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廣漢市:構建“黨建+為村”工作體系 助力鄉村振興

中共廣漢市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08日10: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面積548平方公裡,下轄12個鎮(街道辦),總人口62.6萬,境內既有平原也有丘陵,農村業態多樣化,人口流動性大。近年來,廣漢市積極探索應用“為村”平台為代表的數字工具,破解傳統難題,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拓展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的路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背景和起因

為貫徹落實好上級有關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精神,廣漢市委組織部近年來多次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發現工作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部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有待提升。由於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性大,以人力和手工作業為主的傳統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效率偏低,覆蓋面不夠,導致部分黨組織黨員學習教育不夠扎實,服務群眾不夠到位,號召力、凝聚力有待加強。二是鄉村治理群眾參與度不足。當前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村民之間感情日益疏遠,精力主要關注經濟生產,參與村(社區)事務意識不強,且缺乏有效參與路徑。三是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在部分村(社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普遍趨於老齡化,中青年人才缺乏,且已有的農村人才對新知識、新技術的認知和把握不足。

互聯網的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帶來新方法、新路徑。廣漢市委組織部經過多方學習考察后,基於微信平台引入“為村”平台,開展“黨建+為村”工作,同時“為村”用戶均經過實名認証,互動交流均實名進行,可以隨時審核,保障了網絡環境的健康有序。

二、做法與成效 

 (一)創新探索“三雲”模式,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一是構建黨建工作“雲陣地”。以村(社區)為基礎單位,建立市(縣)—鎮(街道)—村(社區)網上組織體系,發動廣大黨員、群眾實名注冊使用,建成了覆蓋12個鎮(街道)、120個村(社區),擁有11.25萬余名“雲村民”和5400余名“雲黨員”的實名制線上工作陣地,拓展了黨建工作空間。

二是打造黨員管理“雲平台”。通過“黨建之家”“書記信箱”“兩委日記”“村友圈”等功能版塊,基層黨組織可以隨時知悉、統計流動黨員去向流向,組織黨員在線上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支部書記可以在平台了解黨員思想和工作動態,與他們交心談心。截至目前,“為村”平台上相關版塊已累計發布內容4萬余條。

三是開通黨員學習“雲黨校”。以“為村”為載體,整合上級精神、黨務知識、本地紅色資源、特色紀錄片等,豐富了學習內容,讓廣大黨員可以通過手機端隨時隨地學習,目前已發布相關學習內容、動態5萬余條。同時開設學習專題,引導廣大黨員、群眾開展交流互動,提升學習趣味性、參與度。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漢市在“為村”平台開設12個相關專題,引導全市黨員、群眾線上學習討論,總閱讀量達98萬余次。

(二)“虛實結合”強化服務,力求實效凝聚黨心民心

一是縮小信息鴻溝。各級黨組織利用黨務、政務版塊傳達上級精神,發布公示公告,破解政策精神傳達慢、基層信息傳遞不暢等難題,相關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洪水災害防治中凸顯,發揮好了“消息樹”“指令槍”的作用。

二是線上精准服務。組織17家市級部門、金融機構等入駐“為村”,開通醫院挂號、婚姻業務、求職招聘、法律咨詢、貸款辦理等70余項服務,構建直達群眾的雲端服務體系,群眾隻需指尖一點便能在線完成事項代辦、政務咨詢。

三是搭起黨群連心橋。各級黨組織利用“書記信箱”“兩委日記”等功能,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解決反映問題﹔要求鎮、村干部全部入駐“為村”,與群眾實名互動,傾聽心聲,解決問題,市委組織部每月開展評比總結。2021年以來,“為村”平台共發出公開信1784封,晒出黨組織、黨員為群眾辦理的大小實事2500余件,收集意見建議753條,分享故事293個,評出典型案例254個。

(三)連接鄉情拓展渠道,匯聚群眾合力賦能治理

一是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識。村民通過“為村”平台加強溝通,化解矛盾糾紛,弘揚文明鄉風,同時積極參與推介家鄉美景美物,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截至目前,“村友圈”上已發布相關內容10萬余條。

二是利用“為村”拓展群眾參與渠道。利用“村務公開”“政務大廳”等多個模塊,將村集體資產情況、各類補助發放情況和干部任免情況等晒出來,確保信息公開透明﹔利用“線上活動”,在線開展村級事務交流討論,形成公開決議,村兩委督促事項落地落實。截至目前,相關版塊已發布內容2萬余條。

三是依托平台探索“積分制”試點。利用“為村”有關功能,推行“積分制”管理法,重點推進村規民約修訂,制定實施方案和“積分制”管理條款,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實現鄉村文明、善治、和諧的目標。目前,已舉辦全國首期“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培訓班,在全市120個村(社區)全面推行“積分制”。第一批試點啟動“積分制”的9個村(社區)已全部開通“積分小程序”。

(四)助力鄉土人才培育,孕育鄉村振興智慧力量

一是培育一群懂網用網的鄉土人才。在“為村”平台的建設和推廣使用過程中,培養了一批適應新常態、運用新思維、發展新業態的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

二是助力高素質農民培育。在開展“導師制”培育高素質農民工作中,利用“為村”整合資源做好農業技術線上培訓教學,導師與學員利用“為村”結對常態互動,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297人,共培訓家庭農場1280家、農民合作社561家。

三是為鄉村人才發揮作用搭建了互聯網平台。“為村”的電商、推廣等功能讓懂經營、有技術的返鄉人員大展拳腳,截至目前已開通平台官方認証“為村”市集12個,兩種特色農產品入選“為村好產品”獲全國推廣渠道﹔廣大鄉土文化人利用“為村”直播、晒圖等功能向全國用戶展示自身才藝,推介文旅資源。

三、工作反響

廣漢市“黨建+為村”工作自2017年4月啟動以來,全市120個村(社區)全部入駐“為村”,村級數量佔全國比例為0.71%﹔入駐村民達11.25萬人,佔全國比例為4.42%,而且每月有新增﹔村兩委干部全部入駐,達1469人,現有5400名黨員入駐,各項指標在全國“為村”平台居於靠前位置,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打造了強勁的互聯網引擎。

四、經驗探討

“黨建+為村”能夠提升黨建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的原因可歸納如下:

(一)夯實了基層黨組織基礎

“黨建+為村”可以破解傳統黨建工作形式在信息時代工作效率不高、靈活度不夠的難題,全面加強黨員學習教育管理,強化政治引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奠定好基石。

(二)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滿意度

“黨建+為村”這一載體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與群眾需求精准對接,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以服務實效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凝聚和發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凝聚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合力

“黨建+為村”實名制、全維度連接的特點,配合線下“積分制”的實施,弘揚了鄉風文明,聯系了情感,提升了群眾自治的“自治”意識,為群眾依法依規參與村(社區)事務監督管理和協商議事搭建了“法治”平台,同時還營造了正能量的“德治”氛圍,凝聚了推動鄉村治理有效的更大合力。

(四)為鄉土人才培育和發展插上了互聯網翅膀

“黨建+為村”工作的普及推廣,讓廣大農村黨員和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強化了互聯網思維和意識,培育了一群懂互聯網的鄉土人才。依托直播、電商等相關資源,“為村”為有志於返鄉發展的農村人才提供了施展宏圖的互聯網空間。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