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揚州市江都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3: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網格是最小的治理單元,也是上傳下達、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輸出,大幅度充實基層特別是社區力量,加大流行病學調查力度,織密織牢社區防控網,實行嚴格的網格化管理,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把控,開展拉網式篩查甄別,對確診患者應收盡收,對疑似患者應檢盡檢,對密切接觸者應隔盡隔,落實“四早”要求,找到管好每一個風險環節,決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揚州市江都區在戰“疫”期間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補位加密無物管小區及邊遠庄台,徹底堵死疫情流動性風險,網格治理體系經受住了重大考驗與錘煉,一些治理弱項與短板也得以清晰呈現,為構建架構清晰、上下聯動、響應迅捷、快速高效的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的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嘗試。
一、背景和動因
近年來,江都全面鋪開網格化建設,共在331個村、社區建立1260個黨建網格,配備網格長、網格指導員、專兼職網格員等“一長三員”。2020年初,全區網格管理體系啟動“瞬時響應”,在“第一考”中實現嚴密布防、精准防控,同時在密集響應中暴露出一些盲區與風險。一是治理職能的界定較為籠統,客觀上影響治理效率的提升。從網格職能設置來看,承接上級政府及村社“兩委”工作較多,服務群眾職能界定不清晰,疫情暴發后,一些網格員對走出事務工作,立即投入人口排查、隔離服務等防疫事務感到不適應,工作效率受到影響。二是治理信息的共享呼喚提速,客觀上影響即時處置的速率。我區黨建網格按區、鎮、村社區、細分網格四級劃分,傳統的信息逐級上報、逐級處理的制度,面對疫情瞬息萬變的新形勢,已經難以滿足即時處置的需要。三是治理力量分布不夠科學,客觀上影響應急應變的能力。全區800多個無物管小區(單獨樓棟)成為防疫重大隱患部位,老舊小區分布多的社區,人手十分緊張、工作捉襟見肘,組織54個部門、2051名黨員干部成立進小區行動黨支部,認領本小區樓棟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密”排查任務,開展“敲門行動”,又帶動2600余名社會面黨員、2800余名熱心群眾加入小區防疫“志願紅”隊伍,但臨時的布置難以滿足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需求。四是治理資源的投放有待提升,客觀上影響公共需求的滿足。大多數村、社區運轉經費僅夠日常維持,面對抗疫需要的物資採買、設備購入問題,隻能等待上級提供及社會捐贈。五是治理機制的普及亟待推進,客觀上影響有效治理的深化。網格治理的制度機制不夠健全,比如網格員隊伍普遍缺少標准化的事件處置經驗,疫情初期不少網格員都對入戶、測溫、上報的程序感到手忙腳亂。
二、主要做法
疫情沖擊對網格化治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日常運轉中社會治理的問題得以放大,各類治理實踐得以深化,江都積極探索推進網格化黨建工作,努力構建“功能再提升、資源有保障、管理精細化”的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1.聚焦功能提升,筑牢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紅色堡壘。通過治理功能的合理劃分與植入,形成更加合理完備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一是黨建強引領。推動網格黨組織責任與基層治理任務全面結合,網格黨組織每季度至少組織開展2次進社區集中走訪服務活動,與網格內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服務型黨組織全面結對聯系,讓網格員做到人熟、地熟、情況熟,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二是清單定職能。制定村、社區網格權責清單,為網格員明確設定基層黨建、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態治理、安全監管、便民服務、市場監管、其他工作9類工作職責,規定9類職責具體細則,將承接上級政府的職能固定下來,防止隨意下移攤派任務。三是聯動優管理。建立區鎮村三級黨員干部直接聯系四級網格制度,變被動處置為主動管理﹔做大做強區鎮兩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滿足“應急處置、智能分派、督辦反饋、考核評估、分析研判”等實戰化需要,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聚焦資源配置,凝聚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戰斗能量。將人、財、陣地等問題解決到位,盤活盤強網格治理體系全方位配置。一是充實骨干力量。持續定制“鄉村振興好青年”,分三輪招錄本土籍青年486人、明確全部兼任網格員,在社會治理一線墩苗歷練,110人通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后期還將傾斜招錄比例到治理力量薄弱的重點社區。二是靠實陣地建設。區鎮聯動投入2.79億元新建111家、改(擴)建99家村黨群服務中心,按照“服務功能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理念,推動“多室合一”,設置村民活動室、健身廣場、步道籃球場,讓村部成為人人都願來的“人氣陣地”﹔依托“1+N”大數據平台、智惠江都APP建設“數字村部”,與創維合作定制“一村一屏”,推動黨建遠教、政務服務、農村電商、社會服務等“一網通辦”事項向村級平台集聚,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式”辦理、“一站式”服務。三是落實資金保障。每年撥付2727萬元村(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資金,投入網格化治理專款專用,解決道路橋梁、生產生活等群眾“急難愁盼”事項1200余件﹔統籌設立665萬元村黨組織發展資金、黨建工作專項資金、黨內關愛資金,通過轉移支付、富民增收、專項兜底等渠道實現村均運轉經費80萬元以上,為抗擊疫情汛情、支持薄弱后進、加強關心關愛夯實了物質基礎。
