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福建羅源縣:紅色引擎強驅動 打造城鄉治理“羅源樣板”

中共羅源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11日10: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和起因

羅源縣位於福建東部沿海,面積1187平方公裡,轄6鎮5鄉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189個村、13個社區,戶籍人口26.4萬人,是福建省畬族主要聚居區和老區重點縣之一。但在近年縣城轉型發展過程中,農村基層治理面臨著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等不利因素,城市基層治理出現機制體制不順、載體平台缺乏、黨建融合不足等諸多問題,社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同時,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這對城鄉治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為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羅源縣堅持將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突出與時俱進、守正創新,聚焦基層“供給側”,瞄准群眾“需求端”,從提升效能、優化格局、破解難題等方面靶向發力,精准賦能,著力補齊城鄉基層治理短板,提升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城鄉治理提質增效,構建了互促互助、共建共治的城鄉治理新格局,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延伸近鄰黨建“新觸角”,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一是鄰裡互動更有溫度。以“三新模式”為抓手,構建“羅川一家親·鄰裡零距離”近鄰黨建體系,培育五單式服務、志願時間銀行等13個鄰裡互動品牌項目,世紀花園小區獲評福州市“鄰裡一家親”小區。依托社區老年學校等平台打造“15分鐘近鄰服務圈”,社區、小區黨組織與區域性黨建聯盟共為民辦實事130余件,開展政策宣講、疫情防控等志願活動372場,組織義診義剪、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務活動114場,點亮“微心願”1012個。二是便民服務更有力量。強化“黨建+多元”治理理念,有效整合共建單位、社工組織、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力量參與共建。以“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為抓手完善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機制,打造3個示范“紅色業委會”。優化小區黨支部領導機制,推動14名離退休黨員干部、19名在職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提升整體素質水平。深化“雙向報到、結對服務”,引導在職黨員進社區、小區報到服務3531人次,幫助解決問題375個,報到率和服務率均達100%。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孵化出永同信“安居小舍”平安家庭微站等多樣化社會組織。三是社區治理更有活力。打造“小區微黨校”,通過常態化黨課學習、網格化教育培訓、定期化送學入戶等方式,推動近鄰黨建和黨員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在小區層面實現“提黨性、解民憂、強組織、優治理”。探索創新社區“微智理”工作法,創設“市民隨手拍”系統,實現管理區域“無死角”、服務對象“全覆蓋”,被福建省民政廳確認為“全省第三批優秀社區工作法”。深化“紅色領航,銀發助鄰”主題十項近鄰活動,成立9個社區、小區離退休黨員干部黨建工作室,推動老黨員有效融入基層治理。配強29名城市基層黨建專職工作者,實行一對一導師幫帶,充實基層治理力量。依托志願服務驛站、紅色講堂等創建“一室一舍一亭”,設立小區“紅管家”,鼓勵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小區治理,協助調解鄰裡糾紛424人次,調解率達100%。

