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西省萬載縣: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中共萬載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0: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和動因

萬載縣是紅色故土、革命老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王首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浴血奮戰,留下了中央紅五分校、紅旗報社等一批國寶級革命舊址。1932年至1934年,湘鄂贛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曾駐扎小源(今仙源)達兩年之久。在這裡孕育了可貴的“湘鄂贛蘇區精神”,從這裡派出了紅軍長征先遣部隊——紅十八師五十二團,為紅軍長征作出了巨大貢獻﹔走出了6位共和國將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956名,紅色遺址遺跡52處,涉及5鄉、6鎮、31個村。2021年以來,萬載縣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紅色名村建設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篩選了10個村作為紅色名村進行重點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仙源鄉仙源村入選中組部“紅色美麗村庄試點村”,馬步鄉寶石村、白水鄉槽嶺村、潭埠鎮新田村入選第二、三批省級紅色名村。

二、主要做法

1、一體化推進。按照申報一批、創建一批、儲備一批、拓展一批的“四個一批”的要求,扎實推進紅色名村建設。一是對已確認紅色資源比較豐富的10個行政村,做到有址可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加大向上申報力度。二是對已被列為中組部、省委組織部紅色名村的4個村,按照推進鄉村振興的示范工程、傳承紅色基因的鑄魂工程、組織凝聚黨員群眾的黨建工程“三個工程”要求,加大創建力度。三是對其余已摸清有紅色資源的21個村,作為紅色名村進行儲備建設,給未來申報創建留下空間。四是進一步挖掘建國后工作站前列、彰顯紅色精神的模范村,拓展一批紅色名村。比如:羅城鎮藏溪村一直是工作先進示范村,境內存有宜春市第一機械廠舊址,所蘊含的“三線精神”至今激勵我們奮斗不息。

2、規范化建設。按照“441”標准要求,把紅色名村建成基層黨建“三化”建設示范村,讓昨天光榮的今天更光榮、過去先進的現在更先進。一是有一個醒目的紅色名村標識,全縣各紅色名村均制作了紅色名村LOGO,樹立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屹立不倒的紅旗”主題雕塑。二是有一個精准的紅色主題定位。明確“一村一主題”,挖掘紅色精神內涵,比如:高村鎮新竹村是革命烈士楊振東的家鄉,以“黨性鍛煉的熔爐”為主題,探索建設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基地。三是有一條精品紅色參觀線路。在各紅色名村線路基礎上,以仙源鄉仙源村為核心,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了可參觀1-2天的紅色精品線路。其中白水鄉槽嶺村修繕了原瀏萬邊黨支部書記聶逸仙往來瀏陽、萬載傳播革命的山路,同時挖掘本村紅色文化,建成了“三館一碑一小道”(支部文化館、紅史館、脫貧攻堅館,烈士紀念碑,初心小道),形成了“革命播火之路”的精品線路。四是有一個干淨整潔有序的村容村貌。將紅色元素融入村庄建設,做到景村融合、處處皆景。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突出抓好“七改三網”“廁所革命”和“8+4”公共服務設施,積極開展“村庄環境長效管護”行動,持續維護“新村新貌”。五是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班子。重點實施“領頭雁”工程,實現紅色名村“雙帶頭人”全覆蓋,樹立群眾身邊的“紅色標杆”﹔每年堅持開展至少1次村書記集中培訓和1次優秀村書記專題培訓,提升能力素質。六是有一個較高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支持各紅色名村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及紅色旅游,確保今年村級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七是有一部比較完整的村史。各村均建立了村史館,挖掘本村紅色文化,展現紅色歷史、當代新貌。八是有一套務實管用的鄉風文明制度。依托“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村黨組織架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堅持開展好黨員、好青年、好婆媳等好人評選、“紅色傳承人”巡回宣講,弘揚優良道德傳統,培育文明鄉風﹔組建“紅色志願服務隊”,多角度、全方位為群眾提供服務。

