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合江:“農(龍)門議事”激活群眾自治活力

中共合江縣委組織部

2022年07月07日13: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省合江縣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始終,不斷探索鄉村治理有效途徑,通過創新開展“農(龍)門議事”,搭建群眾協商議事平台,激發群眾自治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一、實施背景

四川省合江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烏蒙山片區,與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貴州省赤水市毗鄰,幅員面積2414平方公裡,轄19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有19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面對群眾訴求多元、矛盾糾紛情況復雜、治理力量薄弱等問題,合江縣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目標,把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始終,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著力推進基層治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創新推行“農(龍)門議事”制度,搭建群眾協商議事平台,激發群眾自治活力,顯著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黨建引領,構建縱向到底的全覆蓋議事平台。搭建“農(龍)門議事”平台,通過組織搭台、先鋒示范、群眾當家三級聯動,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一是組織搭台,同下“一盤棋”。由村黨組織牽頭搭建議事平台,每月定期組織群眾開展協商議事,利用群眾茶余飯后的時間,把議事會開到農家門口,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通過“群眾說事、民主議事、合力干事、大家評事、公開晒事”五步工作法,構建“說、議、干、評、晒”村民議事體系,讓群眾決議村級事務,激發群眾自治活力。二是先鋒示范,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每月固定1至2天為支部活動日,由先鋒黨員帶頭示范,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議事。通過與群眾互動式討論,在“拉家常”的過程中聽取群眾建議,收集群眾訴求,協調解決群眾問題,在議事的過程中緊密聯系團結群眾,搭建起黨群“連心橋”,密切干群關系。三是群眾做主,結成“一家親”。做到“五個明確”,規范議事范圍、主體、時間、地點、程序,突出群眾議事主人翁地位,讓群眾在協商議事中“唱主角”,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管。引導群眾共議產業發展的難事、村庄建設的實事、扶弱濟困的急事和影響和諧的孬事,共同推動建設和諧美麗宜居鄉村,為鄉村發展筑牢群眾基礎。

(二)隨提隨議,暢通橫向到邊的協商議事渠道。聚焦群眾需求,多途徑暢通群眾協商議事渠道,增強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內生動力。一是“室內+室外”靈活議事場所。按照因地制宜、便利群眾的原則,推動“農(龍)門議事”地點多樣化。統籌考慮群眾出行距離和天氣條件等因素,議事地點既可以選擇在室內的村級活動陣地、有代表性的社員家中,又可以選擇在室外的村文化廣場,村民相對集中的群眾院壩,最大限度便利群眾,讓每一位群眾都能參與到村級事務管理中來。二是“線上+線下”便捷議事方式。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群眾參與方式。每月固定1天為群眾說事日,由村黨組織牽頭,組織群眾集中說事﹔通過黨員干部走村入戶收集村情民意,讓群眾在家門口說事﹔建立“農(龍)門議事”QQ群、微信群,設置熱線電話等線上平台,讓外出務工和無法到現場的群眾也能及時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三是“一簿+一箱”暢通民意渠道。建立“農(龍)門議事”意見征集簿、意見收集箱,駐村干部、村社干部、黨員等變身為“民情收集員”“群眾服務員”“糾紛調解員”,常態化收集群眾意見,能現場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反饋給村“兩委”和涉及單位,形成“民呼我應”的快速響應機制,確保群眾反饋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三)落地見效,規范一沉到底的問題破解機制。堅持多措並舉,強化議事問題破解,助推“農(龍)門議事”取得實效。一是多元共治聚合力。成立黨員志願隊、法律服務隊、“荔友格格”網格員3支隊伍,構筑齊抓共管、共商共治的治理格局。黨員志願隊通過“紅色星期天”“黨員義工日”等活動載體,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法律服務隊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協助調解矛盾糾紛﹔“荔友格格”網格員隊伍積極在社情民意收集、民生事項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二是上下聯動解難題。建立縣級領導分區聯系鎮(街道)和鎮(街道)領導“一對一”聯系村制度,發揮鎮村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鄉村治理上下聯動、同頻共振,構建形成縣鎮村社戶五級聯動格局。針對議事過程中群眾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村黨組織牽頭,根據議事需要,組織村“兩委”、村民小組長、群眾代表等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制定解決辦法,明確責任人員、解決時限,推動議事問題化解。三是建章立制促長效。印發《關於推行“農(龍)門議事”制度的通知》,不斷規范和拓展群眾自治實踐。建立“1+1+1”工作機制,即1個行政村選派1名科級領導干部兼任“農(龍)門議事指導員”,原則上每月到村指導1次工作,督促和指導工作開展,妥善解決群眾訴求,確保“農(龍)門議事”常態長效,落到實處。

