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寧德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3: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寧德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中心城市”的殷切囑托,堅持“全市一盤棋、山海一體化”,中心城區擴大近3倍,小區、園區、樓宇激增,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全市城鎮化率達61%,城鎮常住人口突破190萬人,城市已成為集聚人口、資源、產業的最大平台。為有效破解城市化快速推進中產生的社會管理復雜化、群眾需求多元化、城市“陌生人社會”等問題,寧德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聚焦居民小區這一城市治理最基本單元,創新推行小區黨支部引領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及各類組織多元共治的“1+3+N”近鄰黨建工作機制,凝聚基層治理合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二、主要做法
(一)圍繞做強“1”,突出黨支部“主心骨”作用。扎實推進“支部建在小區上”,把黨的領導延伸到居民群眾家門口,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一是織密組織網。針對不同小區類型和黨員分布情況,採取單獨組建或聯合組建等方式,先后成立小區(網格)黨支部416個,樓棟黨小組401個,推選黨員中心戶(黨員樓長)3900多個,形成“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樓長)”的嚴密組織體系,實現居民小區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同時,對新成立的小區黨支部給予3000元的啟動經費,每個小區黨支部給予2000元/年的運轉經費,為小區黨支部發揮作用提供保障。二是配強領頭雁。制定出台城市居民小區黨支部書記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鄉鎮(街道)黨(工)委備案管理、社區黨組織日常管理制度。堅持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有威望的“四有”標准,優先從優秀居民黨員中選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動員81名離退休黨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推行“導師幫帶制”,試點成立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個人命名的“導師幫帶工作室”,幫帶培育小區黨支部書記。加大激勵保障力度,在評先評優、社區后備干部培養、待遇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傾斜,提升身份認同感、組織歸屬感和履職榮譽感,2021年,全市有10名小區黨支部書記獲得市縣“兩優一先”表彰,70名通過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進入社區班子。三是用活微陣地。盤活架空層、配套公共用房等資源,通過黨費支持、財政補助、共建單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各級各類資金2000多萬元,建成小區“近鄰紅色驛站”224個。立足居民群眾需求,配備黨員教育、居家養老、議事、托幼、閱讀、健身等功能,建立小區黨員、志願者輪值管理制度,打造居民群眾家門口的鄰裡共享之家。
(二)圍繞引領“3”,建立健全三方聯動機制。在小區黨支部引領下,帶動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架馬車”齊頭並進,提高自治能力。
一是深化雙向融合。把加強黨的領導寫入“小區管理規約”“小區文明公約”等規章制度,發揮小區黨支部對業委會、監事會組建、運作以及物業服務企業選聘、評價的主導作用,推動規范運行。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動新換屆或新成立的業委會黨員比例一般不低於50%,2021年以來,小區黨支部引導新成立、改選小區業委會189個,交叉任職比例提高到32%,派出物業企業黨建指導員146名。二是暢通訴求渠道。社區干部、物業員工、居民黨員帶頭成立1100多支志願服務隊,選聘物業監督員300多人,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活動,2021年以來,建立“居民問題清單”980多個,逐一認領,跟蹤解決,有效搭建業主與物業溝通橋梁。積極開辟線上渠道,通過“智慧社區”“智慧黨建”、微信群等平台,逐步實現民意暢達、隨手拍、微心願、在線求助、投訴建議等功能,推動居民訴求“接訴即辦”。三是健全議事機制。建立“小區黨支部先議”和“小區書記列席業委會會議”等制度,積極推行“兩議兩評兩公開”議事協商機制,聯合開處方、解難題。制定出台紅色物業星級評價辦法,由小區黨支部主導,每年對業委會履職情況、物業企業服務質量等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作為業委會換屆,物業續聘、物業“黑白名單”、物業項目招投標的重要參考。