3、品牌化開發。將紅色名村建設列入全縣“十四五”規劃,編制並打造紅色培訓研學基地、萬載湘鄂贛紅色之旅,推進紅色小鎮建設,形成紅色名村品牌效應。一是紅色培訓。將10個紅色名村列為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突出政治標准,組建一支100人的紅色講師團,將紅色教育融入體驗教學、現場教學、紅色拓展、互動教學等方式,探索實踐有理念、有載體、有內容、有特色的新時代紅色教育模式,努力把紅色名村核心區建成“小莫斯科”版的井岡山。二是紅色研學。以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校等為對象,將參觀、餐飲、住宿、研學、體驗等融為一體,建設一批喜聞樂見的紅色“經典研學”項目,大力打造湘鄂贛革命紀念館紅色研學基地和“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紅色研學品牌。三是紅色旅游。以紅色名村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主題,組織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情景體驗等紅色旅游活動,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4、融合化發展。積極策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和羅霄山脈紅色旅游規劃、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整合紅色名村等紅色資源,打造萬載紅色產業,推動與湘鄂贛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硬件建設上,加大與湘鄂贛區域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申報力度,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建設紅色基因數據庫,實現紅色歷史雲共享﹔補齊旅游服務設施、精品線路規劃、旅游公路、信息平台建設等短板,加強與湘鄂贛區域內紅色景區的互連互通、利益共享。軟件建設上,辦好紀念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等系列論壇,提煉特有的紅色精神內涵,交流紅色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播經驗,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升萬載湘鄂贛蘇區的歷史影響力﹔依托紅色名村、萬載古城等,做好萬載紅色文化與世界花炮之都、百合故裡、得勝鼓、儺舞、夏布織造等非遺文化名片的融合發展文章,弘揚紅色文化精神,擴大萬載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萬載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5、科學化協作。整合組織、宣傳、黨史、財政、發改、農業農村、住建、文廣新旅、交通、扶貧等部門的政策、資金、項目、人才資源,發揮各相關職能部門作用,形成紅色名村建設的工作合力。一是成立工作專班。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會同相關鄉鎮和職能部門單位,組成工作專班,制定紅色名村建設近期、中期和遠景規劃,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時間節點,落實具體責任人,實行挂圖作戰。二是定期督查通報。指導各相關鄉鎮按月制定階段性目標,對完成情況實行一周一調度並公開通報,每月召開一次紅色名村建設調度推進會,在“萬載黨建”創辦紅色名村建設專欄,交流經驗做法,推動各鄉鎮互相學習借鑒,形成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三是嚴格考核問責。把紅色名村建設列入相關鄉鎮、部門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壓實鄉村黨組織工作責任。聯合相關部門對“紅色名村”建設實地督導考核,對成效好的安排一定的資金獎補,對工作滯后的問責,確保高標准、高質量。

三、主要成效

1、支部堡壘更加筑牢了。在今年的村“兩委”班子換屆中,10個紅色名村均選優配強了班子,各項結構指標為歷屆最優。村書記、主任全部實現“一肩挑”,村黨支部書記大專以上學歷6人,比全縣平均水平高8%﹔致富能手8人,與全縣平均水平持平﹔平均年齡43.3歲,比全縣平均年齡低5.1歲﹔3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3人,全縣僅14人,佔21.4%。潭埠鎮新田村黨支部書記陳玲珠被評為江西省贛鄱先鋒”、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白水鄉槽嶺村黨支部書記林縣南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

2、紅色氛圍更加濃厚了。尊重史實,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對重要紅色遺址遺跡、黨史人物活動地、革命烈士或紅色人物故居等進行保護修繕,比如:仙源村將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紅旗報社等4個國保單位進行了維修布展等﹔在村庄入口、文化廣場、村級活動場所等村庄醒目位置,設置“紅色名村”路標﹔在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功能室,突出紅色標識﹔在台賬資料、辦公用品等,凸顯紅色元素﹔在走廊、道路、民居外立面等,繪制紅色標語、紅色宣傳畫﹔查閱歷史資料、實地走訪紅色遺址、採訪村裡老人等方式,將發生的紅色故事、涌現的紅色人物等內容收集整理成冊,先后出版了《萬載黨史》《紅色萬載》等一批黨史書籍,創作了《紅土謠》《烽火歲月》等一批文藝作品,其中紅色革命題材戲劇《李更探監》全國巡演。總之,通過大處入手、細處著眼,進一步濃厚紅色氛圍,提升了紅色名村的辨識度。

