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用腳步去丈量民情 用心靈去感受民意 用雙手去托舉民生

——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推進“初心坊+四大民生品牌”小區治理“沈北模式”

中共沈陽市沈北新區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0: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以黨建領航基層治理創新、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著力,不斷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全面推進、全域探索,創新打造嵌入式小區黨群服務站——“初心坊+四大民生品牌”治理新模式,打造多層次、實用化、有溫度的基層陣地體系,全面推進“四零”創建、五大民生品牌落地、“六鄰”工程深入實施,穩步實現小區治理現代化,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小區治理“沈北模式”。

一、背景和起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治理。沈陽市委制定了以《沈陽市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為主方案、以《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方案》《中國共產黨沈陽市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為配套的“1+2”制度體系。沈北新區委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將踐行“兩鄰”理念貫穿到沈北新區加強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尤其是借鑒疫情防控期間在黨的全面統領下,小區治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工作經驗,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努力把“兩鄰”理念轉變成植根沈北大地的一個個具體的幸福場景。

二、工作做法

沈北新區認真總結小區治理工作經驗,抓實社區小區、抓住重點關鍵、抓好為民服務、抓緊物業管理,以小區保社區、以社區保城區、以城區保城市,堅持黨的領導、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探索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初心坊”,全面實現“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事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

(一)抓實社區小區,“初心坊”解決群眾的事“誰來管”問題

沈北新區將黨群服務站“初心坊”建在小區,主要是把黨的服務陣地建在群眾的家門口,深入開展黨建引領下的小區治理工作,圍繞“政治引領、便民服務、協商議事、矛盾化解”四大功能發揮作用。在運行過程中,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攜手物業公司,將群眾需求、小區資源、便民服務事項集中匯總“拉單”、集中分撥“派單”,實現資源共享、工作互動,統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群眾抬頭見組織,出門見黨員。目前,沈北新區已建成匯置尚郡、向陽大院等不同類型小區“初心坊”85個。既有“大而全”型,也有“小而美”類,已經覆蓋60%以上小區。通過精心打造小區黨群服務站“初心坊”,完善四級“黨員鄰長”組織體系,建強“三長五員”工作專班,定期收集群眾需求,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不斷做實“民生品牌”,切實打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

(二)抓住重點關鍵,“同網共治”解決群眾的事“怎麼管”問題

沈北新區充分統籌考慮管理內容、人口數量、力量配置、管轄面積等因素,科學設置社區網格,按照每個網格不超過300戶標准,共劃分網格798個。細化網格功能,將黨建、綜治、公安、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健、應急等各類網格融入到小區治理網格,整合成“一張網”,實現“同網共治,一網管所有”。同時按照“一網多員、一員多能、多員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原則,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上下聯動、整體推進,規范監督考核等措施,提高基層治理精細化、協同化、標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力求問題發現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在具體操作上實現了“三管”:在“格”裡,網格員和物業管家實現力量互補和小區裡的同網共治﹔在“坊”裡,通過一張“初心坊”名片,讓群眾知道很多服務在家門口就能辦,實現政治引領、便民服務、協商議事、矛盾化解的“四個功能”﹔在“線”上,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依托物業人臉識別系統、物業業主APP等數字終端,賦能小區治理,實現底數清、情況明。

(三)抓好為民服務,“民生品牌”解決群眾的事“管什麼”問題

沈北新區堅持做實“民生品牌”,推動“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品質養老”“平安沈陽”等民生品牌在小區落實落地,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服務,實現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居有所安。

一是創新“舒心就業”“四新四通”特色品牌。廣泛復制應用到全區41個社區,正良社區的“舒心就業”創建工作在全市賽馬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搭建社企溝通橋梁,建立“就業聯盟”“社企聯盟”,135家企業加入“就業聯盟”,發布用工需求2238個﹔構筑社區服務平台,推送就業崗位591個,開展14場“直播培訓”惠及4200余人,組織“直播帶崗”3場,36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4個﹔創建社區“就業指導站”,站長由人社局工作人員擔任,定期到社區協助企業和求職人員解決用工難題及就業幫扶,平時通過線上交流。目前已在正良社區、晨興社區、北苑社區等7個標杆社區創建“就業指導站”,累計對接有就業需求的居民427人,推薦就業成功58人,為40余家企業解決各類就業難題267件。

二是完善“幸福教育”多層級服務體系。按照《沈陽市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機構教育標准(試行)》,完成社區教育“四級示范體系”標准化建設,整合區、街道、社區(村)各級教育資源,完善1+1+N的幸福教育進社區沈北特色品牌,構建起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四級“幸福教育”服務體系。建成1個市級標准化社區學院、2個市級標准化社區教育中心、8個市級標准社區(村)居民學校,建成45個區級示范居民學校﹔打造“幸福教育”市樣板社區3個、區級標杆社區7個、區級示范小區2個﹔建成83個睦鄰學習點(社團、團隊),重點打造10個市級特色睦鄰學習點(社團、團隊)。形成“一社一品、一小區一特色”的幸福教育品牌體系,賦能社區治理,助推“兩鄰”建設工作不斷走實走深。