3.聚焦擴權賦能,創新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制度機制。按照科學合理、運轉順暢、反應迅速的架構原則,實現社會治理協同有效運轉。一是協同化治理共建。黨員100人以上社區設立“大黨委”,其中仙女鎮、大橋鎮、科創園所屬城市社區全部設立“大黨委”,統管轄區網格黨支部、企事業單位支部等,與230家服務型社會組織、50家志願者服務組織建立黨建共同體,協調為居民提供各類共駐共建辦實事項目。二是事部件責任共治。重新梳理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6大類1056項社會治理事部件責任清單,明晰26家部門、13家鄉鎮、11個專業公司處置主體責任,社會治理事件接反饋第一時間交付責任單位處理,由網格員上傳事件進度及圖片,逾期下發警告。三是全要素服務共享。構筑包括基層黨建、綜合治理、城市管理、便民惠民等內容的全要素黨建服務圈,推行群眾點單、網格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工作模式等,著力在五分鐘行車距離中把各項定制服務精准投送到千家萬戶。
三、思考與啟示
新形勢下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斷拓展,社會生活方式日趨復雜多變,黨建引領網格化社會治理也需適應這一變化實際,總結社會治理規律經驗,以治理方式的調適轉變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1.注重核心引領,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由“廣”向“強”轉變。堅持黨建引領,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和重要保障。在前期治理網格全面組建的基礎上,治理重心要逐步轉入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將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組織化構建,探索推廣組織生活體驗館,建立網格黨組織與網格內企事業單位聯系機制,全面推動結對共建,在黨員學習教育、組織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以“小網格”撬動“大黨建”﹔精細化管理,借力各類技術組織手段,將轄區內分散的黨員干部歸並進網格系統進行教育管理,定期在數據平台公示支部活動情況,按一星至五星設置點亮系數,接受組織全程監督﹔無縫化融合,推動網格黨組織責任與基層治理全面結合,組織黨員主動認領網格事務,將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順延至原本容易忽視的地方,形成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相互依賴、統籌兼顧的良好生態。
2.注重為民善治,推動服務資源整合由“散”向“精”轉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的需求,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網格化治理要始終緊扣“為了誰”,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基層治理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效能。強化精細服務,回應和服務群眾的多元訴求,定期收集居民服務需求,排查轄區治理隱患,形成“一網格一清單”,做到需求在網格發現、信息在網格採集、隱患在網格排查、環境在網格維護、服務在網格開展﹔開展品牌服務,實施網格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工程,規定在職黨員參加志願服務項目數,明確最低服務時間﹔推動協調服務,注重發揮黨建網格上傳、下達、中通的“網絡節點”作用,建立精密化協調議事機制,搭建議事平台與載體,讓居民在“家門口”參與協商,既服務群眾零距離,同時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形成精細、方便、快捷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3.注重有效治理,推動責任傳導閉環鏈條由“虛”向“實”轉變。網格化治理有形是基礎,有效是關鍵。應不斷從有效治理角度出發,完善網格化治理責任閉環,精准有效將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用好流程管控,對網格上報事件設置任務工單,打造“採集上報—核實立案—指揮派遣—處理反饋—核查結案—服務評價”六步閉環流程,不同類型事件明確簽收處置時限,實現集中受理、智能分派、全程管控﹔統一工作制度,加強對網格員的制度化管理,在網格醒目位置設置公示牌,將網格長、專兼職網格員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工作職責等進行公示,村(社區)統一制作發放“民情聯系卡”,佩戴統一標識,方便群眾聯系﹔開展考核評價,通過現場核查、群眾滿意度回訪、信息系統自動跟蹤評分等方式,對網格化工作進行智能化考核評判,納入各鎮各部門經濟發展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實現責任傳導從緊向實。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