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涵養黨員干部精神特質 打造新時代“護江突擊隊”

中共南通市通州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6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通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的下屬事業單位——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是推進護漁巡查工作的主力部隊之一,2021年1月和2月,中國海監江蘇總隊和江蘇省政府長江辦分別發來《長江禁捕表揚信》。近年來,該大隊獲評第二批“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窗口”,參與承辦全國和省級現場會推進會3次,相關工作兩次被中央電視台報道,特色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專刊專版推介,獲得市級以上榮譽和表彰13次,被省級以上媒體報道89次,推動111艘長江漁船退捕工作,160名漁民“洗腳上岸”,“昔日捕魚人”成為“今朝護漁員”,繪就了一副“黨群同心、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該大隊也被稱為新時代“護江突擊隊”。

一、背景和起因

黨員干部精神特質熔鑄在歷史、實踐和團隊中,是信念、目標、毅力、勇氣、能力與責任的統一,是流淌在血脈中的獨特基因,是激勵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2022年3月起,通州區部署開展“新時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質”大討論活動,全區2000多名黨員干部、企業家、群眾代表圍繞黨員干部精神特質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作為通州黨員干部的典型代表,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接續奮進,打造了一支不畏艱辛、能征善戰、情系百姓的“護江突擊隊”,培養了具有典型性、時代性、群體性特征的精神特質。

源遠流長的江邊文化,打造了“護江突擊隊”不畏艱辛的精神內核。通州是黃海中的一片沙洲,是無數先輩艱苦拼搏、奮勇“拓荒”而來。北宋天聖年間,名臣范仲淹在此筑堰擋潮,開啟了通州圍海造田的先河,清末張謇在范堤外造田數百萬畝,成為興實業、墾灘涂的先驅。先民吃苦耐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與勇氣,是“護江突擊隊”的重要精神來源。翻天覆地的發展變遷,深化了“護江突擊隊”能征善戰的底蘊內涵。上世紀60年代,通州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一起同甘共苦、人挑肩扛,開挖和疏浚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河、通揚運河四條大型骨干河道﹔上世紀90年代,綜藝股份成為農業農村部推薦的鄉鎮企業第一股﹔進入新時代,通州干部持續推進建筑業、家紡業轉型升級,不斷開拓新的產業空間。作為黨員干部隊伍的一份子,“護江突擊隊”把“份外之事”作為“份內之責”,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征地搬遷、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淬煉了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增強了善作善成的攻堅本領。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賦予了“護江突擊隊”情系百姓的職責使命。農業綜合執法工作政策性強、專業要求高、突發情況多,守護的是廣大農民的“糧袋子”“錢袋子”,與人民“舌尖上安全”息息相關,需要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基層一線,付出艱苦努力。“護江突擊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推動行政執法從“管、罰”向“服務”轉變,以為民盡責、為民謀利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二、主要做法

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歷史、現在、未來相融合,圍繞干部隊伍“有什麼、缺什麼、要什麼”,既繼承弘揚、又系統集成,既抓在當下、又久久為功,著力打造體現自身特點、黨員普遍認可、能夠傳承發揚的精神特質。

(一)堅持目標同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精神特質。以目標凝聚人心,用事業匯聚力量,在長期醞釀、形成、發展中逐步形成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特質。一是在追根溯源中“萌芽”。緊扣東臨黃海、南瀕長江的地域特色,挖掘鹽民、墾民、漁民的創業史、奮斗史,把先民艱難的墾荒之路作為課堂,把農業執法人員服務群眾的現實案例作為教材,連續四年開展“情系三農証初心,櫛風沐雨我當先”黨建品牌建設,教育引導干部從煮鹽為業、鑿河運鹽的創業史中培養艱苦奮斗的毅力干勁,從筑壩圩、培土壤、植麥黍的奮斗史中提振勵志圖強的斗志作風。二是在同頻共振中“成長”。近年來,針對農、林、漁、種、動物、農機等職能“多合一”的局面,先后提出了利劍護農行動、“鐵牛衛士”執法、“服務三農,我當先鋒”惠民助企行動等目標任務,激勵黨員干部把愛農、興農、護農之志轉化為奮斗之行、創新之效,以思想融合引領隊伍、業務、行動和工作融合,順利完成機構改革各項任務,發掘了獨特“精神基因”。三是在同心共筑中“開花”。今年以來,深入開展黨員干部精神特質大討論活動,黨群結合、全員參與,邀請上級領導、離退休老同志、服務對象、專家學者等集中研討,組織年輕干部論壇、離退休老同志“奮斗回憶談”等活動,找准“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最大程度增強干部精神特質的認可度、傳播度和感染力。

