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省高密市:探索“三變三聯”推動合作社抱團發展促鄉村振興

中共高密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4日09: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動因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入實施,農村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下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迫切需要解決當前我市農村存在的集體窮、群眾散、產業衰、合作社亂等難題。一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不高。高密是一個工業經濟相對發達城市,但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比較突出。2019年,全市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村佔39.4%,村集體多是靠資源吃飯,簡單發包租賃,增收渠道單一,發展后勁不足。二是群眾集體意識淡化。雖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認,部分群眾想問題辦事情隻關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對集體事務不聞不問,參與村內公共事務積極性不高。三是農村發展活力不足。現在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嚴重流失,大量土地撂荒,農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農業邊緣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四是合作社發展不規范。因管理機制不健全、資金人才缺乏、輻射帶動能力小等問題,部分合作社發展困難,甚至淪為空殼,同時單個合作社發展規模小、經營實力弱、對接項目難、市場競爭力有限。

為破解這些問題,我們突出問題導向,堅持試點先行、全域覆蓋、聯合提質“三步走”,探索推行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及群眾的能動性有機結合,由村黨組織書記或“兩委”干部代表村集體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19年,選擇大牟家鎮開展試點,2020年12月召開現場推進會,全域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每個鎮(街區)打造3-5家示范社﹔2021年,推廣整鎮聯營、多村聯建、結對聯幫“三聯模式”,鼓勵合作社抱團聯合發展,引導鎮(街區)打造一批區域性、行業性聯合社﹔2022年又出台了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質擴面十條措施,推動合作社提質增效、規范運營,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黨建統領,構筑上下聯動“一盤棋”。一是市級層面抓頂層設計。將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市委書記親自部署,研究出台推動合作社抱團發展實施意見十二條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質擴面十條措施等多個文件。市裡組建工作專班,堅持月例會、季通報,加快工作推進。多次到煙台、東營考察學習,編發《知識問答》《案例選編》,組建專家團靠上指導,把准發展方向。2020年10月,邀請棲霞市東院頭村黨支部書記分享興辦合作社經驗做法,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二是鎮級層面抓區域統籌。各鎮(街區)結合當地產業項目,組建糧食、民俗、中草藥、果蔬等聯合社,實行章程審核、形象標識“六統一”,明確重大事項通過支部會、理事會、成員大會研究決定,推動黨的領導與“三會一層”法人治理機制深度融合,確保聯合社健康發展。三是村級層面抓推進落實。推動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理事長,推行村“兩委”成員與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會議,把群眾組織起來,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入社,群眾入社率達到30%以上。

(二)注重因地制宜,探索多方共建“新模式”。立足市場需求、資源稟賦及區位條件,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積極推行整鎮聯營、多村聯建、結對聯幫等多種發展模式。一是整鎮聯營。立足產糧大縣優勢,整建制推行大田托管,實施規模化經營。大牟家鎮老家大牟家聯合社吸納79個村級合作社和米高、豐和樂近20家企業為社員單位,實行農資供應、病虫防治“六統一”,推動資源共享。在今年小麥條鏽病防控工作中,聯合社統一飛防農田30萬畝,取得良好效果。醴泉街道組建醴農聯合社,吸納菲達種業、向群農機和61個村為成員,托管土地2.5萬畝,推廣種植菲達6號小麥良種和玉米新品種,菲達種業公司以高於市場價1角的價格收購。以北志屯村為例,共流轉土地500畝,除去47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及耕種收等成本,合作社每畝純收入700元,一年純收入35萬元。二是多村聯建。聚焦優勢產業,開展區域聯合經營,形成集群效應。柴溝鎮以五龍河為“軸心”,串聯沿岸柴溝村、高家村、郝家村等8個村合作社等與興柴投資公司、交運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成立黨建共同體,科學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整合利用資金、土地、信息、人才等資源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7家,吸引12家龍頭企業進駐,建立“聯合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培育形成藍莓、櫻桃採摘園和千畝中草藥種植基地、百畝花卉苗木基地,形成“一河多園”發展格局,先后舉辦藍莓採摘節、五龍河文化節、中草藥文化節等精品民俗和節慶活動30多場次,吸引8多萬群眾參與,帶動周邊村庄增收200萬元以上。姜庄鎮昌盛泥塑聯合社,由聶西、聶東、南高等3個村組建,吸納60多名泥塑藝人入社,月均加工量突破1.5萬個,預計年銷售收入360萬元。在利益分配機制上,聯合社根據產品規格大小,以高於正常收購價1-20元不等的價格收購社員產品,年底聯合社、合作社將盈余的60%按照交易量比例返還給社員,10%盈余作為公積金,30%盈余作為村集體收入,每年將給3個村帶來10萬元以上收入。三是結對聯幫。發揮強村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協同發展。柏城鎮柳林村“以強帶弱”,幫帶葉家屯等村種植特種月季40多畝,打造集培育、種植、銷售、觀光等於一體的花卉產業集聚區,帶動附近村民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闞家鎮鬆興屯村以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為契機,規劃1.8萬畝田園綜合體,帶動周邊興隆官庄、東姜戈庄等7個村發展鄉村旅游、果蔬種植,加快融合發展,推動區域振興。