三、取得成效

“農(龍)門議事”是中國特色民主協商制度在地方的實踐和樣本,為探索社會多元化背景下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貢獻了合江智慧。

(一)組織凝聚力持續增強,干群關系更加融洽。“農(龍)門議事”搭建了政府、社會與居民平等溝通的議事平台。凝聚起“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共識,實現村級事務參與從“一頭熱”到“兩頭熱”的轉變。在“農(龍)門議事”運作機制中,群眾提出訴求、政府依法落實、黨組織解決問題三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帶領群眾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基層黨員和基層群眾參與合作共治的積極性,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有效改善和增進了基層黨群干群關系,夯實了鄉村振興群眾基礎。

(二)工作機制實現創新,基層發展更加有力。“農(龍)門議事”具有強大的利益整合能力,將基層治理的利益相關者都納入進來,在黨委領導下,通過利益表達、妥協讓步、求同存異、達成共識等,幫助群眾解決了一系列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困難,辦成了一系列群眾最關心、最迫切、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實事,有利於整合治理資源和治理力量,促成多方合作共贏,建立起從源頭上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長效機制與能夠疏通基層治理工作梗阻的可操作性措施,開創鄉村基層治理工作新局面。

(三)矛盾調解率大幅提升,社會大局更加和諧。“農(龍)門議事”不僅暢通了居民訴求表達渠道,而且確保黨組織第一時間掌握群眾意見建議,從而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農(龍)門議事”制度推行以來,已先后組織開展議事活動921場,參與群眾逾10萬人次,修訂完善87個村規民約,收集群眾意見建議984條,協調解決鄉村發展和各類民生實事286件,解決公共設施、噪音擾民、環境衛生等各類民生實事345件。

(四)協商制度得到規范,基層群眾更加滿意。“農(龍)門議事”通過優化群眾議事體系,對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方式、內容、范圍等進行了科學規范,確定誰來議、議什麼、怎麼議,讓群眾議事“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使群眾從被管理者變成積極參與者,通過各個環節有序參與到鄉村治理過程中﹔使村黨組織干部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通過“農(龍)門議事”,開展主動服務,解決了產業發展的難事、村庄建設的實事和扶弱濟困的急事,為群眾提供了貼心、便捷、周到的服務,真正使群眾“看到了效果,得到了實惠”,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經驗探討

(一)要引導多方力量參與,變“單兵作戰”為“合力攻堅”。一直以來,基層治理主要有兩種基本力量,一是黨委政府代表的行政力量,二是村民自治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在多元共治的發展前景下,把行政力量和社會力量有效融合,形成多元合作的新型基層治理模式是未來基層治理發展的新路徑。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之間如何達到平衡關系?黨組織必須發揮其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一方面從村民自身需求出發,敢於、勇於、善於團結凝聚各方力量,做好服務群眾頂梁柱﹔另一方面要做好“民情收集員”,及時全面的把群眾的真實想法、意見建議、合理訴求傳達到黨委政府,暢通群眾和黨委政府的溝通橋梁,多方協同才能達到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目標。

(二)要創新工作機制,變“簡單協商”到“凝聚合力”。多元共治是解決當前基層治理困境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凝聚治理合力、整合治理力量?一是必須聚焦基層群眾復雜多樣的需求,緊扣“自治”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准聚焦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和痛點,創新協商民主工作機制,實現黨建、服務、資源的充分整合。二是必須調動相關黨委政府、黨組織、自治組織等資源力量,使其各司其職、全力配合,鍛造“自治”和“共治”聯動發力的社會治理新引擎,達到凝聚共識、消除隔閡、解決問題、培育民主的治理目的。

(三)要實現互惠互利,變“共謀發展”為“共享成果”。基層治理涉及人多面廣,隻談同治理不講共收益是不現實的,在“農門議事”多元共治模式下,不同治理主體的目標一致,均為實現公共利益,維護自身權利,這樣一來,不同治理主體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共同維護公共利益,這就要求要以群眾利益訴求為導向,綜合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等治理力量訴求想法,提升基層自治力量的公共精神和協商能力,規范問題解決反饋追蹤機制,建立起一套閉環式、全周期的民主協商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基層群眾滿意度,將創建成果惠及所有參與者。   

(責編:王子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