(二)凝聚思想共識,在潤物無聲中傳承精神特質。以文化人、潤物無聲,讓黨員干部在對照、深學、篤行中潛移默化傳承精神特質。一是把政治教育和精神培育相結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籌“三會一課”、每月25日主題黨日、“農業農村業務大講堂”等載體資源,先后開展“重走總書記南通考察之路”、我和黨旗合個影、黨史我來講、向黨說句心裡話、翰墨飄香學黨史、“重走長征路”健步走等一系列活動,推動政治思想教育和干部精神培育高度融合、齊頭並進。探索開放式組織生活,開展與幫扶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到所在社區志願服務、現場黨性教育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在實地實景中補鈣充電。二是把傳授經驗和傳遞精神相結合。建立“導師幫帶制”,開展師徒結對、同上“入職第一課”等、集中簽訂《幫帶責任書》等活動,導師既管8小時內的“田間管理”、又管8小時外的“修枝剪葉”,既傳授了專業技能、業務能力,又通過口耳相傳、身體力行的方式,傳遞了思想認識、優良傳統、職業操守。大隊法制科科長季宏軍是“90后”年輕干部吳芸的老師,季宏軍“手把手”教小吳做好初審、執法數據報送、違法案件移送、行政處罰案件公示等工作,先后獲評全省農機“以案釋法”優秀案例1個、全省農業行政處罰“優秀案卷”1個,吳芸在南通市組織的行政處罰執法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三等獎。三是把文化滋養和精神養成相結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舉辦“我的單位觀”征文演講比賽、“不忘初心跟黨走,逐夢前行三農人”朗誦比賽、“通州最美三農人”評選等活動,著力把黨建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擔當文化融為一體,以文化“軟實力”鍛造干部“硬實力”。大隊2020年在“新時代鄉村閱讀季”之“我愛閱讀100天”活動中排名“全國十強”,被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授予優秀組織獎榮譽。

(三)推動力量共融,在攻堅克難中錘煉精神特質。把大事難事作為考驗黨員干部的“試金石”、磨煉黨員干部的“練兵場”,在攻堅克難中推動黨員干部隊伍從“有形”向“有神”轉變。一是淬煉“拉得出、打得響”的尖兵隊伍。按照條塊結合、先條后塊的原則,整合執法業務,優化資源配置,細化崗位職責,按業務設置3個內設機構,按片區設置5個中隊。按照“支部面向一線、小組建在一線、黨員沖鋒一線”的要求,組建1個綜合服務型黨小組和3個一線攻堅型黨小組,根據年度重點工作、階段性任務靈活調配人員力量。在南美白對蝦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期間,抽調7名黨員干部成立聯合攻堅黨小組,分片包干全區124家養殖戶、8178畝養殖面積,經過一年攻堅,復耕轉產佔比82.5%,全市考核排名第一。二是增強“爭第一、創唯一”的標杆意識。以考核為先、創新為先、干事為先為目標,大力倡導“要干就拿第一”的工作標准。例如,在全省率先建設惠農直播平台,舉辦“通字號”特色農產品銷售45場,近20萬人觀看,制作大宗農作物的培管技術等網絡微課程16節,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等點擊觀看超過1萬人次﹔植保站從2015年起連續7年獲評全省測報先進集體,病虫情報准確率在99%以上,成為行業內參考的“金標准”。三是打造“有難題、讓我來”的鮮明標簽。近年來,通州區創新“1+1+N”工作機制,面對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採取1個屬地、1個牽頭部門、N個協同部門共同參與的模式,通過聯合攻堅解決發展難題。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主動請纓,在大戰大考中培養“有難題就上、見紅旗就抗”的過硬作風,2020年作為牽頭部門參與南通高新區城市環境提升工程,承接拆遷量大、安置難度高的8號地塊,制定了“領導帶頭、每日簽到、全員上陣、全程無休、先難后易、切塊包干”的工作計劃,率先與6家企業簽訂拆遷補償協議,簽約率100%,簽約面積4.96萬平方米,圓滿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任務。

(四)注重情感共鳴,在執法為民中檢驗精神特質。堅持把厚植為民情懷、提升執法水平放在關鍵位置,強化問題導向,著眼長遠考慮,解決農民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一是真誠溝通聽民意。以打造“民意直通車”為抓手,開通“通州三農熱線”微信公眾號,每月召開1次新聞發布會,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建立微信群,暢通服務農民的“最后一公裡”,努力讓農民的事情更好辦,將農民的事情辦得更好。近年來,通過新媒體開展“通州好大米”、“最美庭院”等網絡投票評選活動,“最美庭院”評選活動訪問超過400萬人次。二是真情服務贏民心。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很多服務對象年紀較大,對政策法規不熟悉、不掌握。大隊堅持融情於法、融理於法,在認真履職、嚴格執法的同時,把耐心宣講政策、幫助解決問題融入執法全過程,努力讓執法有溫度有溫情,近三年來服務對象總體滿意率在95%以上,群眾對執法工作的知曉度、支持度大幅提升。某農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某曾因農藥肥料質量問題多次被處罰,經過反復談心教育,不但其本人主動報名擔任鄉鎮農資監管信息員,所在公司還創成學法普法基地,成為普法宣傳的“義務員”。三是真心為民解民憂。把堅持群眾路線、站穩群眾立場作為生命線,從長遠、從群眾角度出發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2019年以來,大隊實施長江退捕禁捕工作,堅持把“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相結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佔總量64.16%的111艘長江漁船退捕工作,實現了“四清四無”(清船、清網、清江、清河,無漁船、無網具、無漁民、無捕撈行為)目標,36位專業漁民享受專項社保資金,124位兼業漁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更有3位漁民“洗腳上岸”擔任護漁員,既積極完成長江大保護的任務,又改善了漁民的生產生活。從事漁業捕撈20多年的陸寶華第一次以“護漁員”的身份巡江時,感慨地說,“以前我們是長江上的捕撈者,現在成為長江的保護人,心情格外不同,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

