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鵑
2022年06月09日08:1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黑龍江召開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6700余名領導干部同上一堂廉政課﹔中國農業銀行結合具體問題和系統實際,以身邊案警醒身邊人,近2萬人同上紀法教育課……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選用典型案例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攬鏡自照、防微杜漸,充分發揮警示教育強震懾、固防線的作用。
警示教育的震懾力來自於有案必查的反腐敗高壓態勢。通過還原案例,發揮點醒“夢中人”,產生“當頭棒喝”的震懾效果。警示教育既是思想洗禮課、黨性修養課,也是紀法教育課,讓受教育對象受到震懾和警醒,守牢黨紀國法的防線。不少黨員干部就是在接受警示教育后幡然悔悟,選擇主動投案、交代問題。比如,湖南人社系統開展全省社保基金風險“專題警示教育月”活動,在案件查處和警示震懾下,全省63人主動投案﹔農業銀行多次召開警示教育大會,25人先后主動投案。警示教育的力量根本上源於查辦案件,懲處是“后牆”,沒有高壓反腐的強力震懾,就不會形成主動投案的常態。
把典型案例剖深析透,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多措並舉開展警示教育,深刻揭露違紀違法干部理想信念動搖、紀法底線失守、腐化墮落的軌跡,深入剖析其走上腐敗“不歸路”的思想根源,對警示教育對象而言正是一劑“清醒針”。開展警示教育要避免方式方法上的“套路化”,防止走過場、搞“大呼隆”,下功夫認真解決針對性不強、效果不顯著等問題。深入挖掘案例資源的教育要素,切實提高針對性、實效性,使警示教育真正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促使黨員干部自省自警,既觸動靈魂,也校准行動,把違紀違法者的血淚教訓轉化為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扭住同級同類這個關鍵,推動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轉變。紀檢監察機關在開展警示教育實踐中,抓住同級同類警示教育可比性、警示性強的特點,產生了較好效果。有的精准選取“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例,找准找實“一把手”在決策、用權、交往、家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督促“一把手”和領導干部查擺問題、整改提高﹔有的針對腐敗低齡化問題,剖析年輕干部違紀違法的特點和成因,有針對性地制作警示教育材料,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有的針對國企、金融、政法、資源、糧食等重點領域的腐敗現象,對同一類腐敗問題進行綜合剖析,深挖共性教訓等,突出靶向思維,讓教育內容更加契合教育對象身份,更有利於使教育對象加深理解、產生共鳴。
探索創新方法路徑和形式載體,發揮警示教育強震懾、固防線的作用。開展警示教育,除了印發警示教育材料、攝制警示教育片、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組織生活會或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之外,還要在創新中用好警示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效。比如,有的地方開展互動式教育,將警示案例、互動問答、情景討論等引入其中,變教育對象被動傾聽為主動參與﹔有的把警示教育課堂搬到庭審現場,讓教育對象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有的探索運用處分教育同步,把警示教育和審查調查工作貫通起來等,這一系列的創新形式有利於引導黨員干部摒棄“看客”心態,真正“進入”到案例中來,做到以案為鑒、反躬自省、警鐘長鳴。
警示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針方略的重要一環。每查辦一起腐敗案件、每處理一個作風問題,都為警示教育提供“活教材”和案例資源。要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警示教育,不斷提升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把警示教育轉化為受教育者如臨如履之心,轉化為守紀遵規之行,充分發揮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