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省瀘州市:聚力建設小區“共享空間” 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中共瀘州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10: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治理城市首先要治理小區。瀘州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建設高品質宜居生活小區為目標,探索出台小區共享空間建設管理導則,利用小區架空層等公共空間,打造小區“共享空間”,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為建設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一、背景和起因

加強小區共享空間建設管理是我市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加強城市細胞治理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一)共享空間建設是滿足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當前城市住宅小區普遍存在公共活動空間不足,小區架空層等公共空間環境衛生差、利用率低等問題。傳統小區老舊的配套設施、單調的公共服務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群眾對整合利用樓棟架空層等各類資源,提供就近就便的配套服務和活動場所呼聲較高。如何用好小區公共空間,提供更多優質服務,建設有人情味的小區,成了當前亟需引導、亟需破題的重要課題。

(二)共享空間建設是落實中央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舉措。2021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各地要積極盤活現有資源,支持建設完善基層陣地﹔住建部也出台了相關文件,鼓勵對小區架空層等閑置資源進行合理利用。近日,又下發了《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為我們推進共享空間建設管理提供了依據,充分印証了推進共享空間建設,不僅順應人民群眾殷切期盼,也與中央要求高度契合,值得我們深入探索、持續推進。

(三)共享空間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高品質生活的有力抓手。“十三五”期間,我市中心城區人均住房面積從26平方米增長到如今的42平方米,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目標任務。共享空間作為一種新型的小區建設管理模式,對於改善人居環境、營造高品質生活、增強城市能級、提升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主要做法

瀘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理念,積極開展“共享空間”建設試點,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活動陣地,初步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聯動、運轉高效、共建共治的小區治理和服務新格局。

(一)規范制度“共建”。共享空間建設是一項創新工作,必須堅持制度先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出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實施意見》,作為全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重點工作,高位推動、全力保障。將新建住宅小區共享空間建設納入土地出讓條件和前期物業承接查驗內容,鼓勵引導建設開發單位高標准建設新建住宅小區共享空間,提升住宅品質﹔將既有住宅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總體規劃,採取“屬地街道+職能部門+物業企業”統建方式,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共享空間建設。分類細化建設標准。組織部門牽頭,會同民政、住建、城管、自規、市場監管等部門,結合新建住宅小區和既有住宅小區不同特點,聯合出台《瀘州市新建小區共享空間建設和管理導則(試行)》和《瀘州市既有小區共享空間微更新導則(試行)》,從定義定位、布局功能、驗收移交、使用管理、監督激勵等五個方面進行明確,確保共享空間建設、使用、管理規范有序。健全激勵保障措施。建立工作調度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調度會、每年度召開一次全市工作流動現場會,對工作推進情況、突出問題解決、黨建作用發揮等晒實績、亮成效。對共享空間建設使用較好的,每個落實30萬的財政補助,並給予建設開發單位、物業服務企業信用加分,星級紅色物業評級加分,養老服務補貼等獎勵。

(二)健全機制“共管”。秉持“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物業參與”理念,在共享空間項目所在小區,探索“三同步”機制,凝聚各方參與合力,構建共建共管格局。同步建立黨組織,強化黨建引領。調整完善共享空間項目所在小區黨組織35個,健全“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物業企業”三方聯動議事協商機制,賦予小區黨組織召集權,定期召開小區治理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小區治理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同步建立業委會,激發治理活力。對符合條件的共享空間項目所在小區,街道、社區包保服務組建業委會,嚴格把關業委會人選,提升履職能力,指導制定小區文明公約、共享空間管理公約,提升小區自治活力。同步培育紅色物業,引導協同共治。將共享空間項目所在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納入星級“紅色物業”培育計劃,選派黨建指導員點對點孵化培育,將“共享空間”管理運行納入星級物業評選標准,引導物業通過規范物業服務,自覺管好用活共享空間,推動小區協同共治。

