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重慶市巴南區:“跨村聯建”構建黨建賦能鄉村振興新范式

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4: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農村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領導者和根本保証。近年來,巴南區聚焦“夯實聯建組織基礎、發揮聯建組織作用、增強聯建工作實效”主線,探索村村聯、村企聯、村單位聯為主要形式的“跨村聯建”模式,努力走出了一條“黨建領航、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黨建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子。

一、背景動因

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各類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海量企業紛紛到鄉村投資興業、找尋商機,眾多機關事業單位也通過結共建對子、建立基層聯系點、派駐村干部等形式與行政村“聯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融合步伐的加快,農村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組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日益呈現出打破地域限制、交織分布、融合共生的趨勢,區域性、開放性、融合性的特征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單個村特別是集體經濟“薄弱村”受限於資源稟賦、區位交通、黨員結構、干部能力素質等因素,在建強村級組織、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創新基層治理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單純依靠縱向領導、垂直管理的傳統組織架構和理念辦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迫切需要打破就農村抓農村、就黨建抓黨建、就村庄抓村庄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採用區域統籌(成立片區黨委)、契約共建(組建黨建聯盟)等辦法,蹚出一條村與村、村與企業、村與單位為主要形式的“跨村聯建”新路子。

巴南區位於重慶中心城區南部,幅員面積1825平方公裡,轄涉農鎮街21個、行政村198個,有農村黨員1.7萬名。近年來,巴南區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成功入選了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實驗區和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新形勢新任務也對巴南區農村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分類實施,織密聯建組織體系

“跨村聯建”緊扣鄉村振興五大目標,把產業共營、人才共育、文化共興、生態共創、組織共建作為主要內容,推行村村聯、村企聯、村單位聯三種主要形式,對應採取成立片區黨委、組建黨建聯盟兩種模式開展聯建共建,匯聚各方面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是成立片區黨委,織密區域化黨建“互聯網”。村村聯,即成立片區黨委,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劃分和自治主體的情況下,把選好一個領建村、選強一名領頭雁、選優一個主產業作為成立片區黨委的關鍵要素,一般選擇1個發展潛力大、綜合實力強、示范效應明顯的村作為領建村,推選黨性強、能力優、作風硬、威望高的駐村領導或村黨組織書記作為片區黨委負責人,將本地有較大規模和輻射效應的特色產業作為主產業,同步吸收片區內村、集體經濟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以及黨員致富帶頭人、黨員“新鄉賢”為片區黨委成員,通過強村幫弱村、先進帶后進,推動形成頭雁引領、強村幫帶、產業聯動的“1+1”“1+N”發展格局。目前,全區已成立8個片區黨委,覆蓋36個行政村,高標准建成了以1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6個區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為龍頭的聯建片區。

二是組建黨建聯盟,結牢契約化黨建“共同體”。村企聯,主要是以黨建共建為紐帶,引導社會資本融入產業規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民就業增收等工作中,推動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單位聯,一般是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團組織等單位,依托他們在資金、項目、渠道、技術、人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同幫扶村開展結對共建,合力破解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難題。實踐中,村企聯、村單位聯,即採取簽訂村企、村單位共建協議的方式組建黨建聯盟,以契約精神推動共建項目落地,努力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目標。據統計,全區先后組建黨建聯盟88個,覆蓋62個行政村,350余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群團組織、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其中。

(二)注重制度設計,健全聯建運行機制

為確保“跨村聯建”聯得了、聯得緊、聯得實,避免出現空架子、空運轉等問題,針對片區黨委、黨建聯盟的不同實際,建立落實兩套制度體系,分別明確兩者的工作職責和運行規則,促進了高效有序運轉。

一是“一核五聯”助力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片區黨委,一般是地域相連、產業相近的村,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以資源、產業、項目等為聯結點組團成立的聯建共同體。片區黨委普遍落實村規聯編、公約聯擬、事務聯商、矛盾聯調、人才聯育“五聯”舉措,即以片區為單位,做實“片區村規聯編”,加強村庄建設、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整體推進﹔打造“片區村民公約”,培育聯建村黨員群眾共同價值觀,引領鄉風民風向善向上﹔推行“片區事務共商”,對涉及聯建村重大事項,召集聯建村黨員群眾代表集體研究協商、民主議事決策,優化村民自治模式﹔實行“片區人才聯育”推動村干部跨村任職、異村挂職,提高能力素質和實戰本領﹔探索“片區矛盾聯調”,推行網格化管理服務,動員片區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領銜成立“聯村調解室”協助處置跨村糾紛,不斷夯實黨建引領鄉村發展、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的一體化基礎。姜家鎮黨委把蔡家寺村、水源村、平原村、河面壩村4個毗鄰村組織起來,成立“姜家十黑”五谷五牧產業片區黨委,整合他們各自擁有的自然資源、科技資源、農產品資源、銷售渠道資源和人力資源,通用“食黑姜家”“嘿巴實”“姜蔡黑”等產品品牌和“一水黑”電商渠道,成功打造了以蔡家寺村“黑”產業為中心、其他3個村差異化布局“黑”產業基地、黨建引領集體產業融合發展的完整產業鏈條。二聖鎮集體村、雙河口鎮塘灣村、惠民街道勝天村圍繞做大做強梨文章,聯合成立“二聖梨”產業片區黨委,推廣統一設施建設、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田間管護、統一產品銷售“四統一”生產經營模式,成功申報“二聖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花溪街道整合轄區6個村力量,以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先鋒村為龍頭,探索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地緣劃網格、業緣強服務、趣緣聚活力的“一核三緣”治理模式,推動了鄉村善治。

