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蘇鎮江市京口區:“家門口”黨建引領城市 基層治理高效能

中共鎮江市京口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26日14: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京口是鎮江市主城區,下轄6個街道、2個園區,61個社區(村),基層黨組織694個,黨員1.6萬余名。近年來,京口區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城市基層黨建部署要求,積極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基層治理新任務、居民群眾新需求,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積極打造“家門口”黨建,形成具有京口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品牌,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先后專題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重大部署,對城市基層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京口區高揚“黨建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之旗,一以貫之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先后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紅色物業”助力精美京口建設、黨建引領“美麗社區”建設等7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類區委“書記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歷經疫情防控斗爭的大戰大考后,京口區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為重點,以“家門口”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不斷向群眾“家門口”覆蓋,持續強基礎、增韌勁、添活力,為全區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二、做法與路徑

(一)支部建在網格,組織體系延伸在家門口

調優建強網格黨支部。堅持“一個網格一個支部”原則,以295個社會治理網格為單元,按照“八必有”標准,建立網格黨支部270個、黨小組25個,實現治理網格、黨建網格兩網深度融合﹔全面加強小區黨組織。持續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將生活、工作在小區內的各類黨員全部納入小區黨組織管理,堅持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業委會、物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聯動運行機制。建立88個功能型小區黨組織,領導小區自主開展治理工作,構建“三精三美”小區治理模式﹔發展壯大“兩新”黨組織。打造“家門口·京新匯”“兩新”黨建品牌,重點抓好商圈樓宇、科創載體、菜市場等“兩新”黨組織建設。成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綜合黨委,建立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4個聯合黨支部,織密統籌“兩新”組織治理資源組織網。

(二)隊伍沉到一線,工作力量扎根在家門口

頭雁隊伍服務在一線。實施社區書記“頭雁工程”,健全“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動態選樹“頭雁標兵名書記”“頭雁領航好書記”。選用264名素質高、黨務熟、精力好的離退休黨員擔任網格書記,每年根據支部星級評定結果發放工作津貼,推動“頭雁”常下網格、常入家門﹔社區工作者下沉在一線。深化“六優六化”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推行“全科社工”,實現“一窗受理、全科服務”,做到394名社區工作者工作崗位和主要精力在網格,常態化入戶走訪,做到“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網格員耕耘在一線。按照“1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要求,加強專職網格員隊伍建設,落實“五星”走訪。依托網格學院以賽代練提高網格員隱患排查、安全檢查、糾紛調處等水平。

(三)黨員走入群眾,先鋒價值體現在家門口

全體黨員愛崗擔責。出台激發黨員榮譽感12項措施,常態化關心關愛黨員。大力弘揚黨味濃、黨性強的社區黨建文化,鼓勵各級黨組織以先進名義命名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等,推薦150名優秀網格長、黨員作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參與評先評優﹔社區黨員設崗定責。建立以社區黨員為骨干的志願者隊伍128支,推動黨員在家門口設崗位、定職責。實行黨員聯戶制度,每名黨員就近聯系10戶左右家庭,全面延伸組織觸角,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機關黨員認崗領責。構建“支部吹哨、條塊聯動”服務機制,出台機關和社區結對服務10項清單,實行“雙向認領”。完善“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組織機關黨員認領“微心願”,今年來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600余個﹔“兩新”黨員拓崗履責。發揮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群體熟悉地情人情優勢,推動新就業群體通過愛心配送、隱患報送、“文明隨手拍”等方式融入網格治理。

(四)服務辦進心坎,優質資源匯聚在家門口

優化治理服務效能。深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完善網格發現、社區收集、街道吹哨、分級響應、協同處置工作鏈條。挖掘培育業委會成員、物業人員、“老弗士”、青年團員等基層治理力量,形成治理合力﹔豐富聯動共建服務。深化“八共八聯”區域共建機制,統籌網格資源配置,用好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把公共、社會、市場、志願等服務項目建在網格,精准投送到千家萬戶﹔完善民情暢通機制。600余名“兩代表一委員”進社區工作室、聯絡站接待群眾,開展“溫暖20”社情民意日活動,牽頭搭建議政代表會、有事好商量、濱江議事會、山畔議事會等民眾說事、民主議事的民主協商載體,暢通群眾意見表達渠道﹔提升智慧治理水平。開展“紅色雲鏈·數字賦能”數字經濟黨建創新實踐,推行適老化和無障礙信息服務,加強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方便居民在網上“找書記”“找物業”“找管家”“找志願者”。

(五)陣地設在街巷,組織形象彰顯在家門口

集成提升街社黨群服務中心。堅持開放、集約、共享理念,實施黨群服務中心形象體系標准化建設,推動各類服務資源向黨群服務中心集聚整合、集成增效,全區每年提檔升級10個左右示范性黨群服務中心﹔做美“京口紅韻”網格陣地。結合“紅色舊改”“紅色物業”等工作,因地制宜微改造、微更新,大力建設“京口紅韻”陣地,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各類黨群服務站點,推動形成“10分鐘服務圈”﹔探索建設暖“新”陣地。著力提升對新就業群體關愛力度,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商超門店、小區出入口等載體,高標准設立100個暖“新”加油站,構建起暖“新”更貼心的“一公裡服務圈”。

