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0日08:02 來源:中國婦女報
在“雷鋒城”遼寧撫順,一提到傳承雷鋒精神,大家首先會想到雷鋒的生前戰友喬安山家庭。
從1996年至今,喬安山的足跡遍布祖國大地。如今81歲的喬安山宣講雷鋒精神的次數已超過4000場次,還擔任全國16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在喬安山的影響和帶動下,全家祖孫三代人一直學雷鋒、做雷鋒,向全國宣傳雷鋒精神。近日,喬安山家庭榮獲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
用行動延續雷鋒的“生命”
1958年國家大煉鋼鐵,18歲的喬安山結識了19歲的雷鋒。他和雷鋒在鞍鋼相識,又和雷鋒同時入伍到一個部隊,分到一個汽車班、同開一輛車,在和雷鋒朝夕相處的兩年零八個月裡,他深刻感受到雷鋒精神的偉大。
雷鋒經常幫喬安山學習文化,還曾偷偷給喬安山生病的母親寄錢。1962年8月15日,喬安山和雷鋒的最后一次出車,成了他永遠的傷痛。
1996年,一部以喬安山為原型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映后,人們才發現原來堅守原則不給領導家親戚開后門、救路邊老人墊付醫藥費反而被訛,卻依然堅持默默學雷鋒的老喬就是雷鋒生前最親密的戰友。電影上映后,喬安山也開始了他傳播雷鋒精神的道路,20多年來,喬安山生活節儉,但做社會公益、扶貧解困、捐資助學從不吝嗇,慷慨為社會奉獻愛心,共計捐款十余萬元。在他的倡導和幫助下,各地建立起“雷鋒小學”“雷鋒號出租車”“雷鋒儲蓄所”等10多家“雷字號”單位。
家庭版的“雷鋒班”
每逢過節,喬安山總讓老伴多准備一副碗筷給雷鋒。每年清明節,他都帶著全家去給雷鋒掃墓。雷鋒精神不僅是喬家的精神信仰,更是家庭和睦的紐帶。
喬安山能幾十年如一日學雷鋒,離不開老伴張淑芹的鼓勵支持。喬安山外出報告,張淑芹就做他的學雷鋒秘書,20多年幫助喬安山收信、寫信、整理資料上千份。建黨百年時,更是支持喬安山拿出一萬元交特殊黨費。
在兒子眼中,父母為人熱心、待人真誠,尤其是大兒子喬偉更是把父親當成自己的榜樣。有一次,喬偉在車站遇到一位從黑龍江來的快要生產的孕婦,他不假思索,跑過去抱起孕婦就送往醫院。
喬偉回憶當時的場景時說:“如果換作父親他也一定會這麼做的,雷鋒精神已經通過父親的言行刻在了我的心中。”
喬安山把雷鋒精神作為家風來傳承。兩個兒子結婚時,喬安山送給兒子兒媳們的新婚禮物就是《雷鋒日記》。
1997年,喬安山的兩個兒子相繼下崗,他沒有托關系安排孩子再就業,而是鼓勵他們和其他下崗職工一樣自謀職業,他說:“雷鋒精神就是咱們的家風,‘雷家人’不能讓別人戳脊梁骨。”兩個兒子也聽從父親的教誨,一個擺茶攤、一個開餐館,他們以誠信為本,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二兒媳王振麗是人民教師,曾多次被單位評為學雷鋒標兵。孫子孫女出生后,家裡正好八口人,喬安山經常笑著說:“我們是家庭版的‘雷鋒班’。”
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喬安山在孫子、孫女小的時候,就教他們唱《學習雷鋒好榜樣》,讓他們照著《雷鋒的故事》識字。孫子、孫女在家庭濃厚的學雷鋒氛圍下長大,孫女喬婷嬌在大學參軍入伍,在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雷鋒紀念館擔任解說員。
2012年,喬婷嬌作為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昆明、長沙等10多個省市作巡回報告。當兵5年來,她共為8萬人次講解雷鋒。喬婷嬌不僅把宣傳雷鋒精神作為使命,更是躬身踐行雷鋒精神。2010年11月,當喬婷嬌從爺爺喬安山那裡得知15歲的中學生張佩文身患白血病,便主動提出前往307醫院為其配型。2014年她脫下軍裝到清華大學軍工部工作,更是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播撒到了清華大學的校園裡。
喬婷嬌與清華學子共同為留守兒童創立《雷鋒少年》讀物、組織清華學子重走雷鋒路、召開“與時俱進學雷鋒,做有本事的好人”主題研討會。
2014年,喬婷嬌出版了自己的專著《踏著雷鋒爺爺足跡前行》。與此同時,她廣泛參加與學雷鋒有關的社會活動。全國十幾所學校聘她為校外輔導員,她去過26個省市做學雷鋒報告1200場,被譽為“第三代雷鋒傳人”。(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賈瑩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