二是“三單四定”推動雙向認領、雙向服務。較片區黨委而言,黨建聯盟在共建形式上更為“鬆散”、靈活。往往是由行政村黨組織同有意向的單位黨組織進行商洽,找到共同的關切點和最大公約數,在此基礎上簽訂共建協議,以“契約”形式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建立落實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每年年初,各成員單位把黨組織和黨員能夠提供的、用於開展服務的各類資源以及需要解決的需求事項收集起來,在精准對接的基礎上雙向認領、雙向服務,形成具體共建項目,落實定人員、定目標、定措施、定時限“四定”舉措,倒排工期、打表推進,確保共建項目有序推進、按時保質完成。市鄉村振興局機關第十一黨支部、區城市管理局機關黨支部同東溫泉鎮黃金林村黨總支組建黨建聯盟以來,撥付資金180萬元支持村裡發展金絲黃菊、黃桃等集體產業,組織20名農技專家、業務骨干到村進行技術指導,落實電商銷售、以購代捐、定點採購等措施幫助銷售農產品1.3萬余斤,助力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重慶美利信科技有限公司黨委與聖燈山鎮沿灘村黨委開展結對共建,捐贈資金9.7萬元支持村裡50余畝閑置農田的除雜平整和復耕復種,幫助71名村民解決就業難題。市檢察院五分院機關黨委同二聖鎮幸福村黨委共同打造“幸福鄉村普法工作站”,組織(邀請)檢察官、法官等30余名法律工作者走村入戶,為群眾解答山林土地承包、婚姻繼承、法律援助、防電信詐騙等法律咨詢,成功調處村民內部、村民與業主等矛盾糾紛20余起。

三是“跟蹤問效”促進責任落實、工作落地。片區黨委、黨建聯盟推行“月通報、季調度、年末總結”協調推進機制,各責任單位每月採取電話、書面等適當方式互相通報進展情況、督促工作開展﹔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會,研究“五聯”“三單”落實有關事項,協調解決“跨村聯建”推進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確保承諾事項在規定時限內辦結落地﹔年末召開總結研討會,對賬盤點責任單位一年來工作成效,謀劃安排下一年共建項目、資金計劃。一年來,8個片區黨委採取產業連片規劃、土地規模流轉、資金打捆使用、項目共同實施等形式,有效整合了各村的土地、項目、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88個黨建聯盟有效整合各類黨建資源和發展資源,聯手實施資金打捆使用、特色產業培育、基礎設施提升、農產品以購代捐(定點採購)等共建項目406個,策劃生成了石灘鎮彭家屋基三社融合示范基地、豐盛鎮陽光谷採摘基地等優質產業項目,充分發揮了黨建聯盟的“乘積”效應。

(三)注重激勵保障,激活聯建工作動力

為確保“跨村聯建”工作收到實打實成效,堅持在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正向激勵、強化典型培育上聚力用勁,形成了齊抓共管、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在深入基層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凝聚思想共識的基礎上,巴南區委把深化探索“跨村聯建”作為加強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明確了“夯實聯建組織基礎、發揮聯建組織作用、增強聯建工作實效”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區“跨村聯建”總方案,以及試點項目建設等配套文件,同步列入區委書記抓農村基層黨建突破項目,確保該項工作更有抓手和具體遵循。

二是強化正向激勵。“干好干撇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巴南區堅持把“跨村聯建”工作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由上級黨組織根據述職評議和平時掌握情況,對相關單位的年度黨建考核酌情加分,結果與書記評先評優和班子成員績效待遇直接挂鉤。據不完全統計,“跨村聯建”推行以來,全區先后推薦122名黨組織書記擔任各級“兩代表一委員”,175名表現優秀的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獲評全市全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

三是強化典型引路。一個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帶全局。巴南區把抓典型樹標杆作為推動“跨村聯建”的重要手段,每年確定聯建工作成效較好的片區黨委、黨建聯盟各5個,進行重點培育和跟蹤指導,適時組織深度調研和現場觀摩,推動互學互鑒、共同進步。對各地涌現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總結提煉和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全區“跨村聯建”工作實現質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已培育示范項目18個,出台實施規范功能型黨組織設置等制度性文件8個,中央和市級主流媒體刊載經驗做法50余條次。

三、成效與啟示

近年來,巴南區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深化探索“跨村聯建”模式,推動了各類組織由“封閉運行”轉向“融合共生”,推動了鄉村產業由“一支獨秀”轉向“花香滿園”,推動了鄉村治理由“單打獨斗”轉向“集群作戰”,形成了黨建引領鄉村組織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的生動局面,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巴南探索創新的啟示,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3點:

(一)實施“跨村聯建”,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巴南區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通過成立片區黨委、組建黨建聯盟,積極探索村村聯、村企聯、村單位聯的“跨村聯建”模式,以黨建引領為牽引,聚力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和抱團發展,打破了單個村黨組織力量有限、資源分散和各自為政的局面,推動了農村黨建由縱向領導、垂直管理走向橫向互聯、區域整合,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紅色動能”。

(二)實施“跨村聯建”,堅持互利共贏是保証。行政村、企業、單位分別把各自的關切列出來、可用的資源晒出來、共建的項目提出來,由大家共商共議、雙向認領服務,讓各方在推動強村富民的過程中都能充分嘗到互利共贏的甜頭。有甜頭才有勁頭。唯有互利共贏,方能有效凝聚起各方的資源和力量,形成眾人抬柴火焰高的局面,方能推動“跨村聯建”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

(三)實施“跨村聯建”,堅持因村施策是關鍵。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巴南區注重分類施策,針對村村聯、村企聯、村單位聯的不同實際,精准落實成立片區黨委、組建黨建聯盟(形式上更為鬆散靈活)的舉措,貼合了基層實際,極大地調動了各方共建熱情,催生了“1+1>2”的強烈“化學反應”。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