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福建羅源縣:創新“1234”工作法 解鎖城市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中共羅源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07日13: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羅源縣位於福建東部沿海,面積1187平方公裡,轄6鎮5鄉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189個村、13個社區,是福建省畬族主要聚居區和老區重點縣之一。全縣共有戶籍人口26.4萬人,其中城區常住人口約13.1萬人。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基層逐漸出現機制體制不順、載體平台缺乏、黨建融合不足、“陌生人社會”等各類問題,同時,居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這對城市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也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為改變這一現狀,羅源縣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以整體思維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聚焦基層“供給側”,瞄准群眾“需求端”,深入推進“羅川一家親·鄰裡零距離”近鄰黨建工作體系建設,以“1234”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法為抓手,靶向發力,精准賦能,著力補齊城市基層治理短板,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形成了“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裡一家親”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做法與成效

1、以推進“一核引領”黨建模式為核心,提升治理戰斗力。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紅色動能”注入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一是集中優勢強指導。完善“強縣抓鄉促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縣委常委帶頭挂鉤聯系小區黨支部,緊盯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深入社區、小區開展多維調研,協助解決治理問題37個。運用調度、察訪、通報、晾晒、激勵五項機制,將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情況納入機關黨建、文明創建績效考核和黨建述職評議工作中,層層壓實工作責任。選派27名在職黨員擔任“小區黨建指導員”,指導黨支部組建、黨群活動場所建設、志願服務開展等工作。二是集中力量強堡壘。以“分類指導、分批推進”為原則,全覆蓋組建49個小區黨支部,配齊637名小區樓棟長,推動黨的力量下沉至基層“神經末梢”。精心打造“小區微黨校”4個,創新黨課學習模式,開展9場小區黨支部培訓班,組建11個紅色送學服務專班開展“結對助學”“定期補學”“入戶講學”等活動,在小區層面實現“提黨性、解民憂、強組織、優治理”目標,推動城市基層黨建與黨員教育管理深度融合、雙向提升。三是集中資源強隊伍。建立“黨組織搭台、工作室賦能、區域化覆蓋”的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長效機制,成立9個離退休黨員干部黨建工作室,積極挖掘社區內“五老”對象發揮余熱,參與治理。深化“雙向報到、結對共建”,推動機關黨組織做到“五融入”、在職機關黨員落實“五帶頭”,實現在職黨員到社區小區“雙報到”服務3531人次,幫助解決問題375個,報到率和服務率均達100%。目前,共發動9名離退休黨員干部、16名在職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佔比分別達18.4%、32.7%。

2、以抓好“兩類群體”暖心服務為重點,凝聚治理向心力。針對我縣老年人和兒童群體較多的特點,構建“一老一小”社區養育服務體系,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托。一是溫暖送到“家門口”。完善“小區+家庭”養老托幼機制,通過開設長者食堂、開展“長者生日會”活動等方式,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實施“義+親”養老服務專項行動,聯合物業服務企業定期上門入戶為生活困難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義診、義剪、義修、義掃等“愛心四義”服務。融合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室、濱海新城老年大學等多元平台,推出書法、閩劇、剪紙、健康操、合唱等社區精品公益課程,組建4支夕陽紅公演隊,舉辦7場社區老年文藝匯演,讓老年人充分享受銀齡樂趣。二是培養做到“全方位”。聯合海洋館、濱海實驗小學、教育機構等共同實施“小小解說員”紅色培養計劃,由海洋館提供素材和平台,邀請校內外專業老師共同培養、實戰模擬,目前已培養10名兒童擔任濱海新城海洋館景點講解員。與全縣中小學校合作打造青少年“第二課堂”,累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課業輔導、文體娛樂等活動114場,服務中小學生3500多名。設置社區“移動圖書館”,提供讀物約1600冊,有效解決學生假期閱讀課外讀物難的問題。三是服務落到“心坎上”。提升“益未來”青少年成長黨建品牌,創新開設小區“四點半學校”“媽媽小屋”“周末學吧”等育幼平台,有效填補學齡兒童放學后、家長下班前的兩個小時“真空時間”和其他業余時間,為學齡兒童免費提供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和看護場所。組建5支“黨員愛心護學隊”,安排黨員志願者和熱心居民輪流值班,著力消除監護盲區,解決家長后顧之憂。

