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東郯城縣:深化改革 加強監管 推動村改社區集體經濟組織良性運轉

中共郯城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08日10: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中村居民自治組織管人、管錢、管事的農村式管理體制,已經不能滿足群眾期盼和發展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郯城縣堅持以“改制先行、服務並進”的系統思維,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做好資產剝離后半篇文章,重點從理順管理機制、完善監督體系、規范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運營,強化人財物保障、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等方面下功夫,著力解決城中村運行機制不暢、服務功能不全等問題,引導社區黨組織回歸服務功能本位,確保集體經濟組織獨立運行,推動村改社區集體經濟組織良性運轉,著力打造“財事兩清”新型城市社區,逐步形成基層黨組織抓服務、經濟組織抓經營的城市基層組織運轉新格局。

一、背景動因

當前,市縣兩級城區基本實行舊有城中村、新建城市社區交叉共存的“兩張皮”管理模式,城中村舊有管理體制引發諸多矛盾,造成運轉不暢、扯皮掣肘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城市基層組織建設的短板,主要表現:

(一)思維模式固化,規劃落實難。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好的規劃能否落地,城中村是關鍵。由於城中村群體組成、生活方式甚至利益格局基本固定,村級組織和群眾思維固化,變革意願不強,落實新規劃往往需要先面對原住民安於現狀、虛與應付甚至針鋒抵制的狀況。

(二)資產規模較大,矛盾糾紛多。由於區位優勢明顯,城中村集體資產普遍規模龐大、構成復雜,圍繞集體資產發生的信訪、矛盾糾紛居高不下。每到村(社區)“兩委”換屆,城中村總是別樣“熱鬧”,由資產控制權衍生的村官競爭花樣頻出,嚴重影響城市基層組織有序運行和社會穩定。

(三)運轉模式滯后,互相融入差。隨著城市效應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涌入城區工作生活,以傳統農村模式運行的城中村村委會,對外來人口管理有心無力,造成外來人口與城中村居民“住在一處、心向兩邊”。原住民與新住民交流少、提防多、包容差,成為影響城市基層社會和諧的“無形之牆”,舊的城中村管理體制、運行模式等亟需打破。

二、主要做法

(一)找准“突破點”,推動集體資產剝離。資產剝離是村改社區轉型中最棘手、最關鍵的環節,直接決定村改社區能否轉型成功。圍繞“集體資產怎麼管,農民身份怎麼轉”,始終把黨的領導貫徹全程,順利推進資產剝離。一是精准清產核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聘請信譽好、資質全的第三方機構承擔清產核資工作。從賬外賬內兩方面入手,實現集體資產“應清盡清”,清理結果全部登記造冊、張榜公布。11個村改社區涉及56個原城中村共清理資產2.7億元。二是精確資格認定。以村街為單位,制定《股東資格認定辦法》,以居民戶籍為基本依據,實行“兩不增、兩不減”的靜態管理辦法。對於空挂戶、外遷人員等特殊群體,全部由村民代表會議予以表決。56個原城中村共確定股東6.8萬人。三是精細運行管理。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構,首屆“三會”成員從現任“兩委”成員、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村民代表、黨員代表中,根據專業特長等提名產生,報街道批准后,召開股東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二)盯緊“關鍵點”,規范經濟組織運行。資產剝離后,推進社區黨組織不斷回歸服務本責,確保經濟組織獨立經營,為轉型后的城市社區正常運轉打下堅實基礎。圍繞“運行機制怎麼順,經濟組織怎麼轉”,高規格配套保障措施,確保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運營。一是理順職責定位。明確經濟組織承擔資產經營管理職責,與社區黨組織同屬街道管理。明確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職責,探索“1+X”模式重組社區架構,即以1個資產剝離后的城中村小區為中心,以路為界建立包括周邊商住小區及老舊家屬院的純城市社區。截至目前,已建成5個純城市社區,社區治理優勢和治理效果明顯。二是建立監管機制。建立重大事項報備制度,制定重大事項清單72條,3萬元以上的資產租賃、工程招標等全部納入重大事項范圍,嚴格執行報告和備案管理。建立審計監督機制,規范經濟組織小微權力運行,每年對56個經濟組織開展月度定期審計、季度專項審計、年底效益審計,確保經濟組織運轉規范。三是完善扶持保障。擴大集體經濟組織外向度,先后有16家集體經濟組織與教育、物業、房地產等企業合作開展業務。嚴格落實城市社區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縣財政單項預算、專款列支,2021年撥付城市社區相關經費416萬元。高標准培育了書華社區、古城社區等8處黨群服務陣地。