(三)拓展功能“共用”。共享空間建設,始終堅持“群眾滿意”導向,瞄准需求完善功能,將共享空間打造成為組織發動群眾、聯系服務群眾的載體和平台。打造議事協商平台,提升自治力。依托共享空間建立黨群活動中心、居民議事廳,為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等自治組織提供活動場地,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居民說事日”等活動,有效解決噪音擾民、物業糾紛、鄰裡矛盾等訴求問題,實現小區問題在小區發現、在小區受理、在小區解決。打造便民服務平台,提升服務力。充分考慮小區業主的年齡結構、生活需求,開展居民微心願收集行動,建立需求清單,量身定制養老育幼、休閑娛樂、便民服務、社工活動等空間布局。配備文明晾晒區、共享工具箱、快遞櫃等便民服務設施,提供免費飲水、充電,工具、書籍借閱等便民服務。增設健身器械、兒童玩耍、棋牌娛樂等活動設施,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打造共治共享平台,提升凝聚力。依托共享空間養老育幼功能區,推廣標准化物業服務,探索“物業+養老”“物業+托幼”模式,為老人、兒童提供助餐助醫、照看托管、作業輔導等12類“幸福微家”物業服務。引入社會組織進駐共享空間,開展親子、公益、環保、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志願服務,幫助培育小區志願服務隊、幫幫團等自治組織,孵化“綠益行”“黨建微光”等志願服務品牌。深入推進小區黨員“雙報到”,探索選派小區治理“第一書記”,從服務群眾小事入手,讓黨員在小區建設中發揮帶頭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公共空間由亂轉治,居住品質明顯改善。在未開展小區共享空間建設前,全市住宅小區架空層、結構轉換層等公共空間大多處於閑置失管狀態,大部分被用於停放自行車、電瓶車或堆放雜物等,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個別利用的,功能也相對單一,難以滿足居民需求。共享空間建設后,對原本閑置的公共空間進行了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根據居民需求增設了許多便民、利民、惠民設施,極大的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提高了居住品質,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得到較大提升。

(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積極發揮小區共享空間平台、載體作用,通過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推動業委會高效履職、規范物業企業服務,健全“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物業企業”三方聯動議事協商機制,快速解決居民意見、訴求,促進社區、部門、社會組織與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之間互聯互動,有效提高小區運轉效率,協調多方共同參與小區治理。把共享空間打造為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重要載體,形成了黨建引領、群眾自治、物業服務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小區治理模式。據統計,共享空間項目所在小區,全年物業信訪投訴率同比下降59.8%,群眾對物業服務的滿意率達93%,物業繳費率達98%。

(三)示范效應逐步展現,行業規范漸成共識。共享空間建設試點一年多來,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口碑效應,有無共享空間已漸漸成為市民判斷小區品質的標准,倒逼房地產開發企業、前期物業對新建住宅進行品質提升。據統計,共享空間建設試點以來,已有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4家物業企業自發新建、改建共享空間12個。同時,共享空間的建設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展,逐步走出小區,走向社區、商圈市場。目前,我們運用“共享空間”理念,對全市181個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親民化改造,推進共享共用﹔在3個大型商圈市場,建設黨群服務“紅立方”,讓更多市民共享優質服務、共享發展成果。

四、探討

小區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是城市基層治理的神經末端。共享空間建設試點,順應了群眾需求,不僅改善了小區群眾生活質量,加強了小區優質服務供給,更為提升小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搭建了平台和載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推廣復制性,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歡迎。同時,在“共享空間”建設管理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制約發展的難題。長效投入機制不健全、服務半徑范圍有局限、持續管理運營難度大等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深入探索、持續完善制度機制。

一要探索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形成“財政資金撬動、市場多元參與、開發企業自主修建”的良性投入模式,推動各類治理資源和治理力量不斷向小區聚集,逐步提高“共享空間”覆蓋率。讓“共享空間”從小區走向商圈市場、城市閑置場地,推動小區“共享空間”向社區“共享空間”、城市“共享空間”升級轉變。

二要拓展“共享空間”服務功能。要主動適應未來小區治理趨勢,對“共享空間”開展智能化、適老化改造。充分考慮小區業主的年齡結構、生活需求,不斷擴展共享空間服務功能,為小區居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三要完善“共享空間”后續管理。共享空間的后續管理,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攬,更不能靠財政來兜底,必須要形成黨建引領、群眾自治、物業服務、市場參與的共建共享模式。必須同步建強小區黨組織,提升業委會履職能力,推動小區自管自治﹔要持續引導社會組織進駐服務,參與運營管理﹔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物業提供低償服務,推動小區高效治理。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