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包頭市東河區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1日10: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包頭市東河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破解組織系統“揭榜領題”重點任務為契機,把做好“三農”工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以“1331”工作法為著力點,全方位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確保全區農業穩產增產、農村穩定興旺、農民穩固增收。
一、背景起因
2018年以來,包頭市東河區從全面推進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工作出發,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重要突破口,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包頭市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相繼成立17個工作專班,出台48項發展集體經濟的具體舉措,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越,截至2021年底全區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2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佔比42.9%。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制約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問題。一是村干部精神狀態不佳。有些村干部出現了安於現狀不願繼續奮斗的“躺平”思想,感覺自己到達了事業“天花板”,再進步的空間十分有限﹔二是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單一。目前我區集體經濟收益的方式仍以資產資源租賃為主,收益增長動力明顯不足﹔三是各方力量整合聯動不足。一方面,區、鎮、村三級縱向聯動融合不夠,另一方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各部門間橫向溝通欠缺,導致項目規模普遍偏小、輻射面窄,甚至出現重復投資、反復施工的問題,造成資源浪費,直接影響村集體經濟項目做大做強。為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東河區針對性提出“1331”工作法,旨在進一步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進一步明確鄉村振興方向,進一步促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高效路徑。
二、做法成效
一是暢通“1”條干部成長路徑,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持續完善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全面促進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隊伍綜合水平顯著提升。選優配強用好“人”。持續鞏固村“兩委”換屆“六個百分百”工作成果,屆中調整毫不鬆勁。通過培養發展村委委員入黨、吸收優秀黨員等方式,提高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比例4個百分點,不斷壓實黨建引領職責。同時,選派49名副科級領導干部作為鄉村振興指導員,為鄉村振興發展助力添彩。持續培養育好“苗”。面向街鎮黨工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及村社書記開設“紅色智慧課堂”,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難熱點問題,以“實戰觀摩+分享交流”的形式深入交流,促進實戰經驗與業務水平雙提升。實施“黨建聚力·青芒行動”,選派157名新入職年輕干部到村社一線進行“墩苗歷練”,每半年形成1篇調研報告或工作建議,為全區經濟發展解題破題、獻智獻計。打破瓶頸鼓好“勁”。近年來,東河區持續比照自治區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標准,對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進行全面提標,目前“一肩挑”基本報酬達到4000元/月,較之前漲幅實現42.9%。同時,拿出專門崗位定向招錄優秀村社干部,創新出台村社干部待遇晉升實施辦法及操作規程,暢通從享受普通事業待遇直至正科級事業待遇的晉升路徑,打破基層干部職業“天花板”,從根本上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注入強心劑。
二是抓好“3”類示范引領,明確鄉村振興發展方向。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在工作中發現、培養、選樹、宣傳先進典型,全面帶動廣大干部群眾沖在前,爭一流。抓好村黨組織示范引領。以“最強黨支部”為目標,推動實施黨支部“健康體檢”項目,對照支部工作條例和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要求,評選最強村黨支部12個,彰顯黨建底色。同時,選取班子能力強、群眾基礎好、自然條件優的村庄,著力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村。投資1576.9萬元建設阿都賴村鄉村旅游項目和王大漢村馬術基地項目,打造特色保護型、城郊融合型村庄“樣板間”﹔投資1500萬元,建設佔地1100畝的什大股村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發展沿黃濕地農業、鄉村休閑游、青少年社會實踐課程等項目,輻射帶動周邊村庄共同發展。抓好村黨支部書記示范引領。開展“頭雁爭鋒大比武”活動,搭建爭先創優平台,將默默無聞的村書記推到前台講經驗、談做法,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充分體現結果導向,把比武結果與待遇晉升、評先評優挂鉤。推薦大比武金銀牌村書記參評自治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先進個人、“丁香花開”優秀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等典型選樹活動,塑造“鄉村振興擔當作為的好書記”。抓好農村黨員示范引領。廣泛開展村黨組織和黨員“星級管理”工作,圍繞鄉村發展、建設、治理中的工作重點設星報星,切實引導農村黨員根據自身實際發揮特長,在鄉村振興中貢獻力量。黨員帶頭幫扶困難群眾、帶頭簡辦紅白事宴、帶頭流轉土地、帶頭興辦專業合作社,已逐漸成為農村黨員的廣泛共識。目前全區共有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4家,其中國家級3家、自治區級9家。