3、集體經濟更加發展了。目前,全縣181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羅城鎮藏溪村通過水電站發電、九龍漂流項目經營、資產租賃、生態補償等,2020年村集體經濟達到63.58萬元,還將實施香菇、芋頭種植項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潭埠鎮新田村利用扶貧專項資金151萬元,完成260千瓦屋面光伏電站建設,種植高產油茶、果樹等經濟作物,2020年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到24.9萬元﹔茭湖鄉上峰村利用山地氣候,歷時3年發展1000畝茶園,新建了一個茶葉加工廠,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集體經濟年均收入15萬余元﹔白水鄉槽嶺村積極利用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00萬元,興建槽嶺飯店,每年承包租賃費收益達10萬元。

4、村風村貌更加提升了。將紅色名村建設與秀美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要求,著力把紅色名村打造成為了過去有紅色故事、當代更要有蓬勃新貌的示范村。目前,已完成紅色名村新農村建設點10個、農村公廁10座、農村戶廁1630戶、垃圾中轉站10座。白水鄉槽嶺村投入秀美鄉村建設資金900萬元,新建了居家養老中心、村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實現戶戶通水泥路,村庄面貌煥然一新,2020年該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鄉村森林公園”稱號。同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示范帶動群眾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文明新風。羅城鎮藏溪村依托農家書屋、群眾文化館、紅史館等場所,經常性開展廣場舞、觀看紅色電影或紅色戲劇、健身大賽等活動,引領了鄉村文明新風尚。

5、紅色效應更加顯現了。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之際,成功舉辦紀念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全國各地100余名黨史研究專家、湘鄂贛蘇區革命者后代代表齊聚萬載,共話湘鄂贛蘇區歷史,共商湘鄂贛區域合作。同時,各紅色名村用好紅色資源優勢,如火如荼地開展了紅色培訓、紅色旅游等活動。仙源鄉仙源村依托紅旗報社舊址創辦了“紅色大講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先后推出了《銘記黨史,奮勇向前》《湘鄂贛革命斗爭》等紅色專題黨課,吸引了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前來學習。近年來,湘鄂贛紅色旅游景區先后被列為“國防教育示范基地”“AAA國家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

四、幾點探討

1、講政治是推進紅色名村建設的首要要求。紅色名村根基在紅,核心在名,紅且有名是區別於其他村庄的顯著特點。紅色名村建設的政治使命是傳承紅色基因。深挖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就是要讓紅色基因在村裡真正得到傳承和發揚,使大家從紅色遺址遺跡、紅色故事中受教育,從而更加堅定對黨的信任和忠誠,堅定黨員干部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推進紅色名村建設,一定要把政治效益擺在首位,把紅色名村打造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鑄魂工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時發揚光大先輩先烈的革命精神,朝著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奮勇前進。

2、夯基礎是推進紅色名村建設的組織保証。群眾基礎好,黨的組織強,是紅色名村的重要特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紅色名村建設的組織依托和組織保証。要把紅色名村建設的過程作為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過程。紅色名村不是一般的村,要率先創建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要選優配強村班子尤其是黨組織帶頭人,及時動態調整村級班子,保持合理結構,提升整體功能。要加強黨組織對本村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的村級各類組織建設,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精准化、精細化水平。

3、謀發展是推進紅色名村建設的根本任務。紅色名村處在鄉村振興最前沿,應當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要落腳於抓村裡的發展,在紅色基因裡尋找奮斗前行的力量,以有效舉措釋放紅色資源的發展動能。要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抓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機遇,在生產生活設施、發展現代產業、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整合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帶領群眾將紅色基因、紅色能量轉化為推進村庄發展、建設美麗家園的生動實踐。

4、惠民生是推進紅色名村建設的最終目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建設紅色名村要把服務群眾的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歸根到底是要關心關愛群眾,始終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要全面推行村干部集中辦公,開展便民服務,及時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發展做大做強產業,帶動群眾發家致富,加強社會治理,打造優美環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要按照干淨整潔規范的基本要求,量力而行建設紅色名村,不貪大求洋、不搞形式主義,堅決不干讓群眾在背后戳脊梁骨的事。

5、強責任是推進紅色名村建設的基本保障。紅色名村建設政治性強、政策性強,必須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構建好縣委政府主導推動、組織部門牽頭推進、鄉鎮黨委抓在手上、村黨組織積極參與的工作體系。縣委書記要“既挂帥又出征”,將壓力傳導到位。各職能部門單位要密切配合,加強指導,全程把關,確保工作質量。鄉村黨組織要積極組織黨員、群眾改善人居環境,共同建設紅色美麗家園,積極引導村民參與紅色名村建設,加強日常監督管理,與相關職能部門一道齊心協力,才能確保紅色名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地。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