三是打造“健康沈陽”“最后一米”醫療健康服務。以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為切入點,提供“10+1”服務,開展“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系統”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社區健康服務直通車,為居民提供“最后一米”醫療健康服務,努力打造“健康沈北”特色品牌﹔著力打造7個標杆社區,現已打造完成晨興、正良、北苑社區3個重點點位﹔成立113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實行“六免、六享、六優惠”,現已簽約37萬人﹔聚焦重點人群,累計開展大病篩查191人﹔開展各類疫情防控及健康知識講座82次,通過微信群轉發健康知識,發放宣傳冊7300份﹔組織各層級醫生及專家到社區開展義診活動30次。加快推進輝山地區等4個120分站建設,已爭取4台高標准負壓車,在全市區縣中率先打造15分鐘急救圈。

四是推進“品質養老”“1+3+N”服務格局。在城市社區形成“1+3+N”養老服務發展格局。“1”即建設一份長者檔案,對高齡、失能、貧困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數量、分布、身體等情況篩查摸底,摸底評估后做到一人一檔。目前28個標杆試點社區已開展約5萬余名老年人的建檔立卡工作﹔“3”即就餐、康養、老年課堂等共性服務。以區級“兩鄰”實踐中心建設為依托,打造全區養老食堂建設。目前北苑社區食堂已正式運營,大學城中央廚房正在推進中,建成后可為附近5個社區提供配餐服務﹔“N”即個性化服務,建立全覆蓋式的精准服務體系。在農村社區強化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城鄉一體品質養老“沈北模式”,在10個村開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公益創投,內容包括老人幫扶、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8項,每項活動不少於10次。啟動“情暖夕陽·鄰裡守望農村為老服務”公益創投項目,開展“耄耋老人生日會”“集體金婚慶典”等活動幾十場。同時,要求社會組織在開展服務的同時,在每個試點村至少培育5個社區社會組織,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養老服務,實現農村“互助型”養老模式。

五是打造“四零”建設全覆蓋。按照“組織落實有計劃、明確目標有機制、為民發力有陣地、統籌各方有力量、完善功能有保障”的“五有”工作思路,整合網格化管理系統、綜治視頻系統、法院雲調解平台和“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人民調解工作室”“評理說事點”等資源,積極推進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和“四零”工作室標准化建設,全面建成街道“評理說事站”,在試點社區設立“信息收集點”,將治理工作延伸至最末端(小區、商街等)。截至目前,全區各評理說事點調解糾盾糾紛100件,收集民情民意77條,解答群眾各類法律咨詢131件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159場次﹔發揮品牌調解室的標杆示范引領作用,以“個人+團隊”的模式拓展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輝山街道森林裡社區“兩委”班子依托老吳調解室,成立“民安調解團”,成員由在園區內有威望、熱情參加社區建設的老黨員、老志願者擔任,利用“人頭熟、情況熟”的優勢,第一時間開展好調解、處置工作,對重大、特殊問題及時上報。

(四)抓緊物業管理,“紅色管家”解決群眾的事“管得好”問題

沈北新區積極打造“紅色平台”,以“紅色物業”創建活動為抓手,激活基層“紅色細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新物業服務,造就一批“紅色管家”,共同推進組織共建、活動共聯、服務共促,不斷改善居住環境,增強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區內現有378個小區全部成立“紅色物業”,其中,有獨立黨支部的30個,聯合黨支部29個,沒有黨員物業企業,由社區指派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目前,正良街道翰林水郡正在組建業主委員會,香峪蘭溪一期、大學新城正在開展業委會換屆﹔道義街道富城儷景小區已完成業委會成員投票,三盛頤景園、進步新區、泰豐苑東區、人杰水岸等小區正在組織籌備成立業主委員會﹔新城子街道碧泉豪庭小區業主委員會籌備組工作已完成﹔虎石台街道文化社區德鑫苑小區、古城新都社區宜家一期小區正在組織籌備成立業主委員會。祥瑞家園二期、三期、地質機廠業主委員會已正式成立。

三、工作成效

“初心坊”的建立,以社區黨組織領導為核心,不斷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力量優勢,凝聚各方資源力量,讓黨組織離群眾更近,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初心坊”的建立,以集約化的形式,整合基層所有資源,將黨建、綜治、公安、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健、應急等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並將各類服務、執法、應急部門下沉到小區,同時,還摘掉了各部門行業各自一套的設點設站,面向群眾整合打造最貼近黨員、群眾的服務站點,讓小區黨群服務站成為群眾想來、愛來、盼來、還來的活動陣地。

“初心坊”的建立,以小區治理為落腳點,一手托舉“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品質養老”“平安沈陽”等民生品牌,推動四大民生品牌+“四零”建設在小區發揮最大效能。一手托舉“三長五員”工作專班力量,實行“平戰結合”,平時常備應急預備隊和應急機動隊,戰時立即進入應急狀態。

“初心坊”的建立,為黨員、群眾提供了學習、活動的場所,同時,也為快遞小哥、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興就業群體提供充會電、喝口水、嘮嘮嗑、借馬傘、納會涼、歇會腳、避會雨等服務,讓“初心坊”的輻射范圍擴大到各領域各方面,讓廣大居民和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感受到黨的溫暖。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