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融媒體傳播

崔艷

2022年06月27日09:5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融媒體傳播

在“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體傳播條件下,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應充分借助融媒體優勢,拓展傳播平台、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構建理論傳播網絡隊伍,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嵌入融媒體大平台,實現理論傳播“全覆蓋”。近年來,媒體融合快速發展,中央、省、市、縣級“四級”融媒體發展布局逐漸形成,功能不斷升級。四級融合擴大了宣傳的整體性、聯動性,同頻共振效應逐步顯現。新形勢下,可以把黨的創新理論充分嵌入“四級”融媒體平台,做好頂層設計,在“大思政”指導下,運用系統思維,把理論與輿論、網上與網下統籌起來,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主流輿論矩陣,實現“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就在哪兒”。作為創新理論傳播主力軍的地方黨組織,可以充分利用縣級融媒體平台,把理論傳播與信息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教育培訓等深度融合起來,用黨的創新理論來指導和推動實際工作,一方面學以致用,解決群眾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服務群眾中,春風化雨般地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運用融媒體新技術,創新理論傳播新樣態。融媒體的“融”也體現在技術的創新與融合上。把傳統媒體長期以來積累的內容生產優勢與新媒體技術優勢進行深度融合后,可以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多元需求。這些融媒體新技術可以靈活運用到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一方面可以強化技術應用,通過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創造出體現融媒體技術,契合受眾喜好,樣態新穎,可看、可聽、可感的創新型理論傳播產品。另一方面可以發揮融媒體互動功能,設計一些體驗式游戲,諸如“學理論來通關”和虛擬場景的理論教學等,滿足受眾的互動和社交願望。

以受眾為中心,運用融媒體實現理論傳播的“精准化、高效化”。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受眾主要是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不同受眾因地域、年齡、性別、民族或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對傳播的內容喜好各不相同。要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最大化效應,就要回歸受眾本位,尊重受眾的主體地位,滿足受眾多元需求。一要借助融媒體的技術優勢找到受眾的特點,給受眾進行“精准畫像”。二要使用智能時代算法分發模式,在保証海量內容與用戶個性化需求精准匹配的同時,推出“菜單式”“點播式”“互動式”的內容傳播模式。三要考慮受眾對不同平台的需求,把握不同平台的傳播特點,比如廣播的快捷、電視的直觀、網絡的互動等特點。

以內容為王,創新理論傳播的新語態。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無論是文字、圖片、音視頻,還是海報、動圖、H5等,所有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所以融媒體傳播一定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在加快推進理論傳播內容的系統性創新、持續做好重大理論主題的傳播工作的同時,要適應融媒體傳播特點,豐富理論傳播的語言方式。既有“高大上”的站位與格局,也有“接地氣”的風格和態度。這就需要提高表達水平,使語言准確生動地傳達思想。一是語言表達簡短精練,化繁為簡。融媒體移動化發展帶來“碎片化”傳播,受眾很難接受長篇大論,語言簡潔、提綱挈領更能抓住受眾注意力。二是善於運用網絡語言、巧用網絡熱詞。三是善於使用口語、地方俗語、流行語等,善於使用打比方等修辭方式,諸如“擼起袖子加油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等,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幽默。四是善於“大主題,小切口”,通過舉例子、講故事的方式,把深奧的道理、艱澀的概念、復雜的問題等,通俗易懂地解讀出來。同時,可以把黨的創新理論嵌入新聞的各類題材中,無論消息、專題、評論、訪談、直播等都應有黨的創新理論的專欄、專題等﹔嵌入到文化產品中,諸如小品、情景劇、歌舞、相聲、音詩畫等,通過融媒體平台多角度、多題材地傳播。總之,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遵循融媒體傳播規律,尊重“社交媒體”傳播特性,以平視、親民姿態發聲,語言更鮮活、生動、有趣,不當“教師爺”,不居高臨下,避免刻板生硬的空洞說教和艱深晦澀讓人不知所雲的講解,真正引導人們走進理論深處,感受理論的智慧、力量和溫度。

學習融媒體傳播規律,建構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網紅”宣講員。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發現和培養一批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有較高理論素養、熟悉社情民意的理論宣講人員尤為重要。無論是理論專家、教師,還是黨員干部,都要積極適應融媒體傳播方式的新變化,“學網、懂網、用網”,掌握融媒體傳播規律,不僅熟練使用融媒體傳播平台,還可以建構“自媒體”傳播平台,發揮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功能,推出“爆款”理論解讀,成為“網紅”宣講員。在理論傳播中,可以孵化類似“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工作室”等優質項目團隊,鼓勵推動知名專家、教師等在海內外融媒體平台發揮作用,打造更多“網紅”理論專家。還可以實行“揭榜挂帥”競爭機制,圍繞重點理論傳播工作室、理論宣講員等,為他們量身打造有個性化的立意新、接地氣、受歡迎的融合報道產品,有效提升他們在互聯網和受眾群體中的“品牌認知度”。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