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夯實一個(黨建)根基,讓黨建引領在社區厚植深耕。按照社區黨委為基層組織服務、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基層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發動勞模工匠先進典型,把“兩鄰”工作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發揮社區頭雁作用,挖掘地區賢能義士,建立頭雁人才庫,按照各自的能力分類管理,成為引領居民自治的帶頭人,在“兩鄰”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下一步,牡丹社區黨委將堅持強化黨建引領,以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為落腳點,持續豐富“1+6+N”服務模式內涵,讓“兩鄰”理念在皇姑落地生根、繁花似錦。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