(三)圍繞帶動“N”,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切實提高居民群眾幸福感。
一是聯席會議解難題。對於小區難以自行解決的問題,推行小區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吸納業委會、物業、周邊駐區單位、共建單位,並針對具體問題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推動解決小區停車位、違建、充電樁混亂、下水管道堵塞等難題1800多個。二是共駐共建聚合力。推動社區共建單位延伸挂鉤聯系小區黨支部,建立“共建清單”“供需項目清單”,每年至少為小區辦一件實事。推動在職黨員回居住地社區、小區報到服務9.5萬多人次,根據“居民所需,黨員所長”,認領黨建工作指導崗、文明創建宣傳崗、環境衛生保潔崗等10類4萬多個服務崗位,幫助解決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養老托幼等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500多件。三是志願服務暖人心。在小區“近鄰紅色驛站”設立志願服務站,建立“愛心銀行”志願服務積分兌換機制,動員引導小區黨員、律師、教師、醫生等各類能人開展鄰裡志願服務,涌現了一批“愛心媽媽”“銀發先鋒”“巡邏大叔”“小巷管家”等鄰裡身邊的熱心人。積極推行“三社聯動”,聯合360多家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常態化為居民提供幼兒托管、居家養老、法律咨詢、醫療護理等便民服務。
三、成效
一是有效推動了組織體系“全覆蓋”。推行“1+3+N”機制,把黨的組織鏈條從社區向居民小區延伸,實現了黨的領導末梢覆蓋,完善了市、縣、街道、社區、小區五級組織架構,形成覆蓋整個城市的嚴密組織體系,推動上級決策部署在基層貫徹落實。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實現一聲令下、迅速響應、一貫到底,有效筑牢群防群治鋼鐵防線。
二是有效構建了小區治理“共同體”。推行“1+3+N”機制,建立健全議事協商、服務評價、監督管理等工作制度,加強小區黨支部對業委會、業主監事會、物業等各類組織的領導,改變了過去“群龍無首”,業委會、物業“針尖對麥芒”或“一個鼻孔出氣”的兩個極端,使得小區有了一個凝聚各方、團結戰斗的堅強“主心骨”,在全國文明城市首創首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東僑開發區上東小區黨支部,引領業主委員會改選,黨員比例提高到60%,推動更換物業,並實現三方協同共治,2022年春節,業主首次收到了停車費、場所租賃等公共收益“分紅”,真正體會到了小區黨支部帶來的變化。
三是有效解決了居民群眾“煩心事”。推行“1+3+N”機制,以小區黨支部為紐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共駐共建、在職黨員報到服務、志願服務進小區等多種方式,推動各類資源力量向小區一線下沉,解決了老舊小區改造、小區停車難、環境臟亂差、缺乏公共活動空間等一大批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蕉城區繼光花苑小區黨支部主動協調各方力量,動員黨員群眾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實現怨聲載道的“老舊小區”向睦鄰和諧的“美麗庭院”的華麗轉變﹔福安市陽春社區安居小區黨支部把業委會、物業擰成一股繩,主動呼應群眾訴求,順利加裝了15部電梯,居民群眾紛紛點贊。
四、探討
一是必須筑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實現從“無人管事”向“核心引領”轉變。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把每個小區治理好了,城市基層治理的基本面就穩了。實踐証明,小區治理遇到難題,根源在於小區業主、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各類組織之間缺少了黨的領導核心,隻有把黨組織戰斗堡壘前移至居民群眾家門口,把黨組織的公信力和威望發揮出來,才能有效架起溝通橋梁,讓居民小區從“無人管事”向“核心引領”轉變。
二是必須健全互聯互動制度機制,實現從“各自為戰”向“共建共治”轉變。黨組織建立以后,能不能發揮作用是關鍵。要通過建立健全互聯互動機制,在小區黨支部領導下,把原本“各自為戰”的業委會、業主監事會、物業等各類組織聯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建共治、互利共贏,提升治理水平。
三是必須激發小區自治內生動力,實現從“陌生人社會”向“鄰裡一家親”轉變。居民是小區的“主人”,把居民群眾參與自治的活力調動起來,基層治理才能富有生命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通過民主協商、志願服務、鄰裡活動等多種平台,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形成“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裡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