(三)立足“落腳點”,推進村改社區轉型。推進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現代化,是實現居民與社區融合發展、城市社區邁向新台階的必然要求。圍繞“干部角色怎麼換,組織功能怎麼變”,不斷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推動社區黨組織全力抓黨建、強服務。一是推動職能轉型。強化專業隊伍建設,累計考聘社區專職工作者50人,全部落實“3崗18級”薪酬待遇。以換屆為契機,提高“兩委”班子整體質量,新一屆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3歲,大專以上學歷佔比64%。強化指導員隊伍建設,選派17名科級干部到社區擔任“紅領書記”,下沉11名街道中層正職擔任社區黨建指導員,指導社區轉職能、優服務。強化網格團隊建設,56名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黨組織書記或兼任網格長,118個網格觸角進樓入戶,不斷織密網格、縮小“網眼”。二是推動賦權增能。賦予社區考評權,讓社區“腰杆更硬”。完善社區“兩考一減”評價制度,強化社區對職能部門和“雙報到”單位的考核評價權,有序減少事務性負擔,讓社區回歸服務職能本位。賦予居民監督權,讓群眾話語權“更重”。構建社區“2+6”監督管理機制,線上線下同步公開社區黨務、居務等6項內容。推行“馬上就辦”工作機制,社區公信力有效提升。三是搭建服務平台。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搭建多元化為民服務平台。建立“1+N”黨群服務矩陣,全部配套設立“暖心食堂”“微願郯”等志願服務陣地,吸引42家“紅色物業”、快遞物流等社會組織入駐社區。大力引進和培育公益性社會組織,成立“青鳥社工”等志願服務隊18家,配合“雙報到”單位完成“微心願”1065個,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活動850余次,社區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三、初步成效

(一)實現了集體資產管理專業化。先后起草制定《關於加強村改社區黨建工作若干措施》《村改社區規范化操作流程細則》《村改社區基礎保障工作清單》《村改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監督管理辦法》《集體經濟組織權責清單》等11個配套制度文件,進一步明確轉型原則,規范村改社區工作流程、操作步驟,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更加規范標准。

(二)社區服務城市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在村改社區黨組織服務陣地、公園、廣場等建立100個“微願郯”服務站,以村改社區“兩委”成員為重點,培樹“城市黨建論壇”工作品牌,每兩周至少開展1次座談交流、業務培訓等活動,引導義工聯合會、郯欣社工聯合會等多家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入駐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工作者能力素質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社區基層組織“少了掣肘、添了幫手”,抓黨建、促服務的質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社區剝離資產運營質量明顯提升。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社區管理與資產運營兩套班子運行順暢。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利用現有土地、市場、門面房等項目開發地產、對外發包租賃等方式不斷拓寬集體資產經營增收渠道,群眾分紅收益越來越高。

四、幾點啟示

(一)加強組織領導,是保証改制成功的前提。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改制工作,親自擔任改制領導小組負責人,把握總體節奏,掌握面上開展情況,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和工作要求。分管領導靠上抓,帶頭學習考察、帶頭深入基層調研,掌握改制的具體情況,對改制的關鍵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協調有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督導改制工作的推進。改制工作專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入一線工作,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幫助基層解讀政策,答疑釋惑。

(二)堅持依法辦事,是推進改制工作的保障。在改制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法律、政策為准繩,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對於改制過程的會議通知、征求意見、問題答復等,都採取書面的形式,並保存好相關檔案資料,避免發生糾紛。改制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聘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社會中介組織參與改制,在清產核資、股東資格認定等關鍵環節,提供客觀公正的數據資料,增加改制工作的透明性和公信力,讓改制工作經得起歷史檢驗。

(三)實施民主決策,是實現和諧改制的關鍵。在整個改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民意,最大限度地維護群眾利益。向群眾廣泛宣傳改制的目的意義,講明改制的方法步驟,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清產核資、股東資格認定、制定股份量化方案等關鍵環節,讓群眾積極參與,全程監督。

(四)堅持分類指導,是抓好改制工作的手段。針對改制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實際,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不搞“一刀切”。在方案制定上,堅持一社區一方案,根據村情實際和群眾的認可程度等,確定改制時間和改制形式。在操作過程中,根據各村實際,先易后難,成熟一個完成一個,穩妥有序地推進。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