(六)評價交給基層,治理成效滿意在家門口

優化治理成效考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以居民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准的基層治理評價體系,開展黨建網格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全面了解各街道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情況,每年建成10個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社區。網格治理成效、網格長考核與網格黨支部、社區星級評定挂鉤﹔賦予社區黨組織考核權。機關黨建考核中增加社區黨組織對結對部門黨組織評價意見,佔一定考核分值。將在職人員居住地表現作為干部考察、民主評議、推優評先、發展入黨等的重要依據,賦予社區黨組織評價權。

三、成效與反響

(一)“一張網”織密組織末梢根系。健全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鏈條,設置442個樓棟黨小組、591個黨員中心戶,劃分亮明小區黨員責任區400余片、設立黨員示范崗270余個,成立趣緣、業緣、志緣等功能型黨組織607個,推動組織“根系”不斷向下扎根。推行先鋒承諾踐諾,發揮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的示范帶動作用,每季度選樹群眾家門口的黨員先鋒榜樣20名。近年來,京口路等2個社區黨委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打造“紅色物業”示范點和示范物業管理項目省級7個、市級10個,形成諫電二邨“融黨建‘電’亮民心”等一批“紅色物業”品牌。

(二)“一杆旗”樹起組織先鋒形象。61名社區(村)書記中,2人獲評省“百名示范”、5人獲評市“千名領先”,16人獲評市廳級以上榮譽,培養出“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卜美琴、“江蘇最美基層干部”孟家園等一批“頭雁標兵名書記”。社區工作者普遍擔任網格長,網格長信息公示率達100%,變“坐等群眾找上門”為“主動上門找群眾”。黨員網格長100%按程序在網格支部中任職。295個網格分別建立微信群,既做好線下“面對面”,又做優線上“鍵對鍵”。每年評選最美網格長、最美兼職網格員和最美網格志願者50名。建成示范性街道、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25個,38個城市社區全部設置初心角和紅色便民點。建設孝廉文化示范點、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社工站、網格微家等“京口紅韻”陣地160余個。打造華為數字經濟、蘇寧商圈等樞紐型黨群人才服務中心,全面激活新就業群體黨員“紅色細胞”。

(三)“一盤棋”匯聚組織強大力量。轄區300余家單位黨組織加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大支部”“紅色朋友圈”,打造“三個一”共建機制,即每個共建單位黨組織認領1個網格、每年參與社區重點任務不少於1項、為群眾辦實事不少於1件。常態化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全區2000多名在職黨員每年到居住地(結對社區)參加志願服務2次、解決實際困難1個。54家區級機關聯系61個社區(村),350余名鄉科級干部挂鉤網格,推動基層行政執法力量、“三官一律”、群團組織下沉網格。圍繞“京新匯·家門口”主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雙報到雙服務”活動,發動1800余名“兩新”黨員到社區開展法律援助、捐資助學、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等,切實解決群眾“家門口”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黨群聯動共治,形成江一社區“自治理事會”、雩北村“老弗士”工作站等議事說事特色做法。社區黨組織每年舉辦鄰裡文化節、好鄰居評選等活動700場以上,為居民相識相熟、增進感情提供載體。

(四)“一首歌”唱響組織時代強音。 “家門口”黨建正是學思踐悟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生動實踐,融政治功能、服務功能於一體,集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於一身,既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響應偉大“七一”號召、運用偉大歷史經驗的具體行動,也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的扎實抓手,更是全區廣大黨員唱響的一曲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時代強音,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家門口”、黨的溫暖送到“家門口”、黨的形象樹到“家門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得到黨組織、看得見黨員、記得住黨的關懷,使“家門口”這個地理概念詮釋為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情”“血肉聯系”,升華成人民群眾自覺聽黨話、跟黨走政治生態。

四、經驗與啟示

(一)組織根系扎得深、布得密,黨的執政大樹就會越壯實。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得枝榮。通過深入推進網格黨建工作,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機制,推動黨的組織根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領域貫通,把黨的組織“觸手”拓展到群眾中去,做到群眾有事站得出、幫得上、辦得了,用行動搭建好黨群連心橋、系好同心結,以聯系服務群眾的“緊密度”,來涵養根系的“狀實度”,穩穩托住基層治理基本面。

(二)黨員干部沉得下、走得勤,“種子與土地”的關系就會越親近。“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黨員到一線、服務零距離,在“家門口”感知泥土的芬芳、汲取豐富的養分,在群眾中間生根、開花。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分管1個網格、區級機關鄉科級干部每人挂鉤1個網格,廣大黨員開展“四崗四責”活動,全面力踐行“一線工作法”,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引導黨員干部沉到基層,走街巷、下網格、進住戶,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實現問題發現在一線、矛盾解決在一線、服務群眾在一線。

(三)區域資源統得住、用得好,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態勢就會越強勁。堅持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理念,著力破除觀念束縛、條塊壁壘、機制障礙,持續深化拓展“八共八聯”區域化黨建格局,統籌組織資源、整合組織力量、發揮組織優勢,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主導,促進條塊結合、資源融合,把街道社區和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鍛造成為有機整體,推動區域內高校、銀行、商場、物業公司等單位資源共享、利益共聯、矛盾共商、實事共辦,形成黨建“同心圓”、治理“一盤棋”、區域“一家親”。

(四)群眾發動貼得緊、做得實,居民自治的活力就會越煥發。“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隻要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密切聯系服務群眾,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活力源泉,做實“京口先鋒”志願服務隊、黨群服務中心等載體,發揮廣大黨員、居民、志願者等主體作用,細針密縷織好“家門口”黨建與居民自治的“雙面繡”,就一定能夠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點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滿腔熱忱,放大城市基層治理“公約數”。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