3、以驅動“三駕馬車”核心動力為抓手,激活治理源動力。深化“黨建+多元共治”理念,充分發揮社區小區、共建單位、居民群眾三向協作優勢,暢通基層治理“微循環”。一是共建共治助發展。實施“紅色N次方進社區”計劃,以黨組織為核心、黨員為先鋒,發動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社工組織等積極參與治理,安排64個縣直單位、15個中小學校與社區結對共建,攜手開展疫情防控、垃圾分類、普法宣傳、文明宣傳等志願活動572場,組織愛心義診、公益義剪、眼疾篩查等便民活動212場。持續深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打造4個“紅色業委會”、2個“紅色物業”,推進4個精品示范社區建設,構建“以點帶面促提升、以強帶弱共發展”良好格局。二是聯防聯控戰疫情。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無疫小區”創建行動,全面建立“鄉鎮—社區—片區—小區—樓棟”五級基層組織工作鏈條,組建網格微信群766個,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縱向貫通、橫向聯動”。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選派64名在職干部帶頭投身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發動1620多名共建單位黨員下沉一線參與志願服務,協助點亮居民“微心願”89個。世紀金源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羅源分公司等物業服務企業主動協助社區開展“敲門行動”,摸排680多戶居民信息,著力破解入戶難、查問難等問題。三是互聯互動促和諧。成立社區“鄰裡促進會”,完善小區自治聯席會議制度,依托鄰裡議事亭、鄰裡話坊、信訪評理室等場所,成立54個小區社情民意聯系點,每月定期召開圓桌會議、板凳會議、茶話會等,“話”解鄰裡煩心事,精准調解矛盾糾紛424人次,調解率達100%。聚焦停車困難、設施老化等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社區、小區黨組織與區域性黨建聯盟共為民辦實事170余件。如,南門社區佳馨小區黨支部先后召開3次業主懇談會,順利解決水管老化漏水導致水費分攤異常的問題。

4、以強化“四化服務”便民舉措為保障,增強治理創造力。一是推進標准化服務。靈活採取與物業聯合辦公、提升現有場地利用率、與企業合作提供辦公場所等多種方式,有效整合小區資源,配齊49個小區黨群活動站。在社區內成立“銀發鄰裡幫”“銀發調解隊”等中老年志願服務組織6個,進駐社區黨群活動中心,為居民免費提供飲用水供應、手機充電、血壓測量等12項服務,切實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二是延伸精細化服務。推行居民點單、組織接單、按崗派單、支部晒單、社會評單的“五單”式服務模式,帶動黨員志願者、共建單位黨組織、熱心居民共同助力解決居民挂心的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302件。組建愛心護學引導員、便民服務代辦員、道路交通疏導員、課業幫教輔導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等“六大員”志願服務隊78支,將暖心服務傳遞至鄰裡生活方方面面。三是完善智能化服務。創設“市民隨手拍”平台,開通網格協管員在線咨詢功能,居民發現問題可實現隨見、隨拍、隨傳,切實提高網格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運行以來收到居民提交的治安秩序、違法違章、環境保護等問題線索463件,辦結率100%。發揮人、技、物“三防並舉”聯動性,搭建“智慧社區生態監控”綜合管理平台,推動“人、地、物、情、事、組織”六要素管理信息化,由黨組織、片警、小區保安、樓棟長、志願者等組成小區治安巡防隊,以群防群治力量推動治安防范“滴水不漏”。四是打造品牌化服務。在主城區和濱海新城創新打造2個“15分鐘近鄰服務圈”,推動轄區內資源共享、組織聯建、活動聯辦,不斷擴大近鄰黨建品牌效應。推出“紅音嘹亮微廣播”,邀請145名小區黨員志願者擔任播音員講述最美鄰裡故事,征集意見建議180余條,有效拉近鄰裡距離。設立“米鄰驛站”,提供書籍、健身器材、老年眼鏡、拐杖等共享物品,社區居民可根據需求辦理借用登記手續。建立“志願時間銀行”,居民可將“志願服務時長”換作志願服務積分存儲起來,用以兌換各類生活用品,家長還可以通過積分換取子女在“寒暑期美育興趣班”的學習時長。

三、經驗與啟示

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建強戰斗堡壘。要始終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通過“黨組織全面引領、黨員帶頭參與”,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優勢。如,我縣全面加強黨對城市基層居民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組織的領導,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推動這些黨組織成為宣傳黨的方針、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促進了城市基層黨建水平的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全面進步。

二是要吸納多方力量,強化共建共治。城市基層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不是靠一個人、一個群體“單打獨斗”就能完成的,各級黨組織要牽頭抓總,加強引導,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各領域主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匯聚合力,推動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向城市基層匯聚,充分釋放城市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潛能與活力。

三是要聚焦需求導向,走好群眾路線。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服務導向、結果導向,針對城市基層治理中的不同主體、不同方式、不同領域,摸清人民群眾需求,確定發展提升方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取得成效的過程中總結先進經驗做法,尋找出最適合、最有效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