三是持續“3”級帶動發力,推動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要振興,經濟必振興。東河區始終將發展鄉村產業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舉全區之力努力推動。區級層面定藍圖,不斷提高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制定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持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三個發展”工作思路,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已簽約落地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等項目8個,策劃2022年銜接資金項目16個、入庫8個。同時,研究印發《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專班》《關於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若干具體措施》等制度,在壯大鄉村產業的同時,持續促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鎮級層面抓落實,鄉村產業全面建設成效明顯。鎮黨委根據全區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制定鎮域集體經濟發展計劃,積極協調各部門單位爭取扶持政策,統籌推動項目實施。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挂帥,專人專辦緊盯項目進度。並將項目推動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述職重要指標,享有“一票否決權”,充分激發鎮、村干部積極性。目前,萬畝設施蔬菜種植基地等11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8億元。村級層面抓治理,規范有序推動產業項目高效運行。大力推進農村網格化治理工作,共劃分網格267個,配備專職、兼職、職能網格員494名,區、鎮、村三級網格構架已基本形成,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高。嚴格“四議兩公開”議事程序,持續加大“三務公開”監督力度,確保項目在陽光下運行。優化村級組織工作准入制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備案和議事協商制度,全面組建“一約四會”,激發村民自治活力。
四是推進“1”體化發展路線,打造黨建引領特色品牌。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打造亮點的工作思路,著力推動“黨建引領村社聯建”項目,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東河品牌”。實施全域黨建。以開展互聯互動推動全域黨建為切入點,由區委組織部牽頭,聯合團區委、區農牧局、統戰部、財政局等多部門,以鎮、街道黨(工)委為主體,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物業運行實施。先后分層面召開征求意見會7次,採納意見建議58條。創新銷售模式。打造農產品“電商+實體”銷售模式,同步開發APP、開通直播官方賬號,通過線上直播平台實現農產品展示和下單銷售功能。同時,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辟特色農副產品代銷點、線下提貨點,構建特色農產品銷售的“東河模式”。目前已建成線上直播間1個、線下提貨點3個,3台21組蔬菜自助售賣機已在北梁新區投入使用。實現“村社”共贏。供貨方優先選取中央、自治區、包頭市幫扶項目和黨員領辦合作社,提高銷量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同時,社區網格員變身“農產品配送員”,將入戶走訪與上門服務緊密結合,進一步密切黨群聯系,深化網格治理,走出了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互促共建、互利共贏的新路徑。
三、經驗啟示
一是實現鄉村振興,突出問題導向是前提。在破解鄉村發展難題中,東河區直面問題,緊緊圍繞干部勁頭不足、引領不顯著等短板想辦法、謀出路,對症下藥,因地制宜提出“1331”工作法,積極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高效路徑。
二是實現鄉村振興,堅持組織振興是基石。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主動舉旗定向,為大家描繪藍圖,引領村集體發展。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戰斗力,有效凝聚基層黨員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齊頭並進,繪就一幅景美人和、安居樂業的如詩畫卷。
三是實現鄉村振興,選派精銳之師是關鍵。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選優配強“頭雁”隊伍、挖掘鍛煉后備力量,外引內培專家人才,不斷強化鄉村振興的智力支持。通過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暢通職業晉升途徑等,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精銳力量。
四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集體經濟是動能。堅持走科學有效、農民受益的產業發展之路,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布局,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相關專題 |
· 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