三、成效

精神特質是一個地區黨員干部隊伍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是黨員干部的靈魂、名片和核心競爭力。通州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以涵養干部精神特質為抓手,聚合了黨員干部的奮斗目標,營造了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氛圍,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一)以精神特質引發“群體效應”,培養了優秀骨干。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立足黨員干部精神特質的帶動、導向、激勵、輻射作用,培養了素質相當、氣質接近、作風一致的黨員干部隊伍,形成了“連鎖效應”。該部門共有38人,近五年來先后有8名干部走上中層崗位,3名干部進入領導班子,多名干部榮獲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或省級以上工作部門表彰,其中獲得“全國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1人,江蘇省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1人,全區安全生產、法治建設、農業農村等工作先進個人4人。在此基礎上,黨員干部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三年來在農牧漁民中發展黨員604人,形成黨群同心、攜手共進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以精神特質破除“洗碗效應”,營造了爭先氛圍。干部精神特質是由黨員干部創造出來的,也會在干部身上更好地展現出來。近年來,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用干部精神特質凝聚、激勵、感召黨員干部,打消了“做得多、錯得多”的顧慮,創造了鮮明獨特的“精神標識”,奪取了多個領域的單項冠軍。2020年,全國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現場會、全省農業領域安全生產現場推進會在通州舉辦后,農業農村部領導在現場給出了“沒有瑕疵、無與倫比”的評價。2021年,江蘇省廳有關領導在禁捕退捕復評考核匯報會上聽取匯報后,當場評價“禁捕退捕工作,江蘇看南通、南通看通州”。

(三)以精神特質放大“頭雁效應”,創造了一流業績。在精神特質的引領下,黨員干部以高昂的熱情、奮斗的激情持續奮進、久久為功,17項工作領跑同領域、同條線。2022年春季疫情發生后,先后派出900多人次深入抗疫一線助力復工復產,為農業經營主體解決急難愁盼事項100多件﹔扛起長江“十年禁漁”政治責任,岸線巡查24小時不間斷,先后查處辦理長江違法案件27起﹔狠抓“平安農機”建設,有序做好農機報廢認定,上牌、轉入、年檢投保率100%﹔開展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監督工作,畜禽產地申報檢疫率、定點屠宰檢疫率、病害(死)畜禽及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率、畜禽定點屠宰場監管率、病害產品無害化處理率、出場豬肉產品合格率等6個100%,實現高位突破、持續領跑。

四、探討

(一)黨員干部群體的精神特質能夠轉化為個體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精神特質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認同精神特質意味著形成了共同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這是一種深刻而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團結一心向前進的強大驅動力,對黨員干部隊伍的鑄魂、凝神、賦能具有強大的引領促進作用。研究黨員干部的精神特質,對於科學把握干部隊伍建設規律,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黨員精神特質是在長期的實踐和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可積累、可持續、可傳承和可復制的特征。黨員干部的精神基於黨員干部實踐,同樣的實踐可以造就同樣的干部。《亮劍》中李雲龍曾經說過一段話: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的形式出現。這揭示了精神特質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可以源源不斷產生同類型、同氣質的干部。人民軍隊在長期實踐中,積極探索了這一做法,比如以烈士的姓名命名了董存瑞班、雷鋒班、楊根思連、杜鳳瑞大隊等一批英雄的戰斗集體,這些源自先烈的精神特質,一直到幾十年之后仍在閃閃發光、熠熠生輝,產生了一大批優秀解放軍戰士。

(三)黨員干部的精神特質與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息息相關,是新時代推動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精神特質是黨員干部的“軟實力”,對思想自覺、能力素質、作風形象都具有引領性、決定性、基礎性作用,能夠轉化為黨員干部的“硬擔當”。凝練黨員干部隊伍的精神特質,既要注重總結提煉,又要堅持常講常新,在時代變遷中與時俱進,在傳承創新中保持自身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既要講“好故事”,又要講“真細節”,用實實在在的案例說服人、打動人、感染人、影響人,引起共鳴,達到共情﹔既要結合“大事件”,又要融入“小作為”,讓精神特質在考驗中淬煉、在工作中閃光。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