(三)集聚資源要素,打造產業發展“助推器”。大力實施政策驅動、品牌帶動、市場拉動,促進聯合社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制定16項扶持政策,在金融服務、人才支撐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增強發展活力。組織農業銀行、農商行舉辦社企對接、推介會議8場,為15家合作社協助辦理貸款3200萬元。二是拓寬銷售渠道。組織開展節會展覽、農企對接、直播帶貨等活動,搭建“線上+線下”產銷平台,推動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引導34家合作社與望鄉食品、瑞豐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等合作,發展糧食、蔬菜等訂單農業3萬多畝。依托大財·聚雲潭等3個5G電商基地,直播推廣蜜桃、甜瓜等特色農產品,帶動銷售8萬多斤,實現銷售收入50多萬元。三是加強品牌創建。建立聯合社名優產品錄130個,打造“七彩糧倉”“鳳兮東南”等多個區域品牌,助推“膠河土豆”“大金鉤韭菜”等品牌農業做大做強。夏庄鎮張家村蔬菜合作社借助《舌尖上的中國》社會效應,流轉土地120畝種植大金鉤韭菜,帶領農戶抓好標准生產、品牌營銷,2020年6月份成功與首農集團簽約、打進北京市場,畝均增收3000元。

三、工作成效

(一)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領辦合作社之后,黨支部和黨員群眾通過股份緊緊地扭在一起,以股連心、連責、連利,黨員群眾對集體有了依靠,黨支部開展工作有了抓手,組織力、凝聚力明顯提升。自2019年以來,先后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87個,創建“五星級”村黨組織259個,評選30名鄉村振興好支書和50個好班子,鬆興屯等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涌現出一批干事創業好書記。

(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經過近年發展,合作社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更加規范,已成為高密市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全市共組建“老家大牟家”等聯合社26家,帶動發展合作社701家,一大批有思路、有技術的優秀人才回鄉創業,一大批懂市場、懂經營的經營主體落戶鄉村,發展鬆興屯等10個田園綜合體、龍頭企業79家、現代農業園區238個,帶動了糧食、蔬菜、畜牧等產業提質增效,形成遍地開花、蓬勃發展之勢。

(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通過發展合作社、組建聯合社,運行集體經濟項目700多個,吸納更多的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緩解了農村空心化、農業后繼乏人等問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后,集體收入增加了,村裡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民生事業中,在近兩年人居環境整治中,“三大堆”基本清除,共拆除違章建設、斷壁殘垣、破舊房屋6293處(間),治理灣塘959個,村容村貌顯著改善。目前,80%的行政村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准,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四、經驗啟示

一是選好頭雁、找准產業是關鍵。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要經營發展好,關鍵要有一個好班子、選出一個好書記。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頭雁領航、歸雁回引、雛雁培育“三雁工程”,從能人中選帶頭人,把帶頭人培養成發展能人,推動村黨組織書記按照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理事長,鼓勵他們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帶領群眾干實事、興產業,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和經濟基礎。

二是明確股權、規范管理是前提。為避免因管理混亂、收益分配不公等而引發矛盾糾紛,從2020年開始,就堅持支部主導、依法組建、規范運行,著力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兩年來,先后排查清理“空殼社”43家,指導規范辦社78家,抓好動態監管、風險防控,有效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三是整合資源、抱團發展是趨勢。當前,少數村庄受資源、人才、資金制約,阻礙了村集體經濟的突破性發展。通過組建聯合社抱團發展,整合周邊土地、人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和經營,解決了單一合作社發展規模小、經營實力弱等問題,走出了一條建強組織、做強農業、夯實基礎的新路子。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