二、暢通農村治理“微循環”,優化鄉村振興共治格局。一是深入實施“紅色領航”。採取“三抓三促三提升”辦法,常態化推進基層黨支部“達標創星”評星定級工作,組織安排96個縣直部門黨組織與原建檔立卡貧困村、省市鄉村振興試點村等96個村黨組織開展精准結對幫扶,2021年累計為結對村引進扶貧、民生、集體經濟等各類項目37個,落實幫扶資金128萬元。二是持續創新運作機制。創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模式,打造“黨建+社團+企業”長效運作機制,成立“秀美山川家園事務服務中心黨支部”,通過社會組織黨組織協調政府、企業、社會公益組織有效融合運轉,形成互促共進的黨建服務新格局,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提供197個公益性崗位,助力貧困戶幫扶工作落實到位。三是充分發揮群眾作用。探索“黨建引領、鄉賢助力”的發展模式,推廣“鄉賢促進會”做法,充分挖掘鄉村振興“智囊團”和“主力軍”,動員引導老村干、鄉賢人士、返鄉青年、大學生、村民代表等305人全面參與鄉村治理,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共建共治良好格局。鬆山鎮北山村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先進典型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三、樹立黨建引領“航向標”,破解基層治理發展難題。一是用活“黨建+產業鏈”抓手。將黨建工作融入產業振興全鏈條,積極引導黨員帶頭發展食用菌產業,輻射帶動1500多戶農民參與食用菌種植,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食用菌種植戶人均年收入突破3萬元。引導鄉鎮黨委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村黨支部與華潤燃氣、農信聯社等單位開展黨支部“1+1”共建活動,堅持“把黨員培養成生產技術骨干,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開辦8期食用菌田間學校,覆蓋黨員群眾1500人次。起步鎮上長治村作為黨建引領食用菌產業發展典型代表入選“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二是挖掘“黨建+紅色文化”內涵。創新“現場教學點+鄉村振興試點”模式,充分挖掘“長征紅旗飄羅川”紅色文化。以蘇區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工作為契機,在現有物流產業的基礎上發展紅色旅游項目,持續提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羅源(百丈)總指揮部舊址,打造紅色生態體驗旅游精品線路,建設完善葉飛將軍展示館等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生研學基地,以紅色文化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三是擦亮“黨建+民族團結進步”招牌。2021年接收4名省市駐村干部、選派7名縣直機關優秀黨員干部到民族村任職駐村第一書記,組織縣直部門黨組織與34個民族村黨組織開展各類共建活動360場,加快推動“畬族民俗文化小鎮”聯村建設,在3條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上建設“中心村黨委”,打造谷倉畫院、竹朴鄉畬院等特色人文景觀,創新編寫畬族歌曲和“畬語三字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紅色文化。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動了鄉村振興全面發展。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重要抓手,推動了多種資源、多方力量積極向黨組織匯聚,有效鞏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發展。通過股份合作、項目帶動、資源開發、服務經濟等多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全面消除了全縣94個集體經營性收入1萬元以下的“空殼村”,2019年基本消除了集體經營性收入1-5萬元的“薄弱村”,2020年全縣189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穩定在10萬元以上,2021年實現46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佔比24.34%﹔2021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393元,較2017年提高了41.18%。

二是推動了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通過開展近鄰黨建“百日攻堅行動”、精品示范社區建設等工作,精心打造了“15分鐘近鄰服務圈”“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室”“精品示范社區”等一批城市基層治理創新載體,組織社區、小區黨組織、區域性黨建聯盟、社會力量等持續為民辦實事,全面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各項工作,切實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也激發了居民群眾參與自治的熱情,在城市基層形成了“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裡一家親”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拉近了干群距離,更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羅源縣在推進城鄉治理創新優化的過程中,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充分挖掘少數民族、紅色歷史文化、鋼鐵煤炭產業、食用菌產業等羅川特色資源優勢,帶動民族團結進步、紅色文旅、農業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2021年,羅源縣委分別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表彰﹔全縣目前共打造1個國家級、11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秀珍菇液體菌種接種養菌項目實現菌包成品感染率由8%降至1%,出菇時間縮短50%,畝產值由25萬提至75萬,有效突破秀珍菇種植技術瓶頸,並獲評“國家級珍稀食用菌產業集群項目”﹔在福建省2022年一季度“五個一批”項目正向激勵綜合考評情況中,羅源縣獲得全省第一名,實現了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發展的“加速度”。

四、經驗和啟示

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建強戰斗堡壘。要始終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城鄉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通過“黨組織全面引領、黨員帶頭參與”,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城鄉治理優勢。如,羅源縣全面加強黨對村(居)民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組織的領導,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在城鄉治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成為宣傳黨的方針、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促進了基層黨建水平的全面提升、城鄉治理工作的全面進步。

二是要吸納多方力量,充分挖掘特色。城鄉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不是靠一個人、一個群體“單打獨斗”就能完成的,各級黨組織要牽頭抓總,加強引導,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各領域主體參與城鄉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匯聚合力,推動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向基層匯聚。積極挖掘本地區特色資源優勢,充分釋放城鄉治理的潛能與活力。

三是要聚焦需求導向,走好群眾路線。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服務導向、結果導向,針對城鄉治理中的不同主體、不同方式、不同領域,摸清人民群眾需求,確定發展提升方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取得成效的過程中總結先進經驗做法,尋找出最適合、最有效的城鄉治理新模式,全面構建起互促互助、共建共治的城鄉治理新格局。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